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城市几处东周文化遗址调查简报
1
作者 徐少华 尹弘兵 郑威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8,共7页
2006年12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与宜城市博物馆联合在宜城境内开展进一步的田野考古调查,着重踏勘了分布在蛮河流域的东周秦汉遗址,探讨它们与楚国都城和楚文化的发展、演变关系,此次调查不但加深了对这一地区已知东周文化遗址的认... 2006年12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与宜城市博物馆联合在宜城境内开展进一步的田野考古调查,着重踏勘了分布在蛮河流域的东周秦汉遗址,探讨它们与楚国都城和楚文化的发展、演变关系,此次调查不但加深了对这一地区已知东周文化遗址的认识,同时还发现了几处新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蛮河流域 东周遗址 楚都 楚文化
下载PDF
从三例新出土钟磬实物的试奏谈“金石之乐”的创作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清雷 《音乐探索》 2020年第3期13-22,共10页
以新出土的江西海昏侯墓编钟、山西陶寺北墓地编钟与陕西澄城刘家洼M1编钟和编磬等出土实物的亲身试奏为例,认为对于“金石之乐”的创作,不能违背钟磬的乐器声学属性,应充分把握钟磬在我国古代礼乐文化中“礼乐重器”的功能属性,坚持“... 以新出土的江西海昏侯墓编钟、山西陶寺北墓地编钟与陕西澄城刘家洼M1编钟和编磬等出土实物的亲身试奏为例,认为对于“金石之乐”的创作,不能违背钟磬的乐器声学属性,应充分把握钟磬在我国古代礼乐文化中“礼乐重器”的功能属性,坚持“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的配器原则,才能达到金石和鸣、相得益彰、“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的理想音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出土 钟磬实物 金石之乐 海昏侯墓 陶寺北墓地 刘家洼东周遗址
下载PDF
河北行唐故郡遗址出土脆弱质车轮提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勇 张春长 +3 位作者 李存信 齐瑞普 张鹏 闫炜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8,共8页
考古发掘中经常遇到叠压复杂的脆弱质遗存,对这类遗存的提取是一个难点。以河北行唐故郡遗址CMK2五号车的左侧车轮遗迹为例,介绍了一种使用薄荷醇临时固型结合刚性支撑技术来提取较大脆弱质遗存的方法。通过精细发掘与预探测、车轮本体... 考古发掘中经常遇到叠压复杂的脆弱质遗存,对这类遗存的提取是一个难点。以河北行唐故郡遗址CMK2五号车的左侧车轮遗迹为例,介绍了一种使用薄荷醇临时固型结合刚性支撑技术来提取较大脆弱质遗存的方法。通过精细发掘与预探测、车轮本体加固、薄荷醇临时固型、添加刚性支撑、整体提取、背面清理与加固、正面清理保护等技术流程,对左轮遗迹进行了成功提取和保护,其中发掘技术、刚性支撑技术、临时固型材料薄荷醇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结果为此类较大平面脆弱质遗存的整体提取和保护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质遗存 揭取法 薄荷醇 故郡东周遗址 实验室考古
下载PDF
横空出世的周代“芮”国
4
作者 奚牧凉 阿柚(摄影) 《中华遗产》 2020年第3期14-17,共4页
梁带村与刘家洼两处遗址的发现,揭开了芮国面纱的一角。考古人员据此判断,在关中东部,特別是渭北台塬区,沿洛河与黄河的支流上,可能分布着多个周代小封国或贵族采邑,存活了400余年的芮国,只是其中之一。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周风遗... 梁带村与刘家洼两处遗址的发现,揭开了芮国面纱的一角。考古人员据此判断,在关中东部,特別是渭北台塬区,沿洛河与黄河的支流上,可能分布着多个周代小封国或贵族采邑,存活了400余年的芮国,只是其中之一。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上,对遗址发掘现场所做的复原展示,从中可窥见芮国玉器与青铜乐器的随葬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 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 2005年度、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原文传递
长江三峡张家湾遗址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演变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芸 朱诚 于世永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4-288,共5页
长江三峡巫山地区张家湾东周—汉代古遗址文化层中含有丰富的孢粉。孢粉数据分析 ,为研究本区东周—汉代时期人类活动的古地理环境提供了有利的资料。根据孢粉组合的变化 ,可把该区地层由上到下划为三个孢粉组合带 :带 1(生土层 )海金沙... 长江三峡巫山地区张家湾东周—汉代古遗址文化层中含有丰富的孢粉。孢粉数据分析 ,为研究本区东周—汉代时期人类活动的古地理环境提供了有利的资料。根据孢粉组合的变化 ,可把该区地层由上到下划为三个孢粉组合带 :带 1(生土层 )海金沙 (Lygodium)—卷柏— (Seleginella)—紫萁 (Osmunda)—松 (Pinus)孢粉带 ;带 2 (文化层 )菊科 (Compositae)—毛茛科的唐僧草(Thalictrum)孢粉带 ;带 3(文化层上部 )海金沙—紫萁—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榆 (Ulmus)—小芘 (Berberis)—栗 (Castanea)—慈菇 (Sagittaria)—泽泻 (Alisma) 孢粉带。这种孢粉组合的差异 ,反映各阶段人类活动古地理环境的变化。该区古人类活动初期处于暖湿的气候 ,东周—汉代时期转变为温凉略干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地景观 ,东周—汉代后气候逐渐由干变湿 ,植被由草原向森林转变 ,同时该区经历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洪水泛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古环境 长江三峡 东周-汉代遗址 张家湾
下载PDF
湖北广水巷子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蓉 黄春国 +5 位作者 李广安 李天智 余乐 黄文新 黄波 李治明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36,136,137,138,共25页
巷子口遗址是随枣走廊东南部一处重要的东周时期遗址。西周初年,周王朝在汉水的江北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分封,形成许多小方国,汉阳诸姬文化在这里才得以兴起和发展。巷子口遗址出土的鬲、盆、豆等与随州擂鼓墩1号墓、2号墓和庙台子... 巷子口遗址是随枣走廊东南部一处重要的东周时期遗址。西周初年,周王朝在汉水的江北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分封,形成许多小方国,汉阳诸姬文化在这里才得以兴起和发展。巷子口遗址出土的鬲、盆、豆等与随州擂鼓墩1号墓、2号墓和庙台子遗址、叶家湾遗址、梅鹤子塆遗址以及枣阳周台遗址所出土的同类器特点相同,陶鬲与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周台遗址和广水黑洞湾春秋早期的陶鬲有一定的继承关系,而与汉水以西的襄樊真武山和其他楚文化遗址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认为巷子口遗址应是曾国的一处村落遗址。巷子口遗址的发掘,揭示出随枣走廊东周时期曾国的文化面貌,对研究曾国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广水 巷子口 东周时期遗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