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Baidu指数作为投资者"信息获取行为"的代理变量,以2007-2011年间的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事件为样本,本文重点探讨中国投资者是否具有信息获取能力这一基本问题。结果表明,在"业绩预告"公布之前的四个交易日...用Baidu指数作为投资者"信息获取行为"的代理变量,以2007-2011年间的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事件为样本,本文重点探讨中国投资者是否具有信息获取能力这一基本问题。结果表明,在"业绩预告"公布之前的四个交易日内,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力度日益增加,并在预告公布当日达到顶峰,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McNichols and Trueman(1994)关于"公开信息披露刺激投资者私有信息获取行为"的理论推断。本文接下来进一步探讨投资者的信息搜集活动是否影响到股价对业绩预告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业绩预告"前投资者信息获取力度的增强,股价对"业绩预告"的即时反应却较弱。这说明,投资者的信息获取行为具有价格发现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前对"业绩预告"的信息作出反应。此外,本文还发现,随着投资者信息获取行为的增强,股票交易量也显著增加,从而呼应了信息获取影响股价变动的观点。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投资者具有信息获取能力。展开更多
文摘用Baidu指数作为投资者"信息获取行为"的代理变量,以2007-2011年间的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事件为样本,本文重点探讨中国投资者是否具有信息获取能力这一基本问题。结果表明,在"业绩预告"公布之前的四个交易日内,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力度日益增加,并在预告公布当日达到顶峰,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McNichols and Trueman(1994)关于"公开信息披露刺激投资者私有信息获取行为"的理论推断。本文接下来进一步探讨投资者的信息搜集活动是否影响到股价对业绩预告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业绩预告"前投资者信息获取力度的增强,股价对"业绩预告"的即时反应却较弱。这说明,投资者的信息获取行为具有价格发现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前对"业绩预告"的信息作出反应。此外,本文还发现,随着投资者信息获取行为的增强,股票交易量也显著增加,从而呼应了信息获取影响股价变动的观点。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投资者具有信息获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