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布达拉宫东大殿空鼓病害壁画保护修复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汪万福 李最雄 +3 位作者 马赞峰 付有旭 丁长征 樊再轩 《中国藏学》 CSSCI 2005年第3期213-221,229,共9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布达拉宫东大殿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阐述了殿堂环境温度、湿度及壁画制作材质、工艺、建筑布局、地震及人为等因素对壁画病害的影响。通过选用以PS为主剂,粉煤灰掺加适量巴嘎土为填料,氟硅酸钠为固化剂的无机灌浆材... 本文简要介绍了布达拉宫东大殿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阐述了殿堂环境温度、湿度及壁画制作材质、工艺、建筑布局、地震及人为等因素对壁画病害的影响。通过选用以PS为主剂,粉煤灰掺加适量巴嘎土为填料,氟硅酸钠为固化剂的无机灌浆材料对该殿空鼓壁画进行灌浆加固,结合锚固补强,修复加固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对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壁画保护修复项目乃至整个西藏文化古迹的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布达拉宫 东大殿 空鼓 病害 壁画 灌浆加固 文物保护维修
下载PDF
五台山佛光寺古建筑避雷原因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保安 邢江平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98,共4页
五台山地区雷电活动频繁,而佛光寺古建筑历经千余年却从未遭到雷击。文章试从佛光寺周围环境的自然消雷能力、雷击的选择性及古建筑自身良好的绝缘性三个方面分析其成功避雷的原因。
关键词 佛光寺 东大殿 绝缘避雷 雷击选择性 自然消雷
下载PDF
浅析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彩塑艺术特色
3
作者 王艳琴 《天工》 2023年第11期9-11,共3页
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创造了璀璨的文化艺术,彩塑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五台山佛光寺彩塑作为我国唐代雕塑的经典代表之一,工艺精湛,具有重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首先对佛光寺东大殿彩塑的具体形象进行分析,其次探索其造型特色,最后... 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创造了璀璨的文化艺术,彩塑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五台山佛光寺彩塑作为我国唐代雕塑的经典代表之一,工艺精湛,具有重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首先对佛光寺东大殿彩塑的具体形象进行分析,其次探索其造型特色,最后分析传统彩塑对当代雕塑创作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彩塑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 东大殿 彩塑 造型 特色
下载PDF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彩塑壁画遗存若干问题稽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元和 罗世平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34-40,共7页
五台山佛光寺中央佛坛现存泥质彩绘塑像35身,其中33身唐代塑绘格局、造像样式等原有基本面貌保存完好,为中原地区体量最大及数量最多的一坛唐代彩塑造像遗存;但此佛坛现存1身送供人等身像及1身韦陀像,则分别属金代和明代彩塑造像遗存。... 五台山佛光寺中央佛坛现存泥质彩绘塑像35身,其中33身唐代塑绘格局、造像样式等原有基本面貌保存完好,为中原地区体量最大及数量最多的一坛唐代彩塑造像遗存;但此佛坛现存1身送供人等身像及1身韦陀像,则分别属金代和明代彩塑造像遗存。此殿左右山墙及后檐墙内壁下方所置近300身五百罗汉塑像及南尽间窗下墙内壁下方所置1身僧人等身像,则为明代塑绘遗存。此殿栱眼壁、扇面墙及须弥座束腰处壁面等处,还遗存有唐、宋、明、清等朝代壁画多幅,其中《弥陀说法图》《毗沙门天降妖护法图》等数幅壁画,为中原地区现在仅有的唐代壁画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佛光寺 东大殿 彩塑壁画 稽考
下载PDF
佛光寺文物保护工作述略
5
作者 杨晓芳 刘宝兰 《山西建筑》 2022年第1期13-16,共4页
佛光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五台山世界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内东大殿是我国古建筑“第一瑰宝”,文殊殿、祖师塔也均为国内建筑孤例。长期以来,佛光寺的保护一直是文物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的工作重点。通过梳理佛光寺... 佛光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五台山世界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内东大殿是我国古建筑“第一瑰宝”,文殊殿、祖师塔也均为国内建筑孤例。长期以来,佛光寺的保护一直是文物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的工作重点。通过梳理佛光寺既往主要保护工作,了解其保护历程,吸取经验,鉴往知来,进一步做好佛光寺的保护、利用、传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 东大殿 文殊殿 墓塔 保护工作
下载PDF
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解读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荣 刘畅 臧春雨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51,共24页
