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吞咽康复护理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李文娟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5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护理在不随意运动脑瘫儿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护理在不随意运动脑瘫儿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吞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吞咽能力相关运动功能、流涎严重程度和频率分级、监护人主动监督患儿锻炼和参与康复学习情况。结果:观察组下颌、唇、舌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涎严重程度和频率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监护人主动监督患儿锻炼和参与康复学习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行吞咽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吞咽能力相关运动功能,减轻流涎严重程度和流涎频率,促进患儿监护人更好地参与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康复护理 随意运动脑瘫 流涎
下载PDF
太空衣对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楠 尚清 +2 位作者 万凯 李靖婕 马彩云 《中国康复》 2019年第8期399-402,共4页
目的:观察太空衣对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学分析评估及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太空衣治疗。在康复治疗3个月前后分... 目的:观察太空衣对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学分析评估及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太空衣治疗。在康复治疗3个月前后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手功能分级系统评定(MACS)、日常生活能力和手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的Barthel指数、MACS评定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同组组内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ACS评级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8.57%、14.29%,P<0.05)。结论:运动学分析评估及康复训练方法配合太空衣能加强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手功能能力,提高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衣 随意运动脑瘫 日常生活能力 手功能分级
下载PDF
通过环境改造提高不随意运动脑瘫日常生活能力的个案分析
3
作者 沈秋虹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9期169-169,共1页
目的分析通过环境改造是否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法先根据患儿当前家庭环境以及能力进行ADL评估,经过上门家访实地考察家中影响生活能力的因素,寻找改造点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再对患儿进行ADL评估,然后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患者家中... 目的分析通过环境改造是否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法先根据患儿当前家庭环境以及能力进行ADL评估,经过上门家访实地考察家中影响生活能力的因素,寻找改造点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再对患儿进行ADL评估,然后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患者家中部分不适合的环境进行改造后,ADL分数提高20分。结论通过环境改造可提高不随意运动脑瘫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脑瘫 ADL 环境改造
下载PDF
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康贝贝 徐磊 +5 位作者 范艳萍 吕美萱 赵彦博 庞伟 许秋霞 王瑞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的3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并联合应用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 目的:探讨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的3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并联合应用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两组儿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速度(MW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分别对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儿童BBS评分、10m MWS、G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其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训练 随意运动型脑瘫 儿童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成娥 张蕾 +1 位作者 李文娟 武光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临床效果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儿选择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20例患儿仅给予常规康复训...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临床效果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儿选择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20例患儿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粗大神经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与生活运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治疗中,在常规康复中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生活运动能力,对于改善脑瘫患儿的临床预后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运动型脑瘫 核心稳定性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康复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满相 黄任秀 +3 位作者 张靖 蒋蓓 胡怡佳 覃中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4期363-368,共6页
本体感觉是人体一种特殊的深感觉,它包含关节运动觉、加速度及位置觉,大脑特定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并处理关节本体感觉信息,并及时调整运动中关节的合理位置、稳定性、姿势及维持平衡能力。目前本体感觉训练已逐步推广、应用于中枢系统损... 本体感觉是人体一种特殊的深感觉,它包含关节运动觉、加速度及位置觉,大脑特定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并处理关节本体感觉信息,并及时调整运动中关节的合理位置、稳定性、姿势及维持平衡能力。目前本体感觉训练已逐步推广、应用于中枢系统损伤、人工关节置换、各种外伤等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断及系统康复训练中,其在成人康复治疗的有效性也已经被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本体感觉训练 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 康复评估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艳军 邢文峰 高颖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67例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 目的观察并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67例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GMFM五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 05);观察组治疗后GMFM五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运动型脑瘫 核心稳定性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丹丹 仇爱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0期2261-2263,226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 目的探讨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并记录2组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食时间、康复情况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心理功能、知觉功能和关节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可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进食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理念 照护 随意运动型脑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虚拟情景循环踏车锻炼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久胜 李三松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究虚拟情景循环踏车锻炼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为脑瘫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6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 目的探究虚拟情景循环踏车锻炼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为脑瘫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6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经包括神经发育促进术、物理因子、推拿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虚拟情景循环踏车锻炼。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下肢关节活动度、改良Ashworth(MAS)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内收肌角与腘窝角小于对照组患儿,足背屈角大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改良Ashworth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给予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虚拟情景循环踏车锻炼能够有效改善下肢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情景循环踏车锻炼 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 粗大运动功能 效果
