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女郎神崇祀与世俗形象考
1
作者 邓敏霞 《宜宾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102-108,共7页
张女郎神崇祀起源于汉中地区,因其父张鲁的权势和道教徒的神化而兴起。她的崇祀随着道教传播范围的扩大,具有了多样性,也因各地地域文化的不同具有了地域性,折射出民众崇神的现实心态。到了唐代,张女郎神一方面作为神女受到普通大众的崇... 张女郎神崇祀起源于汉中地区,因其父张鲁的权势和道教徒的神化而兴起。她的崇祀随着道教传播范围的扩大,具有了多样性,也因各地地域文化的不同具有了地域性,折射出民众崇神的现实心态。到了唐代,张女郎神一方面作为神女受到普通大众的崇祀,另一方面又以世俗的形象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他们用谐趣的手段一改前代张女郎神的贞洁神圣形象,赋予其俗世之人的喜怒哀乐。张女郎神形象的转变打上了时代烙印,从侧面反映出民众的审美趣味和时代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女郎神 崇祀 世俗形象 谐趣
下载PDF
肇始于误读:三论《大话西游》系列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
2
作者 徐广飞 胡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56-59,共4页
学界对《大话西游》系列电影的研究,多聚焦于“后现代的爱情”,孙悟空也被解读为“爱情的代言人”。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爱情观让该系列电影文本解读的差异性逐渐缩小。在此,本文借助“误读”理论对《大话西游》... 学界对《大话西游》系列电影的研究,多聚焦于“后现代的爱情”,孙悟空也被解读为“爱情的代言人”。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爱情观让该系列电影文本解读的差异性逐渐缩小。在此,本文借助“误读”理论对《大话西游》系列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进行“无爱”的重新阐释,并在世俗形象和悲剧形象中进一步体认和确证这种“无爱”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读 《大话西游》系列电影 孙悟空 世俗形象 悲剧形象
下载PDF
论《聊斋俚曲集》中的世俗女性形象
3
作者 崔路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9-61,共3页
《聊斋俚曲集》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利用流传于当时的时调俗曲,以方言俚语填词而创作的通俗说唱作品集。《聊斋俚曲集》所收的十五部俚曲,展现了广阔的封建社会的生活画卷,描写了许多性格丰富、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大体... 《聊斋俚曲集》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利用流传于当时的时调俗曲,以方言俚语填词而创作的通俗说唱作品集。《聊斋俚曲集》所收的十五部俚曲,展现了广阔的封建社会的生活画卷,描写了许多性格丰富、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世俗中的普通女性。另一类是异类女性形象。本文试对《聊斋俚曲集》中的世俗女性形象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集 世俗女性形象
下载PDF
论新写实小说的世俗化人物形象
4
作者 屈文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54-58,共5页
当新时期文学以其迅猛而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到了1987年前后的时候,敏锐的读者便会觉察到在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种大不同于以往的创作倾向:这就是文学日益走向了世俗化。许多作家似乎都对自己的审美意识作过从宏观到微观的调整,从以往注重... 当新时期文学以其迅猛而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到了1987年前后的时候,敏锐的读者便会觉察到在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种大不同于以往的创作倾向:这就是文学日益走向了世俗化。许多作家似乎都对自己的审美意识作过从宏观到微观的调整,从以往注重表现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层面转向芸芸众生的世俗生存的层面,“世俗”之实日益取代“理想”之境,“本真生存”也一天天地替代着“幻想浪漫”。这种世俗化倾向的主要表现就是一些被人称为“新写实小说”的文学作品。这种小说的“新”正在于它的作家是从世俗生活的角度来全力反映人们的世俗生存,抒发人们的世俗情感,展示他们的世俗精神境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世俗化人物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