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NA和Gamma钉治疗老龄患者不稳定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邓长禧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1期62-64,72,共4页
目的探讨PFNA和Gamma钉治疗老龄患者不稳定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4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不稳定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FNA组和Gamma钉组各35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PFNA组患者... 目的探讨PFNA和Gamma钉治疗老龄患者不稳定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4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不稳定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FNA组和Gamma钉组各35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86.5±23.4)m L,手术时间为(64.6±5.2)min,Gamma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94.2±24.9)m L,手术时间为(66.9±6.4)min,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Gamma钉组相比无明显差异,t=1.333、1.650,P〉0.05。PFNA组患者术后3个月行走功能优良率77.1%与Gamma钉组51.4%相比明显较高,χ-2=5.040,P〈0.05。PFNA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行走功能优良率85.7%、94.3%与Gamma钉组80.0%、88.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0.729,P〉0.05。PFNA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行走和休息时疼痛发生率68.6%、37.1%、0.0%与Gamma钉组74.3%、45.7%、5.7%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0、0.530、2.059,P〉0.05。PFNA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率91.4%与Gamma钉组85.7%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5,P〉0.05。PFNA组患者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2.9%与Gamma钉组患者20.0%相比明显较低,χ-2=5.081,P〈0.05。结论PFNA治疗老龄患者不稳定股骨近端骨折与Gamma钉相比效果更佳,更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GAMMA钉 老龄患者 稳定股骨骨折 疗效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1
2
作者 季卫锋 童培建 +2 位作者 章建华 马镇川 肖鲁伟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6-228,共3页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治疗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肖立军 陈文贵 +1 位作者 邓德礼 徐晖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96-97,共2页
长期以来,在临床上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均以内固定治疗为主。20世纪70年代围外肝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在我国尚未得到认可,目前争议颇多。我科白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采用人... 长期以来,在临床上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均以内固定治疗为主。20世纪70年代围外肝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在我国尚未得到认可,目前争议颇多。我科白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35例老年不稳定型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住早期下地负重、迅速恢复髋关节功能到伤前水平及减少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置换治疗 疗效观察 老年人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治疗 坠积性肺炎
原文传递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3
4
作者 吕浩 荆珏华 周云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及转子间重建,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55~95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l。1例术后出现下肢...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及转子间重建,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55~95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l。1例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7例均获随访,时间8~21个月。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8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应用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早期进行患髋功能锻炼,有利于康复,且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老年人
下载PDF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2
5
作者 成世高 王万春 +2 位作者 肖扬 黄暾昇 谢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2期8373-8378,共6页
背景:较多研究认为,人工关节置换在高龄骨质疏松、骨折呈现粉碎性、预计无法内固定或内固定失败的病例治疗中有较大优势。目的:分析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18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 背景:较多研究认为,人工关节置换在高龄骨质疏松、骨折呈现粉碎性、预计无法内固定或内固定失败的病例治疗中有较大优势。目的:分析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18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年龄>75岁,均进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置换后3个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法评估疗效,随访观察置换后的早期并发症及假体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随访13-34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压疮、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X射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好,无假体感染、脱位、松动、明显下沉、折断等并发症。置换后3个月,所有患者基本恢复至伤前行走功能水平,疗效为优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果表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可恢复患者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人工关节 骨质疏松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人工股骨头置换 骨水泥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龄
下载PDF
骨水泥型与生物型髋关节假体置入修复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铁淼 苗会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308-2313,共6页
背景:由于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年龄较大,身体功能逐渐退化加之此类疾病的复位固定较为困难,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外科治疗方法之一。目的:观察骨水泥型与生物型髋关节假体置入修复老年不稳定... 背景:由于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年龄较大,身体功能逐渐退化加之此类疾病的复位固定较为困难,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要外科治疗方法之一。目的:观察骨水泥型与生物型髋关节假体置入修复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试验为前瞻性、单中心、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国河北省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完成。选取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86例,均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对照组44例采用德国Link公司骨水泥型SPⅡ假体置换,试验组42例采用美国Zimmer公司Wagner生物型假体置换,随访6个月。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以置换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以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置换前,置换后1,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变化及髋关节X射线形态变化,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置换后1个月评估置换后输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置换后引流量变化,置换后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安全性。目前已获得的部分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置换后输血量及置换后引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Harri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骨水泥中毒4例。试验经中国河北省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院)2013-37)]。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对治疗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试验于2014年1月开始病例收集,预计2017年12月试验结束。目前临床应用于老年患者的髋关节假体主要有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2种类型。试验希望明确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置入修复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效果的差异,以期为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髋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髋关节 股骨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临床试验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水泥型假体 生物型假体 老年 疗效 安全性 Harris评分
