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恢复基因的渗入对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纯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际凤 陆作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0-506,共7页
通过模拟生物学混杂试验,于2004-2006年在江苏南京和海南陵水调查粤泰A的纯度并分析其杂株类型及成因。结果表明,粤泰A不育性稳定,生物学混杂导致恢复基因的渗入是粤泰A纯度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常用的保持系、恢复系和温敏核不育系等... 通过模拟生物学混杂试验,于2004-2006年在江苏南京和海南陵水调查粤泰A的纯度并分析其杂株类型及成因。结果表明,粤泰A不育性稳定,生物学混杂导致恢复基因的渗入是粤泰A纯度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常用的保持系、恢复系和温敏核不育系等的恢复基因可直接渗入粤泰A,或者间接通过对粤泰B的渗入而渗入到粤泰A,产生F1杂株及其"同质恢"后代。粤泰A、B异交结实率高,抽穗扬花期与生产上常用品种同步,是它容易发生生物学混杂的重要因素。排除恢复基因后严格隔离是确保粤泰A、B纯度的主要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纯度 恢复基因 不育稳定性 同质恢后代 红莲型细胞质雄不育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系龙特浦A不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元昌 邱君志 +5 位作者 潘润森 陈志伟 林荔辉 毛大梅 吴为人 李维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03-507,共5页
龙特浦A (简称特A)的配合力好、异交率高 ,所配的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 ,深受农民欢迎。但特A的不育性不稳定 ,所配杂种纯度低 ,应用潜力受到限制。经遗传改良育成了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持特A优良特性的T5 5A和T77A (简称TA)。本研究以... 龙特浦A (简称特A)的配合力好、异交率高 ,所配的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 ,深受农民欢迎。但特A的不育性不稳定 ,所配杂种纯度低 ,应用潜力受到限制。经遗传改良育成了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持特A优良特性的T5 5A和T77A (简称TA)。本研究以特A (B)和TA (B)为材料 ,分析了特A不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结果表明 ,特A不育性不稳定性主要受若干个主基因控制 ,其中T5 5A稳定的不育性对特A不稳定的不育性呈不完全显性 ,涉及 2对表现积加作用的基因 ;而T77A稳定的不育性对特A不稳定的不育性呈完全显性 ,涉及 2对表现重叠作用的基因。相对简单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对特A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育 龙特浦A品种 不育稳定性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光温敏不育水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与原因综述 被引量:44
3
作者 廖伏明 袁隆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共6页
光温敏不育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是近年来两系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为寻求克服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对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界定了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含义 ,综... 光温敏不育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是近年来两系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为寻求克服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对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界定了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含义 ,综述了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表达的种种复杂表现、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现象及其克服办法 ,着重论述了光温敏不育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及原因。认为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是光温敏不育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 ,不育起点温度上的遗传基础不纯或遗传杂合性是导致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并提出在育种上应充分考虑不育性表达的数量性状特征 ,采取花培育种途径或在杂交育种中采用系谱法和混合法相结合的后代选择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不育 不育表达不稳定性 不育起点温度 微效基因 遗传杂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