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7篇文章
< 1 2 2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443
1
作者 黄子平 陈平原 钱理群 《文学评论》 1985年第5期3-14,共12页
我们在各自的研究课题中不约而同地,逐渐形成了这么一个概念,叫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初步的讨论使我们意识到,这并不单是为了把目前存在着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这样的研究格局加以打通,也不只是研究领域的扩... 我们在各自的研究课题中不约而同地,逐渐形成了这么一个概念,叫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初步的讨论使我们意识到,这并不单是为了把目前存在着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这样的研究格局加以打通,也不只是研究领域的扩大,而是要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所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世界文学 现代中国文学 近代文学 十九世纪 中国文学 文学语言 美感特征 艺术思维 民族意识
原文传递
国际译评与中国文学在域外的“活跃存在” 被引量:86
2
作者 刘亚猛 朱纯深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2,126,共8页
对于正力争进入世界文学殿堂的中国文学作品,在解决了翻译和流通这类技术障碍之后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是如何在英语文学体系中被"激活"并在其中活跃地存在下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引起英语读书界的关注并赢得其权... 对于正力争进入世界文学殿堂的中国文学作品,在解决了翻译和流通这类技术障碍之后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是如何在英语文学体系中被"激活"并在其中活跃地存在下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引起英语读书界的关注并赢得其权威书评机构及书评家的积极评价。有影响的国际译评主导着欧美文化语境中跟阅读翻译作品相关的舆论,影响并形塑着目标读者的阅读选择、阐释策略及价值判断。除非为这些评论所看重,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将不可能在域外读者中产生阅读兴趣并成为他们富有意义的闭读经历。因此,探索域外涉华译评的生成机制并寻求通过积极参与影响相关读书舆论应是中国译学与比较文学领域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世界文学 翻译文本 激活 活跃存在 书评 国际翻译批评
原文传递
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被引量:82
3
作者 邹建军 刘遥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1期41-46,共6页
2008年1月15日18:30,中外文学讲坛第25期专题学术讲座在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会议室准时举行。虽然天降大雪,交通不便,研究生与访问学者们还是在风雪中准时到来。本次讲座由《外国文学研究》副主编、《诗歌月刊》(下半月... 2008年1月15日18:30,中外文学讲坛第25期专题学术讲座在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会议室准时举行。虽然天降大雪,交通不便,研究生与访问学者们还是在风雪中准时到来。本次讲座由《外国文学研究》副主编、《诗歌月刊》(下半月刊)副主编、《世界文学评论》执行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组长邹建军教授主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本文就是根据当时的录音整理,并经邹教授本人审阅,在本刊先行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地理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学术讲座 世界文学 副主编 访问学者
下载PDF
巫术思维与文学的复生——《哈利·波特》现象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42
4
作者 叶舒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6-62,共7页
“后文学时代”出现了迄今为止世界文学的最畅销作品《哈利·波特》,这一现象及其所代表的文学复生契机对批评理论界是一个尖锐挑战和反讽。文学人类学对巫术思维与异教想像的研究,是理解《哈利·波特》另类美学观的文化蕴涵,... “后文学时代”出现了迄今为止世界文学的最畅销作品《哈利·波特》,这一现象及其所代表的文学复生契机对批评理论界是一个尖锐挑战和反讽。文学人类学对巫术思维与异教想像的研究,是理解《哈利·波特》另类美学观的文化蕴涵,发掘其反叛现代性的思想潜能的有效途径。巫术作为文学思维的返祖归根在后现代艺术中催生出强烈的原始主义倾向,与近代理性的“祛魅”相反,以重新为世界“复魁”的方式对抗物质主义和唯科技主义的精神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时代 《哈利·波特》 为文 原始主义 世界文学 反叛 反讽 巫术 现象 祛魅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 被引量:50
5
作者 杨春时 宋剑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85-91,共7页
随着世纪之交的临近,对百年进程的回顾总结日益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与世纪转型有关的现代性问题也引起了讨论。本期发表的杨春时、宋剑华两位作者的文章,通过对百年文学的再估,提出了他们的看法,这无疑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课题。... 随着世纪之交的临近,对百年进程的回顾总结日益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与世纪转型有关的现代性问题也引起了讨论。本期发表的杨春时、宋剑华两位作者的文章,通过对百年文学的再估,提出了他们的看法,这无疑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课题。我们热忱欢迎广大研究者对此发表不同的意见。学术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由当代人来总结他们自己的世纪,有种种的便利,也有种种的局限。所以我们的研究既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理性态度,又要有超越自身的自由精神,这样才能通过不同学术见解的相互切磋与争鸣,拓展学术思维的空间,逐步地接近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二十世纪 现代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 现代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新古典主义 世界文学 文学思潮 近代性
