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5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66
1
作者 骆剑敏 朱国庆 +4 位作者 陈栋 徐国健 王磊 章才军 金柏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治疗 高龄 稳定骨折
下载PDF
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7
2
作者 安贵生 荣国威 贡小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3-205,208,共4页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架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28例均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其中19例应用克氏针固定,4例因骨缺损较严重同时植骨。结果随访时间3~22个月,按改良的Mcbride评分标准,远期疗效优良者25例,优良率89.28%。结论桡骨远...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架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28例均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其中19例应用克氏针固定,4例因骨缺损较严重同时植骨。结果随访时间3~22个月,按改良的Mcbride评分标准,远期疗效优良者25例,优良率89.28%。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较困难,并因石膏外固定难以维持复位而常发生再移位。这类骨折应尽早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是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术后配合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对远期功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桡骨短缩程度和关节解剖复位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稳定骨折 治疗 骨折固定术 桡骨骨折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95°DCS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42
3
作者 方大标 王秋根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8期518-520,共3页
目的研究和评价95°DCS(动力髁螺钉)在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1998年8月~2003年1月对23例髋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股骨粗隆下骨折8例)采用闭合复位95°DCS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10个... 目的研究和评价95°DCS(动力髁螺钉)在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1998年8月~2003年1月对23例髋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股骨粗隆下骨折8例)采用闭合复位95°DCS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10个月~3年随访,主要指标为颈干角、髋关节伸屈活动度等.骨折全部愈合,无钢板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1例轻度髋内翻.优16例,良6例,优良率95.7%.结论95°DCS能提供有效的固定,其治疗髋部骨折是DCS的另一种用处,是值得推荐的治疗粉碎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S 髋部骨折 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DCS治疗 稳定骨折 粉碎性 股骨粗隆下骨折 2003年1月 动力髁螺钉
下载PDF
中国骨盆骨折微创手术治疗指南(2021) 被引量:43
4
作者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 +6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 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陈华 白雪东 易成腊 侯志勇 张里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共11页
骨盆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其中10%为不稳定骨折,死亡率高达8%~37%,骨折类型多种多样,常伴随大量失血以及其他脏器损伤,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一直是创伤骨科领域的难点。骨盆骨折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出血少、皮肤条件要求低、利于... 骨盆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其中10%为不稳定骨折,死亡率高达8%~37%,骨折类型多种多样,常伴随大量失血以及其他脏器损伤,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一直是创伤骨科领域的难点。骨盆骨折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出血少、皮肤条件要求低、利于急诊状态下施行等优点越来越受学者们推崇,其成功实施取决于能否实现术中闭合复位和良好的术中影像监测,这需要制定详细的术前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稳定骨折 脏器损伤 创伤骨科 闭合复位 皮肤条件 术前计划 骨折类型
原文传递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悦芃 田京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2期210-213,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与之伴随的骨质疏松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约占髋关节骨折的一半,其中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占35%-40%,这些老龄患者多合并较多的内科基础病症,使得手术难度增大、风险增加。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与之伴随的骨质疏松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约占髋关节骨折的一半,其中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占35%-40%,这些老龄患者多合并较多的内科基础病症,使得手术难度增大、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高能量创伤逐渐增多,青壮年不稳定性骨折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的应用 被引量:25
6
作者 胡海波 禹宝庆 刘辉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10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应用损伤控制方法救治的3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资料。结果运用损伤控制方法成功救治30例,死...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应用损伤控制方法救治的3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资料。结果运用损伤控制方法成功救治30例,死亡2例,发生并发症5例。28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3个月。复位按照Mat-ta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6%。结论应用DCO的方法处理可以降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稳定骨折 损伤控制骨科
下载PDF
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2
7
作者 叶永平 符臣学 +1 位作者 徐皓 钟继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讨肩胛骨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随访分析1999年1月至2 0 0 4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6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患者,根据Hardegger分类方法,肩胛盂窝骨折4例、解剖颈骨折6例、外科颈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2例。结果 16例患者... 目的 探讨肩胛骨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随访分析1999年1月至2 0 0 4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6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患者,根据Hardegger分类方法,肩胛盂窝骨折4例、解剖颈骨折6例、外科颈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2例。结果 16例患者有1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3个月~4年,平均2 1月,采用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3.3% ,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周。结论 a)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畸形愈合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需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对肩胛骨骨折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X线摄片检查和CT检查,以全面了解骨折情况,判断骨折的稳定性及有无手术指征。c)对有手术指征的不稳定肩胛骨骨折应根据不同骨折的部位和形态,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物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2004年1月 功能评定标准 骨折畸形愈合 X线摄片检查 稳定骨折 1999年 外科颈骨折 粉碎性骨折 肩关节功能 无手术指征 分类方法 骨折患者 随访分析 随访时间 随访资料 愈合时间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8
