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4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宁夏基督教史考略
被引量:
6
1
作者
房建昌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对于宁夏的基督教,我们所知不多,有关资料也极为零散。下面,就结合眼下所能见到的有关中外文史料,对宁夏基督教作一历史考证。 一、唐代宁夏的景教 1986年出版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概况》103页认为:“基督教从一八七九年传入宁夏”,这种...
对于宁夏的基督教,我们所知不多,有关资料也极为零散。下面,就结合眼下所能见到的有关中外文史料,对宁夏基督教作一历史考证。 一、唐代宁夏的景教 1986年出版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概况》103页认为:“基督教从一八七九年传入宁夏”,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考证
史考
因信称义
主教团
方济各会
神召会
外籍神父
东方
教会
梵蒂冈图书馆
宗教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考古发现看东方教会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传播
被引量:
4
2
作者
牛汝极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20,176,共21页
从635年阿罗本经中亚呼罗珊、河中和七河地区来中国传教,直到元朝结束,美索不达米亚的东方教会及其东叙利亚基督教在中国传教大约经历了700年,其间有中断。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突厥、回鹘和粟特基督徒保持着东方教会在礼拜仪式上使...
从635年阿罗本经中亚呼罗珊、河中和七河地区来中国传教,直到元朝结束,美索不达米亚的东方教会及其东叙利亚基督教在中国传教大约经历了700年,其间有中断。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突厥、回鹘和粟特基督徒保持着东方教会在礼拜仪式上使用叙利亚语的传统,在其他场合使用突厥语、回鹘语、粟特语、汉语甚至波斯语。本文借鉴了近年在中亚和新疆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成果,从中亚的考古遗存和吐鲁番发现的叙利亚文残片以期洞见东方教会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传播状况,其中介绍了几件重要的叙利亚语祈祷书《胡德拉》的不同版本及其价值,力图呈现6~14世纪间美索不达米亚的东方教会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传教的脉络和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
教会
东叙利亚基督教
中亚
高昌回鹘
祈祷书《胡德拉》
景教
原文传递
叙利亚文巴沙巴主教传说揭示东方教会经木鹿向中亚和中国高昌回鹘传教
3
作者
牛汝极
《基督宗教研究》
2024年第1期4-35,共32页
大约在波斯萨珊王朝统治的5世纪,东方教会在美索不达米亚站稳脚跟并开始向东方传教,544年木鹿成为都主教教区并作为7-13世纪向中亚和中国传教的枢纽发挥了重要作用。吐鲁番布拉依克修道院遗址发现的大量叙利亚文写本中有一定数量的木鹿...
大约在波斯萨珊王朝统治的5世纪,东方教会在美索不达米亚站稳脚跟并开始向东方传教,544年木鹿成为都主教教区并作为7-13世纪向中亚和中国传教的枢纽发挥了重要作用。吐鲁番布拉依克修道院遗址发现的大量叙利亚文写本中有一定数量的木鹿创始主教巴沙巴传说的残片,揭示了木鹿经中亚与吐鲁番高昌回鹘地区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
教会
木鹿
中亚
高昌回鹘
叙利亚文
巴沙巴传说
景教
原文传递
高昌回鹘汗国的东方教会叙利亚文《圣经》文库
4
作者
牛汝极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2期17-38,155,共23页
从吐鲁番发现的大量叙利亚文基督教文献表明,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后期,高昌回鹘地方政权范围内的吐鲁番布拉依克等地有东方教会(即东叙利亚基督教会的社团)活动,大量叙利亚文圣经《佩希塔》文本和用于祈祷书《胡德拉》的《诗篇》文本向我...
从吐鲁番发现的大量叙利亚文基督教文献表明,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后期,高昌回鹘地方政权范围内的吐鲁番布拉依克等地有东方教会(即东叙利亚基督教会的社团)活动,大量叙利亚文圣经《佩希塔》文本和用于祈祷书《胡德拉》的《诗篇》文本向我们展示了当地民族和语言的多样性及其与遥远美索不达米亚东方教会的神学传统的一致性。吐鲁番的基督教写本残片是一个丰富的信息文库,它揭示了东方教会神学传统中的一个社区是如何在远离该传统教会故土自我运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
教会
叙利亚语
高昌回鹘
《圣经》
《诗篇》
经课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境内出土景教叙利亚语文书研究综述
5
作者
林丽娟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46,共24页
20世纪初以来,中国境内多处先后发现了为数不少的景教叙利亚语文书,主要发现于吐鲁番、敦煌、黑水城、北京四地。本文尝试按照出土地点依次介绍中国境内出土的叙利亚语文书之概况和研究史。总的来说,这些文书断代较早,文体丰富,对于叙...
