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太平洋海隆13°N附近洋中脊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慧静 曾志刚 +1 位作者 殷学博 陈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70,共10页
对33件采自东太平洋海隆(EPR)13°N附近的玄武岩和火山玻璃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以探讨该区域玄武岩的演化过程和物质来源。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比值m(Tb)/m(Lu)(1.74-2.03), m(Sm)/m(Nd)(0.29-... 对33件采自东太平洋海隆(EPR)13°N附近的玄武岩和火山玻璃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以探讨该区域玄武岩的演化过程和物质来源。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比值m(Tb)/m(Lu)(1.74-2.03), m(Sm)/m(Nd)(0.29-0.35)和m(Nd)/m(Y)(0.32-0.48)存在不能忽略的变化,表明它们可能受到了非均一质地幔来源的影响。m(La)/m(Nb), m(La)/m(Sm)和m(La)的线性相关性辨别结果,以及稀土元素分布型式图表现的元素分布特征等均表明东太平洋海隆13°N 附近的洋中脊玄武岩可能来自不同的端元组分,也证明研究区域内的玄武岩除 N-MORB(常规型 MORB)外,还有 E-MORB(富集型MORB)。此外,玄武岩m(Ce)/m(Pb)和m(Ce), m(Nb)/m(U)和m(Nb),以及m(Nb)/m(La)和m(La)线性相关性,均显示了这些微量元素比值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正相关趋势,这可能与双组分地幔熔融有关。m(Nb)/m(Th)和 m(Th)线性相关性显示出负相关,显示该区域玄武岩的地幔来源组成可能受到了富集组分的影响。分析显示,样品的Nb*值均大于1,而大部分样品的Ta*值大于1,这表示大部分玄武岩的来源很可能是从俯冲区域循环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海隆(epr) 中脊玄武岩 微量元素
下载PDF
东太平洋海隆(EPR)13°N热液区附近沉积物粒度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殷学博 刘长华 +2 位作者 曾志刚 余少雄 王晓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4,共6页
2003年中国海底热液硫化物调查航段在EPR西侧取得了E271与E272站位的小箱体柱状样品,通过对这些样品采用酸化和未酸化两种前处理方法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受热液活动影响不强烈;粒度分布曲线表现为多峰分布,为多种物源共同叠加沉积... 2003年中国海底热液硫化物调查航段在EPR西侧取得了E271与E272站位的小箱体柱状样品,通过对这些样品采用酸化和未酸化两种前处理方法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受热液活动影响不强烈;粒度分布曲线表现为多峰分布,为多种物源共同叠加沉积的结果,其中以生物源与火山源为主。因此该地区的沉积物源虽然有热液活动的贡献,但是较其它来源的沉积物所占的比例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海隆(epr) 热液活动 沉积物 粒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