原文传递
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在渤海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 被引量:44
6
作者 阿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8,共7页
关键词 渤海大学 世界文学 “小说家讲坛” 讲演 《当代作家评论》 交流活动 民族文学 文学艺术
下载PDF
从语言角度看中国当代文学 被引量:39
7
作者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76,共8页
顾彬翁乃德国波恩大学汉学教授,一位远在异国却钟爱汉语文学的"老外"。他的一系列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言论,近年来被媒体热炒得妇孺皆知,于是,一个原本书斋里的独处者成为公共人物。最近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顾彬翁乃德国波恩大学汉学教授,一位远在异国却钟爱汉语文学的"老外"。他的一系列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言论,近年来被媒体热炒得妇孺皆知,于是,一个原本书斋里的独处者成为公共人物。最近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名家讲堂"上,顾彬教授侃侃而谈,再次对中国当代文学发表了独到看法。演讲的主旨是作家语言问题,他直言,较之于现代作家,中国当代作家的语言(包括母语和外文)均有所欠缺。此言听起来有点刺耳,但却代表了从外部看中国文学的一种严肃见解。多年来,顾彬教授翻译了大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做工作令国人钦佩,他的结论当是经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得出的。至于为何当代作家语言水准会下降,顾彬教授的分析也耐人寻味。这里我们同时邀请了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对顾彬演讲写一篇短文,倘若顾说是一种外来见解的话,那么,王说则代表了一种本土反思和回应。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说得够多了,爱听好话不爱逆言的脾性往往使我们对自己问题视而不见。所以说,倾听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老外"说点不同看法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语言角 50年代 世界文学 60年代 拉丁文 英语 座谈会
原文传递
何谓世界文学? 被引量:40
8
作者 方维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8,共14页
"世界文学"从来没有一个确切定义或内容精准的界说;换言之,没有一种说法获得普遍认同,人称世界文学"难题"。在全球化的今天,它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成为新近关于"全球文学"国际论争的焦点之一,讨论还在延... "世界文学"从来没有一个确切定义或内容精准的界说;换言之,没有一种说法获得普遍认同,人称世界文学"难题"。在全球化的今天,它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成为新近关于"全球文学"国际论争的焦点之一,讨论还在延续。论说"世界文学"概念,总要追溯至歌德,他无疑对这个概念的确立和流传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不管是造词还是概念,不能如许多学者习以为常的那样,只从歌德说起;并且,认为歌德是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主义者,也不符合事实。一方面,他的世界文学思考被当做理论,从而被过分拔高。另一方面,人们开始诘问,这个"歌德概念"究竟指什么?人们能用它做什么?当今与"世界文学"概念颉颃的"全球文学"或"世界的文学",虽然也关乎"经典性",却是不同的追求和文学实践,很难再用惯常的范畴来归纳。新的想象和认识,还处在概念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概念化 世界主义 全球视野 文学实践 歌德 全球化 国际论
原文传递
“征服北美,走向世界”:老外为什么爱看中国网络小说? 被引量:39
9
作者 吉云飞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120,共9页
众所周知,网络革命在全世界发生,但网络文学在中国风景独好。中国的网络文学成长为世界文学奇观与中国独特的文化国情有关,但是不是只有中国人才爱看网络小说呢?并非如此,“老外”也爱看中国网络小说。不是十个八个人爱看,而是十... 众所周知,网络革命在全世界发生,但网络文学在中国风景独好。中国的网络文学成长为世界文学奇观与中国独特的文化国情有关,但是不是只有中国人才爱看网络小说呢?并非如此,“老外”也爱看中国网络小说。不是十个八个人爱看,而是十万百万人爱看;不是我们花钱请人来看,而是“老外”自发“追更”翻译;不是因为“猎奇”才看,而是“沉迷”到“不可自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才 网络小说 世界文学 北美 网络文学 网络革命 文化国情 沉迷
原文传递
人性恶的证明——余华小说论(1984—1988) 被引量:25
10
作者 樊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6-81,75,共7页
一余华以冷酷的《现实一种》震动了文坛。有人这么谈自己的读后感:“他的血管里流动着的,一定是冰碴子。”①的确不错。但如果去读读四年前同一位余华的《星星》,我们会为另一种感受所惊讶:这是没有一丝冷酷,有的是淡淡的温馨!余华曾经... 一余华以冷酷的《现实一种》震动了文坛。有人这么谈自己的读后感:“他的血管里流动着的,一定是冰碴子。”①的确不错。但如果去读读四年前同一位余华的《星星》,我们会为另一种感受所惊讶:这是没有一丝冷酷,有的是淡淡的温馨!余华曾经有过那么一颗晶莹的童心! 《星星》与《现实一种》之间,有一道不可思议的鸿沟。余华是怎样跨过这道鸿沟的?从温馨到冷酷,作家怎样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就走完了一段本来是十分漫长的旅程?在这“突变”的后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人性恶 中国作家 读后感 主题 世界文学 弗洛伊德 童心 北京文学 六十年代
下载PDF
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世界性 被引量:34
11
作者 王宁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6,共16页
