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 被引量:23
1
作者 季羡林 《文艺争鸣》 CSSCI 1992年第4期4-6,共3页
最近几年来,我经常考虑东方文化的问题。虽然我并不是什么文化学家,自己不擅长义理,对义理兴趣也不大,我是敬鬼神而远之;但是,由于自己是一个天生的“杂家”,翻看不少的有关文化的书籍,使我不得不考虑东方文化的问题;细说起来,我考虑的... 最近几年来,我经常考虑东方文化的问题。虽然我并不是什么文化学家,自己不擅长义理,对义理兴趣也不大,我是敬鬼神而远之;但是,由于自己是一个天生的“杂家”,翻看不少的有关文化的书籍,使我不得不考虑东方文化的问题;细说起来,我考虑的有东方文化的特点、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等等。我的初步认识已经写成了几篇论文,在一些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上也讲过。出我意料之外的是,国内外反应相当强烈,而且几乎都是同意我的看法的。这更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决心继续探讨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 东方文学 东西方文化 兴趣 二十世纪 文学创作 思维模式 文学语言 初步认识 三十年
原文传递
旧红新裁 熠熠生辉——简评《东方文论选》 被引量:9
2
作者 郁龙余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8-50,共3页
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主编的《东方文论选》,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在中国文艺理论界,是一件很具有意义的太事。中国文论从先秦诸子的“兴观群怨”、“大美无形”等到清代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理论,自成体系,源远流长。自王国维《... 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主编的《东方文论选》,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在中国文艺理论界,是一件很具有意义的太事。中国文论从先秦诸子的“兴观群怨”、“大美无形”等到清代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理论,自成体系,源远流长。自王国维《人间词话》引进西方文艺理论,中国文坛大河改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象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一样,曹顺庆主编的《东方文论选》在中国文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两点一线”发展到“三点成面” 晚清以降,西方文化滚滚东来,这是发展的必然,无可厚非。但是,中国文论家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力图有所突破。于是大力引进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比较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西方文论 东方文学 西方文化 “两点一线” 中国比较文学 《人间词话》 “兴观群怨” 季羡林 西方文艺理论
下载PDF
世界文学的双向旅行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宁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20,共7页
我们今天在谈到世界文学时,总会从歌德的乌托邦式猜想说起,认为这个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歌德受益于世界文学,同时也建构了"世界文学"概念,他和世界文学的关系是相互的和双向的。作为一个旅行的概念,世界文学的构建最初得益... 我们今天在谈到世界文学时,总会从歌德的乌托邦式猜想说起,认为这个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歌德受益于世界文学,同时也建构了"世界文学"概念,他和世界文学的关系是相互的和双向的。作为一个旅行的概念,世界文学的构建最初得益于东方文学,在西方语境下形成后又旅行到东方诸国,在旅行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版本。中国现代文学为了跻身世界文学之林,曾通过大面积地翻译西方文学达到与世界文学的接轨。在全球化时代,经中国学者的重新建构,世界文学从假想成为审美现实,增加了东方文学的精神和内涵,真正实现了它的双向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旅行 双向 东方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西方文学 全球化时代 重新建构
原文传递
论“黑人性” 被引量:9
4
作者 陈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0-35,共6页
“黑人性”是当代非州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肇始于本世纪30、40年代,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政治文化运动。其间,一批创作丰盛的作家在“黑人性”的大纛下组成了一支阵容可观的队伍,在塞内加尔的著名诗人桑戈尔的领导下... “黑人性”是当代非州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肇始于本世纪30、40年代,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政治文化运动。其间,一批创作丰盛的作家在“黑人性”的大纛下组成了一支阵容可观的队伍,在塞内加尔的著名诗人桑戈尔的领导下,以诗歌创作为主阵地,在非洲文坛上称雄二、三十年,至今影响尚未消失。因此它又是当代非州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学运动。可惜我们过去对黑非洲文学研究甚少,“黑人性”问题自然也无暇顾及。现在,东方文学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因此有必要提出“黑人性”问题,磋商探讨,以推动东方文学,尤其是非洲文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性 桑戈尔 非洲文学研究 东方文学 文学 文学运动 黑人民族 黑人文化 诗歌创作 文化运动
