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4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养分贫瘠化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79
1
作者 孙波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本文利用模糊(Fuzzy)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土壤养分贫瘠化的方法,并且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对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养分贫瘠化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本文利用模糊(Fuzzy)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土壤养分贫瘠化的方法,并且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对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养分贫瘠化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INFO绘制了东南匠瘠山区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图。最后,分析了引起养分贫瘠化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养分贫瘠化的策略和措施,结果表明,这一地区土壤养分大多处于中度贫瘠化水平,土壤养分处于轻度、中度和严重贫瘠化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1.5%、49.5%和29.0%,其中水田土壤的养分贫瘠化程度相对较林旱地土壤要轻。总体看来,两湖平原、湘南红壤和水稻土区、珠江三角洲平原、皖南山区、广西百色与南宁地区交界处以及桂林地区土壤养分的贫瘠化水平较低;桂粤闽的赤红壤区、鄂西石灰土区和浙江的大部分红壤区土壤养分贫瘠化严重;湖南的山区、赣闽的红壤区、广西的河池地区、广东的北部和海南岛的中西部土壤养分处于中度贫瘠化水平。森林的开垦和退化、土壤侵蚀与地表径流、淋失以及养分投入水平低,比例不合理是引起土壤养分贫瘠化的主要因素。必须应用系统论原理,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增加农业的整体投入,优化农业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丘陵区 土壤养分贫瘠化 评价 南方
下载PDF
紫花苜蓿保持水土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杨吉华 张光灿 +6 位作者 刘霞 田福义 于世高 高洪义 赵新明 高现平 冯凯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1-96,共6页
研究了紫花苜蓿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水文效益、渗透速度、茎叶截雨量、根系密度、生物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可以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贮水量,茎叶吸水率达到自身重量的52.89%,根系的78.26... 研究了紫花苜蓿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水文效益、渗透速度、茎叶截雨量、根系密度、生物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可以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贮水量,茎叶吸水率达到自身重量的52.89%,根系的78.26%集中分布于0~30cm土层内,根系密度42.7条/100cm2,生物量13.566t/hm2,年产干草17.687t/hm2,水土保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紫花苜蓿 生物量 水土保持效益 土壤 水文效益 渗透速度
下载PDF
镇江市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3
作者 张荣天 张小林 李传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2-278,共7页
以镇江市丘陵区的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镇江市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江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呈现出十分显著的东西分异特征,整体上镇江市东部地区的乡村聚落规... 以镇江市丘陵区的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镇江市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江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呈现出十分显著的东西分异特征,整体上镇江市东部地区的乡村聚落规模小、空间分布密集、聚落形态较为规则;而中西部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空间分布稀疏,且聚落形态较破碎;镇江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受地形、经济、交通、水系、耕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聚落分布具有低海拔区位取向;经济发达区的乡村聚落景观斑块面积小,但斑块密度大,而经济欠发达区的乡村聚落景观斑块面积大,但斑块密度小;乡村聚落距离道路500m及水系1 000m的区域内空间分布最为密集;同时乡村聚落与耕地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趋同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镇江市 丘陵区
原文传递
基于定性和定量辅助变量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以四川三台县为例 被引量:48
4
