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对生态和谐的追求——以朱熹《中庸章句》的生态观为中心 被引量:5
1
作者 乐爱国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6,128,共6页
儒家生态伦理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早期强调人比自然万物更为重要并且要求对自然生命以怜悯以及"以时禁发",到宋代朱熹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平等并且要求通过"赞天地之化育"而达到"与天地参"的发展过程。... 儒家生态伦理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早期强调人比自然万物更为重要并且要求对自然生命以怜悯以及"以时禁发",到宋代朱熹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平等并且要求通过"赞天地之化育"而达到"与天地参"的发展过程。虽然在今天看来,朱熹的这些思想还存在着种种不太圆满之处,但其中所蕴含的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观,可以为今天构建现代的生态观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朱熹 “赞天地之化育” 天地 生态观
原文传递
“赞天地之化育”与生态美的实现
2
作者 魏裕玲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8-61,41,共5页
通过分析《中庸》的第二十二章内容,并结合生态美学中"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个基本问题,从天、人、物三方面的角度来展开论述生态美是如何实现的。论文以"至诚"作为生态逻辑的基点,到"尽其性、... 通过分析《中庸》的第二十二章内容,并结合生态美学中"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个基本问题,从天、人、物三方面的角度来展开论述生态美是如何实现的。论文以"至诚"作为生态逻辑的基点,到"尽其性、尽人性、尽物性"生态逻辑的展开,最后实现"与天地参"的生态逻辑的旨归。《中庸》第二十二章的生态逻辑展开从"尽其性"的人自己的生态平衡开始,在此基础上推动到"尽人之性"的社会生态平衡,再以此为基础推动到"尽物之性"的自然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诚 尽性 天地之化育 天地 生态美
下载PDF
略论儒家思想要旨
3
作者 陈静 《青年与社会》 2018年第12期233-234,共2页
儒家思想作为一套严整的思想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究其核心思想,不外乎四个面相,分别是: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内圣外王、与天地参。这四个方面自内而外,层层递进,从这四个方面,可以基本把握儒家的精神内核和思想风貌,从而加深理解... 儒家思想作为一套严整的思想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究其核心思想,不外乎四个面相,分别是: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内圣外王、与天地参。这四个方面自内而外,层层递进,从这四个方面,可以基本把握儒家的精神内核和思想风貌,从而加深理解作为整体的儒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 内圣外王 天地
下载PDF
《中庸》“人与天地参”义解 被引量:3
4
作者 贺更粹 《原道》 2021年第1期15-24,共10页
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主要有两个向度——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中庸》认为,天人关系是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相伴而生的相为参合。人何以与天地相参?诚是天道本然,实践此诚是人事之当然,诚贯通天地人,是"人与天地参"的形上... 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主要有两个向度——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中庸》认为,天人关系是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相伴而生的相为参合。人何以与天地相参?诚是天道本然,实践此诚是人事之当然,诚贯通天地人,是"人与天地参"的形上依据。人以何与天地相参?一是通过好学力行的知行合一过程,完成人的德性与天地相参;二是通过各尽本分地处理社会政治与生态伦理等问题,完成现实人事与天地相参。换言之,人通过"诚之"的努力,顺天应时,经纶天下,就能够实现与天地相参。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与宇宙生命洪流合而为一,德性合于圣人之道,故而能够与天地相参。人在参赞天地化育的过程中,既有德性与天地相参,也有人事与天地相参,二者共同指向"致中和",其核心是要实现天地人各得其位、万物生生不已的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太和化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天地 致中和
原文传递
说“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宁山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3-85,共3页
中国人偏爱三,象征顺利的六,表示众多的九,都是三的倍数。其背后有悠久的文化渊源,深刻的哲学背景。本文从来历、性质、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了三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三生万物 天地
下载PDF
论《易传》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5期50-52,共3页
本文认为 ,《易传》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综合儒道 ,而又独具特色 :“人与天地参”是中国古代美学天人合一思想最初较系统的表述 ;“阴阳刚柔”从哲学上为中国古典审美形态作了划分 ;“立象以尽意”则是中国古代意象理论... 本文认为 ,《易传》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综合儒道 ,而又独具特色 :“人与天地参”是中国古代美学天人合一思想最初较系统的表述 ;“阴阳刚柔”从哲学上为中国古典审美形态作了划分 ;“立象以尽意”则是中国古代意象理论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阴阳刚柔 立象以尽意
下载PDF
《周易》的生命自然观及其自由意蕴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溪屏 彭毅力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5-82,共8页
《周易》追寻人的生命之根,用人的生命繁衍现象和性别角色关系类比自然万物的变化和运行机理,又从这种运行机理中把握人伦的根据,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命自然观,由此奠立起整个意义世界的基础,绽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这种生命自... 《周易》追寻人的生命之根,用人的生命繁衍现象和性别角色关系类比自然万物的变化和运行机理,又从这种运行机理中把握人伦的根据,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命自然观,由此奠立起整个意义世界的基础,绽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这种生命自然观言说了人性与自然之性的同一,人们遵从自然的行为,即是以自性为根据的自我发展,内蕴一种自由的趋向。自由意识源于人类劳动的创造性,根据不同时代的生存状况而呈现出特殊的形式;《周易》在天人合一的生命自然观背景上绽现的自由趋向,对认识人类自由思想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男坤女 生命自然观 天地 自由