下载PDF
世界文学观念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两次实践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洪涛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8,共9页
1954年12月,吉洪诺夫在第二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世界进步文学”观念,并据此建构起以苏联文学为核心的世界文学新体系。这一观念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被全盘接受,导致在当时中国大学的世界文学教育中,苏联文学被特殊化... 1954年12月,吉洪诺夫在第二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世界进步文学”观念,并据此建构起以苏联文学为核心的世界文学新体系。这一观念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被全盘接受,导致在当时中国大学的世界文学教育中,苏联文学被特殊化,西方文学被污名化,中国文学被矮化。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作家学者积极支持和参与亚非作家会议,从而将世界文学的视野扩展到东方文学,初步建立起自己的东方文学知识系统,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二分”世界文学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总结世界文学观念在中国的这两次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对建构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新型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世界进步文学 苏联作家代表大会 亚非作家会议 东方文学
原文传递
文明互鉴视域下东方文学课程思政体系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静梅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东方文学课程思政以文明互鉴视域作为理论基石,体现的是“以自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体教学立场。它推动东方文学课程思政在认识体系上进行改革,即培养学习者在学习态度上自觉坚定“中国立场”,学习思维上形成自觉的批判性思维及学习目... 东方文学课程思政以文明互鉴视域作为理论基石,体现的是“以自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体教学立场。它推动东方文学课程思政在认识体系上进行改革,即培养学习者在学习态度上自觉坚定“中国立场”,学习思维上形成自觉的批判性思维及学习目标上自觉渗透价值教育;启发东方文学课程思政从单纯的知识体系向问题体系进行转变,最终引导东方文学课程思政朝多维互动的践行之道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东方文学 课程思政体系
下载PDF
作为问题的“世界文学”——重审大变局下的“世界文学”模式与格局
7
作者 王宁 陈众议 +4 位作者 方维规 宋炳辉 张辉 刘洪涛 张帆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3,177,共31页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维度重审“世界文学”,它便不仅是一个对象,而更成为一个问题。从歌德奠基性地提出“世界文学”概念并为其追溯以欧洲经典文学为基底的谱系开始,世界文学便不可避免地形成一种欧洲版本。近两百年来...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维度重审“世界文学”,它便不仅是一个对象,而更成为一个问题。从歌德奠基性地提出“世界文学”概念并为其追溯以欧洲经典文学为基底的谱系开始,世界文学便不可避免地形成一种欧洲版本。近两百年来,世界文学虽经演化发展,旧的欧洲中心主义也发展为另一种新的西方中心主义,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阔的东方文学在其中尚未获得应有的重视与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学 欧洲中心主义 经典文学 西方中心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演化发展 大变局 重审
原文传递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比较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铜学 龙菊英 《怀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104-106,共3页
