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5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分离主义的解读与治理——多民族国家化解民族矛盾、解决分离困窘的一个思路 被引量:45
1
作者 王建娥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5,共13页
民族分离主义是发生在以民族国家为基本政治单位的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一种政治诉求,是要求民族边界与国家边界完全一致的民族主义理念的特殊表现。在多民族国家成为现代世界普遍现象的历史局势下,强调族性与国家绝对一致,并因此要求与现... 民族分离主义是发生在以民族国家为基本政治单位的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一种政治诉求,是要求民族边界与国家边界完全一致的民族主义理念的特殊表现。在多民族国家成为现代世界普遍现象的历史局势下,强调族性与国家绝对一致,并因此要求与现有国家分离的民族分离主义,对既有的国家格局和国际秩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并且对地区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借鉴和吸收了晚近国外学术界对族性起因、功能以及与民族分离主义关系研究上的一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分离主义与族性的关系,民族分离主义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关系,民族分离主义诉求的真正旨意,以及民族分离主义的理论困境和现实阻力,肯定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加强族际关系上的民主建构,增强多民族国家制度包容力,化解矛盾,治理民族分离主义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性 族际交往 族际政治 分离主义 世界体系
原文传递
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39
2
作者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 王则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1997年第1期45-51,共7页
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在这篇文章中我想阐述以下五个问题:1)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媒介和形形色色的右翼鼓吹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指责全都错了吗?2)什么是社会主义,它将会有什么前途?3)马克思主... 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在这篇文章中我想阐述以下五个问题:1)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媒介和形形色色的右翼鼓吹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指责全都错了吗?2)什么是社会主义,它将会有什么前途?3)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备受谴责的“革命”这一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晚期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世界体系 现实存在 消费主义 意识形态 是马克思主义 福利国家 后现代
下载PDF
币缘政治: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未来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湘穗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4,155,共15页
币缘是金融化时代影响国际体系运行的重要关系,币缘政治是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是左右当代全球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主要杠杆。币缘政治的核心是控制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权力。目前控制着全球币权的是美国金融资本,... 币缘是金融化时代影响国际体系运行的重要关系,币缘政治是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是左右当代全球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主要杠杆。币缘政治的核心是控制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权力。目前控制着全球币权的是美国金融资本,作为美国利益的主导者,它需要维持美元币缘圈的稳定,需要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净储蓄的持续流入。因此,美国在环太平洋地区需要保持可控的紧张,既要防止日、韩的离心倾向,巩固的美、日、韩之间的同盟关系,同时,又绝不能把中国驱向欧亚大陆的另一端。因为如果让中国与欧洲进行整合,就可能在欧亚大陆上形成巨大的非美元币缘圈,这无论是从地缘还是从币缘来说,都是美国真正的梦魇。而中国的目标很有限,就是维护雅尔塔体系中曾经允诺中国的那部分安全范围和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利益。在未来世界格局的博弈中,中国要积极参与金融体系的改革,而不是推进取而代之的革命。这就是中国战略学者所说的"地区性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币缘政治 世界体系 金融化
原文传递
教育创新的目标选择 被引量:21
4
作者 吴刚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8,共6页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教育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契机。人力资源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但是,人力资源不是以人的多少即人口数量衡量,而是以人口素质即人的智慧、知识、健康等因素,特别是高素质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教育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契机。人力资源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但是,人力资源不是以人的多少即人口数量衡量,而是以人口素质即人的智慧、知识、健康等因素,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比例来衡量的。国家间的国力竞争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创新 终身教育体系 人的现代化 传统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 世界体系 终身学习 教育发展 面向现代化 “三个面向