结合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2004年、清华大学2005—2006年对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手工测绘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本文借鉴前辈学者对于佛光寺东大殿原始设计尺寸权衡的论述,在今天毫米级精度的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东大殿所用... 结合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2004年、清华大学2005—2006年对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的手工测绘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本文借鉴前辈学者对于佛光寺东大殿原始设计尺寸权衡的论述,在今天毫米级精度的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东大殿所用营造尺长298毫米,中五间开间1丈7尺,标准柱高同之;斗拱材宽7寸;斗拱下昂斜度等于总举斜度,基本斜度可描述成“平出47分^(?),抬高21分^(?)”,总举为此基本斜度的11倍,稍间、进深各间尺寸因此定为1丈4尺8寸;中平槫到柱头的高度等于总举高。通过上述的分析与结论,本文强调提高古建筑测绘数据全面性和精度的重要意义及深远的科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实测数据统计 用尺 材份 设计尺寸权衡
原文传递
规矩方圆 佛之居所——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构图比例探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南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36,共8页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在平、立、剖面设计与塑像陈设中,综合运用了基于方圆作图的一系列比例关系—尤其是2^(1/2)和(3^(1/2))/2构图比例,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人追求天地和谐的文化理念,同时体现出中国古代佛殿作为佛之居所的独特内涵。而...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在平、立、剖面设计与塑像陈设中,综合运用了基于方圆作图的一系列比例关系—尤其是2^(1/2)和(3^(1/2))/2构图比例,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人追求天地和谐的文化理念,同时体现出中国古代佛殿作为佛之居所的独特内涵。而通过对与佛光寺东大殿构图比例接近的辽、金、明、清实例的分析,结合对《营造法式》"圆方方圆图"的解读,可以对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基本构图比例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一更为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规矩方圆 比例 √2 √3/2
原文传递
台基、柱梁与屋顶——从即物性的视角看佛光寺建筑的3个要素 被引量:9
8
作者 柳亦春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8,共8页
从即物性的视角对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的3个基本要素—台基(囗)、柱梁(屮)、屋顶(亼)进行了分析与审视。一方面借助于对佛光寺建筑及其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引出并阐述了即物性的概念;另一方面又以何陋轩为例,说明了"亼屮囗"的... 从即物性的视角对佛光寺东大殿建筑的3个基本要素—台基(囗)、柱梁(屮)、屋顶(亼)进行了分析与审视。一方面借助于对佛光寺建筑及其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引出并阐述了即物性的概念;另一方面又以何陋轩为例,说明了"亼屮囗"的要素构成之于当代设计的意义,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即物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即物性 台基 柱梁 屋顶 亼屮囗 何陋轩
原文传递
佛光寺东大殿建置沿革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荣 雷娴 +3 位作者 王麒 吕宁 王帅 陈竹茵 《建筑史》 2018年第1期31-52,共22页
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佛光寺东大殿再次进行数字化勘察研究,根据实地勘察分析、文献题记研究、碳14年代测定,对东大殿的大木结构塑像、壁画、彩画、题记的年代、题材、演变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对以... 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佛光寺东大殿再次进行数字化勘察研究,根据实地勘察分析、文献题记研究、碳14年代测定,对东大殿的大木结构塑像、壁画、彩画、题记的年代、题材、演变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对以往学界对东大殿营建改造的一些争论点和误解进行了核实,比如:确定东大殿板门外推至前檐柱的时间约为元代至正年间;东大殿内西南角的僧人等身像不是'愿诚',而应是明代高僧'本随';东大殿主佛坛北侧的菩萨主像为文殊菩萨,其组合为'新样文殊'。本文将东大殿的建置沿革分为五个宏观历史阶段:晚唐创建期、宋金过渡期、元末变革期、明代增补期、清代延续期。梳理了各时期主要的营建工程。本文还对东大殿营建之初的设计理念、营建尺度、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东大殿建筑始建格局依据佛教仪规需求,先确定像设与空间,再选用相应的建筑规格形式、用材尺度,最终精心设计建造。东大殿的改建、增补过程也都是根据历史变迁、佛教使用需要发展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塑像 壁画 彩画 历史沿革 空间变迁
原文传递
唐代木构建筑的“双璧”——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霞 张放陶 《山西科技》 2007年第1期22-22,25,共2页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是令山西人自豪、令全世界瞩目的1000多年前的唐代建筑实物,它们的屋顶、斗拱、大叉手、“丹柱素壁”、“侧脚”和“生起”、梁架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等等诸多细节都是唐代建筑特有的标志和符号。它们体现...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是令山西人自豪、令全世界瞩目的1000多年前的唐代建筑实物,它们的屋顶、斗拱、大叉手、“丹柱素壁”、“侧脚”和“生起”、梁架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等等诸多细节都是唐代建筑特有的标志和符号。它们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建筑营造制度,体现着中国唐朝在建筑领域的科学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禅寺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 唐代建筑 斗拱
