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清华简《系年》看周宣王“不籍千亩”的真相 被引量:5
1
作者 雷晓鹏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8-202,共5页
周宣王"不籍千亩"是上古史研究中的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根据近出清华简《系年》首章的记载,《国语》"不籍千亩"指的是周宣王不仅废止了籍田礼仪,而且还彻底废弃了籍田,不再对其进行耕种和管理。由于"籍田&qu... 周宣王"不籍千亩"是上古史研究中的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根据近出清华简《系年》首章的记载,《国语》"不籍千亩"指的是周宣王不仅废止了籍田礼仪,而且还彻底废弃了籍田,不再对其进行耕种和管理。由于"籍田"的根本目的在于生产上帝之粢盛,而"籍礼"的目的也在于表示对上帝的恭敬,所以周宣王"不籍千亩"就有对上帝不敬之意,关系到上帝天神的福佑和周王室天命的得失,故被当时君子归结为宣王三十九年周王朝的军队在"千亩之战"中败绩于姜氏之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系年》 周宣王 千亩
下载PDF
清华简《系年》与周宣王“不籍千亩”原因蠡测 被引量:2
2
作者 路懿菡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21-127,共7页
一直以来由于史料的缺乏,学界对于周宣王"不籍千亩"问题的认识存在诸多争论,分歧较大。据清华简《系年》简文所载,"千亩"是周武王伐商前用以祭祀上帝的专属田地——"帝籍"的名称,周宣王"不籍千亩&qu... 一直以来由于史料的缺乏,学界对于周宣王"不籍千亩"问题的认识存在诸多争论,分歧较大。据清华简《系年》简文所载,"千亩"是周武王伐商前用以祭祀上帝的专属田地——"帝籍"的名称,周宣王"不籍千亩"就是废弃了"帝籍"之田。《系年》简文的出现为搞清"千亩"的真正含义提供了直接的史料。周宣王"始弃帝籍",既是西周末期上帝信仰式微的表现,也是周王室在因战争和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下的无奈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系年》 千亩 上帝
下载PDF
清华简《系年》与千亩之战结局再考察
3
作者 刘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5-131,共7页
学界对周宣王“不籍千亩”与千亩之战的研究,历来存在争议。清华简《系年》的公布,推动了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通过考察相关文献与论著可以看出,《国语》和《左传》是研究千亩之战相关问题的基本依据,《史记》不同篇章中的不同说法是... 学界对周宣王“不籍千亩”与千亩之战的研究,历来存在争议。清华简《系年》的公布,推动了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通过考察相关文献与论著可以看出,《国语》和《左传》是研究千亩之战相关问题的基本依据,《史记》不同篇章中的不同说法是由各卷主题需要所决定的,古本《竹书纪年》中的记录体现了尊王观念,这些关于千亩之战结局的记载实际上并无矛盾。杜预关于千亩地望的解释对后世千亩之战发生两次说以及两次战果不同说的出现具有重要影响。清华简《系年》进一步验证了《国语》记载的可信度,这是其在此问题研究上的最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系年》 千亩之战 千亩 周宣王
下载PDF
两宋籍礼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忠礼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29,共4页
一、籍礼的起源相传周天子有田千亩,归他亲自耕种,以为天下表率。因为实际田作全藉(借)民力完成,故称这种土地为籍田或藉田。在周代,每年春耕前夕,朝廷要举行一个盛大的礼仪:天子坐在载有耒耜的车上,率三公、九卿、诸侯至田头,然后将耒... 一、籍礼的起源相传周天子有田千亩,归他亲自耕种,以为天下表率。因为实际田作全藉(借)民力完成,故称这种土地为籍田或藉田。在周代,每年春耕前夕,朝廷要举行一个盛大的礼仪:天子坐在载有耒耜的车上,率三公、九卿、诸侯至田头,然后将耒耜置于田中,“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1],象征性地进行耕田,人称这一礼仪为“籍礼”或“耕籍田”。籍田得到的收获,归天子作为供奉宗庙之费,以表虔诚。周天子为什么要行“籍礼”?《国语》卷一的一段记载,对此有着清楚的回答。其云: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藉田 千亩 《国语》 虢文公 玉津园 宣王 九卿 咸淳临安志
下载PDF
宣王“不籍千亩”刍议
5
作者 韩东育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27-32,共6页