尽管世界主义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学界的一个前沿理论话题,但它依然很少在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界得到深入的讨论。本文首先以世界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作为参照,追溯其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源头,并且主要从文化和文学视角对这一颇多争议的概... 尽管世界主义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学界的一个前沿理论话题,但它依然很少在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界得到深入的讨论。本文首先以世界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作为参照,追溯其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源头,并且主要从文化和文学视角对这一颇多争议的概念作出新的建构。然后,文章以世界主义作为参照,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国际化进程。作者试图论证: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在现代中国讨论世界主义,其意义在于通过大量地将西方文学译成中文来达到向西方文学认同的目的。但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的国际化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了。因此就这一点而言,世界主义之于中国及其文学和文化便显示出新的意义。莫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恰到好处地把中国人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放在一个广阔的世界语境下来探讨,而这也正是世人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 莫言
原文传递
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中的爱情主题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杨静远 《文学评论》 1980年第5期110-116,共7页
文学中的爱情主题,似乎是和文学本身同时来到人间的。所谓“永恒的主题”这个说法不论是否成立,爱情总是古往今来世界文学领域中被反复推敲、不断挖掘的一个重大题材。有时它落进浅薄无聊的手里,被打扮成俗不可耐的蠢物;有时却遇到高明... 文学中的爱情主题,似乎是和文学本身同时来到人间的。所谓“永恒的主题”这个说法不论是否成立,爱情总是古往今来世界文学领域中被反复推敲、不断挖掘的一个重大题材。有时它落进浅薄无聊的手里,被打扮成俗不可耐的蠢物;有时却遇到高明深刻的手,被雕琢成光照千秋的艺术珍品。它不时也横遭贬斥,但它总是顽强地又钻回文学园地里来:因为只要爱情在生活里占有不可驱除的位置,爱情就在文学里占有不可驱除的位置。在严肃的文学作品里;爱情的主题总是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反映着一定阶级或阶层的观点和态度;同时,它又具有个人的性格,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爱情主题 爱情婚姻观 女主人公 小说 罗切斯特 爱情故事 世界文学 资产阶级
原文传递
歌德论世界文学 被引量:33
13
作者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查明建(译)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共8页
1827年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成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滥觞,它不断为后世学者所解读、分析和阐发。20世纪下半叶,解构主义、后殖民理论兴起,解构了欧美中心主义,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主义时代来临。1993年伯恩海姆的报告,对比较... 1827年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成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滥觞,它不断为后世学者所解读、分析和阐发。20世纪下半叶,解构主义、后殖民理论兴起,解构了欧美中心主义,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主义时代来临。1993年伯恩海姆的报告,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两条建议,其中之一,就是比较文学应摒弃欧洲中心主义,而提倡多元文化主义,将比较文学研究范围扩大到东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世界文学 多元文化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 德论 解构主义 后殖民理论 文学学科
原文传递
矛盾交叉:路遥文化心理的复杂构成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继凯 《文艺争鸣》 CSSCI 1992年第3期31-35,共5页
路遥是位“土著”作家,“土著”的人文(地域文化)滋育着他,使他朴实诚笃、深沉浑厚;同时,他又是“文明”作家,“文明”的开放(当代文化)启迪着他,使他立意高标、广纳博取。正所谓:既时时回顾来路,看黄土高坡逶迤;又时时瞻望前方,羡世界... 路遥是位“土著”作家,“土著”的人文(地域文化)滋育着他,使他朴实诚笃、深沉浑厚;同时,他又是“文明”作家,“文明”的开放(当代文化)启迪着他,使他立意高标、广纳博取。正所谓:既时时回顾来路,看黄土高坡逶迤;又时时瞻望前方,羡世界文学之林。这是路遥创作心理中相当突出的“双向运动”现象。尽管其间有矛盾交叉或“灰心和失望”存在,但他咬紧牙关、矢志不移地努力于化解种种矛盾,逐渐形成了一种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统一、控御、表现诸多矛盾的宏大艺术气魄。从《惊心动魄的一幕》,跃至《人生》,再进向《平凡的世界》,路遥以坚实的步伐,从“反思文学”的重镇,迈向“青年文学”的巅峰,继则“九天揽月”,摘取了“茅盾文学奖”的桂冠。路遥的追求与成功,路遥的矛盾与忧思,都与他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深入地认识、了解这位创造了《平凡的世界》等作品的不平凡的作家,就不能回避对其文化心理的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结构 作家 世界文学 双向运动 当代文化 农民文化 茅盾文学 作品 现代文化 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世界文学的两个见证:南美和东欧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启发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欧梵 《外国文学研究》 1985年第4期44-51,共8页