下载PDF
数据迷宫:佛光寺东大殿尺度设计“多解性”献疑
11
作者 喻梦哲 杨晨艺 陈斯亮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佛光寺东大殿的尺度构成规律具有“多解性”特征,从间架、材栔、昂制等不同线索出发,都能得出相对合理的解释,意味着设计过程或许杂糅了不同“逻辑回路”。考察以塑像面宽、材广、佛台长等不同要素统筹整个设计过程的可能性后,发现几种... 佛光寺东大殿的尺度构成规律具有“多解性”特征,从间架、材栔、昂制等不同线索出发,都能得出相对合理的解释,意味着设计过程或许杂糅了不同“逻辑回路”。考察以塑像面宽、材广、佛台长等不同要素统筹整个设计过程的可能性后,发现几种方法间是互补而非互斥的关系,推测真实的设计过程应具有可反复进退、调和的网状属性,而非环环相扣的单线递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尺度构成规律 生成过程 线性思维 网状思维 多解性
原文传递
镇国寺大殿尺度规律研究
12
作者 肖旻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2期53-68,共16页
对以材份制度为代表的中国中古时期木构建筑模数制研究,提出了以足材而不以份为模数单位进行探索的思路。山西平遥镇国寺大殿为《营造法式》颁行前北方七铺作下昂造木构的典型实例,利用精细测绘报告提供的数据,对其作出了基于足材模数... 对以材份制度为代表的中国中古时期木构建筑模数制研究,提出了以足材而不以份为模数单位进行探索的思路。山西平遥镇国寺大殿为《营造法式》颁行前北方七铺作下昂造木构的典型实例,利用精细测绘报告提供的数据,对其作出了基于足材模数单位的尺度规律解释。在数据拟合的同等误差水平上,与现有整数尺模数或份数模数的解释形成竞争性观点。强调栱长指标在尺度研究中的重要性,对现有尺度研究中昂制47份的典型现象作出解释,提出了早期铺作双向栱枋构件的栱长足材假说,详细讨论了斗的方向性、实长与心长、影栱配置与檐椽平长等问题,并解释了镇国寺大殿两组栱长的特异表现,实现了对构件尺度、空间跨度、构造关系、立面视觉的综合研究。附录部分对笔者已发表的佛光寺东大殿尺度规律研究成果作出修订,提出了与镇国寺大殿衔接的规律解释以及新的足材模数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 模数 足材 栱长 镇国寺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
下载PDF
佛光寺东大殿大木制度探微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彤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9年第2期-,共44页
本文在现有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时代、谱系相近的建筑实例的分析,深入解读了东大殿的大木制度,并对《营造法式》与晚唐官式建筑的大木技术渊源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结合功能、空间、形式和结构等建筑要素的综合分... 本文在现有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时代、谱系相近的建筑实例的分析,深入解读了东大殿的大木制度,并对《营造法式》与晚唐官式建筑的大木技术渊源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结合功能、空间、形式和结构等建筑要素的综合分析,本文尝试建立了东大殿的大木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大木制度 理想模型 《营造法式》
原文传递
佛光寺东大殿结构特征——《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北宋)》相关内容再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方戟 王梓童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8-53,共6页
首先简析汉至唐木构的变化,接着引用陈明达先生"佛光寺形式"结构理论并对其特点进行强调。结合结构实验说明该结构形式在抗震和起楼上的优势。继而借唐代后的建筑遗存说明该结构形式的演变与消失。最后从结构与装饰的角度对... 首先简析汉至唐木构的变化,接着引用陈明达先生"佛光寺形式"结构理论并对其特点进行强调。结合结构实验说明该结构形式在抗震和起楼上的优势。继而借唐代后的建筑遗存说明该结构形式的演变与消失。最后从结构与装饰的角度对比分析唐招提寺金堂和佛光寺东大殿,提出了佛光寺古代木构对当代建造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木构 考古 结构 装饰
原文传递
基于文物本体与环境监测的佛光寺东大殿预防性保护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荣 王麒 +5 位作者 陈竹茵 李玉敏 王帅 任毅敏 宋阳 胡俊英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第4期35-47,共13页
2017年夏季,因暴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出现屋面渗漏情况,笔者团队随后开展针对佛光寺东大殿的文物本体和环境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①环境气象监测,在佛光寺安设小型气象站获得了近年佛光寺的6要素气象数据与东大殿内... 2017年夏季,因暴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出现屋面渗漏情况,笔者团队随后开展针对佛光寺东大殿的文物本体和环境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①环境气象监测,在佛光寺安设小型气象站获得了近年佛光寺的6要素气象数据与东大殿内的微环境温湿度数据;②东大殿结构位移监测,以多次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数据对比与实时构件位移数据分析了东大殿结构稳定性,并发现了古建筑“微位移”现象;③东大殿屋面渗漏监测,对比东大殿屋面苫背湿度与环境气象数据,监测降雨时东大殿屋面是否发生渗漏,并通过预警系统向当地保护管理人员提供预警信息。基于以上监测数据,笔者团队与佛光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人员共同针对性地制订了科学而精准的保护措施,对东大殿实施预防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文物本体与环境监测 微位移 屋面渗漏监测 预防性保护