作者 林劲松 夏春 +4 位作者 傅日斌 林原 王少杰 石磊 李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后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62岁以上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固定109例、DHS固定73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手...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后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62岁以上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固定109例、DHS固定73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患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DHS组为5~12(8.6±1.7)cm,PFNA组为3~5(3.8±0.6)cm,P<0.05。手术时间:DHS组为55~120(71.6±15.8)min,PFNA组为35~70(45.2±9.6)min,P<0.05。出血量:DHS组为250~800(358.2±42.5)ml,PFNA组为80~300(109.6±17.1)ml,P<0.05。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为17~30(19.4±10.3)周,PFNA组为15~27(17.1±6.6)周,P<0.05。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DHS组术后2周内死亡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术后输血31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3例;PFNA组术后2周内死亡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0例,术后输血23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1例,骨折不愈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期患髋功能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稳定骨折 老年人
下载PDF
传统金属拉力钉和高分子可吸收螺钉固定不稳定踝关节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宁 窦群立 杨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7801-7805,共5页
背景:临床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型不稳定踝关节骨折可以采用外科内固定方式,内固定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以往大多使用金属拉力钉,但存在断钉等风险。目的:探讨传统金属拉力钉和高分子可吸收螺钉固定在下胫腓联合分离性不稳定踝关节... 背景:临床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型不稳定踝关节骨折可以采用外科内固定方式,内固定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以往大多使用金属拉力钉,但存在断钉等风险。目的:探讨传统金属拉力钉和高分子可吸收螺钉固定在下胫腓联合分离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3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外科内固定治疗,按照所使用材料的不同分为金属拉力钉组32例和可吸收螺钉组31例。于腓骨下段外侧做切口对骨折端予以复位,并利用钢板进行固定,并分别利用传统金属拉力钉和高分子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内固定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和临床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可吸收螺钉组患者平均下地活动时间和内固定后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金属拉力钉组(P<0.05)。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较固定前均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吸收螺钉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金属拉力钉组(P<0.05)。内固定后随访12个月,金属拉力钉组有1例患者出现螺钉断裂,可吸收螺钉组未出现任何不良事件,2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证实,利用高分子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可以获得较之传统金属拉力钉更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稳定骨折 内固定 临床研究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关节植入物 下胫腓联合 下胫腓联合分离 金属材料 金属拉力钉 骨钉 可吸收材料 高分子可吸收螺钉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振刚 杨超 +2 位作者 施建东 黄波 郑华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8-01诊治的8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44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置...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8-01诊治的8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44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置换组),44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髓内钉固定组)。结果 88例术后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股骨头置换组术后至开始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髓内钉固定组短,术后1周、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髓内钉固定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髓内钉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3、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应证,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优先选用,使患者快速恢复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稳定骨折 骨质疏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年
原文传递
急诊克氏针加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9
11
作者 胡伟锋 陈维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0-442,共3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为临床常见病,约占全身骨折的1/6[1].多见于老年人,多数患者是由于跌倒后手部撑地所致,大部分为粉碎性、不稳定骨折[2],骨折多有明显的短缩,侧方及掌背侧移位,远端关节面碎裂,此类患者...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为临床常见病,约占全身骨折的1/6[1].多见于老年人,多数患者是由于跌倒后手部撑地所致,大部分为粉碎性、不稳定骨折[2],骨折多有明显的短缩,侧方及掌背侧移位,远端关节面碎裂,此类患者骨折部位损伤严重,局部出血多,肿胀明显,手法复位及石膏托固定不能维持复位,导致骨折的再移位及丢失而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稳定 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关节面 克氏针 治疗 急诊 稳定骨折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32例 被引量:19
12
作者 白志刚 马军 +5 位作者 郭国宁 牛东生 孙玺淳 李立新 程琐利 杨绿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964-968,共5页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对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年龄77-92岁,平均82.8岁,术后以Harris评...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对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年龄77-92岁,平均82.8岁,术后以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根据Harris评分,优11例,良16例,可5例,优良率84.3%,全部病例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稳定骨折
下载PDF
肱骨投弹骨折的特征和治疗经验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孙荣华 刘大雄 +5 位作者 吴晓峰 杨维权 周菲 王魁 张世民 张连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分析肱骨投弹骨折的形态特征,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53例士兵肱骨投弹骨折,测量骨折部位、长度、螺旋角度、蝶形骨块、移位情况,分析其形态特征和不稳定因素。53例全部采用改良悬垂石膏固定。结果肱骨投弹骨折均为螺旋形骨折。81.1%(... 目的分析肱骨投弹骨折的形态特征,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53例士兵肱骨投弹骨折,测量骨折部位、长度、螺旋角度、蝶形骨块、移位情况,分析其形态特征和不稳定因素。53例全部采用改良悬垂石膏固定。结果肱骨投弹骨折均为螺旋形骨折。81.1%(43/53)发生于肱骨中下段(Ⅲ区);96.2%(51/53)骨折长度在31~90mm;骨折螺旋角度为285°~326°,平均303.5°;骨折短缩移位10~18mm,远段有向内、前移位倾向;7例在内侧有一蝶形骨块。53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周,9~11周恢复训练。结论投弹骨折是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属较不稳定骨折;治疗上主要纠正轴向短缩和成角移位,悬垂石膏治疗投弹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弹骨折 治疗经验 螺旋形骨折 肱骨中下段 形态特征 蝶形骨块 稳定骨折 骨折部位 稳定因素 石膏固定 愈合时间 恢复训练 悬垂石膏 前移位 长度 短缩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卫东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3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9月辽宁海城市骨伤病医院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6例,所有患者经影像学及临床诊断确诊为闭合性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所有患者按配对原则...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9月辽宁海城市骨伤病医院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6例,所有患者经影像学及临床诊断确诊为闭合性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所有患者按配对原则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和闭合复位外固定器治疗组,各33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桡骨远端腕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评价随访(12.6±4.6)个月,两组患者均无明显术后感染、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atra解剖学复位评分:外固定器组(91.2±11.6)分,内固定组(94.4±12.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评分:外固定器组(95.2±13.2)分,内固定组(96.2±9.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器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均有较好疗效,两种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桡骨远端 稳定骨折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及其周围结构损伤的处理 被引量:15
