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4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确定性数据管理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85
1
作者 周傲英 金澈清 +1 位作者 王国仁 李建中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6,共16页
随着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数据的不确定性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在诸如经济、军事、物流、金融、电信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中,数据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不确定性数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们可以以关系型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流数据... 随着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数据的不确定性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在诸如经济、军事、物流、金融、电信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中,数据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不确定性数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们可以以关系型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流数据或移动对象数据等形式出现.目前,根据应用特点与数据形式差异,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多种针对不确定数据的数据模型.这些不确定性数据模型的核心思想都源自于可能世界模型.可能世界模型从一个或多个不确定的数据源演化出诸多确定的数据库实例,称为可能世界实例,而且所有实例的概率之和等于1.尽管可以首先分别为各个实例计算查询结果,然后合并中间结果以生成最终查询结果,但由于可能世界实例的数量远大于不确定性数据库的规模,这种方法并不可行.因此,必须运用排序、剪枝等启发式技术设计新型算法,以提高效率.文中介绍了不确定性数据管理技术的概念、特点与挑战,综述了数据模型、数据预处理与集成、存储与索引、查询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数据 可能世界模型 数据集成 世系 不确定数据流
下载PDF
祖先谱系的重构及其意义——珠江三角洲一个宗族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64
2
作者 刘志伟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8-30,共13页
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形态及其内涵,因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差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呈现出许多差异。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组织,是在明代中期以后社会变迁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是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形态及其内涵,因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差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呈现出许多差异。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组织,是在明代中期以后社会变迁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是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过程的产物。宗族发展历史中的文化过程,蕴含着社会变迁的重要信息。聚居在番禺沙湾的何氏宗族的发展,为这一研究兴趣提供了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个案。本文试图通过何氏宗族发展过程中积极重构祖先谱系的现象,从一个侧面揭示宗族的文化意义。作为一种尝试,难免拙笨悖谬,望方家赐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沙湾 祖先 珠江三角洲地区 族产 始祖 世系 个案分析 家族 李昂英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 被引量:50
3
作者 徐中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110-112,共3页
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即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在远古时代——至迟在夏代就已经出现了。历史记载:“禹传子,家天下”。在《史记·夏本纪》中还保存了他们这一家的世系:
关键词 世系 外婚制 历史记载 西羌 本纪 羌族 父系社会 家庭 父名 男子
下载PDF
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 被引量:50
4
作者 李学勤 《考古学报》 1957年第3期119-130,共12页
陈梦家所编写的殷虚卜辞综述一书,引用了大量的卜辞材料,对卜辞研究的某些方面有其贡献。但由於作者没有完全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致编制草率,出现很多的错误。在这里要想对该书中所有的讹误一一指摘诘辩,不仅繁琐,而且是不必要的。同... 陈梦家所编写的殷虚卜辞综述一书,引用了大量的卜辞材料,对卜辞研究的某些方面有其贡献。但由於作者没有完全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致编制草率,出现很多的错误。在这里要想对该书中所有的讹误一一指摘诘辩,不仅繁琐,而且是不必要的。同时这本书里有很大部分祗是复述了前人、近人的学说,这些转引的理论也有些是不妥的,我们在此不加评论。我们所要批评的,祗限於陈梦家自己提出的主张中的重要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辞 陈梦家 断代 武丁 全鱼 引用 世系 综述 文字 作者
