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欧亚中高纬地区温度季节内变率的时空演变特征
1
作者 扎西宗吉 平措达瓦 +1 位作者 西绕卓玛 旦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6期10-13,共4页
本文利用1978-2014年NCEP-NCAR再分析数据,水平分辨率为2.5°×2.5°,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夏季欧亚中高纬度地区(20°E–140°E,35°N–80°N)主要低频周期(10-30天)温度低频振荡的时... 本文利用1978-2014年NCEP-NCAR再分析数据,水平分辨率为2.5°×2.5°,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夏季欧亚中高纬度地区(20°E–140°E,35°N–80°N)主要低频周期(10-30天)温度低频振荡的时空演变的特征。文章中采用的再分析数据包括1978-2014年(37年)的温度场,高度场,风场的逐日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中高纬度 温度季节内变率 东南传播 EOF分析 合成分析
下载PDF
写给913八周年
2
作者 郭戴云 《东南传播》 2012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日子过得真快,昨天还沉浸在迎接新年的欢乐中,可转眼就到了年中!还记得八年前的这个时候,幸福而快乐的我们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音乐频率的开播忙碌着,所有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关键词 东南传播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下载PDF
闽南方言东南亚传播与推进族群认同探析
3
作者 柳震元 蒋修若 《东南传播》 2024年第6期125-127,共3页
闽南族群移居海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闽南方言为纽带,在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互动交往中,传承和传播着华族文化,同时也促进跨国文化认同及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长河。从族群认同探讨闽南方言、闽南文化的影响,充分挖掘利用闽南方... 闽南族群移居海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闽南方言为纽带,在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互动交往中,传承和传播着华族文化,同时也促进跨国文化认同及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长河。从族群认同探讨闽南方言、闽南文化的影响,充分挖掘利用闽南方言资源,保护并传承闽南方言,是促进族群认同、地域多元文化融合、包容与共享不可或缺的手段,也切合了“一带一路”发展内涵和命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方言 东南传播 族群认同
下载PDF
东南亚妈祖的图像及其形象异化
4
作者 陈波源 《妈祖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5-24,共10页
在妈祖文化中,妈祖图像在中国传统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和地位,经历了从早期“人”的形象到晚期“神”性特征的转变。而作为一种海外华人世界的共同信仰,妈祖图像在东南亚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异化,特别是在越南、菲律宾和新加坡... 在妈祖文化中,妈祖图像在中国传统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和地位,经历了从早期“人”的形象到晚期“神”性特征的转变。而作为一种海外华人世界的共同信仰,妈祖图像在东南亚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异化,特别是在越南、菲律宾和新加坡的华人社区中,当地宗教环境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这些图像的异化过程中。这些异化现象不仅反映了南洋华人社区的务实性群体特征,也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通过对妈祖图像和形象在东南亚异化过程的分析,文章认为该过程实际上是早期南洋华人在面对文化差异时,通过宗教融合实现社会融入和文化传承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文化 图像学 东南亚文化传播 宗教融合 华人社区
下载PDF
传媒多元化视域下中国文学的东南亚传播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经武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4,共9页
在传媒多元化时代,文学传播一方面因多元传媒“裂”变,文学的存在形式多样化,文学意味在蔓延。另一方面又因强势传媒“聚”变,受影视传媒、网络传媒等强势传媒影响,文学传播聚焦于“触电”和“触网”方式传播。在此视域下讨论中国文学... 在传媒多元化时代,文学传播一方面因多元传媒“裂”变,文学的存在形式多样化,文学意味在蔓延。另一方面又因强势传媒“聚”变,受影视传媒、网络传媒等强势传媒影响,文学传播聚焦于“触电”和“触网”方式传播。在此视域下讨论中国文学东南亚传播议题,可以看到基于口头传播、纸媒传播、影视传播、网络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等多方面的机遇,还可发现中国文学东南亚传播的创新策略应定位于两个维度。一是在多元化传媒维度,应该重视发挥从旧媒体到新媒体再到“准媒体”的各自优势,还应该重视不同传媒之间的合作传播以及文学和文化之间的融合传播;二是在强势传媒维度,应该借力影视传媒和网络传媒,积极推动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触电”和“触网”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 多元化 中国文学 东南传播
下载PDF
粤剧东南亚传播与粤文化圈的形成及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俊东 谢仁敏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37,共4页
粤剧是岭南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粤剧在东南亚的传播成为粤文化圈形成与演变的重要推动力。早期零散粤剧艺人的移入、粤剧艺人的集聚以及粤剧市场的繁荣共同促进了东南亚粤文化圈的形成。后来,粤剧的在地化又... 粤剧是岭南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粤剧在东南亚的传播成为粤文化圈形成与演变的重要推动力。早期零散粤剧艺人的移入、粤剧艺人的集聚以及粤剧市场的繁荣共同促进了东南亚粤文化圈的形成。后来,粤剧的在地化又掀起了一股东南亚粤剧热潮,使粤文化圈持续扩大。当下,随着粤剧跨界传播的深化,粤文化圈又进一步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粤文化圈 粤剧艺人 东南传播
原文传递
语言·文化·情感:福建电影向东南亚传播的路径更迭 被引量:1
7
作者 田逸 郭玉真 《东南传播》 2023年第11期50-53,共4页
福建电影是中国地域电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独特的地域方言与文化吸引福建民众及东南亚华人华侨的观影兴趣,福建电影向东南亚传播不仅依靠亲近的地缘纽带,更是因为彼此之间有大致相通的语言内涵、文化认同与情感体验。从1934年至2020... 福建电影是中国地域电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独特的地域方言与文化吸引福建民众及东南亚华人华侨的观影兴趣,福建电影向东南亚传播不仅依靠亲近的地缘纽带,更是因为彼此之间有大致相通的语言内涵、文化认同与情感体验。从1934年至2020年,从《陈三五娘》到《番薯浇米》,通过梳理福建电影向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历史,笔者发现语言、文化与情感三者作为逐步递进的介质为福建电影在东南亚的传播打通了彼此沟通交流的动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电影 东南传播 共同语言 共同文化 共同情感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东南亚传播:“电懋”影片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经武 赵婷婷 《未来传播》 CSSCI 2022年第3期83-90,142,共9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地区电影热销东南亚,“电懋”影片是重要推手也是核心代表。“电懋”影片以广泛深入的跨国发行与院线渠道为产业基础,通过能使东南亚观众产生共情与认同的文本策略,通过务实且有针对性的媒介传播策略,造就了中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地区电影热销东南亚,“电懋”影片是重要推手也是核心代表。“电懋”影片以广泛深入的跨国发行与院线渠道为产业基础,通过能使东南亚观众产生共情与认同的文本策略,通过务实且有针对性的媒介传播策略,造就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段繁华景观。对于21世纪中国电影的东南亚传播,“电懋”影片的这些历史经验极具启示意义。其中蕴含的扩大文化通约性、畅通传播渠道、优化传播环境等电影跨文化传播规律和智慧仍然适用于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契机下,及时梳理和总结这些历史经验,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东南传播 电懋 香港地区电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