中国的《红楼梦》和日本的《源氏物语》出自不同时代、不同源地、不同作者,但隶属东方文化体系,都从中国古代文学中吸取营养,都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都对后代乃至当今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论文作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在“情”的世界... 中国的《红楼梦》和日本的《源氏物语》出自不同时代、不同源地、不同作者,但隶属东方文化体系,都从中国古代文学中吸取营养,都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都对后代乃至当今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论文作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在“情”的世界、“欲”的海洋、“悲”的色彩、“奇”的结构中将两部巨著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述,把大观园的男欢女爱、平安王朝的物哀审美意向,赋予下层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塑造了历久不衰的感人的美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东方文学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中国的东方文学理应成为强势学科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向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6,共7页
近百年来,西方中心主义、西方文学优越论在我国根深蒂固。在学术研究中表现为以“中国”代“东方”、以“西方”代“世界”的“中西中心主义”;在大学课程教育中表现为许多大学不讲东方文学,使“外国文学史”变成“西方文学史”。这些... 近百年来,西方中心主义、西方文学优越论在我国根深蒂固。在学术研究中表现为以“中国”代“东方”、以“西方”代“世界”的“中西中心主义”;在大学课程教育中表现为许多大学不讲东方文学,使“外国文学史”变成“西方文学史”。这些都对我国的学术文化生态的平衡、对年轻一代完整健全的知识结构的养成造成了不利影响。我国学者的东方文学研究资源丰富,研究水平很高,但只有为数寥寥的精英学者,还不能使一个学科成为具有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的强势学科。现在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培养、如何扩大东方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人材和队伍,如何通过学术研究与教学教育的手段,使东方文学进一步真正落实到我国的文学教育体制中,使东方文学研究的成果为更多的人所学习、所理解、所关注,从而使我国的东方文学成为强势学科,这必将有助于营造真正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学 西方文学 强势学科 学科建设 文化生态
下载PDF
惠特曼与阿拉伯旅美诗人纪伯伦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丰民 《阿拉伯世界》 2002年第1期53-56,共4页
在阿拉伯旅美诗人和作家中,纪伯伦受美国文学特别是惠特曼散文诗的影响较深。两人的文学创作在语言创新、韵律感、色彩运用、叛逆精神和神秘主义思考等方面极为相似,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共性,特别是近代以来东方文学对... 在阿拉伯旅美诗人和作家中,纪伯伦受美国文学特别是惠特曼散文诗的影响较深。两人的文学创作在语言创新、韵律感、色彩运用、叛逆精神和神秘主义思考等方面极为相似,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共性,特别是近代以来东方文学对西方文学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特曼 纪伯伦 阿拉伯旅美文学 散文诗 诗歌 东方文学 西方文学 文学接受
下载PDF
威廉·琼斯与东方学的兴起——兼论其东方文学与世界文学观念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俊青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3-57,共5页
东方学之所以在18世纪晚期的欧洲兴起,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被称为东方学的奠基人。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东方学的组织——亚洲学会,对梵语、波斯语的研究推动了东方语言研究的发展,通过论证... 东方学之所以在18世纪晚期的欧洲兴起,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被称为东方学的奠基人。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东方学的组织——亚洲学会,对梵语、波斯语的研究推动了东方语言研究的发展,通过论证梵语与希腊语等东西方语言的亲缘关系拉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更为重要的是,他把印度的《沙恭达罗》、波斯哈菲兹的诗歌、阿拉伯的《悬诗》和中国的《诗经》等大量东方文学经典开创性地译介到欧洲,还萌生了先进的东方文学与世界文学观念,对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影响既广且深。琼斯开创了东方学的纯学术传统,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与萨义德所说的"作为帝国主义帮凶的东方学"不可同日而语,却是欧洲历史上反对西方中心主义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琼斯 东方 东方文学 东方语言研究 亚洲学会
原文传递
东西方史诗比较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劲予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74-78,共5页
