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代傩礼考述 被引量:7
1
作者 胡新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12,共5页
周代傩礼考述胡新生傩礼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摊礼大致形成于西周春秋时期,其演变形式一直延续到清代,由傩礼派生的傩舞。傩戏和形形色色的面具艺术直到现代仍流传于湘、赣、桂、浙数省的少数地区。作为中国傩礼的源... 周代傩礼考述胡新生傩礼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摊礼大致形成于西周春秋时期,其演变形式一直延续到清代,由傩礼派生的傩舞。傩戏和形形色色的面具艺术直到现代仍流传于湘、赣、桂、浙数省的少数地区。作为中国傩礼的源头,周代傩礼所确立的一系列惯例对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礼 《周礼》 《礼记·月令》 《周礼正义》 《风俗通义》 东京 《左传》 大傩 东京梦华录》 《吕氏春秋·十二纪》
下载PDF
《东京赋》“中畋”考辨 被引量:4
2
作者 黄交军 《汉字文化》 2008年第4期58-60,54,共4页
《汉语大词典》卷一收“中畋”,解释是“在狩猎之中”。引用的例证是唐张铣注《文选》:“言四马至于中畋皆翘健惯习也。”这里对引例的理解和词义的概括均有不妥,同时引例存在注释不当的问题。另《辞源》、《辞海》等均未收此词条。... 《汉语大词典》卷一收“中畋”,解释是“在狩猎之中”。引用的例证是唐张铣注《文选》:“言四马至于中畋皆翘健惯习也。”这里对引例的理解和词义的概括均有不妥,同时引例存在注释不当的问题。另《辞源》、《辞海》等均未收此词条。本文以《六臣注文选》、《佩文韵府》等有关古籍资料为依据,对《东京赋》“中畋”进行词义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 考辨 《汉语大词典》 《佩文韵府》 《文选》 《辞源》 《辞海》 词义
原文传递
秦汉宫傩三制 被引量:4
3
作者 金弓 《民族艺术》 1996年第4期66-74,共9页
秦汉宫傩三制[上海]金弓人们说“秦汉傩”,常常省略秦傩,因为秦傩缺乏资料。说“汉傩”,往往专指东汉,不涉及西汉,并将东汉的前后两期傩制混为一谈。其实,人们说得最多、包含着“方相与十二兽”的那种大傩,只不过是汉末一闪而... 秦汉宫傩三制[上海]金弓人们说“秦汉傩”,常常省略秦傩,因为秦傩缺乏资料。说“汉傩”,往往专指东汉,不涉及西汉,并将东汉的前后两期傩制混为一谈。其实,人们说得最多、包含着“方相与十二兽”的那种大傩,只不过是汉末一闪而过的一种短暂傩制。稍一深入便会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东京 东汉前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童男童女 东汉末 《东观汉记》 朝鲜半岛 中华书局 十二生肖
原文传递
从张衡《东京赋》看东汉都城洛阳的城市建设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丹莉 曾广开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15-19,共5页
以张衡《东京赋》所描绘的洛阳城市建筑为依据 。
关键词 张衡 东京 洛阳 城市建设
下载PDF
论张衡《二京赋》对汉大赋讽谏艺术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周堂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4期112-116,共5页
凝聚了张衡十年心血的《二京赋》是汉大赋中的“长篇之极轨”,它虽然因“迅发以宏富”而被列为汉大赋的代表作之一。但由于它是拟班固《两都赋》而作,且又出现得最迟,所以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实际上远远低于《子虚》《上林》,也不及《... 凝聚了张衡十年心血的《二京赋》是汉大赋中的“长篇之极轨”,它虽然因“迅发以宏富”而被列为汉大赋的代表作之一。但由于它是拟班固《两都赋》而作,且又出现得最迟,所以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实际上远远低于《子虚》《上林》,也不及《长杨》《两都》,这是不公道的。实际上张衡的《二京赋》在思想内容的深度上、讽谏劝戒的艺术手法上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讽谏力量上都比前此的大赋有着显著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大 张衡 司马相如 帝王 《西京 艺术发展 扬雄 东京 子虚 明帝
下载PDF
“马超龙雀”:无价的国宝 被引量:1
6
作者 牛龙菲 《文史杂志》 1994年第6期36-37,共2页