作者 李启权 王昌全 +5 位作者 岳天祥 李冰 张新 高雪松 张毅 袁大刚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准确获取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信息,是区域土壤资源优化利用和土壤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川中丘陵区三台县为案例区,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融合区域定性及定量辅助变量的空间预测方法,模拟三台县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 准确获取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信息,是区域土壤资源优化利用和土壤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川中丘陵区三台县为案例区,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融合区域定性及定量辅助变量的空间预测方法,模拟三台县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在4.20~47.60 g kg-1之间,平均为17.97 g kg-1;变异系数为36.89%,属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0.742,变程为7.0 km,即空间自相关性较弱.不同土壤类型间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土属的空间分布较土类能更好地揭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格局的差异.除土壤类型因素的影响外,坡度、地形湿度及植被盖度是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融合土壤类型因素和地形植被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比普通克里格法、回归克里格法以及神经网络结合普通克里格的方法,更符合研究区地学规律和实际情况;其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较其他3种方法均降低幅度显著.同时,该方法对极值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研究为复杂环境条件下准确获取区域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信息提供了较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空间分布预测 神经网络模型 辅助变量 丘陵区 四川省三台县
原文传递
南方丘陵区不同尺度下土壤氮素含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4
5
作者 张世熔 孙波 +3 位作者 赵其国 李婷 陈明明 黄丽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5-892,共8页
利用GPS和GIS技术,研究了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流域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在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但二者均值随研究尺度的扩大而增加。其中,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 利用GPS和GIS技术,研究了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流域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在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但二者均值随研究尺度的扩大而增加。其中,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60 g kg-1、0.73 g kg-1和0.83 g kg-1,有效氮含量为64.8mg kg-1、66.3 mg kg-1和80.2 mg kg-1。这3种尺度区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的空间变异函数参数和空间分布特征并不相同。因此,二者空间变异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网格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采样方法均适合丘陵区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土壤氮素分布的研究。它们的合理采样数在90%置信度下分别为原采样方案样点数的82.6%、71.2%和58.1%,在95%置信度下分别是原采样方案样点数的95.7%、94.2%和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氮 土壤有效氮 空间变异 尺度 丘陵区
下载PDF
丘陵区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及其应用 被引量:39
6
作者 廖尔华 张世熔 +1 位作者 邓良基 项虹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42-245,281,共5页
通过对四川省宜宾地区 2 3个耕层土样的颗粒组成分析 ,分别应用AR法和杨培岭法计算了不同质地的颗粒的分形维数 ,其结果是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粘土分形维数的平均值依次递增。回归相关分析表明土粒分形维数与粒径 0 0 5~... 通过对四川省宜宾地区 2 3个耕层土样的颗粒组成分析 ,分别应用AR法和杨培岭法计算了不同质地的颗粒的分形维数 ,其结果是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粘土分形维数的平均值依次递增。回归相关分析表明土粒分形维数与粒径 0 0 5~ 1 0 0mm颗粒含量关系显著负相关 ,与 0 0 1~ 0 0 5mm和 0 0 0 5~ 0 0 1mm颗粒含量关系不显著 ,与 0 0 0 1~ 0 0 0 5mm和小于 0 0 0 1mm颗粒 (粘粒 )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它们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 ,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土壤颗粒 分形维数 土壤结构 土壤有机质 土壤容重
下载PDF
丘陵区土地整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5
7
作者 王瑷玲 赵庚星 +1 位作者 王庆芳 刘文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11-315,I0008,共6页