下载PDF
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患肢活动功能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学方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30例采用骨水泥假体置换术(骨水泥组)、另外30例采用生物型假体置换术...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30例采用骨水泥假体置换术(骨水泥组)、另外30例采用生物型假体置换术(生物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的Harris功能评分、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参数。结果骨水泥组和生物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高于生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骨水泥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生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K值、MA值、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骨水泥组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K值高于生物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的血栓弹力图参数MA值、α角均低于生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与骨水泥假体置换术差异不大,但是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高凝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 高龄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水泥假体
下载PDF
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40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世强 韩晓松 +1 位作者 徐林 胡如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230-3232,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加长生物型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手术效果。结... 目的探讨采用加长生物型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手术效果。结果该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82.24±15.4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0.39±145.95)mL,切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发生。1例患者术后4个月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率为2.5%。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内家属协助下开始下地站立,逐步使用助行器辅助负重行走。术后1、2、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8.21±8.35)分、(82.48±9.83)分、(93.56±6.94)分。32例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优13例,良10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71.8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分析
下载PDF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宇杰 陈云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6-431,共6页
目的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75~96岁,平均(81.9±5.2... 目的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75~96岁,平均(81.9±5.2)岁;AO分型:31-A2.2型31例,31-A2.3型23例,31-A3.3型10例。根据复位方式,分为有限切开或器械辅助复位组(n=19)和直接闭合复位组(n=45)。所有患者均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有限切开器械辅助复位成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65.8±81.2)mL]多于直接闭合复位组[(238.9±56.7)mL],手术时间[(93.4±10.4)vs(79.4±12.7)min]也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8个月,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7.4±3.1)vs(16.7±2.2)周]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4.7±8.3vs 86.4±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深部感染、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畸形、股骨干骨折及内置物失效、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高龄患者中并不少见,闭合复位困难时需要采用有限切开器械辅助复位以提高复位质量。虽然这会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耗时,但并不影响临床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髓内骨折固定术 骨钉 老年人 复位
下载PDF
髓内固定在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建平 谢国华 +2 位作者 牟晓峰 薛峰 陆根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621-1624,共4页
目的:探讨Gamma钉、PFN(proximal femoral nail)及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在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我院2003年12月~2009年8月分别采用Gamma钉、PFN及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转... 目的:探讨Gamma钉、PFN(proximal femoral nail)及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在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我院2003年12月~2009年8月分别采用Gamma钉、PFN及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其中Gamma钉组22例、PFN组38例、PFNA组19例,对3组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Gamma钉组2例死亡,77例均完成平均18个月随访,各组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45.2±7.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8.4±30.0)mL,均比其它两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引流量、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关节Sanders功能评分:Gamma钉组、PFN组、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85.0%、86.8%、89.5%,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牢靠,较为适合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但其远期临床疗效与Gamma钉及PFN组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髓内固定 GAMMA钉 PFN PFNA
下载PDF
DHS、DCS、Gamma钉固定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东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09X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DHS、DCS、Gamma钉固定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DHS组、DCS组、Gamma钉组各60例后进行上述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术后患者康复出院... 目的:探讨DHS、DCS、Gamma钉固定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DHS组、DCS组、Gamma钉组各60例后进行上述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术后患者康复出院。不过Gamma钉组髋内翻、深部感染、髋关节脱位、螺钉切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Gamma钉组的术后卧床时间少于其他两组,同时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 s评分及脊髓神经损伤分级情况也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应首选内固定治疗,Gamma钉固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动力髁螺钉 GAMMA钉
下载PDF