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希腊、古罗马,分别是后世的西亚———东南亚宗教文化圈和欧———美西方文化圈的发祥之地。远在古史传说时代,这里的先民便通过长期的口耳相传,各自创作了下列的伟大史诗: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古印度的... 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希腊、古罗马,分别是后世的西亚———东南亚宗教文化圈和欧———美西方文化圈的发祥之地。远在古史传说时代,这里的先民便通过长期的口耳相传,各自创作了下列的伟大史诗: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史诗 东方文学 西方文学 人性 神性 个性
下载PDF
中国的世界文学史写作与世界文学观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洪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8-73,共6页
 中国学者从1927年撰述世界文学通史类著作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展现了深具特色的世界文学观:有"排中"的世界文学史,也有中国文学包含其中的世界文学史,后者更有利于呈现世界文学的整体面貌;在后一类世界文学史著述中,...  中国学者从1927年撰述世界文学通史类著作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展现了深具特色的世界文学观:有"排中"的世界文学史,也有中国文学包含其中的世界文学史,后者更有利于呈现世界文学的整体面貌;在后一类世界文学史著述中,"中国文学"的位置有多种体现方式。中国的世界文学史类著述强调东西方文学的二元对立,以及东方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在世界文学史动力理论的探讨上,中国学者提供了阶级论、人性论、世界主义三种有价值的模式;中国学者撰述的世界文学通史,其构成因素基本上只取那些在国别文学中"享有世界声誉的优秀作品",而国际间对此却有更丰富、深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东方文学 西方文学 中国文学 世界文学
下载PDF
比较东西方文学可能性之探索 被引量:4
14
作者 Heh-hsiang Yuan 董翔晓 《外国语》 1982年第3期57-62,共6页
讨论东西方文学比较时,应当关注三个问题:(1)比较什么?(2)如何比较?(3)期望得到什么结果?第一个问题要求提出一个定义;第二个问题要求制定适当的方法;第三个问题预测某些可论证的成果。这三者之关系极为密切,其答案则又相辅相成。在给... 讨论东西方文学比较时,应当关注三个问题:(1)比较什么?(2)如何比较?(3)期望得到什么结果?第一个问题要求提出一个定义;第二个问题要求制定适当的方法;第三个问题预测某些可论证的成果。这三者之关系极为密切,其答案则又相辅相成。在给东西方比较文学下定义及检验该定义是否适用于此一研究之前,必须谨防某些偏见。首先,必须防止两种互相对立的倾向。一种是把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当作一项亲缘关系研究——不是把已经确立的西方的模式强加于东方文学,就是在东方文学中寻找表面上类似于西方文学的表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 民族文学 东方文学 文学比较 民族传统 文学评论 文化 表现形式 浪漫主义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流散写作:东方文学研究新垦拓的沃土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昭毅 《东方丛刊》 2006年第2期156-159,共4页
流散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学术界从西方引进的批评概念。“流散”:Diaspora,又可译作“散居”、“离散”、“侨居”等,源出自东方古代犹太国的人民亡于巴比伦之后,被放逐散居国外的历史境遇与文化选择。古代犹太人这种聚难散易... 流散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学术界从西方引进的批评概念。“流散”:Diaspora,又可译作“散居”、“离散”、“侨居”等,源出自东方古代犹太国的人民亡于巴比伦之后,被放逐散居国外的历史境遇与文化选择。古代犹太人这种聚难散易的境遇大部分不是自觉主动的而是盲目被动的,他们总是处于因“失乐园”而不得不“飘泊”的状态之中,总想在现实中寻觅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写作 东方文学 主持人 中国学术界 文化选择 犹太人 全球化 巴比伦
原文传递
“世界眼光”与“中国学问”——我的文学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舒宪 《文艺争鸣》 CSSCI 1992年第5期96-79,共2页
中国人关起门来做学问的历史太长久了,因而对外来的学术向来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这种情况直到封建国家解体时才有所改变,但至今还不能说已彻底改观。五四以来的有成就的学者,几乎没有一个不曾同外来学术相接触,人们日渐意识到,固步... 中国人关起门来做学问的历史太长久了,因而对外来的学术向来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这种情况直到封建国家解体时才有所改变,但至今还不能说已彻底改观。五四以来的有成就的学者,几乎没有一个不曾同外来学术相接触,人们日渐意识到,固步自封、做茧自缚式的国学传统已经不能不抬起头来面对世界了。然而,愈是要吸收外来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学 原型模式 人类学家 意识 人类学研究 世界眼光 中国学 巴比伦神话 五四以来 国学传统
原文传递
印度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汉译与研究
17
作者 曾琼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3年第3期22-34,共13页