原文传递
徽州方氏与社会变迁——兼论地域社会与传统中国 被引量:25
5
作者 唐力行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3-85,共13页
《方氏家谱序》云:“歙以山谷为州也,其险阻四塞几类蜀之剑阁矣,而僻在一隅,用武者莫之顾,中世以来兵燹鲜焉,以故故家旧碟多有存者。”封闭的地理环境,造成汉唐以降宗族聚居的格局,以至“千年之冢,不动一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 《方氏家谱序》云:“歙以山谷为州也,其险阻四塞几类蜀之剑阁矣,而僻在一隅,用武者莫之顾,中世以来兵燹鲜焉,以故故家旧碟多有存者。”封闭的地理环境,造成汉唐以降宗族聚居的格局,以至“千年之冢,不动一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宗法制度下的农村社区生活呈现“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催科不扰,盗贼不至,婚嫁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徽州方氏 地域社会 社会转型 宗族制度 真应庙 《新安名族志》 传统中国 世系 《青溪寇轨》
原文传递
“五帝”世系与秦汉时期“华夷共祖”思想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文光 翟国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共8页
文章考察了“五帝”世系和“华夷共祖”思想的具体内容,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影响、意义。认为,《史记》构拟的“五帝”世系和所反映的“华夷共祖”观念,是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与实践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和确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文章考察了“五帝”世系和“华夷共祖”思想的具体内容,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影响、意义。认为,《史记》构拟的“五帝”世系和所反映的“华夷共祖”观念,是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与实践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和确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我国群雄割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思想也不曾动摇;它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帝 秦汉 华夷共祖 大一统 秦汉时期 世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华民族凝聚力 大一统思想 形成和发展
原文传递
陕北出土三方唐五代党项拓拔氏墓志考释——兼论党项拓拔氏之族源问题 被引量:25
7
作者 周伟洲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81,共12页
最近第一次公布的陕北出土唐至五代三方党项拓拔氏墓志 (《拓拔守寂墓志》、《李仁宝墓志》和《破丑氏夫人墓志》) ,对于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拓拔氏早期历史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在对上述三方墓志考释的基础上 ,基本理清了... 最近第一次公布的陕北出土唐至五代三方党项拓拔氏墓志 (《拓拔守寂墓志》、《李仁宝墓志》和《破丑氏夫人墓志》) ,对于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拓拔氏早期历史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在对上述三方墓志考释的基础上 ,基本理清了唐初党项拓拔氏部迁徙的历史 ,即迁徙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 ;辨证其主要家族的世系及活动 ,解决了过去中外学者研究中的疑难之处 ;以三方墓志对其祖源的记述为根据 ,讨论了学界长期争论的党项拓拔氏的族源问题。笔者认为 ,应以史书及《拓拔守寂墓志》所记其源于西羌为确 ,并研讨了党项拓拔氏从唐末后攀附元魏鲜卑拓跋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 党项 出土 族源 早期历史 世系 西夏 源问题 中外 活动
原文传递
论尧舜禹禅让与父系家族私有制的发生和发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徐中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8年第Z1期115-128,共14页
一、三代以前的部落酋长夏代以前的黄河流域不仅没有统一的国家,而且没有统一的经济文化类型和历史民族区。①因为东方的龙山文化和西方的仰韶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文化区,所以古代历史记载中的所谓夏代以前的帝王,在我们看来。
关键词 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 少数民族 历史记载 黄帝 世系 民族学 家族私有 历史民族区 羌族
下载PDF
楚国族源、世系的文字学证明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零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7-54,90,共9页
古人写史,最重族源和世系,如《史记》就是以《世本》为全书框架,记述各国历史时,总要先讲族源传说。这种族源和世系的追溯通常都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自"立国之君" (如夏禹,商汤、周弃)以下,族姓一贯,年世可考;二是从"立国... 古人写史,最重族源和世系,如《史记》就是以《世本》为全书框架,记述各国历史时,总要先讲族源传说。这种族源和世系的追溯通常都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自"立国之君" (如夏禹,商汤、周弃)以下,族姓一贯,年世可考;二是从"立国之君"向上追溯,直至某个"感生祖先"(如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姜嫄履巨人迹而生弃),可溯其族姓于某个女祖先,但年世不可尽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系 族源 铜器铭文 左传 楚文化 三个层次 楚国 包山楚简 传说 古文字