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的铜铸神马,原称“铜奔马”、“马踏飞燕”。 其实,所谓“铜奔马”和“马踏飞燕”等等名称,并没有能够揭示出这件文物的深邃的精神内涵。 古语云:“牛以负重,马以致远”。在交通工具以畜力为主的中国古代,... 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的铜铸神马,原称“铜奔马”、“马踏飞燕”。 其实,所谓“铜奔马”和“马踏飞燕”等等名称,并没有能够揭示出这件文物的深邃的精神内涵。 古语云:“牛以负重,马以致远”。在交通工具以畜力为主的中国古代,向来有崇拜“马神’、“马祖”的传统。到了有汉一代,具有重大经济、军事意义的役马、战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奔马 马踏飞燕 “天马” 中国古代艺术 东京 敦煌学 精神内涵 军事意义 甘肃武威 交通工具
下载PDF
《聊斋志异》本事琐证(续) 被引量:1
7
作者 冯伟民 《蒲松龄研究》 1996年第1期60-63,共4页
《聊斋志异》本事琐证(续)冯伟民《胭脂》(卷十)《情史》卷十八《张荩》:富室子张荩,日事游冶,偶见临街楼上有少女,姝丽,凝眸流盼,不能定情,遂时往来其下,故留连以挑之。女亦心动。一夕,月明,女方倚窗远眺,生用汗巾结同... 《聊斋志异》本事琐证(续)冯伟民《胭脂》(卷十)《情史》卷十八《张荩》:富室子张荩,日事游冶,偶见临街楼上有少女,姝丽,凝眸流盼,不能定情,遂时往来其下,故留连以挑之。女亦心动。一夕,月明,女方倚窗远眺,生用汗巾结同心方胜投之,女报以红绣鞋。两情甚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夷坚志》 《搜神记》 《情史》 公案小说 东京 《醒世恒言》 《梦溪笔谈》 蒲松龄 红颜薄命
下载PDF
夏日三题
8
作者 刘学刚 《青岛文学》 2019年第6期60-66,共7页
夏至天上太阳的位置在变化,地面的气候也随之有冷有暖。从春秋到西汉,细心的古代人对这些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测量、求证、分析和总结,最终确立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古代中国最早确立的节气不是立春,而是夏至。夏至犹如植物最初萌发... 夏至天上太阳的位置在变化,地面的气候也随之有冷有暖。从春秋到西汉,细心的古代人对这些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测量、求证、分析和总结,最终确立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古代中国最早确立的节气不是立春,而是夏至。夏至犹如植物最初萌发的子叶,然后抽四时的枝,发八节的叶,枝上生小枝,小枝发新叶,就是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夏至的确立很有一些意思。古人在平地上立一根竿子,以观察太阳光投射的竿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 菠萝汁 生活细节 西瓜汁 生姜汁 大暑 高桩馒头 东京 神清气爽
原文传递
《东京赋》“中畋”考辨
9
作者 黄交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5-96,214,共3页
《汉语大词典》里的词条“中畋”引唐张铣注《文选》,释为“在狩猎之中”。文章认为《汉语大词典》对引例的理解和词义的概括均有不妥,同时引例自身存在注释不当的缺陷,文章以《文选注》等有关古籍资料为依据,利用文字训诂和古书记... 《汉语大词典》里的词条“中畋”引唐张铣注《文选》,释为“在狩猎之中”。文章认为《汉语大词典》对引例的理解和词义的概括均有不妥,同时引例自身存在注释不当的缺陷,文章以《文选注》等有关古籍资料为依据,利用文字训诂和古书记载相互印证,对《东京赋》里的“中畋”词义进行探究,确认“中畋”非“在狩猎之中”义,而是“用于畋猎的良马、好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 中畋 《文选》李善注 《文选》五臣注 考辨
下载PDF
十二兽与十二鬼新论
10
作者 黎国韬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8-83,共6页
对《东京赋》及《后汉书·礼仪志》所载东汉宫廷大傩仪的"十二鬼"和"十二兽"作出比较和考证后,可以得出以下观点:《赋》所描写的傩仪形态要略早于《志》所载的傩仪形态;《赋》中的十二鬼在傩仪施行时以土偶的... 对《东京赋》及《后汉书·礼仪志》所载东汉宫廷大傩仪的"十二鬼"和"十二兽"作出比较和考证后,可以得出以下观点:《赋》所描写的傩仪形态要略早于《志》所载的傩仪形态;《赋》中的十二鬼在傩仪施行时以土偶的形式呈现,是鬼神像形化的结果,体现了东汉人巫术思维的一种新变;《志》中的十二兽在十二鬼基础上进一步想象产生,它们与十二鬼均为东汉宫廷大傩仪与前代大傩仪的重要区别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 后汉书·礼仪志 大傩仪 十二鬼 十二兽 巫术思维
下载PDF
中国的原始戏剧
11
作者 廖奔 《寻根》 1995年第6期31-34,共4页