20世纪初以来,中国境内多处先后发现了为数不少的景教叙利亚语文书,主要发现于吐鲁番、敦煌、黑水城、北京四地。本文尝试按照出土地点依次介绍中国境内出土的叙利亚语文书之概况和研究史。总的来说,这些文书断代较早,文体丰富,对于叙利亚文献史、中国早期基督教史和中西交流史等领域具有珍贵意义。自2021年以来,我国考古学家重新对吐鲁番西旁景教修道院展开系统发掘,新发现为数众多的景教叙利亚语文书残篇。本文所做研究综述,旨在充分介绍和吸收前人成果,加速对于新出土文书的释读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教
叙利亚语
东方
教会
敦煌
吐鲁番
原文传递
高昌回鹘人佩戴的一件东方教会叙利亚语护身符
6
作者
牛汝极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中海和美索不达米亚基督教护身符的早期实践,其次分析了一件出自高昌城的回(畏吾儿)人佩戴的叙利亚语护身符长卷及其内容,认为这件护身符长卷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古代亚述和巴比伦时代,在那里可以找到如此多魔法文本的起...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中海和美索不达米亚基督教护身符的早期实践,其次分析了一件出自高昌城的回(畏吾儿)人佩戴的叙利亚语护身符长卷及其内容,认为这件护身符长卷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古代亚述和巴比伦时代,在那里可以找到如此多魔法文本的起源。这件护身符与遍布地中海和美索不达米亚魔法文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将此护身符定位在东方教会及其影响上。该护身符从其起源地美索不达米亚出发向东通过波斯和丝绸之路由传教士一直带到中国西部高昌回汗国地方政权所辖区域,在高昌城的残垣断壁下静埋了几个世纪后,它被德国探险队发现并带到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炸中幸存下来,并从那里再次被带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新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护身符
叙利亚语
高昌回鹘
东方
教会
原文传递
景教士的波斯东方教会身份考辨
7
作者
柳博赟
《基督宗教研究》
2024年第1期36-48,共13页
在华的景教教士为自己正名,改“波斯寺”为“大秦寺”,并立起了一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用溢美之词描述了他们信仰的起源地“大秦国”。实际上,这些教士来自波斯本土或大波斯文化圈的东方教会,并非来自东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派卡尔西...
在华的景教教士为自己正名,改“波斯寺”为“大秦寺”,并立起了一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用溢美之词描述了他们信仰的起源地“大秦国”。实际上,这些教士来自波斯本土或大波斯文化圈的东方教会,并非来自东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派卡尔西顿派。长期的政治、地理和宗派隔阂使他们对东罗马帝国了解有限,而他们的名字、用词、宗教实践,则体现出了浓厚的波斯和东方教会特色。本文将对景教碑文本体现出来的波斯和东方教会独有的特点做出分析,也对不符合这些特点的难解之处做出一些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教士
景教碑
波斯身份
东方
教会
原文传递
试析1054年教会大分裂之因
8
作者
张日元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0年第5期77-85,167,共10页
几乎与罗马帝国同时兴起的基督教在传布过程中,因受希腊和拉丁两大文化的影响,具有了不同的文化“基因”,进而形成了统一基督教王国中的希腊和拉丁两大教会共同体,即我们所熟悉的东、西方教会。随着帝国的东、西分治,以及西罗马帝国的...
几乎与罗马帝国同时兴起的基督教在传布过程中,因受希腊和拉丁两大文化的影响,具有了不同的文化“基因”,进而形成了统一基督教王国中的希腊和拉丁两大教会共同体,即我们所熟悉的东、西方教会。随着帝国的东、西分治,以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日耳曼国家的兴起,东、西方教会也处于了不同的政治环境中,双方渐行渐远。同时,罗马教宗对普世教会至高权威地位的坚持必然会与君士坦丁堡牧首地位的上升产生冲突,于是,对普世教会至高权威地位的争夺成为东、西方教会冲突的焦点与“死结”。1054年,罗马教宗和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强硬个性的碰撞、以及教义和礼拜仪式方面的争执,成为教会大分裂的导火索。1054年教会大分裂事件的发生,看似偶然,实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
教会
西方
教会
教会
大分裂
原因
原文传递
天主教音乐中国化的历史探索与经验
被引量:
1
9
作者
游乐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83,共2页
一唐贞观九年(635),基督宗教聂斯托利派教士阿罗本携经籍来到唐朝都城长安,为中国带来了“景教”,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宗教教派。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沿袭了东方教会注重音乐的传统,其宗教仪式大多采用赞美诗与歌咏的方式,“七时礼赞,...