原文传递
引导式教育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梦桃 李玉秀 +5 位作者 林卓婷 严晓岚 何月明 刘肖妮 荀静平 邵宝颜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引导式教育(CE),2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分级和北京盖什尔发育量表(Beijing 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Gesell)的发育商(D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GMFCS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GMFCS分级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Ⅴ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社会适应、个人-社会、大运动、精细运动和语言的D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述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升幅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能促进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运动、认知功能的提高,通过家长的全程参与,为患儿的家庭康复奠定了一定基础,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运动型脑瘫 小儿 引导式教育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志红 吴桂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37-238,共2页
目的:观察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口部运动治疗,观察吞咽进食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 目的:观察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口部运动治疗,观察吞咽进食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吞咽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部运动治疗 随意运动型脑瘫 吞咽障碍
下载PDF
推拿结合言语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金容 张峰 +2 位作者 陈福建 廖姣艳 李波 《康复学报》 2017年第2期9-16,21,共9页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言语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的影响。方法:以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作为疗效研究的个案,采用推拿手法结合言语训练的方法,进行A-B-A的单一被试研究,以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言语样本,对2例个案基线期、处...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言语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的影响。方法:以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作为疗效研究的个案,采用推拿手法结合言语训练的方法,进行A-B-A的单一被试研究,以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言语样本,对2例个案基线期、处理期、撤销期样本的构音、语畅、清晰度、口腔轮替运动速率、言语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推拿结合言语训练治疗后,2例个案的构音、语畅、清晰度、口腔轮替运动速率、言语速率等与音韵障碍相关指标明显提高。结论:推拿手法结合言语训练对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运动型脑瘫 音韵障碍 推拿 言语训练 单一被试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辉 徐琳 董宝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6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q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儿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成两组。常规康复治疗:①运动疗法:Bobath法及Vojta法。②按摩。③作业疗法。④物理疗法:a水疗,b蜡疗,c小儿经... [目的]观察穴位q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儿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成两组。常规康复治疗:①运动疗法:Bobath法及Vojta法。②按摩。③作业疗法。④物理疗法:a水疗,b蜡疗,c小儿经络导平治疗仪。对照组30例传统针刺经穴法,取肩髃、曲池、外关、八邪、秩边、居髎、伏兔、足三里,1次/d。治疗组30例穴位埋线,取风池次、天髎次、臑会次、天宗次、承山次和伏兔次,1次/10d。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波动、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缓解肌张力波动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能显著提高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的粗大运动功能,缓解肌张力波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运动型脑瘫 穴位埋线 针刺 BOBATH法 VOJTA法 粗大运动功能 肌张力波动 经筋理论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及口肌训练在脑性瘫痪康复护理中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德琴 黄彩虹 +2 位作者 罗熔莉 谢丽萍 田佳莹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9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及口肌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并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肢体功能训练、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引导式教育及口肌...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及口肌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并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肢体功能训练、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引导式教育及口肌训练,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半年后流涎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3.669,P<0.005);试验组GD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介入、口肌训练等康复护理治疗可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流涎症状、改善语言及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运动型脑瘫 引导式教育 口肌训练 流涎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不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张秋 虞记华 +3 位作者 李卫平 凌运其 王剑雄 胥方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359,共7页
目的基于不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WBV)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为后续WBV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或入院6~12岁不随... 目的基于不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WBV)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为后续WBV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或入院6~12岁不随意运动型脑瘫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25±5)Hz组(n=20)及(35±5)Hz组(n=20)。3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5±5)Hz组额外接受振动频率为(25±5)Hz的WBV,(35±5)Hz组接受(35±5)Hz的WBV,3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对3组患儿使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to Up and Go Test,TUGT)、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及足印分析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01);其中(35±5)Hz组BBS评分(F=12.502)、TUGT(F=8.211)、GMFM-88的D区、E区评分(F=12.802、8.505)、跨步长(F=12.279)、步宽(F=13.582)及1 min步行距离(F=12.619)均优于(25±5)Hz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25±5)Hz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WBV可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躯干控制、改善其下肢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且(35±5)Hz的WBV疗效优于(25±5)Hz的W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频率 全身振动疗法 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 步行功能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康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分析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康复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接... 