原文传递
世界体系、中美关系和中国的战略考量 被引量:20
5
作者 郑永年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1年第5期65-77,共13页
关键词 外交战略 美国 国际关系 民主 自由主义 现实主义 经济 政治 国际统一战线 世界体系 中美关系 中国
下载PDF
20世纪的世界史学史 被引量:21
6
作者 杰里.H.本特利 许平 胡修雷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9-136,共18页
本文对 2 0世纪出现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各种世界史研究范式进行了综合评述。真正的具有全球意义的世界史研究在 2 0世纪出现 ,它们可以分为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和专业历史研究三种。 2 0世纪早期的历史哲学超越了民族国家的分析框架 ,提出... 本文对 2 0世纪出现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各种世界史研究范式进行了综合评述。真正的具有全球意义的世界史研究在 2 0世纪出现 ,它们可以分为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和专业历史研究三种。 2 0世纪早期的历史哲学超越了民族国家的分析框架 ,提出了不同文化传统之间交流的有意义的问题。五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学术界的现代化分析理论关注于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等理解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坚持依附论和世界体系分析的学者认为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世界体系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关键。工业历史学者注重具体历史过程的分析。 80年代后 ,全球史观的世界历史研究根据不同的生态史。这些研究各有突破和不足 ,但都对全球视野的世界历史研究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研究 历史哲学 史学史 年代 历史研究 全球史观 历史学 世界体系 全球视野 根据
原文传递
创造与贡献:世界体系视域中的“中国道路” 被引量:20
7
作者 韦定广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9,共8页
"中国道路"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本质上是现代世界体系运行至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中国道路"的主题是近代以来人类文明的基本脉络——现代化,而其成功却在于努力处理好与世界体系的关系:充分肯定与彰显世界... "中国道路"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本质上是现代世界体系运行至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中国道路"的主题是近代以来人类文明的基本脉络——现代化,而其成功却在于努力处理好与世界体系的关系:充分肯定与彰显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对当代中国的意义,选择并确立有利于"更快、更好"实现现代化的价值原则与各项制度,积极融入世界体系并努力成为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道路"在实践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也从物质能力、思想观念以及制度体制等方面,为世界体系的运行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世界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
下载PDF
全球化与我国文化安全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金齐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关键词 文化安全 中国 全球化 课题 尝试 呼唤 应对策略 加入世贸组织 国家 世界体系
原文传递
超越“中心-外围”的世界体系分析模式--兼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意义 被引量:17
9
作者 孙来斌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04-111,共8页
变革不平等的国际关系,是当今国际进步力量的强烈诉求。"中心-外围"分析模式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资源,对现代世界体系的不平等性进行了深刻批判。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运用这一分析模式,对当今国际体系作出了"多极... 变革不平等的国际关系,是当今国际进步力量的强烈诉求。"中心-外围"分析模式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资源,对现代世界体系的不平等性进行了深刻批判。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运用这一分析模式,对当今国际体系作出了"多极化世界""一超多极""中国中心""中国准中心"等结构分析。这些分析各有其长,也各有待议之处,且面临共同的解释难题。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积极回应人类社会的重大关切。从一定意义上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主张,积极回应了"中心-外围"分析模式的资本逻辑批判、霸权主义批判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诉求。同时,较之后者表现出来的对现代世界体系的单一性质定位、霸权周期律的世界历史叙事、变革世界体系的理想主义方式,体现出多重意义上的超越,为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外围 世界体系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下载PDF
新李斯特经济学作为一个学派何以成立? 被引量:17
10
作者 贾根良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7,共13页