一唐贞观九年(635),基督宗教聂斯托利派教士阿罗本携经籍来到唐朝都城长安,为中国带来了“景教”,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宗教教派。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沿袭了东方教会注重音乐的传统,其宗教仪式大多采用赞美诗与歌咏的方式,“七时礼赞,大庇存亡;七日一荐,洗心反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宗教
聂斯托利派
宗教仪式
东方
教会
赞美诗
阿罗本
唐贞观
景教
原文传递
“刺桐十字架”风格初探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李静蓉
《闽台文化研究》
2009年第2期106-111,共6页
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泉州北门、东门等古城墙及其附近地段,不断发现装饰有十字架、天使、莲花、云纹、华盖、间柱等图案的古基督教墓碑石与墓盖石,雕刻的文字有叙利亚文、八思巴文、回鹘文、拉丁文、汉文等,图案特殊且形式丰富,糅合多...
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泉州北门、东门等古城墙及其附近地段,不断发现装饰有十字架、天使、莲花、云纹、华盖、间柱等图案的古基督教墓碑石与墓盖石,雕刻的文字有叙利亚文、八思巴文、回鹘文、拉丁文、汉文等,图案特殊且形式丰富,糅合多种艺术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艺术
刺桐
八思巴文
古城墙
骑士团
回鹘文
方济各会
凯尔特
西方基督教
东方
教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的汉译圣经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赵晓阳
《基督宗教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92-103,共12页
作为基督宗教三个流派之一,东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位居第二,较天主教时间短,较新教时间长,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弱。20世纪前,它一直基本局限于俄国战俘后裔之中,一直都位于北京城内,却也长达241年,从未中断。驻北京传教团主要是面向这...
作为基督宗教三个流派之一,东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位居第二,较天主教时间短,较新教时间长,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弱。20世纪前,它一直基本局限于俄国战俘后裔之中,一直都位于北京城内,却也长达241年,从未中断。驻北京传教团主要是面向这些俄国人后裔,希望保持他们的俄罗斯文化和宗教信仰,因此汉文或满文的宗教翻译和创作是很少的。二百多年来,东正教驻北京传教翻译的《圣经》版本共有四种,即三种汉文本、一种满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东正教
基督教
马礼逊
东方
教会
希腊正教
原文传递
“门当户对”,稳定、美满的婚姻需要共同的价值观
12
作者
肖云晓
《天风》
2016年第6期32-33,共2页
门第,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是中国传统社会等级的表现。虽然如今门第观念经常受人诟病,但在今天的社会,类似观念仍旧存在。今天社会不再以阶级或等级来划分人群,但近代社会学者划分的“社会阶层”依然类似于过去的...
门第,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是中国传统社会等级的表现。虽然如今门第观念经常受人诟病,但在今天的社会,类似观念仍旧存在。今天社会不再以阶级或等级来划分人群,但近代社会学者划分的“社会阶层”依然类似于过去的门第。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即具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每一个社会阶层的成员具有相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婚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生活方式,因为婚姻形成家庭。不可避免,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必定受门第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观念
社会学者
门第观念
层次结构
离婚率
社会等级
婚姻自由
西方
教会
加荣
东方
教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督教的教阶制度及其主要派别
13
作者
李天祜
《兰州学刊》
1984年第4期70-78,24,共10页
自从基督教在巴勒斯坦产生后,一世纪后半期和二世纪初年,由于使徒彼得、保罗等的大力宣传,基督教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早期的主要传教中心,在叙利亚是安提阿,在小亚细亚是以弗所,在意大利是罗马,在埃及是亚历山大里亚城,继而迦太基和...
自从基督教在巴勒斯坦产生后,一世纪后半期和二世纪初年,由于使徒彼得、保罗等的大力宣传,基督教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早期的主要传教中心,在叙利亚是安提阿,在小亚细亚是以弗所,在意大利是罗马,在埃及是亚历山大里亚城,继而迦太基和里昂也建立了教会,于是基督教遂得传播于欧、亚、非三洲。最初基督教是代表被压迫民族、贫苦庶民、小手工业者和奴隶的利益的宗教,所以罗马帝国政府先对之加以迫害,继而加以容忍,公元392年又把基督教定为罗马国教。基督教不再受迫害了,它的学说也逐渐改变。由被统治阶级下层劳动人民的宗教,变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群众,维护奴隶制度的反动工具了。在后来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里,总的说来,它都是为统治利益服务的。但它的有些派别,在特定的时期内,仍然起着一定的进步作用,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提阿
以弗所
教阶制度
总主教
亚历山大里亚
加尔文
慈温利
东方
教会
因信称义
路德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会无与伦比的柱石亚他那修
14
作者
赵鑫
《天风》
2015年第4期49-50,共2页
亚他那修,古亚历山大城杰出的主教,公元4世纪伟大的神学家,东方教会的伟大教父,《尼西亚信经》忠实的捍卫者。亚他那修,古亚历山大城杰出的主教,公元4世纪伟大的神学家,东方教会的伟大教父,《尼西亚信经》忠实的捍卫者。亚他那修,296-29...