《国语·周语上》说:“宣王即位,不籍千亩。”对此,历来看法不一。以往的通说认为,由于“生产工具的变革(指铁制农具的运用)、牛耕的使用加以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某些大型水利灌溉设施的出现,使得农作物的产量比过去有所提高,因而剩余... 《国语·周语上》说:“宣王即位,不籍千亩。”对此,历来看法不一。以往的通说认为,由于“生产工具的变革(指铁制农具的运用)、牛耕的使用加以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某些大型水利灌溉设施的出现,使得农作物的产量比过去有所提高,因而剩余生产物也就相应地增多了”,农民对私田上的劳动增加了兴趣,“私田的数量因而也就不断地增加”,由此而造成的公田荒芜现象便迫使宣王不得不采取了“不籍千亩”的办法,开始“履亩而税”。并且认为,这也是导致整个井田制度瓦解的最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亩 宣王 履亩而税 公田 牛耕 铁制农具 水利灌溉 甫田 休耕制 滕文公
下载PDF
《诗经》史诗与周民族的历史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马银琴 《诗经研究丛刊》 2018年第2期226-246,共21页
《诗经·大雅》中有五首诗,被20世纪以来的学者称为周民族史诗性质的作品。依据所记历史人物的先后顺序,这五首诗分别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陆侃如、冯沅君在《中国诗史》中,把它们分别称为后稷传、公刘传... 《诗经·大雅》中有五首诗,被20世纪以来的学者称为周民族史诗性质的作品。依据所记历史人物的先后顺序,这五首诗分别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陆侃如、冯沅君在《中国诗史》中,把它们分别称为后稷传、公刘传、古公亶父传、文王传、武王传,认为'把这几篇合起来,可成一部虽不很长而亦极堪注意的‘ 周的史诗’ ” 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公亶父 《公刘》 《生民》 千亩 神话色彩 历史建构
原文传递
一个历史的幻影:宣王中兴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勇 《邯郸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9-34,共6页
古今史家多把周宣王视为中兴之主,与历史事实是有出入的。宣王早期,朝廷在伐狁、平淮夷、征荆楚的战争中,出师告捷,战果辉煌,一时边境安定,诸侯归心,呈现一派中兴气象。不过,这是在召穆公、周公主政的情况下,由一班贤臣苦心经营的结果... 古今史家多把周宣王视为中兴之主,与历史事实是有出入的。宣王早期,朝廷在伐狁、平淮夷、征荆楚的战争中,出师告捷,战果辉煌,一时边境安定,诸侯归心,呈现一派中兴气象。不过,这是在召穆公、周公主政的情况下,由一班贤臣苦心经营的结果。至于宣王本人,年纪尚轻,主宰不了朝廷决策,其执政勤惰与否并不决定国家的政治走向。但十多年后,待召公、周公等一班辅政大臣相继谢世,宣王亲掌国政,情况却为之一变。他所做的强立鲁太子、不籍千亩、料民于太原等三件大事,无一不是败笔,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宣王治国数十年,西周王朝并未走向兴盛,反而留下一个不可收拾的烂摊子。他死后仅十多年时间,在各种敌对势力打击下,继承父业的幽王政权终于一朝覆亡。凡此说明,周宣王不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改革家,更与中兴英主相去甚远。东周王室将其与幽、厉并列为昏乱之君,实不为过。历史上备受称誉的宣王中兴,实际不过是一个历史的幻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王中兴 立戏 千亩 料民
下载PDF
论西周农业的发展
8
作者 刘方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69-78,共10页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而发达的古农业是形成这种文明的基本条件并构成这种文明的重要内容。周人以善稼穑著称于世,西周在中国农业发展中成就卓越,理所当然地为后世称道。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工具不甚灵巧,技术不发达,森...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而发达的古农业是形成这种文明的基本条件并构成这种文明的重要内容。周人以善稼穑著称于世,西周在中国农业发展中成就卓越,理所当然地为后世称道。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工具不甚灵巧,技术不发达,森林,植被复盖面积大,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界能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 小雅 世界文明古国 甫田 周颂 休耕制 被复 千亩 《诗集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