下载PDF
论《圣经》中人的存在——人与天地参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文南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79-81,共3页
人作为一种存在,是一个永恒的哲学问题,其表征为天地人之关系,即人和上帝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从而构成十字架结构的关系,而其交叉点便是人与天地参。
关键词 《圣经》 存在 天地
下载PDF
天才郭沫若
9
作者 宋万灵 宋石莲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6期102-105,共4页
诞生郭沫若的时代是狂飙突进、风雨如晦的时代,诞生郭沫若的土地是“沫水钟灵,绥山毓秀”的沙湾。地灵人杰,天育英才。人与天地参,天地人互动,终于成就了一代天才郭沫若。
关键词 郭沫若 天才 天地 狂飙突进
下载PDF
《内经》“人与天地相参”说刍议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灿玾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82-87,96,共7页
认为《内经》“人与天地相参”说是一个具有鲜明唯物主义特征的命题 ,其立论基础是气一元论 ;把握“人与天地相参”说的关键在于求“道”;“人与天地相参”说着重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 ,与汉儒“天人合一”说有本质区别 ;,“人与天地... 认为《内经》“人与天地相参”说是一个具有鲜明唯物主义特征的命题 ,其立论基础是气一元论 ;把握“人与天地相参”说的关键在于求“道”;“人与天地相参”说着重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 ,与汉儒“天人合一”说有本质区别 ;,“人与天地相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天地 气一元论
下载PDF
基于智能脉诊仪的“人与天地相参”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闪增郁 张喜 +6 位作者 党娇娇 陈燕萍 逯波 张美玉 JPRaskin Xiaohui Tang 宋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123-2127,共5页
目的探讨脉象与"人与天地相参"理论的相关性及其重现性。方法于2012年7月22日(大暑)至2014年6月21日(夏至)、2016年10月23日(霜降)至2018年10月23日(霜降)分别进行二轮实验观察,第一轮观察对象42人,第二轮50人,均为中国中医... 目的探讨脉象与"人与天地相参"理论的相关性及其重现性。方法于2012年7月22日(大暑)至2014年6月21日(夏至)、2016年10月23日(霜降)至2018年10月23日(霜降)分别进行二轮实验观察,第一轮观察对象42人,第二轮50人,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在职职工、在读研究生。基于动态标准化脉诊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采集受试者双手寸、关、尺的脉诊信息,同时记录当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昼时长、夜时长天地背景数据。采用余弦函数谐波拟合脉图建模方法获取脉图参数,通过两轮次脉学实验观察,从脉图参数角度分析脉位、脉力与天地参数的相关性与重现性。结果在193个参数中,脉位、脉力是跟随天地参数(太阳角度、气温)变化最明显的两个参数。脉位、脉力在两轮次实验中均伴随太阳角度呈现规律性和重现性。两轮次实验的脉位、脉力与太阳角度具有强相关性或中等相关性。结论脉位、脉力呈现出"人与天地相参"的规律,且具有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脉位 脉力 脉象 节气 气温 太阳角度
原文传递
冬病夏治,可选中医外治法
12
作者 张一乐 史苗颜 《家庭用药》 2024年第8期62-63,共2页
中医理论强调“阴阳五行,天人一体”。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是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作出相应改变的。下面我们... 中医理论强调“阴阳五行,天人一体”。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是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作出相应改变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冬病夏治的中医外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冬病夏治 天地 中医理论 四时气候 天人一体 人体健康 阴阳五行
原文传递
认《黄帝内经》肴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3
作者 马凤岐 《养生月刊》 2024年第12期1060-1064,共5页
《素问·著至教论》说:“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灵枢·逆顺肥瘦》也说:“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 《素问·著至教论》说:“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灵枢·逆顺肥瘦》也说:“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可见,《黄帝内经》(下简称《内经》)没有把人与自然和社会隔离开,而是在整体系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在“人与天地相参”思想的指导下,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看作一个整体,不仅关注人体本身的生理病理活动现象,而且还注意到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各种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诸如气候变化、地理环境、社会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黄帝内经》 明法 系统思维模式 生理病理 《内经》 医道 地理环境
原文传递
从“人与天地相参”论冬令咳嗽之因机证治
14
作者 张清源 袁卫玲 +2 位作者 马佐英 张洁 王玉莹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86-490,共5页
“人与天地相参”是《黄帝内经》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整体观念,是认识人体脏腑生理病理的理论基础。咳嗽是人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与肺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寒为冬季主气,冬上承阳明燥金之秋、下接厥阴风木之春,若此时... “人与天地相参”是《黄帝内经》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整体观念,是认识人体脏腑生理病理的理论基础。咳嗽是人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与肺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寒为冬季主气,冬上承阳明燥金之秋、下接厥阴风木之春,若此时燥气至而不去,寒气至而太过,湿气或温热之气非时而至,致病邪气不尽相同,则可致干咳随起、或咳痰并见、或咳兼寒热等,可治以温润凉燥、顺气布津,驱风散寒、祛痰止咳,透湿解表、利气宣肺,清热除寒、宣肺止咳,温助阳气、养肺御寒等法。文章在“人与天地相参”思想指导下,结合肺的生理病理特性,探讨冬令咳嗽的病因、病机及辨治,以期为预防和治疗咳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咳嗽 冬令 因机证治