亚他那修,古亚历山大城杰出的主教,公元4世纪伟大的神学家,东方教会的伟大教父,《尼西亚信经》忠实的捍卫者。亚他那修,古亚历山大城杰出的主教,公元4世纪伟大的神学家,东方教会的伟大教父,《尼西亚信经》忠实的捍卫者。亚他那修,296-298年间出生于亚历山大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亚他那修从小接受希腊式的传统教育,从他的著作里我们可以发现希腊文化对他的影响。亚他那修少年时便聪慧过人,被亚历山大主教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他那修
亚历山大城
尼西亚信经
东方
教会
聪慧过人
传统教育
社会地位
首要障碍
阿里乌
国际礼拜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地方教会独立自办(续)
15
作者
涂世华
《中国天主教》
1990年第4期35-37,共3页
6.地方教会根据宗徒传统,因时因地制宜行使自治权的多样性,正是伙伴关系的正常而良好的表现。它同时又是伙伴关系的另一特征——主教职权的一体性的表现之一。当初早期教会都是以宗徒教会的榜样为标准建立教会和组织教会生活的。这一点...
6.地方教会根据宗徒传统,因时因地制宜行使自治权的多样性,正是伙伴关系的正常而良好的表现。它同时又是伙伴关系的另一特征——主教职权的一体性的表现之一。当初早期教会都是以宗徒教会的榜样为标准建立教会和组织教会生活的。这一点就是基督教会与异教相区别的标志。对此,二世纪末的拉丁教父戴尔都良可以证实:“宗徒们于是前往世界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徒
伙伴关系
一体性
公会议
东方
教会
保禄
假先知
上主
斯德望
里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黑水城出土回鹘景教写本研究
16
作者
何湘君
《吐鲁番学研究》
2019年第1期72-84,155,共14页
回鹘景教写本文献很罕见。该残片是内蒙古自治区出土的一件叙利亚文回鹘语景教(或称东方教会、聂斯脱里)写本。此文在茨默德文版基础上对残片转写、考释作进一步整理,提供一份带有详细注解的汉文版本。此外,经整理进一步证实该写本年代...
回鹘景教写本文献很罕见。该残片是内蒙古自治区出土的一件叙利亚文回鹘语景教(或称东方教会、聂斯脱里)写本。此文在茨默德文版基础上对残片转写、考释作进一步整理,提供一份带有详细注解的汉文版本。此外,经整理进一步证实该写本年代属于14世纪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景教
东方
教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圣经各卷简介(八)教牧书信
17
作者
彭圣佣
《天风》
1994年第9期36-37,共2页
《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是久经锻炼、身经百战的老使徒保罗写给他同作基督精兵的年轻同工提摩太与提多的书信,被教会称作《教牧书信》。内容主要是教导年轻教牧同工:1。
关键词
教牧书信
教牧同工
提多书
提摩太
牧养
以弗所
东方
教会
主后
挞马
工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拜占庭音乐对后世东方教会音乐的影响
18
作者
高志民
《当代音乐》
2015年第15期32-35,共4页
拜占庭教会音乐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当时的拜占庭帝国与教会之中,事实上,"1453年拜占庭灭亡了,但是其精神永存,其信仰、文化和政治生活的概念仍在发挥作用。其影响不仅在曾经是拜占庭领土的那些国家,而且在拜占庭旧疆界以外的国家...
拜占庭教会音乐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当时的拜占庭帝国与教会之中,事实上,"1453年拜占庭灭亡了,但是其精神永存,其信仰、文化和政治生活的概念仍在发挥作用。其影响不仅在曾经是拜占庭领土的那些国家,而且在拜占庭旧疆界以外的国家中仍然存在"[1]。拜占庭教会音乐亦是如此,帝国灭亡之后,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希腊正教会和斯拉夫正教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音乐
东方
教会
希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柏林藏吐鲁番叙利亚语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
1
19
作者
丁曼玉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5,176,共14页
1904~1907年,德国第二、三支吐鲁番考察队在西旁(Shu6pang)遗址等地发现约1100件景教文书,其中近半数为叙利亚语文书。这些文书现分藏于柏林国家图书馆、亚洲艺术博物馆、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研究所。本文据有关资料对这批叙利...
1904~1907年,德国第二、三支吐鲁番考察队在西旁(Shu6pang)遗址等地发现约1100件景教文书,其中近半数为叙利亚语文书。这些文书现分藏于柏林国家图书馆、亚洲艺术博物馆、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研究所。本文据有关资料对这批叙利亚语文书的发现、流转、刊布与研究等情况进行了梳理。文书的研究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主题可分为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两个方面,研究内容则主要集中于释读和比定文书内容、考证文书年代、探讨文书所继承的东叙利亚传统和希腊传统等方面。最后结合目前叙利亚语文书和吐鲁番景教教团的研究,总结学界对吐鲁番景教教团身份和来源等问题的探讨,并对未来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景教
叙利亚语文书
东方
教会
传统
原文传递
神学与传统(续五)
20
作者
陈永涛
《天风》
2016年第9期28-28,共1页
在早期基督教传统形成的过程中,连续性是最重要的。它的形成离不开其与犹太教甚至与希腊古典文化之间的连续性,也离不开使徒之间的连续性。离开了这种种形式的连续性,就不会有早期基督教传统的形成,也不会有基督教传统的发展。在某种意...
