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坡笠屐图》故事及其解读
被引量:
1
1
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6,共11页
苏轼在海南谪居时戴笠穿屐的故事记载于南宋的笔记丛谈,并且有《东坡笠屐图》描绘情景,继而流传到日本和韩国,形成东亚共同的东坡文化意象。在周紫芝版本中,《东坡笠屐图》故事置于诗题,暗示其来有自,周紫芝引述,作为表达个体经验和东...
苏轼在海南谪居时戴笠穿屐的故事记载于南宋的笔记丛谈,并且有《东坡笠屐图》描绘情景,继而流传到日本和韩国,形成东亚共同的东坡文化意象。在周紫芝版本中,《东坡笠屐图》故事置于诗题,暗示其来有自,周紫芝引述,作为表达个体经验和东坡事迹的偶然重合。费衮版本增加东坡海南友人黎子云,强化故事的人物关系,在“戴笠”之外,还多“穿屐”,文字媒介和图像媒介共同参与了传播的工作。到了张端义版本,《东坡笠屐图》故事更为完整,甚至写东坡看过其笠屐图像,自为题咏,更固化了文字媒介和图像媒介联合,让《东坡笠屐图》故事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东坡
笠
屐
图
周紫芝
文
图
学
媒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坡笠屐”的图文生成及其多重阐释——一个跨媒介艺术史研究的个案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琳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8,66,共12页
苏轼戴笠着屐的形象,最初源于其谪居儋州的生活片段,经由后人的文学书写与绘画形塑,逐渐演变为苏轼最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上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影响。关于“东坡笠屐”的既往研究,或从文字材料出发,梳理探讨其本事源...
苏轼戴笠着屐的形象,最初源于其谪居儋州的生活片段,经由后人的文学书写与绘画形塑,逐渐演变为苏轼最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上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影响。关于“东坡笠屐”的既往研究,或从文字材料出发,梳理探讨其本事源流及文化意蕴,或侧重图像分析,就图式与技法风格考察“东坡笠屐”主题绘画的艺术特征。文章尝试综合运用文字与图像两方面材料,引入“跨媒介艺术史”的研究视野,探讨“东坡笠屐”形象的生成路径及其多重阐释面向。后人或借助“风雨海上苏”的政治隐喻,还原苏轼贬谪儋州的历史本事,对其戴笠形象作原境式的解读;或将苏轼打造为趋于符号化的文人典范,凸显“坡仙”风流的形象内涵;或发掘苏轼形象的诙谐潜质,展示一种超越文人传统的精神姿态。这些不同的形塑方式,也显示出图文媒介之于苏轼形象生成及其意义阐释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
东坡
笠
屐
”
《
东坡
笠
屐
图
》
跨媒介艺术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千古风流名寰宇 一蓑烟雨任平生——三苏祠馆藏《东坡笠屐图》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徐晓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东坡笠屐故事作为绘画题材,成为《东坡笠屐图》,繁而不衰,为历代画家所喜爱,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大家。他们或工笔淡彩或白描抑或是写意表性,又有兼工带写,来表现苏东坡的闲散与野逸,笠屐故事已成为传统绘画题材上的一大亮点。在三苏祠...
东坡笠屐故事作为绘画题材,成为《东坡笠屐图》,繁而不衰,为历代画家所喜爱,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大家。他们或工笔淡彩或白描抑或是写意表性,又有兼工带写,来表现苏东坡的闲散与野逸,笠屐故事已成为传统绘画题材上的一大亮点。在三苏祠博物馆的馆藏中就有木板刻画、拓片、砚台线刻图及画家的手笔《东坡笠屐图》共计10余幅,现对笠屐图的背景、鉴析题跋、分类以及笠屐图广泛流传的原因进行系统研究,以扬东坡之韵事,传东坡之旷达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笠
屐
故事
东坡
笠
屐
图
三苏祠博物馆
东坡
韵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初遗民诗词中的苏轼意象
被引量:
1
4
作者
罗惠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175-181,共7页
苏轼意象不同于苏轼形象,苏轼意象是由具象的人生经历、亲友、遗物、文学图录等与抽象的文化精神(文学精神、文学人物、人格魅力和文化性格)及与其关联的爱情、友情等构成。因苏轼独特的文化精神影响,苏轼经历、心灵的神通等原因,民初...