印度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翻译与研究,可以194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译介与研究主要集中在古典梵语作品和泰戈尔文学两个领域,以译介居多,译者与研究者的工作多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后期译介的语种和文体范围均有所拓展,但译者... 印度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翻译与研究,可以194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译介与研究主要集中在古典梵语作品和泰戈尔文学两个领域,以译介居多,译者与研究者的工作多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后期译介的语种和文体范围均有所拓展,但译者与研究者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印度文学译介与研究进入较好的发展阶段,尤其近年的翻译和研究在语种上覆盖更全、在研究上更加深入。总体而言,我国的20世纪印度文学翻译与研究,重点作家和作品突出,北印度文学获得的关注超过南印度文学,研究方法逐渐丰富多样,如何总结中国学者的印度文学研究特点,如何以中国学者独有的立场研究印度文学,如何从印度多语种文学中发掘、译介更多有价值的作家作品是将来值得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文学 翻译史 中印文学 东方文学
下载PDF
川端康成论继承民族文学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学营养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乃英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继承日本民族文学传统与吸收西方现代文学营养的关系 ,川端康成进行了反复的、深入的探讨和论证。本文通过对他不同时期言论的考察和分析 ,指出他的基本观点是东 (方 )西 (方 )... 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继承日本民族文学传统与吸收西方现代文学营养的关系 ,川端康成进行了反复的、深入的探讨和论证。本文通过对他不同时期言论的考察和分析 ,指出他的基本观点是东 (方 )西 (方 )结合 ,以东 (方 )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民族文学 文学传统 西方文学 现代文学 东方文学 继承 正确处理 论证 言论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我国“东方文学史”的三种形态及其建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向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共11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东方文学及东方文学史建构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其中长期流行的第一种"社会学模式",其特点是把"非西方"的文学(亚非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把握,将来自西方的社会历史学框架模式运用于东方文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东方文学及东方文学史建构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其中长期流行的第一种"社会学模式",其特点是把"非西方"的文学(亚非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把握,将来自西方的社会历史学框架模式运用于东方文学,使文学史从属于一般社会历史。第二种"文化学模式"则把一般社会历史作为文学史背景,既承认社会历史对文学的影响,更注意文学性、审美性的凸显,其本质视角是审美文化,其宗旨是揭示东方文学不同于一般社会历史的独特发展规律。"东方学模式"可以作为第三种模式,是把东方文学作为"东方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揭示文学的东方元素、东方特性以及文学中的东方认同,总结东方文学的共同性和共通性,包括共同发展规律、共用语言、共同题材或主题以及共同诗学,从而由第一种模式的"非西方的"文学史、第二种模式的"在东方的"文学史,直至发展到"东方的"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 社会学模式 文化学模式 东方学模式
下载PDF
东方文学教学浅谈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工 《外国文学研究》 1985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关于教学体系国内东方文学的教学大多按历史顺序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部分,各部分先讲概述,再重点讲几个国家的作家作品。这种讲法虽便于学生了解整个东方某一时期文学的特点,但人为地将一些重点国家的文学发展割裂开来,甚至... 关于教学体系国内东方文学的教学大多按历史顺序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部分,各部分先讲概述,再重点讲几个国家的作家作品。这种讲法虽便于学生了解整个东方某一时期文学的特点,但人为地将一些重点国家的文学发展割裂开来,甚至留出空白(如中古印度文学、古代朝鲜文学均未列入《大纲》),使人对这些国家的文学史产生支离破碎之感。我认为,东方文学按国别讲授更合适。所谓按国别讲授,即从总体上打破按历史分期的限制,以重点国家的文学史为线索,兼顾文学发展的地域性和时间先后,按“绪论——古代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阿拉伯文学、伊朗文学——印度文学——日本文学、朝鲜文学——非洲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学 印度文学 朝鲜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日本文学 作家作品 阿拉伯文学 外国文学 时间先后 巴比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