在早期基督教传统形成的过程中,连续性是最重要的。它的形成离不开其与犹太教甚至与希腊古典文化之间的连续性,也离不开使徒之间的连续性。离开了这种种形式的连续性,就不会有早期基督教传统的形成,也不会有基督教传统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连续性就没有基督教。但是,在早期基督教传统形成的过程中,断绝性也是不可否认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基督教
希腊古典文化
东方
教会
公会议
中国
教会
西方
教会
思想发展史
Vincent
文森特
公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夏基督教史考略
被引量:
6
1
作者
房建昌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116-121,共6页
文摘
对于宁夏的基督教,我们所知不多,有关资料也极为零散。下面,就结合眼下所能见到的有关中外文史料,对宁夏基督教作一历史考证。 一、唐代宁夏的景教 1986年出版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概况》103页认为:“基督教从一八七九年传入宁夏”,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准确的。
关键词
历史考证
史考
因信称义
主教团
方济各会
神召会
外籍神父
东方
教会
梵蒂冈图书馆
宗教活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考古发现看东方教会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传播
被引量:
4
2
作者
牛汝极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
出处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20,176,共21页
文摘
从635年阿罗本经中亚呼罗珊、河中和七河地区来中国传教,直到元朝结束,美索不达米亚的东方教会及其东叙利亚基督教在中国传教大约经历了700年,其间有中断。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突厥、回鹘和粟特基督徒保持着东方教会在礼拜仪式上使用叙利亚语的传统,在其他场合使用突厥语、回鹘语、粟特语、汉语甚至波斯语。本文借鉴了近年在中亚和新疆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成果,从中亚的考古遗存和吐鲁番发现的叙利亚文残片以期洞见东方教会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传播状况,其中介绍了几件重要的叙利亚语祈祷书《胡德拉》的不同版本及其价值,力图呈现6~14世纪间美索不达米亚的东方教会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传教的脉络和图景。
关键词
东方
教会
东叙利亚基督教
中亚
高昌回鹘
祈祷书《胡德拉》
景教
Keywords
The Church of the East
The East Syriac Christianity
Central Asia
Qocho Kingdom
The prayer book Khudra
Nestorianism
分类号
B879.2 [哲学宗教]
原文传递
题名
叙利亚文巴沙巴主教传说揭示东方教会经木鹿向中亚和中国高昌回鹘传教
3
作者
牛汝极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
出处
《基督宗教研究》
2024年第1期4-35,共32页
文摘
大约在波斯萨珊王朝统治的5世纪,东方教会在美索不达米亚站稳脚跟并开始向东方传教,544年木鹿成为都主教教区并作为7-13世纪向中亚和中国传教的枢纽发挥了重要作用。吐鲁番布拉依克修道院遗址发现的大量叙利亚文写本中有一定数量的木鹿创始主教巴沙巴传说的残片,揭示了木鹿经中亚与吐鲁番高昌回鹘地区的联系。
关键词
东方
教会
木鹿
中亚
高昌回鹘
叙利亚文
巴沙巴传说
景教
Keywords
the Church of the East
Merv
Central Asia
Gaochang Uighur Kingdom
Syriac Legend of Baršabbā
the East Syriac Christianity
分类号
B97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高昌回鹘汗国的东方教会叙利亚文《圣经》文库
4
作者
牛汝极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
出处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2期17-38,155,共23页
文摘
从吐鲁番发现的大量叙利亚文基督教文献表明,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后期,高昌回鹘地方政权范围内的吐鲁番布拉依克等地有东方教会(即东叙利亚基督教会的社团)活动,大量叙利亚文圣经《佩希塔》文本和用于祈祷书《胡德拉》的《诗篇》文本向我们展示了当地民族和语言的多样性及其与遥远美索不达米亚东方教会的神学传统的一致性。吐鲁番的基督教写本残片是一个丰富的信息文库,它揭示了东方教会神学传统中的一个社区是如何在远离该传统教会故土自我运行的。
关键词
东方
教会
叙利亚语
高昌回鹘
《圣经》
《诗篇》
经课集
Keywords
Eastern Church
Syriac
Gaochang Uighur Khanate
Bible
Psalm
Lectionary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境内出土景教叙利亚语文书研究综述
5
作者
林丽娟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系
出处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46,共2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境内出土景教叙利亚语文书研究”(项目号:17BZS125)资助。
文摘
20世纪初以来,中国境内多处先后发现了为数不少的景教叙利亚语文书,主要发现于吐鲁番、敦煌、黑水城、北京四地。本文尝试按照出土地点依次介绍中国境内出土的叙利亚语文书之概况和研究史。总的来说,这些文书断代较早,文体丰富,对于叙利亚文献史、中国早期基督教史和中西交流史等领域具有珍贵意义。自2021年以来,我国考古学家重新对吐鲁番西旁景教修道院展开系统发掘,新发现为数众多的景教叙利亚语文书残篇。本文所做研究综述,旨在充分介绍和吸收前人成果,加速对于新出土文书的释读和研究。
关键词
景教
叙利亚语
东方
教会
敦煌
吐鲁番
分类号
B97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高昌回鹘人佩戴的一件东方教会叙利亚语护身符
