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坡笠屐图》故事及其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6,共11页
苏轼在海南谪居时戴笠穿屐的故事记载于南宋的笔记丛谈,并且有《东坡笠屐图》描绘情景,继而流传到日本和韩国,形成东亚共同的东坡文化意象。在周紫芝版本中,《东坡笠屐图》故事置于诗题,暗示其来有自,周紫芝引述,作为表达个体经验和东... 苏轼在海南谪居时戴笠穿屐的故事记载于南宋的笔记丛谈,并且有《东坡笠屐图》描绘情景,继而流传到日本和韩国,形成东亚共同的东坡文化意象。在周紫芝版本中,《东坡笠屐图》故事置于诗题,暗示其来有自,周紫芝引述,作为表达个体经验和东坡事迹的偶然重合。费衮版本增加东坡海南友人黎子云,强化故事的人物关系,在“戴笠”之外,还多“穿屐”,文字媒介和图像媒介共同参与了传播的工作。到了张端义版本,《东坡笠屐图》故事更为完整,甚至写东坡看过其笠屐图像,自为题咏,更固化了文字媒介和图像媒介联合,让《东坡笠屐图》故事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东坡 周紫芝 媒介
下载PDF
“东坡笠屐”的图文生成及其多重阐释——一个跨媒介艺术史研究的个案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琳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8,66,共12页
苏轼戴笠着屐的形象,最初源于其谪居儋州的生活片段,经由后人的文学书写与绘画形塑,逐渐演变为苏轼最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上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影响。关于“东坡笠屐”的既往研究,或从文字材料出发,梳理探讨其本事源... 苏轼戴笠着屐的形象,最初源于其谪居儋州的生活片段,经由后人的文学书写与绘画形塑,逐渐演变为苏轼最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上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影响。关于“东坡笠屐”的既往研究,或从文字材料出发,梳理探讨其本事源流及文化意蕴,或侧重图像分析,就图式与技法风格考察“东坡笠屐”主题绘画的艺术特征。文章尝试综合运用文字与图像两方面材料,引入“跨媒介艺术史”的研究视野,探讨“东坡笠屐”形象的生成路径及其多重阐释面向。后人或借助“风雨海上苏”的政治隐喻,还原苏轼贬谪儋州的历史本事,对其戴笠形象作原境式的解读;或将苏轼打造为趋于符号化的文人典范,凸显“坡仙”风流的形象内涵;或发掘苏轼形象的诙谐潜质,展示一种超越文人传统的精神姿态。这些不同的形塑方式,也显示出图文媒介之于苏轼形象生成及其意义阐释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东坡 东坡 跨媒介艺术史
下载PDF
千古风流名寰宇 一蓑烟雨任平生——三苏祠馆藏《东坡笠屐图》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晓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东坡笠屐故事作为绘画题材,成为《东坡笠屐图》,繁而不衰,为历代画家所喜爱,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大家。他们或工笔淡彩或白描抑或是写意表性,又有兼工带写,来表现苏东坡的闲散与野逸,笠屐故事已成为传统绘画题材上的一大亮点。在三苏祠... 东坡笠屐故事作为绘画题材,成为《东坡笠屐图》,繁而不衰,为历代画家所喜爱,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大家。他们或工笔淡彩或白描抑或是写意表性,又有兼工带写,来表现苏东坡的闲散与野逸,笠屐故事已成为传统绘画题材上的一大亮点。在三苏祠博物馆的馆藏中就有木板刻画、拓片、砚台线刻图及画家的手笔《东坡笠屐图》共计10余幅,现对笠屐图的背景、鉴析题跋、分类以及笠屐图广泛流传的原因进行系统研究,以扬东坡之韵事,传东坡之旷达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东坡 三苏祠博物馆 东坡韵事
下载PDF
民初遗民诗词中的苏轼意象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惠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175-181,共7页
苏轼意象不同于苏轼形象,苏轼意象是由具象的人生经历、亲友、遗物、文学图录等与抽象的文化精神(文学精神、文学人物、人格魅力和文化性格)及与其关联的爱情、友情等构成。因苏轼独特的文化精神影响,苏轼经历、心灵的神通等原因,民初... 苏轼意象不同于苏轼形象,苏轼意象是由具象的人生经历、亲友、遗物、文学图录等与抽象的文化精神(文学精神、文学人物、人格魅力和文化性格)及与其关联的爱情、友情等构成。因苏轼独特的文化精神影响,苏轼经历、心灵的神通等原因,民初遗民借助淞社、超社(逸社)、须社、沤社、白雪词社等社团雅集、酬唱活动,通过对苏轼生日的追忆,表达了对苏轼狂旷谐适的人格精神、人格魅力和文化性格的崇敬与景仰;通过对苏轼图像、遗物、遗迹的吟咏,表达了对苏轼的崇拜与神往;通过对苏轼兄弟情、友情、爱情诗的唱和,表达对普适的人间情爱的肯认与赞颂。分析苏轼意象为了解文化的苏轼、了解苏轼的文学意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遗民 苏轼意象 东坡生日 东坡 苏轼崇拜