该文以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丘陵区土地整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极显著或显著;对土壤化学性状影响不显著;各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异系数,除土... 该文以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丘陵区土地整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极显著或显著;对土壤化学性状影响不显著;各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异系数,除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黏粒稍有增加外,其他均下降,整理后土壤理化性状更均匀。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原因主要是整理中注重物理措施、忽视土壤培肥,施工不规范及国家有关标准不具体等造成。今后应重视土壤培肥,规范施工,完善有关土地整理标准、明确各项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等,以确保土壤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整理 土壤理化性状 丘陵区
下载PDF
用典范相关分析研究宁南宽谷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5
8
作者 安韶山 黄懿梅 +1 位作者 李壁成 刘梦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4-709,共6页
关键词 典范相关分析 土壤酶活性 土地利用方式 肥力因子 丘陵区 植物营养元素 宽谷 宁南 生物化学过程
下载PDF
南方丘陵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8
9
作者 王玉 辛存林 +4 位作者 于奭 薛红蕾 曾鹏 孙平安 刘凡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756-4766,共11页
为了探究南方丘陵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选择南方某省丘陵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17年采集的60个点位的土壤样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_(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_(综))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估As、Cd、Cr、Cu、Hg、Ni... 为了探究南方丘陵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选择南方某省丘陵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17年采集的60个点位的土壤样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_(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_(综))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估As、Cd、Cr、Cu、Hg、Ni、Pb和Zn这8种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解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有超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呈现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3%、8%和2%,无污染和轻微污染的样点占27%,因此基本处于轻度污染;②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土壤重金属RI为39.58~224.15,低等和中等生态风险的样点所占的比例为73.33%和25%,而重度生态风险的样点所占比例为1.67%,该样点生态风险程度虽然最高,但重金属含量低于该省土壤元素背景值;③通过PMF模型得到6个污染源:自然源、农业活动源、铜矿采选和交通运输组成的混合源、工业活动源、交通源和生活垃圾排放源,贡献率依次为24.8%、17.7%、17.7%、17.6%、12.0%和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丘陵区 重金属 源解析 潜在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137)Cs技术对长江三角洲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初步估算 被引量:22
10
作者 曹慧 杨浩 +3 位作者 唐翔宇 赵其国 朱振华 濮励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5,共3页
采集了长江三角洲丘陵区某一小流域的 8个土壤剖面共 2 6个样品 ,通过分析发现该小流域的土壤 1 37 Cs含量与采样深度之间具有比较良好的线性关系 (0 .98>R2 >0 .6 9) ;以坡顶作为参考点 ,提出该地区土壤中的 1 37Cs背景值约为 2... 采集了长江三角洲丘陵区某一小流域的 8个土壤剖面共 2 6个样品 ,通过分析发现该小流域的土壤 1 37 Cs含量与采样深度之间具有比较良好的线性关系 (0 .98>R2 >0 .6 9) ;以坡顶作为参考点 ,提出该地区土壤中的 1 37Cs背景值约为 2 40 0 Bq/m2 ;建立了基于 1 37Cs技术的土壤侵蚀定量模型 ,并对该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了初步估算 ,结果表明侵蚀最严重的丘坡中部马尾松林地占总侵蚀量 38.2 3% ,坡麓的菜园土壤亦达 32 .89%。因而 ,对坡中和坡麓地貌部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可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带来的各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长江三角洲 土壤侵蚀 丘陵区 估算 示踪技术
下载PDF
四川丘陵区常规耕作制下紫色土径流发生特征及其表面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11
作者 刘刚才 林三益 刘淑珍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1-108,共8页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壤中流观测系统来研究不同降雨产流事件的过程,结果表明:(1)在小雨时,只有表面径流发生;而且,当雨前土壤较干燥,降雨初期雨强陡然增大的情况下,表面产流峰有特别明显滞后现象,这是由于临时相对不透水表层形成之故。(2)...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壤中流观测系统来研究不同降雨产流事件的过程,结果表明:(1)在小雨时,只有表面径流发生;而且,当雨前土壤较干燥,降雨初期雨强陡然增大的情况下,表面产流峰有特别明显滞后现象,这是由于临时相对不透水表层形成之故。(2)在暴雨和大暴雨时,表面径流和壤中流都有发生;壤中流比表面径流滞后更明显;壤中流在雨后的产流历时与降雨无关;在大暴雨时,耕作层的壤中流水位过程曲线与表面径流相似,说明耕作层的大孔隙和管流明显。(3)在小雨和暴雨时,表面流由超渗产流机制形成;在大暴雨时,表面流主要由饱和超渗产流机制形成,只有少部分回归流。