目的分析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康复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悬吊运动训练系统,连续康复治疗3个月。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评价两组患儿平衡及粗大运动功能,记录步长、步宽以及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步行能力,并比较不同年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对步行能力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评分、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7、3.543,P<0.01);两组治疗前步行能力相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步宽显著降低,步长、MWS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步长、MWS显著高于对照组,步宽显著低于对照组(t=4.767、3.985、4.221,P<0.001);治疗后不同年龄及GMFCS分级患儿步宽、步长、MW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t=3.986、2.878、2.986,P<0.001;GMFCS分级:t=4.043、4.173、3.875,P<0.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悬吊运动训练系统能提升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及平衡能力,降低步行宽度,提升步速及步长,也能显著提升其康复效果,同时患儿年龄及GMFCS分级影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训练系统 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 BERG平衡量表
原文传递
按摩督脉和夹脊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侧弯反射、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娟 覃蓉 《中医儿科杂志》 2021年第3期84-89,共6页
目的观察按摩督脉和夹脊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侧弯反射、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按摩督脉和夹脊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侧弯反射、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取按摩督脉和夹脊穴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肌张力波动程度、侧弯反射强度、核心肌群能力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GMFM评分均显著增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增加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侧弯反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侧弯反射呈强的例数均下降,弱、无例数均增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侧弯反射呈强、弱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呈无的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张力波动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肌张力波动呈强的例数均明显降低,呈弱的例数均显著增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数据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后伸位、中立位向后倾斜45°、中立坐位下左右竖脊肌、左右腹直肌表面肌电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后伸位、中立位向后倾斜45°、中立坐位下左右竖脊肌、左右腹直肌表面肌电平均值均显著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运动型脑瘫 小儿 夹脊穴 督脉 肌张力 侧弯反射 粗大运动功能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春华 范桃林 +3 位作者 周文颖 陈冬冬 徐珑 杨艳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7期763-766,共4页
目的研究悬吊运动训练(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以期为该类型患儿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治疗部收治的59例DCP患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 目的研究悬吊运动训练(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以期为该类型患儿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治疗部收治的59例DCP患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0例,悬吊组20例,研究组19例),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悬吊组行常规康复和SET,研究组行常规康复+SET+肌内效贴,3组患儿均治疗4个月。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4个月的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10 mMWS)]、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项(GMFM)]与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个月后,常规组、悬吊组和研究组患儿在10 mMWS(t=3.249、4.042、7.761)、GMFM目标分(t=5.297、13.128、20.982)和BBS评分(t=4.025、7.289、6.394)上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研究组在10 mMWS、GMFM目标分和BBS评分指标改善幅度最佳,并显著优于常规组和悬吊组(F=7.071、4.787、4.093,P<0.05)。结论 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DCP患儿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运动型脑瘫 悬吊运动训练 肌内效贴 步行能力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振动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满相 张靖 +4 位作者 黄任秀 朱璇 林菲 蔡娟 石玉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77-380,共4页
目的运用振动疗法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通过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印证振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把63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 目的运用振动疗法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通过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印证振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把63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运动训练的时间内加入振动疗法刺激患儿脊柱及四肢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进行Gesell测试、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在年龄、性别、智力及粗大运动分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GMFM、BB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但Gesell测试大运动改善不明显。结论振动疗法能增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脊柱及四肢关节稳定性,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值得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疗法 本体感觉训练 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悬吊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常州 吴怡圆 +4 位作者 朱海南 潘芳芳 杨琪琪 张静 林飞克 《中国康复》 2021年第11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肌内效贴贴扎下的悬吊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儿童平衡量表(P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Pro-Kin 254平衡测试系统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姿势控制能力。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PB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TUGT、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和总偏移指数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P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TUGT、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和总偏移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作为悬吊训练中的补充手段,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进一步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姿势控制能力,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运动型脑瘫 悬吊训练 肌内效贴 姿势控制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