一“多年以后,奥瑞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面对枪毙行刑队,将已经想起那个遥远的下午,他的父亲带他第一次找到冰块。”这是加西亚·马盖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小说《一百年的孤寂》(Cien anos desoledad,英译One Hundred Y... 一“多年以后,奥瑞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面对枪毙行刑队,将已经想起那个遥远的下午,他的父亲带他第一次找到冰块。”这是加西亚·马盖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小说《一百年的孤寂》(Cien anos desoledad,英译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的第一句。记得我初读此书的时候,这一句就把我震慑住了。西班牙原文我没有查,英文用的是“过去将来完成式”,在文法和语气上,非但可以顾后,也可以瞻前,甚至有点超越时空的永恒意味,这真是大手笔。一位美国作家曾经说过,第一句写好了,小说就成功了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世界文学 东欧文学 昆德拉 现代主义 美国作家 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 超越时空 行刑队
下载PDF
现代性视野中的藏地世界 被引量:29
16
作者 何言宏 阿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9,共12页
关键词 世界文学 现代性 藏地 高峰论坛 中国文学 西藏问题 渤海大学 国际社会
下载PDF
对世界文学的猜想 被引量:29
17
作者 弗兰科·莫莱蒂 诗怡(译)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0,共12页
“民族文学的意义现在已经不大了,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开始,每个人都应促进其发展进程。”众所周知,这是歌德1827年对艾克曼(Eckermann)所说的话。20年后的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指出:“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越来越不可能了,... “民族文学的意义现在已经不大了,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开始,每个人都应促进其发展进程。”众所周知,这是歌德1827年对艾克曼(Eckermann)所说的话。20年后的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指出:“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越来越不可能了,于是从许多民族和地方文学中,出现了一种世界文学。”世界文学(Wehliteratur):这正是歌德和马克思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猜想 民族文学 地方文学 马克思 狭隘性 片面性 恩格斯
原文传递
“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宁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9,F0002,共8页
"世界文学"最早由歌德提出,后来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新阐释,逐渐打上了文化全球化的烙印。经过100多年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世界文学已经从早先的"乌托邦"想象逐步演变发展成为一种审美现实。世界文学之所以在不同... "世界文学"最早由歌德提出,后来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新阐释,逐渐打上了文化全球化的烙印。经过100多年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世界文学已经从早先的"乌托邦"想象逐步演变发展成为一种审美现实。世界文学之所以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版本,与翻译的中介不无关系。正是由于翻译的干预,一些原本仅具有国别/民族文学特征的文学作品成了世界文学。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属于世界文学,必须依据以下几个标准:1.是否把握了特定的时代精神;2.其影响是否超越了本国/民族或本民族语言的界限;3.是否收入后来的研究者编选的文学经典选集;4.是否能够进入大学课堂;5.是否在另一语境下受到批评性的研究。虽然"世界文学"概念的提出有助于中国文学,但中国文学在世界的地位却十分边缘。为了早日使中国文学跻身世界文学之林,当前翻译的主要方向应该由外译中转向中译外,这样才能有效实施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向世界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乌托邦想象 审美现实 全球化 经典的建构与重构 翻译
原文传递
魔幻现实主义与《宠儿》 被引量:22
19
作者 习传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以它那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古朴敦厚的神话复现艺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当代许多作家接受并借鉴其神秘的创作方法。美国黑人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以它那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古朴敦厚的神话复现艺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当代许多作家接受并借鉴其神秘的创作方法。美国黑人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本文试图根据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对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的创作特色作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幻现实主义 《宠儿》 托妮·莫里森 艺术原则 塞丝 表现主义 原型批评 世界文学 诺贝尔文学 神话原型
下载PDF
世界诗学的构想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宁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9-176,共8页
伴随着全球化在文化上的进程,“世界文学”近年来已成为国际人文学科的又一热门话题。当年,歌德之所以提出“世界文学”的构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读了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一些非西方文学作品后,受到极大的启发。
关键词 世界文学 诗学 文学 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 全球化 非西方 歌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