原文传递
应当给“有虞氏”一个应有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向奎 《文史哲》 1956年第7期47-49,共3页
在中国的古代史上,虞夏两代,还是应当大力来研究的对象;这两代不同於傅说中的其他三皇五帝。其他三皇五帘的历史故事只限於他们本身,并没有世系,有关於生产方面的记载更少了。说明着那只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些有名的酋长,还没有发展成为... 在中国的古代史上,虞夏两代,还是应当大力来研究的对象;这两代不同於傅说中的其他三皇五帝。其他三皇五帘的历史故事只限於他们本身,并没有世系,有关於生产方面的记载更少了。说明着那只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些有名的酋长,还没有发展成为父系家长的社会,所以没有世系可言。没有铜器,更没有铁器,生产力是低微的,所以有关生产方面的情形,也没有什么傅下来。虞、夏两代,尤其是夏代和过去不同了,记载上有关於他们的世系傅说,有关於他们的生产方面的傅说,也有一些关於他们的社会组织的傅说。我们还不成熟的判断,这时也许是父系家长制的时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虞氏 世系 三皇五帝 父系家长制 古代史 傅说 原始社会 奴隶制 历史地位 氏族公社
下载PDF
清代人口问题与婚姻状况的考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郭松义 《中国史研究》 1987年第3期123-137,共15页
利用族谱中有关世系的记载来研究我国历史上的人口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由于不少族谱在排列世系时,往往同时载有生卒年月、婚姻状况、家人迁徙,以及各支派的盛衰消长等等,而这些内容,很多又是当时政府人口登记册... 利用族谱中有关世系的记载来研究我国历史上的人口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由于不少族谱在排列世系时,往往同时载有生卒年月、婚姻状况、家人迁徙,以及各支派的盛衰消长等等,而这些内容,很多又是当时政府人口登记册籍中所不具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状况 人口问题 清代 生卒年月 人口登记 国内外 世系 族谱
原文传递
豆卢氏世系及其汉化——以墓碑、墓志为线索 被引量:14
12
作者 姜波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334,共32页
豆卢氏是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鲜卑望族,世代多与皇室通婚,其政治影响不可低估。豆卢氏家族经历了由慕容鲜卑向中原汉姓的转化,其经历可以看作是北方胡族汉化进程的一个缩影。这一家族的兴衰,又很能看出北朝至隋唐时期选举制度的一些问... 豆卢氏是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鲜卑望族,世代多与皇室通婚,其政治影响不可低估。豆卢氏家族经历了由慕容鲜卑向中原汉姓的转化,其经历可以看作是北方胡族汉化进程的一个缩影。这一家族的兴衰,又很能看出北朝至隋唐时期选举制度的一些问题。因之,对豆卢氏家族的族系及其汉化进程作一探究,应该说是有一定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化 墓志 望族 北朝 世系 墓碑 中原 探究 线索 隋唐时期
原文传递
根据《楚居》解读史书中熊渠至熊延世序之混乱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守奎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6,共8页
《楚世家》记载的熊渠分封三子为三王一向被视为楚史中的大事,根据《楚居》和汉魏学者的异说可知,所谓熊渠及其三子,实际上是祖孙三代。《楚世家》中的世系混乱,主要是因为异说杂糅、文中有错简等原因所致。
关键词 楚居 楚世家 熊渠 世系
原文传递
明清族谱中的远代世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志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7,共8页
明清以来修撰的家族谱中"始祖"以前世系的记事,开创了宋以后族谱范例的欧氏谱与苏氏谱的内容体例,明代中期以前士大夫有关祖先世系的记忆,表明宋明之间族谱基本上是以小宗宗法为基础编成的,因而宋明时代始修族谱中构成世系群... 明清以来修撰的家族谱中"始祖"以前世系的记事,开创了宋以后族谱范例的欧氏谱与苏氏谱的内容体例,明代中期以前士大夫有关祖先世系的记忆,表明宋明之间族谱基本上是以小宗宗法为基础编成的,因而宋明时代始修族谱中构成世系群体的祖先,一般都以高祖为始祖。由此可推知,后来大多数族谱中始祖之上的世系,其实并不可能有真实的记录为凭。同时,宋明之间的士人,一方面反对远攀华胄,牵合附会,另一方面又主张姓族源流不可不考,致力于远代世系的追寻,以致世人修谱时竞相仿效,莫不以攀援附会为尚。于是,明清族谱中的远代世系,成为明清以来散漫开来的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方式,今人以这些记录为研究资料,尤应以这一特性为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明清 士大夫 族谱 世系
下载PDF
陕西石峁遗址后阳湾地点出土黄牛的古DNA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蔡大伟 胡松梅 +5 位作者 孙玮璐 朱司祺 孙周勇 杨苗苗 邵晶 周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本文对陕西石峁遗址后阳湾地点出土的11个古代黄牛进行了古DNA分析,成功获得了10个古线粒体DNA数据。古DNA序列分析显示石峁古代黄牛全部是普通牛,由近东起源的T3(70%)和T4(30%)世系组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石峁与欧亚草原的文化交流。通... 本文对陕西石峁遗址后阳湾地点出土的11个古代黄牛进行了古DNA分析,成功获得了10个古线粒体DNA数据。古DNA序列分析显示石峁古代黄牛全部是普通牛,由近东起源的T3(70%)和T4(30%)世系组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石峁与欧亚草原的文化交流。通过与周边地区古代黄牛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中国古代黄牛的遗传结构主要以统治性的T3世系为主,同时伴有低频的T4或T2世系。单倍型分析显示石峁古代黄牛的单倍型H1在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反映出龙山时代晚期北方地区古代人群之间存在广泛的交流。单倍型H2在宁夏打石沟和河南二里头遗址中的出现,进一步支持黄牛由甘青地区进入中国并扩散到中原这一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峁遗址 黄牛 普通牛 线粒体DNA 世系