6
作者
牛汝极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
出处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4,共8页
文摘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中海和美索不达米亚基督教护身符的早期实践,其次分析了一件出自高昌城的回(畏吾儿)人佩戴的叙利亚语护身符长卷及其内容,认为这件护身符长卷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古代亚述和巴比伦时代,在那里可以找到如此多魔法文本的起源。这件护身符与遍布地中海和美索不达米亚魔法文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将此护身符定位在东方教会及其影响上。该护身符从其起源地美索不达米亚出发向东通过波斯和丝绸之路由传教士一直带到中国西部高昌回汗国地方政权所辖区域,在高昌城的残垣断壁下静埋了几个世纪后,它被德国探险队发现并带到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炸中幸存下来,并从那里再次被带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新家。
关键词
基督教
护身符
叙利亚语
高昌回鹘
东方
教会
分类号
B97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景教士的波斯东方教会身份考辨
7
作者
柳博赟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出处
《基督宗教研究》
2024年第1期36-48,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景教文献的叙利亚语背景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2VJXG036)的资助
文摘
在华的景教教士为自己正名,改“波斯寺”为“大秦寺”,并立起了一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用溢美之词描述了他们信仰的起源地“大秦国”。实际上,这些教士来自波斯本土或大波斯文化圈的东方教会,并非来自东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派卡尔西顿派。长期的政治、地理和宗派隔阂使他们对东罗马帝国了解有限,而他们的名字、用词、宗教实践,则体现出了浓厚的波斯和东方教会特色。本文将对景教碑文本体现出来的波斯和东方教会独有的特点做出分析,也对不符合这些特点的难解之处做出一些诠释。
关键词
景教士
景教碑
波斯身份
东方
教会
Keywords
clergy of the“Luminous Teaching”,Stele of the Diffusion of the Luminous Teaching of Da Qin in China
Persian identity,Church of the East
分类号
B977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析1054年教会大分裂之因
8
作者
张日元
机构
泰山学院历史学院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0年第5期77-85,167,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研究”(14ZDB06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6世纪罗马帝国基督教化研究”(15BSS006)阶段性成果。
文摘
几乎与罗马帝国同时兴起的基督教在传布过程中,因受希腊和拉丁两大文化的影响,具有了不同的文化“基因”,进而形成了统一基督教王国中的希腊和拉丁两大教会共同体,即我们所熟悉的东、西方教会。随着帝国的东、西分治,以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日耳曼国家的兴起,东、西方教会也处于了不同的政治环境中,双方渐行渐远。同时,罗马教宗对普世教会至高权威地位的坚持必然会与君士坦丁堡牧首地位的上升产生冲突,于是,对普世教会至高权威地位的争夺成为东、西方教会冲突的焦点与“死结”。1054年,罗马教宗和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强硬个性的碰撞、以及教义和礼拜仪式方面的争执,成为教会大分裂的导火索。1054年教会大分裂事件的发生,看似偶然,实为必然。
关键词
东方
教会
西方
教会
教会
大分裂
原因
分类号
K13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天主教音乐中国化的历史探索与经验
被引量:
1
9
作者
游乐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83,共2页
文摘
一唐贞观九年(635),基督宗教聂斯托利派教士阿罗本携经籍来到唐朝都城长安,为中国带来了“景教”,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宗教教派。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沿袭了东方教会注重音乐的传统,其宗教仪式大多采用赞美诗与歌咏的方式,“七时礼赞,大庇存亡;七日一荐,洗心反素”。
关键词
基督宗教
聂斯托利派
宗教仪式
东方
教会
赞美诗
阿罗本
唐贞观
景教
分类号
J608 [艺术—音乐]
B976.1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刺桐十字架”风格初探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李静蓉
机构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出处
《闽台文化研究》
2009年第2期106-111,共6页
文摘
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泉州北门、东门等古城墙及其附近地段,不断发现装饰有十字架、天使、莲花、云纹、华盖、间柱等图案的古基督教墓碑石与墓盖石,雕刻的文字有叙利亚文、八思巴文、回鹘文、拉丁文、汉文等,图案特殊且形式丰富,糅合多种艺术而成。
关键词
基督教艺术
刺桐
八思巴文
古城墙
骑士团
回鹘文
方济各会
凯尔特
西方基督教
东方
教会
分类号
B979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的汉译圣经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赵晓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基督宗教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92-103,共12页