中国的原始戏剧廖奔戏剧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物以及自身的行为性或象征性模仿,也就是说,戏剧起源于拟态和象征性表演c在这种模仿行为里,模仿者成为或部分成为角色而不再完全是其自身,其行动受到被模仿者行为方式的限制和制约。这使... 中国的原始戏剧廖奔戏剧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物以及自身的行为性或象征性模仿,也就是说,戏剧起源于拟态和象征性表演c在这种模仿行为里,模仿者成为或部分成为角色而不再完全是其自身,其行动受到被模仿者行为方式的限制和制约。这使我们把目光一直追溯到原始人类的模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戏剧 图腾崇拜 原始人类 东京 《东海黄公》 角抵戏 模仿行为 祖先崇拜 戏剧起源 《事物纪原》
原文传递
张衡的“笔误”与朱熹的“尬解”
12
作者 沈叶露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51-54,共4页
清末易顺鼎对《老子》“却走马以粪”句之异文与理解已作有效梳理是正,在此基础上另有三点认识可予以进一步说明:一、张衡《东京赋》“却走马以粪车”的表述确实来源于对《文子》句的误读,而非如薛综所注为表达“马不用而车不败”的新意... 清末易顺鼎对《老子》“却走马以粪”句之异文与理解已作有效梳理是正,在此基础上另有三点认识可予以进一步说明:一、张衡《东京赋》“却走马以粪车”的表述确实来源于对《文子》句的误读,而非如薛综所注为表达“马不用而车不败”的新意,其中的语法构成可促成该判断;二、朱熹误记误解《老子》句,确受《东京赋》的影响,其与当时《文选》学及科举制度的“余热”分不开;三、张衡虽然误读而造辞,但不伤大雅,其文句得到了接受与传播,而朱熹因立足于对《老子》句的释读,就难免构成一个事实上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却走马以粪(车) 《老子》 东京 朱熹 误读误解
下载PDF
人神合一的文化表征──楚辞和汉赋中的巫风
13
作者 李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1-66,共6页
关键词 人神合一 文化表征 《离骚》 东京 《楚辞集注》 《招魂》 《九歌》 楚人 《楚辞》
下载PDF
古代臣民下属自称的谦词
14
作者 朱安义 《语文天地》 2006年第17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太史公 东京 孔尚任 《报任安书》 牛马走 司马迁
下载PDF
中国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
15
《新华文摘》 2009年第16期166-166,共1页
陈辽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是我国建筑文化中一笔宝贵的遗产,最早见之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自东汉开始,中国关于建筑的描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提高逐渐繁荣,... 陈辽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是我国建筑文化中一笔宝贵的遗产,最早见之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自东汉开始,中国关于建筑的描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提高逐渐繁荣,出现了班固的《西都赋》和《东都赋》;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从中可见当时都城的规模、气派和精湛的建筑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散文 建筑文化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郑伯克段于鄢 建筑艺术 《西都 《西京 东京
原文传递
“殴”可以通“驱”
16
作者 唐遇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2-42,共1页
“殴”可以通“驱”唐遇春“今殴民而归之农”(贾谊《论积贮疏》中学课本注:殴,当作殴,通“驱”。陈向华先生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课本注释应改为:殴,通“驱”。并以为,“辞书找不到‘殴’与‘驱’相通的例子,有的注者把‘殴’作... “殴”可以通“驱”唐遇春“今殴民而归之农”(贾谊《论积贮疏》中学课本注:殴,当作殴,通“驱”。陈向华先生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课本注释应改为:殴,通“驱”。并以为,“辞书找不到‘殴’与‘驱’相通的例子,有的注者把‘殴’作为‘驱’的假借字来解释,也是缺乏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本注释 《说文段注》 《中华大字典》 《文选》 东京 通假字 版本依据 辞书 假借字 《集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