下载PDF
基于整数尺法角度的佛光寺东大殿营造用尺复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毅捷 韩效 +3 位作者 丁拓 马民政 雒国辉 郝正坤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2期85-92,共8页
整数尺法是东亚早期的一种木结构建筑设计方法,根据张十庆的研究,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唐代遗构佛光寺东大殿,其复原唐尺约为29.6 cm。本文从整数尺法的角度对佛光寺东大殿2008年的实测数据继续进行分析研究,... 整数尺法是东亚早期的一种木结构建筑设计方法,根据张十庆的研究,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唐代遗构佛光寺东大殿,其复原唐尺约为29.6 cm。本文从整数尺法的角度对佛光寺东大殿2008年的实测数据继续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栋建筑当初可能曾以1唐尺=31.46cm的营造尺尺长进行设计和施工,同时还可能存在一个1/3唐尺的尺度模数。另外,又因此唐尺尺长作用下本建筑材广刚好为1唐尺,故本文所推测的设计方案在满足整数尺法的同时,也是"材分制"设计方法作用结果的重要例证。文章还深入挖掘了佛光寺东大殿的建筑技术细节,对认识整数尺法和材分制的古代建筑设计方法和丰富唐代尺度史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数尺法 佛光寺东大殿 营造用尺 复原 尺度史
下载PDF
传统与创新:唐代木结构建筑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静 胡慧桢 单鑫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24期46-48,共3页
唐代木结构建筑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材料与新工艺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但大都缺乏文化属性。本文主要对唐代木结构蕴含丰富历史内涵进行探讨,并结合新时代的特性提出其... 唐代木结构建筑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材料与新工艺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但大都缺乏文化属性。本文主要对唐代木结构蕴含丰富历史内涵进行探讨,并结合新时代的特性提出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木结构 佛光寺东大殿 文创产品
下载PDF
佛光寺东大殿彩画制度探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彤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20年第1期-,共32页
本文在现有佛光寺东大殿彩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现场考察,深入解读了其始建时期的彩画制度,并对《营造法式》与晚唐官式彩画制度的异同与渊源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彩画制度 《营造法式》
原文传递
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之再反思——兼与肖旻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畅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7年第2期122-136,共15页
本文回顾了现有关于佛光寺东大殿大木结构尺度的实测和研究,并通过接合木材特点、测绘方法、数据统计方法,审视应当如何更加谨慎地贴近并尝试解读原始设计。本文在与肖旻《佛光寺东大殿尺度规律探讨》一文讨论的同时,提倡多种假说争论... 本文回顾了现有关于佛光寺东大殿大木结构尺度的实测和研究,并通过接合木材特点、测绘方法、数据统计方法,审视应当如何更加谨慎地贴近并尝试解读原始设计。本文在与肖旻《佛光寺东大殿尺度规律探讨》一文讨论的同时,提倡多种假说争论的做法,更坚持案例技术研究和文化背景研讨的学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几何设计假说 木作形变特点 测量与分析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建筑对于当代设计的启发—以佛光寺为例
20
作者 桂长松 《大众文摘》 2023年第16期150-152,共3页
研究背景,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唯一一座唐代殿堂式木构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研究界富有极高的盛名,被梁思成先生誉为:“中华第一瑰宝”,研究其的学者众多,涉猎面甚广,然而经笔者调查,佛光寺东大殿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启发方面的研究却鲜有耳... 研究背景,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唯一一座唐代殿堂式木构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研究界富有极高的盛名,被梁思成先生誉为:“中华第一瑰宝”,研究其的学者众多,涉猎面甚广,然而经笔者调查,佛光寺东大殿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启发方面的研究却鲜有耳闻。研究内容,对佛光寺东大殿的建筑结构、内部陈设与纹样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色进行深入了解与研究,试图分析总结出佛光寺东大殿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研究方法,笔者采取针对佛光寺东大殿的特点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归纳与总结的方法来推导出问题的答案。研究结论,佛光寺东大殿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有着许多启发——在建筑设计中要注重传统人文观念的应用,注重中国传统建筑设计元素的传承与发展,明确设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光寺东大殿 建筑特色 建筑文化 历史作用 建筑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