由于李斯特经济学在20世纪长期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得到相应的创新和发展,继承李斯特某种传统的现代经济学流派存在着缺陷,特别是它们没有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做出科学的分析,这就使得我们创立新李斯... 由于李斯特经济学在20世纪长期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得到相应的创新和发展,继承李斯特某种传统的现代经济学流派存在着缺陷,特别是它们没有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做出科学的分析,这就使得我们创立新李斯特学派成为历史的必然。本文基于笔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李斯特经济学的拓展性应用、修正和突破、提出原创性理论学说这三方面入手,概要性地提出了新李斯特学派需要深入研究并做出创造性发展的十大理论学说:市场保护说、中国人力资本优势说、不对称全球化理论、价值链高端保护说、发达国家产业保护说、国民经济平衡和有计划管理学说、国穷国富的实际工资说、主权信货和国民经济自我融资说、资本的信息-智能生产率理论和价值链高端区域均衡发展说。这些新学说的进一步创造性发展将开创一个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宗旨的新李斯特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经济学 新李斯特学派 发展主义 依附论 世界体系 发展型国家
原文传递
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与世界的未来 被引量:15
11
作者 路爱国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0,共4页
为深入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与世界的未来走向、美国霸权衰落与国际关系的调整、世界体系分析的理论特征和未来发展以及世界体系的变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本刊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路... 为深入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与世界的未来走向、美国霸权衰落与国际关系的调整、世界体系分析的理论特征和未来发展以及世界体系的变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本刊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路爱国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宾汉顿大学布罗代尔中心主任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危机 世界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球化背景 未来走向 国际关系 美国霸权 中国发展 理论特征 大学教授 世界经济 沃勒斯坦 布罗代尔 研究员 研究所
原文传递
中国与WTO:全球化视野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6
12
作者 鲁楠 高鸿钧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7,156,共13页
中国在适应"入世"挑战的过程中,完成了重返世界体系、转向市场经济、推进法治进程、改变封闭国家观念、转变传统诉讼观和政治法律文化等一系列重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得以重新理解WTO的性质、作用和当代趋势,认识到WTO... 中国在适应"入世"挑战的过程中,完成了重返世界体系、转向市场经济、推进法治进程、改变封闭国家观念、转变传统诉讼观和政治法律文化等一系列重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得以重新理解WTO的性质、作用和当代趋势,认识到WTO是一个促进和平的国际组织,是一种宪法性构造物,具有规则导向和司法治理等特征。这一新型的国际组织,既是世界体系的产物,也是这一体系变动的风向标。"入世"十年,中国、WTO和整个世界格局都发生了巨变,中国调整战略变得十分必要。这种战略应包括四种转变,即从"经济入世"转向"法律入世",从"开放推进改革"转向"改革推进开放",从具备实力优势转向兼具道义优势以及从随机应对转向积极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 法律 全球化 世界体系 中国战略
原文传递
全球生产网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谢富胜 黄盛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9-58,共10页
全球商品链、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是分析当下全球分工格局的三种流行的理论,但存在着劳工与阶级分析缺失,忽略政府的作用等缺陷。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从世界体系、资本循环和劳动过程三个角度对全球生产网络各自进行了分析。我... 全球商品链、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是分析当下全球分工格局的三种流行的理论,但存在着劳工与阶级分析缺失,忽略政府的作用等缺陷。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从世界体系、资本循环和劳动过程三个角度对全球生产网络各自进行了分析。我们在综合世界体系理论与劳动过程理论的基础上,从资本循环角度进行了扩展,构建了一个关于全球生产网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性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生产网络 世界体系 资本循环 劳动过程
原文传递
全球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热点问题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金海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7-12,共6页
关键词 全球化研究 编辑出版 民族国家 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 全球化问题 全球化时代 全球治理 社会主义 世界体系
原文传递
币权:世界政治的当代枢纽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湘穗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共8页
币权是通过控制金融资本去影响世界经济体系运行和利益分配的权力,币权的出现是当代世界政治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由谁及如何控制币权是币缘政治的核心。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国际政治原因是美元币权缺少制衡。
关键词 世界体系 币权 币缘政治 金融危机
原文传递
地缘环境研究的理念及议程与路径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志丁 张喆 赵路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8-213,共16页