(4)表面径流的数值模拟能揭示表面产流的一般趋势,而且有一定的有效性,通过调整模拟参数,能使模拟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丘陵区 紫色土 径流 表面径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我国南方丘陵区土壤耕作侵蚀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建辉 李勇 +1 位作者 DavidALobb 张建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采用示踪法对四川丘陵区坡耕地的耕作试验研究 ,获得了土壤耕作位移和土壤耕作侵蚀的直接证据 ,确定了耕作侵蚀是四川丘陵区土壤流失的原因之一。试验结果指出 ,四川丘陵区单次耕作的土壤位移量为 43.70~ 6 4.47kg/ m;平均土壤耕... 通过采用示踪法对四川丘陵区坡耕地的耕作试验研究 ,获得了土壤耕作位移和土壤耕作侵蚀的直接证据 ,确定了耕作侵蚀是四川丘陵区土壤流失的原因之一。试验结果指出 ,四川丘陵区单次耕作的土壤位移量为 43.70~ 6 4.47kg/ m;平均土壤耕作侵蚀速率为 6 5 .0 5~ 97.0 5 t/ hm2 .a。土壤耕作位移受地面坡度的影响十分明显 ,平均位移距离与坡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耕作侵蚀速率主要取决于坡体长度 ,只有在坡体长度相同的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位移 耕作侵蚀 丘陵区 坡耕地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 定量研究
下载PDF
四川丘陵区土壤湿度的空间变异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建辉 何毓蓉 唐时嘉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1-62,共2页
在一个80m(横坡)×30m(顺坡)的坡度为10°的坡地上,按5m×5m设置119个采样点,测定土壤湿度,并对其结果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观测地的土壤湿度分布在纵、横各方向上的变异规律显著不同,顺... 在一个80m(横坡)×30m(顺坡)的坡度为10°的坡地上,按5m×5m设置119个采样点,测定土壤湿度,并对其结果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观测地的土壤湿度分布在纵、横各方向上的变异规律显著不同,顺坡方向未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异规律,而横坡方向呈现明显的空间变异结构。其相关域约为3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性 土壤湿度 丘陵区 坡地 四川
原文传递
丘陵茶区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及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罗细明 李盛华 +2 位作者 任全 罗文 汤宇 《湖南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86-88,共3页
丘陵茶区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调查结果表明:可诱杀7目26科68种害虫,以同翅目和鳞翅目的数量最多.分别占诱杀害虫总量的58.8%和37.1%。诱杀量最多10个种害虫分别是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黑尾大叶蝉、茶毛虫、茶尺蠖... 丘陵茶区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调查结果表明:可诱杀7目26科68种害虫,以同翅目和鳞翅目的数量最多.分别占诱杀害虫总量的58.8%和37.1%。诱杀量最多10个种害虫分别是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黑尾大叶蝉、茶毛虫、茶尺蠖、黑刺粉虱、茶小蓑蛾、丽绿剃蛾、大青叶蝉和茶蓑蛾等。诱杀区茶园和非诱杀区茶园比较,8种主要害虫(茶毛虫、茶小蓑蛾、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蓑蛾、小绿叶蝉、茶刺蛾和黑刺粉虱)的数量差异显著,频振式杀虫灯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81.4%、77.3%,77.0%、68.3%、67.1%、63.3%、56.5%和49.7%。频振式杀虫灯对天敌也有一定的诱集作用,诱集的益虫和害虫个体比为1:668~958。频振式杀虫灯对茶园害虫诱杀量5月以后逐渐增加。7月达到高峰,8月以后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振式杀虫灯 茶园害虫 茶园 丘陵区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垄作土壤抗旱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刚才 张先婉 +1 位作者 曾觉廷 魏朝富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48-250,253,共4页
田间试验和室内测试结果表明,垄作土壤抗旱力较平作地小03。究其原因一是垄作土壤贮水力较强—土壤孔隙率大、入透率较大和可防止水土流失等因素作用下,在0~50cm土层深内较平作地多贮水150mm;二是其保水力弱—在田... 田间试验和室内测试结果表明,垄作土壤抗旱力较平作地小03。究其原因一是垄作土壤贮水力较强—土壤孔隙率大、入透率较大和可防止水土流失等因素作用下,在0~50cm土层深内较平作地多贮水150mm;二是其保水力弱—在田间条件下,垄表最易变干,沟内水分通过垄面散失,它较平作地多蒸散水分073mm/d,水分特征曲线同样表明其脱水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 抗旱机理 丘陵区 紫色土
原文传递
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退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效益评价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刚才 李兰 +1 位作者 周忠浩 张建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32-36,共5页