15
作者 纪方 王光超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09-212,共4页
桡骨远端骨折即桡骨远端距离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约占急诊骨折的1/6。目前临床上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基本形成共识:对稳定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对... 桡骨远端骨折即桡骨远端距离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约占急诊骨折的1/6。目前临床上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基本形成共识:对稳定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对不稳定骨折宜进行手术治疗。然而,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学者们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理解的不断深入,加上医疗技术和内固定材料的优化更新,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病例数逐年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结构损伤 骨质疏松性骨折 周围 保守治疗 人口老龄化 稳定骨折 内固定材料
下载PDF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谢峰 周怡利 +4 位作者 徐明灯 王炳辉 何小强 唐祝 蒋电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12期1288-1289,共2页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8-03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3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5例均获...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8-03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3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9~31)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19例,可3例,优良率91.4%。结论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快,可早期下床负重,防止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稳定骨折
原文传递
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治疗及尿路感染的护理 被引量:14
17
作者 邱海航 张宏宇 +1 位作者 蔡学海 陈智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4-275,共2页
目的观察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3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做好尿路感染护理。结果该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 目的观察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3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做好尿路感染护理。结果该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9个月;该组骨盆骨折均获复位,无感染病例发生;Matta评分:优18例、良8例、可6例,优良率为81.25%。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行尿路感染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利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骨盆骨折 稳定骨折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内固定还是外固定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嘉 张保中 +2 位作者 张万利 高鹏 邱贵兴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回顾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本科同一术者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共44例,平均年龄61.5岁;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24例。外固定(external fixat... 目的回顾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本科同一术者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共44例,平均年龄61.5岁;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24例。外固定(external fixation,EF)2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23例,EF组行闭合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架固定,ORIF组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1年、2年随访,测量桡骨长度、尺偏角和掌倾角,评估Gartland-Wertley(GW)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记录所有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44例患者均获随访,1和2年获得随访患者分别为40和36例。ORIF组有愈合延迟1例,螺钉断裂1例;EF组有愈合延迟1例,针道感染1例。E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小于ORIF组。术后3个月随访,ORIF组GW评分、腕关节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和握力均好于EF组;1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和握力好于EF组;2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好于EF组。影像学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手术创伤较小,而内固定术后2年内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稳定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4
19
作者 常彦海 刘军 +2 位作者 凌鸣 刘时璋 李勇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女性30例,男性19例,年龄75~94岁,平均83.5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型28例,型21例。8例合并髋关节骨关节炎采用全髋关节置... 目的评价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女性30例,男性19例,年龄75~94岁,平均83.5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型28例,型21例。8例合并髋关节骨关节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例采用特制粗隆柄人工股骨头置换,其余均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所有病例术后X线片显示转子间骨折均复位固定良好,假体位置良好。术后48例获得6~48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85.4%。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功能恢复快、负重活动早,可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合理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关节置换 高龄 稳定骨折
下载PDF
PFNA-Ⅱ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曹建国 邓敦 +3 位作者 陈宇 陈文辉 龙治强 金文锦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9期1493-1495,1598,共4页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玉环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玉环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A组使用PFNA-Ⅱ内固定,B组应用Inter Tan内固定。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开始下地时间、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股骨颈短缩及并发症等。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方面优于B组;B组在术后开始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股骨颈短缩及并发症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Ⅱ和Inter Tan均为微创髓内固定,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各具有优势。PFNA-Ⅱ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创伤小,术中出血少;Inter Tan固定更牢靠、加压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优势及稳定性,早期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有利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稳定骨折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