地缘环境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方向,汇聚了国内地缘政治研究力量,推动了国内地缘政治学科的复兴。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地缘政治、地缘环境相关研究最新发展和趋势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地缘环境研究的理念、议程与路... 地缘环境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方向,汇聚了国内地缘政治研究力量,推动了国内地缘政治学科的复兴。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地缘政治、地缘环境相关研究最新发展和趋势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地缘环境研究的理念、议程与路径。地缘环境研究理念是以多元地缘体间互动实践为中心,将地缘环境理解为多元地缘体互动实践的“信息”或称决策信息集,也是多元地缘体互动的结果。因此,地缘体行动决策既有在完备信息下的决策,也有在不完备信息下的决策,甚至还有在不能甄别信息真假情况下的决策。在此新理念下,地缘环境研究大致包括地缘环境要素解析(本底、关联、结构3类要素)、地缘环境时空过程与机制表达和地缘环境支撑体系设计三大研究议程。为了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尺度和多元行为体,论文以缅北冲突为例展现了地缘环境研究的三大路径,即跨领域互动、跨尺度耦合和多元地缘体博弈。在当今百年变局的复杂形势下,明晰地缘环境研究的理念、议程与路径,对准确、科学分析当前复杂局势和提出中国应对策略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环境 跨尺度耦合 跨领域互动 多元地缘体博弈 世界体系 地缘政治
原文传递
大国崛起与世界体系变革——世界体系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建新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44,共8页
以沃勒斯坦和弗兰克为代表的世界体系论为大国崛起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解释框架。世界体系论认为,中国崛起有其正当性。直到两个世纪前中国才失去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当代中国崛起不过是历史上中国经济文化优势的复兴。理性地看,... 以沃勒斯坦和弗兰克为代表的世界体系论为大国崛起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解释框架。世界体系论认为,中国崛起有其正当性。直到两个世纪前中国才失去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当代中国崛起不过是历史上中国经济文化优势的复兴。理性地看,中国尚处于从世界体系的半边缘国家向中心国家位移的阶段,并且仍然深受世界体系中不平等劳动分工和不平等交换体系的制约,不可能对美国及西方世界构成威胁。同时,中国是在世界体系的"社会化"中崛起的,因而崛起后的中国不可能改变现存世界体系的性质、结构及其运行规律。因此,当前大国崛起的正当性还在于显著地增强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世界体系 霸权 体系变革
原文传递
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的变迁——鸦片战争170周年反思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明之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7,共6页
鸦片战争前,存在着一种近代意义上的非对称的"世界体系"。中英两国分别在不同的区域体系中控制着体系内部的平衡,但两国的对外战略构想不同,各自支配的体系的性质也不同。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审视,东亚的朝贡体系有其自然的渐进... 鸦片战争前,存在着一种近代意义上的非对称的"世界体系"。中英两国分别在不同的区域体系中控制着体系内部的平衡,但两国的对外战略构想不同,各自支配的体系的性质也不同。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审视,东亚的朝贡体系有其自然的渐进式变迁的逻辑和进程。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贸易体系逐渐逊位,终以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为标志走向解体。作为世界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无疑是劳动方式变革的结果。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开放通商口岸、租界和建立海关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朝贡贸易体系的制度框架,为条约通商贸易体制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条约通商贸易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使中国的商品市场被纳入由英国构建的西方世界经济体系。客观而言,这一体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口岸为中心的近代区域市场的发展和近代市场关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体系 制度变迁 朝贡贸易 自由贸易 条约通商 近代中国
下载PDF
中国与世界体系的两轮脱钩——重新挂钩:以自主发展为中心 被引量:13
19
作者 姚中秋 《世界政治研究》 2021年第2期21-47,127,共28页
后发国家实现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在世界体系中,但该体系又是支配性的,因而对后发国家来说,是否进入体系、如何进入、进入多深、构建何种身份,以及能否在必要时退出、脱钩,又在合适时机进入、重新挂钩,是国家的顶层战略抉择问题。1949年以... 后发国家实现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在世界体系中,但该体系又是支配性的,因而对后发国家来说,是否进入体系、如何进入、进入多深、构建何种身份,以及能否在必要时退出、脱钩,又在合适时机进入、重新挂钩,是国家的顶层战略抉择问题。1949年以来,中国有过两轮与世界体系的脱钩—重新挂钩:第一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与美国主导的西方体系脱钩,转身进入苏联领导的东方体系;第二轮是50年代末,中苏友好关系破裂,苏联排斥中国,中国逐渐接触西方。本文简单梳理两轮脱钩—重新挂钩过程,揭示中国从中获得的自主发展收益;据此历史经验,对一个国家与世界体系脱钩—重新挂钩的必要性、条件、效果略做理论探讨;最后分析国家发展新战略所隐含的与西方体系再度局部脱钩、进而协和生成以生产为中心的新世界体系之政治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钩 重新挂钩 世界体系 国家自主性
原文传递
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50年后看保罗·巴兰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林海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2,共6页
关键词 资本主义发展史 政治经济学 世界体系 帝国主义 保罗 第三世界国家 政治经济形势 文章内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