苏轼意象不同于苏轼形象,苏轼意象是由具象的人生经历、亲友、遗物、文学图录等与抽象的文化精神(文学精神、文学人物、人格魅力和文化性格)及与其关联的爱情、友情等构成。因苏轼独特的文化精神影响,苏轼经历、心灵的神通等原因,民初遗民借助淞社、超社(逸社)、须社、沤社、白雪词社等社团雅集、酬唱活动,通过对苏轼生日的追忆,表达了对苏轼狂旷谐适的人格精神、人格魅力和文化性格的崇敬与景仰;通过对苏轼图像、遗物、遗迹的吟咏,表达了对苏轼的崇拜与神往;通过对苏轼兄弟情、友情、爱情诗的唱和,表达对普适的人间情爱的肯认与赞颂。分析苏轼意象为了解文化的苏轼、了解苏轼的文学意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遗民
苏轼意象
东坡
生日
东坡
笠
屐
图
苏轼崇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五公祠东坡画像石源流考
5
作者
李云并
陈智勇
《荣宝斋》
2022年第10期136-145,共10页
绍圣四年(一○九七)苏轼贬谪海南,对海南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南人民对苏轼的纪念历千年之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口五公祠成为海南东坡文物遗存最多的苏轼纪念地之一。祠中两块东坡画像石《东坡笠屐图》和《苏文...
绍圣四年(一○九七)苏轼贬谪海南,对海南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南人民对苏轼的纪念历千年之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口五公祠成为海南东坡文物遗存最多的苏轼纪念地之一。祠中两块东坡画像石《东坡笠屐图》和《苏文忠公像》来历尤为曲折,上缉数百年之古籍,下比时下之研究,往往语焉不详,或讹误疏漏,很有可论之处。颇需考稽其变迁,弄清其源流,解决一些公案,为海南东坡文化之研究弥补缺失之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
东坡
画像石
《
东坡
笠
屐
图
》
《苏文忠公像》
原文传递
张大千钟情“朱”东坡
6
作者
朱万章
《艺术市场》
2020年第10期57-59,共3页
张大千(1899—1983)对乡贤苏东坡可谓情有独钟。他画过多件《东坡笠屐图》,也画过《西园雅集图》《东坡居士行吟图》《前赤壁图》和《后赤壁图》等以苏东坡为中心的人物画。除此之外,尤为特别的是,张大千还至少画过两件绛衣东坡图:一为...
张大千(1899—1983)对乡贤苏东坡可谓情有独钟。他画过多件《东坡笠屐图》,也画过《西园雅集图》《东坡居士行吟图》《前赤壁图》和《后赤壁图》等以苏东坡为中心的人物画。除此之外,尤为特别的是,张大千还至少画过两件绛衣东坡图:一为《坡公偃松图》,一为《东坡居士吟望图》。两件均刊载于《吉林博物院藏张大千画集》(吉林省博物院编《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画集》,117页、139页,文物出版社,2005年)。在张大千众多关于苏东坡的画作中,这类"朱"东坡并不多见,因而很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
居士
苏
东坡
张大千
文物出版社
东坡
笠
屐
图
西园雅集
图
赤壁
图
原文传递
翁方纲的“仰苏”情结
被引量:
1
7
作者
韩国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清代翁方纲非常景仰苏东坡。他热衷举办寿苏会,热心收藏东坡笠屐图,热爱苏诗,特作《苏诗补注》,满怀热情地把东坡推向海外。
关键词
翁方纲
苏轼
寿苏会
东坡
笠
屐
图
《苏诗补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苏轼肖像的两条脉络
8
作者
陈阳
《美术文献》
2018年第5期23-24,共2页
苏轼作为传统文人士大夫的代表性人物,其各方面成就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苏轼的肖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成体系,并出现了形象特征上的分化。目前可见的苏轼像大致存在两个体系,其一是以传为马远所作的《西园雅集图》为基础生成...