下载PDF
海南五公祠东坡画像石源流考
5
作者 李云并 陈智勇 《荣宝斋》 2022年第10期136-145,共10页
绍圣四年(一○九七)苏轼贬谪海南,对海南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南人民对苏轼的纪念历千年之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口五公祠成为海南东坡文物遗存最多的苏轼纪念地之一。祠中两块东坡画像石《东坡笠屐图》和《苏文... 绍圣四年(一○九七)苏轼贬谪海南,对海南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南人民对苏轼的纪念历千年之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口五公祠成为海南东坡文物遗存最多的苏轼纪念地之一。祠中两块东坡画像石《东坡笠屐图》和《苏文忠公像》来历尤为曲折,上缉数百年之古籍,下比时下之研究,往往语焉不详,或讹误疏漏,很有可论之处。颇需考稽其变迁,弄清其源流,解决一些公案,为海南东坡文化之研究弥补缺失之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 画像石 东坡 《苏文忠公像》
原文传递
张大千钟情“朱”东坡
6
作者 朱万章 《艺术市场》 2020年第10期57-59,共3页
张大千(1899—1983)对乡贤苏东坡可谓情有独钟。他画过多件《东坡笠屐图》,也画过《西园雅集图》《东坡居士行吟图》《前赤壁图》和《后赤壁图》等以苏东坡为中心的人物画。除此之外,尤为特别的是,张大千还至少画过两件绛衣东坡图:一为... 张大千(1899—1983)对乡贤苏东坡可谓情有独钟。他画过多件《东坡笠屐图》,也画过《西园雅集图》《东坡居士行吟图》《前赤壁图》和《后赤壁图》等以苏东坡为中心的人物画。除此之外,尤为特别的是,张大千还至少画过两件绛衣东坡图:一为《坡公偃松图》,一为《东坡居士吟望图》。两件均刊载于《吉林博物院藏张大千画集》(吉林省博物院编《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画集》,117页、139页,文物出版社,2005年)。在张大千众多关于苏东坡的画作中,这类"朱"东坡并不多见,因而很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居士 东坡 张大千 文物出版社 东坡 西园雅集 赤壁
原文传递
翁方纲的“仰苏”情结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国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清代翁方纲非常景仰苏东坡。他热衷举办寿苏会,热心收藏东坡笠屐图,热爱苏诗,特作《苏诗补注》,满怀热情地把东坡推向海外。
关键词 翁方纲 苏轼 寿苏会 东坡 《苏诗补注》
下载PDF
论苏轼肖像的两条脉络
8
作者 陈阳 《美术文献》 2018年第5期23-24,共2页
苏轼作为传统文人士大夫的代表性人物,其各方面成就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苏轼的肖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成体系,并出现了形象特征上的分化。目前可见的苏轼像大致存在两个体系,其一是以传为马远所作的《西园雅集图》为基础生成... 苏轼作为传统文人士大夫的代表性人物,其各方面成就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苏轼的肖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成体系,并出现了形象特征上的分化。目前可见的苏轼像大致存在两个体系,其一是以传为马远所作的《西园雅集图》为基础生成的文人画家序列之内的苏轼形象,另一个则是以可能出自于民间的《东坡笠屐图》为蓝本的苏轼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肖像 《西园雅集 东坡 元祐之变
原文传递
致敬苏轼——傅抱石东坡笠屐图读记
9
作者 万新华 《收藏家》 2020年第12期57-60,共4页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连连失意的苏轼(1037~1101)被贬海南儋州,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政治前途一片渺茫,身体也时感不适,可谓内外交困。但是,向来安天乐命的他超然面对一切,"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依然保持着"...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连连失意的苏轼(1037~1101)被贬海南儋州,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政治前途一片渺茫,身体也时感不适,可谓内外交困。但是,向来安天乐命的他超然面对一切,"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依然保持着"幽野之趣"。儋州,是苏轼人生的最后一途。在这个蛮荒之地,他始终不改初心,写下了诸多名篇佳作,也留下了不少传说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开花落 云卷云舒 政治前途 苏轼 傅抱石 东坡 蛮荒之地 海南儋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