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PG的船用双燃料供给系统设计 被引量:9
1
作者 孙瑞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87,共6页
针对某系列VLGC大型运输船,对绿色环保型燃料展开分析,完成全球首例船舶使用液化石油气(LPG)的系统改装设计,使该船主机能使用常规燃油和LPG双燃料驱动。基于LPG研发新增一套供给主机燃料系统,通过研究具体LPG液化、增压、调温、过滤、... 针对某系列VLGC大型运输船,对绿色环保型燃料展开分析,完成全球首例船舶使用液化石油气(LPG)的系统改装设计,使该船主机能使用常规燃油和LPG双燃料驱动。基于LPG研发新增一套供给主机燃料系统,通过研究具体LPG液化、增压、调温、过滤、应急释放、监测、缓冲、控制、减压、吹除、双壁管及其通风等功能配置,提供液化输送的可控和多级安全应急释放保障。该系统突破常规的船用单燃油供给和LNG燃料需汽化后再供给主机模式,实现LPG作为双燃料系统在船舶上首次运用,最终符合DNV GL挪威船级社和IMO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在船舶燃料供给系统设计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LPG设计 丙烷燃料 燃料供给 控制阀组 应急排放
下载PDF
高落速云雾爆轰的数值模拟
2
作者 苏震 高洪泉 +1 位作者 赵宏伟 张奇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1-439,共9页
为了研究落速1000 m·s^(-1)条件下的燃料分散和爆轰过程,建立了燃料分散爆轰的计算仿真模型,以静态燃料分散及云雾爆轰实验结果作为数值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了2 kg环氧丙烷燃料在高落速条件下分散爆轰的温度、压力随时间变化规律... 为了研究落速1000 m·s^(-1)条件下的燃料分散和爆轰过程,建立了燃料分散爆轰的计算仿真模型,以静态燃料分散及云雾爆轰实验结果作为数值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了2 kg环氧丙烷燃料在高落速条件下分散爆轰的温度、压力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落速1000 m·s^(-1)条件下,数值模拟得到了云雾形态、浓度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云雾形态大致呈扇形,浓度随距离增加逐渐降低,最终达到稳定分布,云雾径向半径可达2.24 m,同时得到云雾爆轰过程及爆轰压力场、温度场的影响规律,起爆后形成弧形波阵面向外扩散且温度压力不断衰减。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相吻合,为高落速云爆武器系统的安全设计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雾分散 高落速 云雾 爆轰 环氧丙烷燃料 燃料空气炸药
下载PDF
空燃比对柴油/丙烷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志豪 徐斌 +2 位作者 吴健 黄佐华 李冲霄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2,共5页
在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研究了燃用柴油和柴油/丙烷混合燃料时,空燃比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一定时,燃烧持续期随空燃比和丙烷比例的增加而缩短;缸内最高燃烧压力随空燃比的增大而减小,随丙烷比例的增加而增... 在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研究了燃用柴油和柴油/丙烷混合燃料时,空燃比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一定时,燃烧持续期随空燃比和丙烷比例的增加而缩短;缸内最高燃烧压力随空燃比的增大而减小,随丙烷比例的增加而增大;NOx和碳烟排放随空燃比的增大而降低,HC排放在小空燃比时随空燃比的减小而大幅度增加,而在大空燃比时随空燃比的增大而稍有增加;在小空燃比时CO排放随空燃比的减小而增加,在大空燃比时变化不大;燃用柴油/丙烷混合燃料可同时降低CO、HC和碳烟排放,但NOx排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空燃比 柴油/丙烷混合燃料 发动机 燃烧 排放
下载PDF
柴油丙烷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志豪 黄佐华 +2 位作者 李冲霄 王锡斌 苗海燕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共4页
利用高速摄像和纹影成像系统研究了柴油溶解丙烷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研究了不同比例柴油/丙烷混合燃料的喷雾发展过程,归纳出柴油溶解不同比例丙烷在不同环境背压下喷雾的喷射距离、破碎长度、喷雾锥角随时间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高速摄像和纹影成像系统研究了柴油溶解丙烷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研究了不同比例柴油/丙烷混合燃料的喷雾发展过程,归纳出柴油溶解不同比例丙烷在不同环境背压下喷雾的喷射距离、破碎长度、喷雾锥角随时间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溶解不同比例丙烷混合燃料与纯柴油的喷雾特性在形态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别,但是在喷射距离、破碎长度和喷雾锥角与时间及背压的关系上规律相同,即喷射距离与时间呈指数关系,破碎长度与时间呈负指数关系。喷雾锥角随背压及柴油中溶解的丙烷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然机 柴油/丙烷混合燃料 喷雾 喷射距离 破碎长度 喷雾锥角
下载PDF
环氧丙烷复合燃料冲击点火的微观研究
5
作者 胡栋 刘锦超 +3 位作者 袁长迎 李萍 程新路 孙珠妹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8期691-693,共3页
利用多种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确定复合燃料冲击点火延迟时间和临界条件的新方法。先用谱仪确定燃料各组分冲击点火最早出现的中间产物,对于环氧丙烷复合燃料中,环氧丙烷氧原子辐射总是先出现;对于硝酸丙酯,NO2辐射总是先出现;而铝反应先... 利用多种光谱技术提出了一种确定复合燃料冲击点火延迟时间和临界条件的新方法。先用谱仪确定燃料各组分冲击点火最早出现的中间产物,对于环氧丙烷复合燃料中,环氧丙烷氧原子辐射总是先出现;对于硝酸丙酯,NO2辐射总是先出现;而铝反应先形成AlO;把三台单色谱仪分别调至O、NO2、AlO波长处,并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得冲击波到达样品的时间便可确定环氧丙烷复合燃料冲击点火延迟时间。这种方法比国内外常用光电二极管(峰值波长约在800 nm)的结果更接近实际值。环氧丙烷复合燃料受冲击后,冲击点火临界压力Pc=1.25 MPa,点火延迟时间为8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烷复合燃料 冲击点火 谱仪技术 压力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