苏轼作为传统文人士大夫的代表性人物,其各方面成就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苏轼的肖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成体系,并出现了形象特征上的分化。目前可见的苏轼像大致存在两个体系,其一是以传为马远所作的《西园雅集图》为基础生成的文人画家序列之内的苏轼形象,另一个则是以可能出自于民间的《东坡笠屐图》为蓝本的苏轼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肖像
《西园雅集
图
》
《
东坡
笠
屐
图
》
元祐之变
原文传递
致敬苏轼——傅抱石东坡笠屐图读记
9
作者
万新华
《收藏家》
2020年第12期57-60,共4页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连连失意的苏轼(1037~1101)被贬海南儋州,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政治前途一片渺茫,身体也时感不适,可谓内外交困。但是,向来安天乐命的他超然面对一切,"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依然保持着"...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连连失意的苏轼(1037~1101)被贬海南儋州,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政治前途一片渺茫,身体也时感不适,可谓内外交困。但是,向来安天乐命的他超然面对一切,"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依然保持着"幽野之趣"。儋州,是苏轼人生的最后一途。在这个蛮荒之地,他始终不改初心,写下了诸多名篇佳作,也留下了不少传说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开花落
云卷云舒
政治前途
苏轼
傅抱石
东坡
笠
屐
图
蛮荒之地
海南儋州
原文传递
题名
《东坡笠屐图》故事及其解读
被引量:
1
1
作者
机构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6,共11页
文摘
苏轼在海南谪居时戴笠穿屐的故事记载于南宋的笔记丛谈,并且有《东坡笠屐图》描绘情景,继而流传到日本和韩国,形成东亚共同的东坡文化意象。在周紫芝版本中,《东坡笠屐图》故事置于诗题,暗示其来有自,周紫芝引述,作为表达个体经验和东坡事迹的偶然重合。费衮版本增加东坡海南友人黎子云,强化故事的人物关系,在“戴笠”之外,还多“穿屐”,文字媒介和图像媒介共同参与了传播的工作。到了张端义版本,《东坡笠屐图》故事更为完整,甚至写东坡看过其笠屐图像,自为题咏,更固化了文字媒介和图像媒介联合,让《东坡笠屐图》故事深入人心。
关键词
苏轼
东坡
笠
屐
图
周紫芝
文
图
学
媒介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坡笠屐”的图文生成及其多重阐释——一个跨媒介艺术史研究的个案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琳琳
机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8,66,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图像视域下的宋代文学阐释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CZW015)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苏轼戴笠着屐的形象,最初源于其谪居儋州的生活片段,经由后人的文学书写与绘画形塑,逐渐演变为苏轼最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上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影响。关于“东坡笠屐”的既往研究,或从文字材料出发,梳理探讨其本事源流及文化意蕴,或侧重图像分析,就图式与技法风格考察“东坡笠屐”主题绘画的艺术特征。文章尝试综合运用文字与图像两方面材料,引入“跨媒介艺术史”的研究视野,探讨“东坡笠屐”形象的生成路径及其多重阐释面向。后人或借助“风雨海上苏”的政治隐喻,还原苏轼贬谪儋州的历史本事,对其戴笠形象作原境式的解读;或将苏轼打造为趋于符号化的文人典范,凸显“坡仙”风流的形象内涵;或发掘苏轼形象的诙谐潜质,展示一种超越文人传统的精神姿态。这些不同的形塑方式,也显示出图文媒介之于苏轼形象生成及其意义阐释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
苏轼
“
东坡
笠
屐
”
《
东坡
笠
屐
图
》
跨媒介艺术史
Keywords
Su Shi
"Dongpo in a Bamboo Hat and Clogs"
Painting of"Dongpo in a Bamboo Hat and Clogs"(Dongpo liji tu)
Cross-media Art History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千古风流名寰宇 一蓑烟雨任平生——三苏祠馆藏《东坡笠屐图》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徐晓洪
机构
四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陈列研究部
出处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文摘
东坡笠屐故事作为绘画题材,成为《东坡笠屐图》,繁而不衰,为历代画家所喜爱,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大家。他们或工笔淡彩或白描抑或是写意表性,又有兼工带写,来表现苏东坡的闲散与野逸,笠屐故事已成为传统绘画题材上的一大亮点。在三苏祠博物馆的馆藏中就有木板刻画、拓片、砚台线刻图及画家的手笔《东坡笠屐图》共计10余幅,现对笠屐图的背景、鉴析题跋、分类以及笠屐图广泛流传的原因进行系统研究,以扬东坡之韵事,传东坡之旷达情怀。
关键词
笠
屐
故事
东坡
笠
屐
图
三苏祠博物馆
东坡
韵事
Keywords
Li clog story
Dongpo Li clog map
Su Temple Museum
Dongpo romance
分类号
G2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初遗民诗词中的苏轼意象
被引量:
1
4
作者
罗惠缙
机构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175-181,共7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民初遗民文人社团与文学演进研究"(13A079)
文摘
