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太区域一体化的路径选择——东亚机制和亚太机制的比较
1
作者 胡杨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35,共5页
本文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区域内贸易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亚机制下,"10+3"(EAFTA)和"10+6"(RCEP)内部的相互依赖程度更高;而在亚太机制下,随着TPP潜在成员的不断加入,区域内部贸易联系将会不断下降,并且日... 本文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区域内贸易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亚机制下,"10+3"(EAFTA)和"10+6"(RCEP)内部的相互依赖程度更高;而在亚太机制下,随着TPP潜在成员的不断加入,区域内部贸易联系将会不断下降,并且日本的加入将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认为相较于亚太机制,东亚机制将是更优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区域一体化 路径选择 东亚机制 亚太机制
原文传递
东亚主义视角下的东盟地区性国际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虞雪 《中国经贸》 2010年第20期12-12,共1页
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影响了国际机制的变迁,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中使得国际机制区域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在中国参与的与东盟有关的地区性国际机制中,东亚机制和亚太机制是两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机制。本文从东亚主义的视角,对机制背后的博弈... 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影响了国际机制的变迁,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中使得国际机制区域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在中国参与的与东盟有关的地区性国际机制中,东亚机制和亚太机制是两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机制。本文从东亚主义的视角,对机制背后的博弈进行比较,同时对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制度选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机制 亚太机制 国际机制 东亚主义
下载PDF
地区主义与东亚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 被引量:18
3
作者 苏浩 《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35,共8页
在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的作用下,东亚的地区主义正在形成。东亚国家开始建立区域合作机制。这是由东亚国家领导人会议、各类部长级会议以及各种多边官方和民间合作安排构成多层次区域合作机制。这种机制将为促进东亚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发... 在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的作用下,东亚的地区主义正在形成。东亚国家开始建立区域合作机制。这是由东亚国家领导人会议、各类部长级会议以及各种多边官方和民间合作安排构成多层次区域合作机制。这种机制将为促进东亚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主义 东亚区域合作机制 政府首脑会议
下载PDF
东亚区域合作的机制化安排 被引量:8
4
作者 苏浩 《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21,共8页
随着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启动,东亚国家间逐渐建立起了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目前,东亚合作机制被称为10+3合作机制,它包括东盟10国加中日韩三国的定期首脑会议、东盟分别与这三国的首脑会议、中日韩三国合作、东亚13国的各种部长级会... 随着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启动,东亚国家间逐渐建立起了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目前,东亚合作机制被称为10+3合作机制,它包括东盟10国加中日韩三国的定期首脑会议、东盟分别与这三国的首脑会议、中日韩三国合作、东亚13国的各种部长级会议、湄公河和东北亚次区域的多边合作安排、以及第二轨道的活动。东亚合作机制的建立为东亚国家提供了一个开展合作的平台。东亚合作的日益深化促进了东亚合作机制的逐渐完善和提升,促进了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区域合作 东亚合作机制 10+3 东盟 中日韩
下载PDF
中日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昌黎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72,共9页
东亚共同体是东亚合作的必然趋势,是东亚各国的长期目标。然而,在小泉政府期间,因日本不与中国讨论东亚共同体,在双边自由贸易方面孤立中国,中日关系冷淡,中日两国一直未能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日本民主党实现政权轮替后,表示了与中国... 东亚共同体是东亚合作的必然趋势,是东亚各国的长期目标。然而,在小泉政府期间,因日本不与中国讨论东亚共同体,在双边自由贸易方面孤立中国,中日关系冷淡,中日两国一直未能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日本民主党实现政权轮替后,表示了与中国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新姿态,受到了中国的欢迎,出现了中日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新局面。以此为契机,中日两国应该根据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前提、原则与途径,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合作机制 日本政府新姿态 中日合作 共同推进 东亚共同体 原则 途径
下载PDF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理论分析和模式选择——兼论中国在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中的作为 被引量:9
6
作者 何慧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3-39,共7页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波及全球暴露了东亚各经济体在货币(包括汇率)领域各自为政、缺乏区域协调所带来的弊端。东亚各经济体普遍希望加强区域内的货币合作和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钉住货币篮制度是东亚汇率协调机制...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波及全球暴露了东亚各经济体在货币(包括汇率)领域各自为政、缺乏区域协调所带来的弊端。东亚各经济体普遍希望加强区域内的货币合作和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钉住货币篮制度是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现实可行方案。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实现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中国参与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为建立亚洲单一货币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 东亚美元制 亚洲汇率联动机制 钉住货币篮制度
下载PDF
美国因素影响下的亚太、东亚合作机制之争 被引量:9
7
作者 宋静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7,共10页
美国通过控制和影响东亚地区合作机制来实现其诸多利益的诉求,最终达到保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东亚地区的合作机制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东盟+中日韩"10+3"、东亚峰会为代表的东... 美国通过控制和影响东亚地区合作机制来实现其诸多利益的诉求,最终达到保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东亚地区的合作机制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东盟+中日韩"10+3"、东亚峰会为代表的东亚机制以及近年来崭露头角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机制,这两大机制的区别在于要不要排除美国。奥巴马努力推动美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的谈判,显示了奥巴马"重返东亚"的战略思路。奥巴马着力多渠道、多方式谋求参与、改造和领导东亚合作机制,试图将APEC与东亚峰会融合,以亚太合作覆盖东亚合作;以TPP引领亚太经济合作,对亚太现存经济格局重新洗牌;以美国主导取代东盟领导,重返东亚"领袖"地位;以"亚太自贸区"取代"东亚自贸区",以"亚太共同体"取代"东亚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合作机制 亚太合作机制 东亚地区合作 美国因素
下载PDF