下载PDF
分裂时期的阿里诸王朝世系——附:谈“阿里三围” 被引量:14
16
作者 尊胜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5-66,共12页
公元869年,吐蕃发生了“臣民反上”起义和王室内部争夺王位的长期战争,导致吐蕃王朝的瓦解。藏族历史进入了“分裂时期”。赞普沃松的后代吉德尼玛衮逃到阿里,并分封三个儿子,建立起拉达克王朝、古格王朝、普兰王朝、亚泽王朝。这四个... 公元869年,吐蕃发生了“臣民反上”起义和王室内部争夺王位的长期战争,导致吐蕃王朝的瓦解。藏族历史进入了“分裂时期”。赞普沃松的后代吉德尼玛衮逃到阿里,并分封三个儿子,建立起拉达克王朝、古格王朝、普兰王朝、亚泽王朝。这四个王朝建立的时间有早晚,所辖的地域不断变化,谱写了有声有色、错综复杂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格 分裂时期 世系 阿里 王朝 达克 三围 象雄 吐蕃 藏族人
下载PDF
晋唐时期的谱牒修撰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郭锋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5-39,共15页
晋唐时期的谱牒修撰郭锋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谱牒修撰最为兴盛的时期之一。与晋唐独有的政治现象和社会现象─—士族政治与士族社会和适应,晋唐谱牒修撰也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宋人郑樵评论晋唐谱碟修撰盛况说:“隋唐而上,官有簿状... 晋唐时期的谱牒修撰郭锋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谱牒修撰最为兴盛的时期之一。与晋唐独有的政治现象和社会现象─—士族政治与士族社会和适应,晋唐谱牒修撰也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宋人郑樵评论晋唐谱碟修撰盛况说:“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唐时期 家谱 世系 吐鲁番出土文书 体例和内容 修谱 敦煌文书 唐后期 十六国北朝 政治社会
下载PDF
中国古代世系学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钱杭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15,共13页
中国古代世系学有两大类型 :大宗世系学和小宗世系学。在以小宗世系学和小宗谱法为主流的宋代 ,曾经出现由小宗谱法向大宗谱法的某些传统和原则回归的倾向 ,这是一种意义重大的超越 :既超越了宗族的实体性 ,体现了历史性 ;又超越了实体... 中国古代世系学有两大类型 :大宗世系学和小宗世系学。在以小宗世系学和小宗谱法为主流的宋代 ,曾经出现由小宗谱法向大宗谱法的某些传统和原则回归的倾向 ,这是一种意义重大的超越 :既超越了宗族的实体性 ,体现了历史性 ;又超越了实体的宗族性 ,体现了地缘性。就原则和逻辑而言 ,宗族关系的泛化和虚拟化 ,是历史发展的合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系 宗谱 宗族 实体性 中国古代 宋代 地缘性 体现 原则 历史发展
原文传递
高欢家世族属真伪考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金龙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67,共21页
当代学者对史籍所载高欢家世族属颇多质疑,并提出三种可能性:本鲜卑是楼氏改姓高氏者;本塞上鲜卑或汉人久居塞上而鲜卑化者;本高丽高氏入居中原者。不管属于哪种情况,在高欢显贵之后伪冒河北大族勃海高氏则无疑义。否定、怀疑史籍所载... 当代学者对史籍所载高欢家世族属颇多质疑,并提出三种可能性:本鲜卑是楼氏改姓高氏者;本塞上鲜卑或汉人久居塞上而鲜卑化者;本高丽高氏入居中原者。不管属于哪种情况,在高欢显贵之后伪冒河北大族勃海高氏则无疑义。否定、怀疑史籍所载高欢家世族属的看法并无确凿的证据,其推测经不起推敲。根据《晋书》有关记载可以断定,高欢先世确为勃海高氏,而非高丽高氏。唐初史家以"非颍川元从,异丰沛故人"比喻高欢与勃海高氏出身的高乾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认为高欢必与高乾非同族出身,也就不能证明高欢不出于勃海高氏。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提供的信息否定了高欢先世由鲜卑是楼氏所改的推断,进一步印证了《魏书》对高欢先世事迹的记载。《魏书》及《北史》(《北齐书》)关于高欢家世族属的记载是可信的,高欢为西晋末年北徙幽州-平州的勃海高隐六世孙,为四、五世纪之交归附北魏的后燕官吏高湖曾孙,为献文帝时期罪徙怀朔镇的高谧之孙。而高欢母系血统中几乎全为鲜卑基因,加上北镇胡族社会环境的影响,到高欢崛起之时,就民族性而论,高氏已然成为一鲜卑家族,陈寅恪提出的"北齐最高统治者皇室高氏为汉人而鲜卑化者"是最为通达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高欢 世系 族属 勃海高氏
下载PDF
从鲁国继承制度看嫡长制的形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恩田 《东岳论丛》 1980年第3期75-80,100,共7页
(一) 关于我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历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礼记》认为夏商周三代实行的是传子与传弟并行的制度,即所谓“大人世及以为礼”。而《孟子》则认为三代均实行传子制,即所谓“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万章上... (一) 关于我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历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礼记》认为夏商周三代实行的是传子与传弟并行的制度,即所谓“大人世及以为礼”。而《孟子》则认为三代均实行传子制,即所谓“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万章上》)汉代学者们在两说之间搞了个折衷,认为殷礼“传弟”,而周礼“传子”。清末学者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进一步论证了汉儒们的主张。其功绩在于他第一次认真地研究了商代的继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嫡长制 继承制度 鲁国 夏商周三代 左传 我国古代 世系 西周时代 历史时期 西周王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