苏轼意象不同于苏轼形象,苏轼意象是由具象的人生经历、亲友、遗物、文学图录等与抽象的文化精神(文学精神、文学人物、人格魅力和文化性格)及与其关联的爱情、友情等构成。因苏轼独特的文化精神影响,苏轼经历、心灵的神通等原因,民初遗民借助淞社、超社(逸社)、须社、沤社、白雪词社等社团雅集、酬唱活动,通过对苏轼生日的追忆,表达了对苏轼狂旷谐适的人格精神、人格魅力和文化性格的崇敬与景仰;通过对苏轼图像、遗物、遗迹的吟咏,表达了对苏轼的崇拜与神往;通过对苏轼兄弟情、友情、爱情诗的唱和,表达对普适的人间情爱的肯认与赞颂。分析苏轼意象为了解文化的苏轼、了解苏轼的文学意义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民初遗民
苏轼意象
东坡
生日
东坡
笠
屐
图
苏轼崇拜
Keywords
Adherent's poems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images of Su Shi
Dongpo's birthday
Dongpo with sandals and bamboo hat
the worship of Su Shi
分类号
I025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五公祠东坡画像石源流考
5
作者
李云并
陈智勇
机构
海南海口大学城海口经济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
出处
《荣宝斋》
2022年第10期136-145,共10页
基金
海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其于文化传承背景下海南碑刻遗存研究”,批准号:HNSKYB20-57。
文摘
绍圣四年(一○九七)苏轼贬谪海南,对海南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南人民对苏轼的纪念历千年之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口五公祠成为海南东坡文物遗存最多的苏轼纪念地之一。祠中两块东坡画像石《东坡笠屐图》和《苏文忠公像》来历尤为曲折,上缉数百年之古籍,下比时下之研究,往往语焉不详,或讹误疏漏,很有可论之处。颇需考稽其变迁,弄清其源流,解决一些公案,为海南东坡文化之研究弥补缺失之环节。
关键词
苏
东坡
画像石
《
东坡
笠
屐
图
》
《苏文忠公像》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张大千钟情“朱”东坡
6
作者
朱万章
机构
不详
出处
《艺术市场》
2020年第10期57-59,共3页
文摘
张大千(1899—1983)对乡贤苏东坡可谓情有独钟。他画过多件《东坡笠屐图》,也画过《西园雅集图》《东坡居士行吟图》《前赤壁图》和《后赤壁图》等以苏东坡为中心的人物画。除此之外,尤为特别的是,张大千还至少画过两件绛衣东坡图:一为《坡公偃松图》,一为《东坡居士吟望图》。两件均刊载于《吉林博物院藏张大千画集》(吉林省博物院编《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画集》,117页、139页,文物出版社,2005年)。在张大千众多关于苏东坡的画作中,这类"朱"东坡并不多见,因而很值得深入探究。
关键词
东坡
居士
苏
东坡
张大千
文物出版社
东坡
笠
屐
图
西园雅集
图
赤壁
图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翁方纲的“仰苏”情结
被引量:
1
7
作者
韩国强
机构
海南省儋州市东坡文化研究会
出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文摘
清代翁方纲非常景仰苏东坡。他热衷举办寿苏会,热心收藏东坡笠屐图,热爱苏诗,特作《苏诗补注》,满怀热情地把东坡推向海外。
关键词
翁方纲
苏轼
寿苏会
东坡
笠
屐
图
《苏诗补注》
Keywords
Weng Fang-gang
Su Shi
“shousu meeting”
Picture of Dong-po’s Li and Ji
Supplementary Notes for Su Dong-po’s Poems
分类号
I209.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苏轼肖像的两条脉络
8
作者
陈阳
机构
太原博物馆
出处
《美术文献》
2018年第5期23-24,共2页
文摘
苏轼作为传统文人士大夫的代表性人物,其各方面成就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苏轼的肖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成体系,并出现了形象特征上的分化。目前可见的苏轼像大致存在两个体系,其一是以传为马远所作的《西园雅集图》为基础生成的文人画家序列之内的苏轼形象,另一个则是以可能出自于民间的《东坡笠屐图》为蓝本的苏轼形象。
关键词
苏轼肖像
《西园雅集
图
》
《
东坡
笠
屐
图
》
元祐之变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致敬苏轼——傅抱石东坡笠屐图读记
9
作者
万新华
机构
不详
出处
《收藏家》
2020年第12期57-60,共4页
文摘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连连失意的苏轼(1037~1101)被贬海南儋州,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政治前途一片渺茫,身体也时感不适,可谓内外交困。但是,向来安天乐命的他超然面对一切,"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依然保持着"幽野之趣"。儋州,是苏轼人生的最后一途。在这个蛮荒之地,他始终不改初心,写下了诸多名篇佳作,也留下了不少传说佳话。
关键词
花开花落
云卷云舒
政治前途
苏轼
傅抱石
东坡
笠
屐
图
蛮荒之地
海南儋州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坡笠屐图》故事及其解读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坡笠屐”的图文生成及其多重阐释——一个跨媒介艺术史研究的个案
陈琳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千古风流名寰宇 一蓑烟雨任平生——三苏祠馆藏《东坡笠屐图》研究
徐晓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民初遗民诗词中的苏轼意象
罗惠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海南五公祠东坡画像石源流考
李云并
陈智勇
《荣宝斋》
2022
0
原文传递
6
张大千钟情“朱”东坡
朱万章
《艺术市场》
2020
0
原文传递
7
翁方纲的“仰苏”情结
韩国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苏轼肖像的两条脉络
陈阳
《美术文献》
2018
0
原文传递
9
致敬苏轼——傅抱石东坡笠屐图读记
万新华
《收藏家》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