文摘
作为基督宗教三个流派之一,东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位居第二,较天主教时间短,较新教时间长,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弱。20世纪前,它一直基本局限于俄国战俘后裔之中,一直都位于北京城内,却也长达241年,从未中断。驻北京传教团主要是面向这些俄国人后裔,希望保持他们的俄罗斯文化和宗教信仰,因此汉文或满文的宗教翻译和创作是很少的。二百多年来,东正教驻北京传教翻译的《圣经》版本共有四种,即三种汉文本、一种满文本。
关键词
俄罗斯东正教
基督教
马礼逊
东方
教会
希腊正教
分类号
B976.2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门当户对”,稳定、美满的婚姻需要共同的价值观
12
作者
肖云晓
机构
基督教全国两会教会事工部
出处
《天风》
2016年第6期32-33,共2页
文摘
门第,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是中国传统社会等级的表现。虽然如今门第观念经常受人诟病,但在今天的社会,类似观念仍旧存在。今天社会不再以阶级或等级来划分人群,但近代社会学者划分的“社会阶层”依然类似于过去的门第。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即具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每一个社会阶层的成员具有相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婚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生活方式,因为婚姻形成家庭。不可避免,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必定受门第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
婚姻观念
社会学者
门第观念
层次结构
离婚率
社会等级
婚姻自由
西方
教会
加荣
东方
教会
分类号
D66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督教的教阶制度及其主要派别
13
作者
李天祜
出处
《兰州学刊》
1984年第4期70-78,24,共10页
文摘
自从基督教在巴勒斯坦产生后,一世纪后半期和二世纪初年,由于使徒彼得、保罗等的大力宣传,基督教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早期的主要传教中心,在叙利亚是安提阿,在小亚细亚是以弗所,在意大利是罗马,在埃及是亚历山大里亚城,继而迦太基和里昂也建立了教会,于是基督教遂得传播于欧、亚、非三洲。最初基督教是代表被压迫民族、贫苦庶民、小手工业者和奴隶的利益的宗教,所以罗马帝国政府先对之加以迫害,继而加以容忍,公元392年又把基督教定为罗马国教。基督教不再受迫害了,它的学说也逐渐改变。由被统治阶级下层劳动人民的宗教,变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群众,维护奴隶制度的反动工具了。在后来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里,总的说来,它都是为统治利益服务的。但它的有些派别,在特定的时期内,仍然起着一定的进步作用,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关键词
安提阿
以弗所
教阶制度
总主教
亚历山大里亚
加尔文
慈温利
东方
教会
因信称义
路德会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会无与伦比的柱石亚他那修
14
作者
赵鑫
机构
上海基督教国际礼拜堂
出处
《天风》
2015年第4期49-50,共2页
文摘
亚他那修,古亚历山大城杰出的主教,公元4世纪伟大的神学家,东方教会的伟大教父,《尼西亚信经》忠实的捍卫者。亚他那修,古亚历山大城杰出的主教,公元4世纪伟大的神学家,东方教会的伟大教父,《尼西亚信经》忠实的捍卫者。亚他那修,296-298年间出生于亚历山大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亚他那修从小接受希腊式的传统教育,从他的著作里我们可以发现希腊文化对他的影响。亚他那修少年时便聪慧过人,被亚历山大主教看中,
关键词
亚他那修
亚历山大城
尼西亚信经
东方
教会
聪慧过人
传统教育
社会地位
首要障碍
阿里乌
国际礼拜堂
分类号
B977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地方教会独立自办(续)
15
作者
涂世华
出处
《中国天主教》
1990年第4期35-37,共3页
文摘
6.地方教会根据宗徒传统,因时因地制宜行使自治权的多样性,正是伙伴关系的正常而良好的表现。它同时又是伙伴关系的另一特征——主教职权的一体性的表现之一。当初早期教会都是以宗徒教会的榜样为标准建立教会和组织教会生活的。这一点就是基督教会与异教相区别的标志。对此,二世纪末的拉丁教父戴尔都良可以证实:“宗徒们于是前往世界各地。
关键词
宗徒
伙伴关系
一体性
公会议
东方
教会
保禄
假先知
上主
斯德望
里安
分类号
B976.1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黑水城出土回鹘景教写本研究
16
作者
何湘君
机构
梧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吐鲁番学研究》
2019年第1期72-84,155,共14页
文摘
回鹘景教写本文献很罕见。该残片是内蒙古自治区出土的一件叙利亚文回鹘语景教(或称东方教会、聂斯脱里)写本。此文在茨默德文版基础上对残片转写、考释作进一步整理,提供一份带有详细注解的汉文版本。此外,经整理进一步证实该写本年代属于14世纪后期。
关键词
回鹘
景教
东方
教会
Keywords
Uighur
Nestorianism
East Christianity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B976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圣经各卷简介(八)教牧书信
17
作者
彭圣佣
出处
《天风》
1994年第9期36-37,共2页
文摘
《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是久经锻炼、身经百战的老使徒保罗写给他同作基督精兵的年轻同工提摩太与提多的书信,被教会称作《教牧书信》。内容主要是教导年轻教牧同工:1。
关键词
教牧书信
教牧同工
提多书
提摩太
牧养
以弗所
东方
教会
主后
挞马
工中
分类号
B97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拜占庭音乐对后世东方教会音乐的影响