下载PDF
《黄帝内经》时间医学浅说
15
作者 马凤岐 《养生月刊》 2024年第8期762-763,共2页
时间医学,是现代医学与时间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研究生命现象的时间特点。《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中言“藏气法时”,指人体的五脏之气生理活动与四时五行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从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中把握生命的活动规律,其... 时间医学,是现代医学与时间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研究生命现象的时间特点。《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中言“藏气法时”,指人体的五脏之气生理活动与四时五行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从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中把握生命的活动规律,其指导思想是“人与天地相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黄帝内经》 五脏之气 时间生物学 现代医学 《内经》 生命现象 生理活动
原文传递
“人与天地相参”与中医康复理念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尹露 严隽陶 伍丹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672-5674,共3页
随着中医康复理念的确立与发展,《黄帝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参"这一核心理论再获医家重视。欲明中医之理,需先明宇宙自然之规律,遵循自然之理为中医康复治疗的基础,所谓"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顺于... 随着中医康复理念的确立与发展,《黄帝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参"这一核心理论再获医家重视。欲明中医之理,需先明宇宙自然之规律,遵循自然之理为中医康复治疗的基础,所谓"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顺于自然,和于自然,谨守"无代化,无违时",方能受天地造化之功,愈人身未复之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中医康复 整体观念 杂合以治
原文传递
论人与天地相参理论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17
作者 杨艳梅 谭涛 +1 位作者 李全鑫 洪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6期59-62,共4页
《黄帝内经》中将对人的研究置于天地之间,以五神脏为中心,将“阴阳五行”作为桥梁,将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与天地自然规律相参照、相呼应,构建出天人一体化的整体观思维。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便能实现“人与天地相参”。... 《黄帝内经》中将对人的研究置于天地之间,以五神脏为中心,将“阴阳五行”作为桥梁,将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与天地自然规律相参照、相呼应,构建出天人一体化的整体观思维。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便能实现“人与天地相参”。在“人与天地相参”理论指导下趋利避害、在中医临证中“三因制宜”,可以让人们获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天地 实现路径 趋利避害 三因制宜
下载PDF
浅谈《内经》“人与天地相参”的理论思想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培丽 《光明中医》 2013年第5期889-890,共2页
人在自然界中,阴阳二气是构成万物的基础物质,其运动变化对万物产生影响。人是万物之一,也受其影响。同时,人为了能在自然中生存,也不断调节自己的内环境,以适应外在的环境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合理的措施,养生,以及防治疾病,达到... 人在自然界中,阴阳二气是构成万物的基础物质,其运动变化对万物产生影响。人是万物之一,也受其影响。同时,人为了能在自然中生存,也不断调节自己的内环境,以适应外在的环境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合理的措施,养生,以及防治疾病,达到治病及延年益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天地 自然
下载PDF
“人与天地相参”思想是振兴针灸学的核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永章 刘杰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6期1127-1128,共2页
针灸学出现临床衰退的现象,为此需要重新研究和确立针灸学“人与天地相参”核心理论的定位,以提高针灸学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水平。进一步研究“人与天地相参”的针灸学核心理论,既是全面继承传统针灸学的需要,也是提高现有临床疗效和水平... 针灸学出现临床衰退的现象,为此需要重新研究和确立针灸学“人与天地相参”核心理论的定位,以提高针灸学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水平。进一步研究“人与天地相参”的针灸学核心理论,既是全面继承传统针灸学的需要,也是提高现有临床疗效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天地 核心理论
下载PDF
春夏养阳与养生防病
20
作者 陈姝娴 《养生月刊》 2023年第7期584-588,共5页
《灵枢·岁露》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认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相接,人的健康受到四季变化的直接影响,确立了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观念,也就... 《灵枢·岁露》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认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相接,人的健康受到四季变化的直接影响,确立了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观念,也就是"天人相应".所以人应"法于阴阳",即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才能健康颐养天年.《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强调人体的阳气就如万物赖以生存的天与太阳,是维持人体脏腑功能正常运化的动力,若阳气损失不能发挥其功能,生理机能下降,人的寿命就会折损甚或夭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生气通天论 养生防病 宝命全形论 四时阴阳 人体脏腑 法于阴阳 春夏养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