东亚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与中国-东盟合作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群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54,共11页
区域公共产品短缺制约东亚地区发展,发展援助和区域安全领域应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重点。区域公共产品供应机制建立过程中涉及域外霸权与地区成员、地区成员之间两种博弈类型,域外霸权的介入影响地区成员之间的互动。基于东亚成员的现实... 区域公共产品短缺制约东亚地区发展,发展援助和区域安全领域应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重点。区域公共产品供应机制建立过程中涉及域外霸权与地区成员、地区成员之间两种博弈类型,域外霸权的介入影响地区成员之间的互动。基于东亚成员的现实需求和互动经验,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是促进东盟乃至东亚地区发展的最佳路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早期收获项目,其成功经验对于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共产品 东亚区域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
下载PDF
论“人的安全”与“环境合作” 被引量:8
9
作者 松下和夫 李佳(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29-34,共6页
"人的安全"在日本备受关注。"人的安全"在于确保人们"免于恐惧"和"免于匮乏"。安全的基点从国家安全转向人的安全,意味着安全的重点从军事安全转向社会安全。二战后,在"发展"与"... "人的安全"在日本备受关注。"人的安全"在于确保人们"免于恐惧"和"免于匮乏"。安全的基点从国家安全转向人的安全,意味着安全的重点从军事安全转向社会安全。二战后,在"发展"与"安全"的悖论下,布伦特兰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不仅使得安全成为了与发展并重的议题,而且环境安全越来越成为人类关注的主题。可以说,"人的安全"是对国家安全的补充,其核心内容是"环境安全"。因此,探讨人类基于和平目标而进行"环境合作"的可能性,特别是探讨东亚地区的环境合作机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安全 环境安全 东亚环境合作机制
下载PDF
东亚金融合作的研究范式及其架构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红忠 乔璟卓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9,共5页
东亚金融合作包括金融监管合作与金融市场合作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前瞻性理论课题。文章对现有研究范式进行了归纳与评价,从微观基础的跨期均衡角度,提出了研究范式的创新问题,并指出东亚金融合作的基本思路和... 东亚金融合作包括金融监管合作与金融市场合作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前瞻性理论课题。文章对现有研究范式进行了归纳与评价,从微观基础的跨期均衡角度,提出了研究范式的创新问题,并指出东亚金融合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研究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金融合作机制 市场一体化理论 微观基础 跨期均衡
下载PDF
论多边主义与东亚合作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爱丽 张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虽然东亚区域合作起步比较晚,但是潜力大,发展速度快,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东亚国家正探索建立独特的区域合作机制。但东亚合作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东亚合作机制应... 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虽然东亚区域合作起步比较晚,但是潜力大,发展速度快,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东亚国家正探索建立独特的区域合作机制。但东亚合作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东亚合作机制应如何建立,以推动东亚合作稳步、持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主义 区域合作 东亚合作机制 互利共赢
下载PDF
论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构建——理论依据和现实动因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慧刚 漆腊应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共4页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是东亚货币合作的核心,是东亚货币合作不可逾越的阶段。本文着重对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进行分析,指出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 理论依据 现实动因
下载PDF
建立东亚货币联盟的可能性分析和初步设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小蕴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5-100,共6页
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东亚经济区域在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经济体的开放性、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以及次区域承受外部冲击的对称性方面比较接近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有利于东亚建立货币联盟。但是,东亚的经济趋同性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等... 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东亚经济区域在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经济体的开放性、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以及次区域承受外部冲击的对称性方面比较接近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有利于东亚建立货币联盟。但是,东亚的经济趋同性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因素构成了东亚货币联盟建立的障碍。要加快建立东亚货币联盟的进程,可通过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东亚汇率联动机制和创立亚洲货币单位的路径渐次演进。此外,加强政治上的合作也是建立东亚货币联盟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货币联盟 可能性分析 最优货币区 亚洲货币基金 东亚汇率联动机制 亚元
下载PDF
试论合作安全在东亚的发展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磊 《国际观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59,共6页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的安全状况错综复杂。一方面存在着冷战时期遗留的安全结构;另一方面也在孕育一种新的安全形式———合作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在冷战后被东亚各国普遍接受,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它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来...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的安全状况错综复杂。一方面存在着冷战时期遗留的安全结构;另一方面也在孕育一种新的安全形式———合作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在冷战后被东亚各国普遍接受,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它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但是,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建立起以合作安全为主体的安全机制,仍将是东亚地区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安全 东亚多边安全机制 多边主义
原文传递
东亚区域汇率政策协调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文明 陈玲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9-150,共2页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是东亚10+3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应该以汇率政策协调作为起点之一。本文分析东亚区域汇率协调的必要性,汇率合作的可选模式,并提出现阶段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 模式选择 政策措施
下载PDF
美“重返”亚洲真受欢迎吗?
16
作者 周雅 《党政论坛》 2012年第6期46-46,共1页
近来,美国高调“重返”亚洲,“挤进”东亚合作机制,拉紧与盟国关系,在热点问题上频频“发声”,在本地区掀起阵阵波澜,一时之间似乎很有些风光。但亚洲国家真的衷心欢迎、会对美国“投怀送抱”吗?
关键词 亚洲国家 东亚合作机制 美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