18
作者
高志民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当代音乐》
2015年第15期32-35,共4页
基金
吉林省教育科学"一二五"规划课题(GH12021)
文摘
拜占庭教会音乐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当时的拜占庭帝国与教会之中,事实上,"1453年拜占庭灭亡了,但是其精神永存,其信仰、文化和政治生活的概念仍在发挥作用。其影响不仅在曾经是拜占庭领土的那些国家,而且在拜占庭旧疆界以外的国家中仍然存在"[1]。拜占庭教会音乐亦是如此,帝国灭亡之后,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希腊正教会和斯拉夫正教会中。
关键词
拜占庭音乐
东方
教会
希腊
分类号
J608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柏林藏吐鲁番叙利亚语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
1
19
作者
丁曼玉
机构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出处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5,176,共14页
文摘
1904~1907年,德国第二、三支吐鲁番考察队在西旁(Shu6pang)遗址等地发现约1100件景教文书,其中近半数为叙利亚语文书。这些文书现分藏于柏林国家图书馆、亚洲艺术博物馆、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研究所。本文据有关资料对这批叙利亚语文书的发现、流转、刊布与研究等情况进行了梳理。文书的研究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主题可分为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两个方面,研究内容则主要集中于释读和比定文书内容、考证文书年代、探讨文书所继承的东叙利亚传统和希腊传统等方面。最后结合目前叙利亚语文书和吐鲁番景教教团的研究,总结学界对吐鲁番景教教团身份和来源等问题的探讨,并对未来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吐鲁番
景教
叙利亚语文书
东方
教会
传统
Keywords
Turfan
Nestorianism
Syriac documents
Traditions of the Church of the East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神学与传统(续五)
20
作者
陈永涛
机构
金陵协和神学院
出处
《天风》
2016年第9期28-28,共1页
文摘
在早期基督教传统形成的过程中,连续性是最重要的。它的形成离不开其与犹太教甚至与希腊古典文化之间的连续性,也离不开使徒之间的连续性。离开了这种种形式的连续性,就不会有早期基督教传统的形成,也不会有基督教传统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连续性就没有基督教。但是,在早期基督教传统形成的过程中,断绝性也是不可否认的现实。
关键词
早期基督教
希腊古典文化
东方
教会
公会议
中国
教会
西方
教会
思想发展史
Vincent
文森特
公性
分类号
B151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宁夏基督教史考略
房建昌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考古发现看东方教会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传播
牛汝极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4
原文传递
3
叙利亚文巴沙巴主教传说揭示东方教会经木鹿向中亚和中国高昌回鹘传教
牛汝极
《基督宗教研究》
2024
0
原文传递
4
高昌回鹘汗国的东方教会叙利亚文《圣经》文库
牛汝极
《国际汉学》
CSSCI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境内出土景教叙利亚语文书研究综述
林丽娟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6
高昌回鹘人佩戴的一件东方教会叙利亚语护身符
牛汝极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7
景教士的波斯东方教会身份考辨
柳博赟
《基督宗教研究》
2024
0
原文传递
8
试析1054年教会大分裂之因
张日元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0
0
原文传递
9
天主教音乐中国化的历史探索与经验
游乐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10
“刺桐十字架”风格初探
李静蓉
《闽台文化研究》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的汉译圣经研究
赵晓阳
《基督宗教研究》
CSSCI
2018
1
原文传递
12
“门当户对”,稳定、美满的婚姻需要共同的价值观
肖云晓
《天风》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基督教的教阶制度及其主要派别
李天祜
《兰州学刊》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教会无与伦比的柱石亚他那修
赵鑫
《天风》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地方教会独立自办(续)
涂世华
《中国天主教》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内蒙古黑水城出土回鹘景教写本研究
何湘君
《吐鲁番学研究》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圣经各卷简介(八)教牧书信
彭圣佣
《天风》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拜占庭音乐对后世东方教会音乐的影响
高志民
《当代音乐》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柏林藏吐鲁番叙利亚语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丁曼玉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20
神学与传统(续五)
陈永涛
《天风》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