认识退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耕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评价退耕还林还草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通过2年(2003—2004年)的小区试验,观测了紫色土坡耕地种作物(小麦-玉米)、饲草(黑麦草)、... 认识退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耕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评价退耕还林还草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通过2年(2003—2004年)的小区试验,观测了紫色土坡耕地种作物(小麦-玉米)、饲草(黑麦草)、果树(枇杷)和“果树+饲草”这4种模式的水土流失状况,并用层次分析法等对其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观测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种草和种“果树+饲草”这2种模式,较作物模式显著减少水土流失超过30%,其中“果树+饲草”模式的侵蚀量减少60%以上。同时发现,退耕地如果只种果树,水土流失量反而多于种作物地,揭示了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地表盖度。效益分析结果表明,4种模式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大小次序是:“果树+饲草”>饲草>作物>果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效益评价 退耕 紫色土 丘陵区
下载PDF
长白山地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红月 殷秀琴 +1 位作者 马辰 郭玉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8-1028,共11页
在长白山地丘陵区选择次生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采伐迹地以及耕地四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分布呈现明显的差异。采伐迹地中型土壤动物个体密... 在长白山地丘陵区选择次生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采伐迹地以及耕地四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分布呈现明显的差异。采伐迹地中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耕地中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季节变化明显。次生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土壤动物分布随土层加深急剧减少,采伐迹地和耕地垂直分布递减和缓。同一季节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显著。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表现为灌木林最高,耕地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生态分布,其中pH、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氮是影响长白山地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生态分布 土地利用方式 丘陵区 长白山地
下载PDF
白剌属灌木在黄土丘陵区荒山造林试验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赵克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1年第2期74-79,共6页
本文分析了白刺属不同类型种子的主要特征。在种子催芽方面,提出既简单又省工省时的冷水浸种催芽方法,平均场圃发芽率可达61.8%。采自民勤的五种白刺种子,在兰州北山黄土丘陵区引种造林试验,采取集水保墒措施后,营造白刺林已获得成功,... 本文分析了白刺属不同类型种子的主要特征。在种子催芽方面,提出既简单又省工省时的冷水浸种催芽方法,平均场圃发芽率可达61.8%。采自民勤的五种白刺种子,在兰州北山黄土丘陵区引种造林试验,采取集水保墒措施后,营造白刺林已获得成功,保存率最高的唐古特白刺可达81.0%,匍匐地面的白刺枝叶,可有效地起到护坡及控制水土流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属 造林 试验 灌木 丘陵区
下载PDF
四川省坡耕地资源及其治理对策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丽萍 朱钟麟 邓良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49,共3页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坡耕地面积5.48×10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3.07%,是水土流失的主要侵蚀源地。本文在介绍四川省坡耕地类型、数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简述了四川省坡耕地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坡耕地治理的对策,主要包括农耕农艺...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坡耕地面积5.48×10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3.07%,是水土流失的主要侵蚀源地。本文在介绍四川省坡耕地类型、数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简述了四川省坡耕地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坡耕地治理的对策,主要包括农耕农艺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坡耕地 丘陵区 治理对策
下载PDF
丘陵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范乔希 刘锦扬 应寿英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34,共6页
从农户家庭特征、收入特征、承包地情况、流转流程特征、政府行为、社会保障因素以及社会关系因素七个方面对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农户流转意愿模型、转出意愿模型与转入意愿模型进行实... 从农户家庭特征、收入特征、承包地情况、流转流程特征、政府行为、社会保障因素以及社会关系因素七个方面对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农户流转意愿模型、转出意愿模型与转入意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文中得出结论是:农户劳动力情况对农地转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对农地流转影响显著,尤其是在转入方面,非农收入比重、承包地面积、土地类型对转出与转入影响均显著,承包地块数、社会保障情况对转出影响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土地流转 农户意愿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