评价微创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马三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63-067,共5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微创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了两组共58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观察组29例通过微创PFNA治疗;对照组29例通过常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 本研究旨在评估微创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了两组共58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观察组29例通过微创PFNA治疗;对照组29例通过常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疗效、术后疼痛评估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优良疗效率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68.97%,且术后疼痛评估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术后的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和总体健康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微创PFNA对于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患者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手术出血量、更快的骨折愈合时间和短住院时间,其疗效更好,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疼痛控制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PFNA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效果 疼痛控制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13
作者 潘爱军 张本 朱丽娜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42-44,48,共4页
目的分析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诊断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型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组(50例,钛防旋髓内钉固定)及B... 目的分析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诊断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稳定型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组(50例,钛防旋髓内钉固定)及B组(50例,动力髋螺钉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情况及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对比B组明显缩短,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4.00%)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结论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具有住院天数少,愈合时间短,骨折复位质量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 老年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PFNA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向东 葛瑞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7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髓内钉手术(PFNA)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实施PFNA治疗,对照组(43例)实施动力髋螺钉手术(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 目的探讨股骨髓内钉手术(PFNA)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实施PFNA治疗,对照组(43例)实施动力髋螺钉手术(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91.8±7.3)分,对照组(90.9±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上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良好,患者愈合时间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髓内钉与锁定解剖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文奇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比较髓内钉与锁定解剖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目盲选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锁定解剖... 目的:比较髓内钉与锁定解剖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目盲选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锁定解剖钢板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痊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予以髓内钉治疗能够优化各项手术指标,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 锁定解剖钢板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项春林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21期23-24,共2页
目的:探究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PFNA治疗,分析42例患者治疗后手术效果、髋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42例患者在手术过... 目的:探究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PFNA治疗,分析42例患者治疗后手术效果、髋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42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平均手术时间60.47±11.74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29.95±26.35ml,骨折愈合时间8.65±1.60周,手术总有效率为92.86%;42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79.04±5.62分,VAS评分2.16±0.83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42例患者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91%,术后6个月术后生活质量BI指数88.42±5.09分,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PFNA治疗内固定可有效帮助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修复髋关节损伤,提高了骨折端的承受力和稳定性,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和预后好,适用范围广泛,是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治疗 治疗效果 预后
原文传递
骨水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33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海均 严世贵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679-681,共3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内固定治疗一般都能良好愈合,人工关节置换主要用于初治失败的病例。但是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或者存在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固定比较困难,而且长时间卧床不能进行有效康复锻炼,可出现各种并发症。故70年代开... 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内固定治疗一般都能良好愈合,人工关节置换主要用于初治失败的病例。但是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或者存在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固定比较困难,而且长时间卧床不能进行有效康复锻炼,可出现各种并发症。故70年代开始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有选择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治疗 老年 骨水泥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材料 手术技术
下载PDF
下肢
18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 2008年第2期142-148,共7页
骨水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33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逆行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2例疗效分析;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螺钉内固定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 动力髋螺钉 下肢 股骨骨折
下载PDF
PFNA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8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博 殷国超 +2 位作者 王巍 李玉祥 张英伟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究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髓内钉(PFNA)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4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实施PFNA治疗。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 目的探究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髓内钉(PFNA)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4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实施PFNA治疗。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行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行走时间分别为(61.8±14.6)分、(129.6±49.5)ml、(7.0±0.9)周,均少于对照组的(88.5±20.3)分、(383.6±79.4)ml、(9.0±1.0)周(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5±2.1)周、(10.1±2.3)周,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5.0%vs 80.0%)(P<0.05)。结论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老龄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下肢
20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 2007年第1期43-52,共10页
经皮挛缩带切断治疗臀肌挛缩症;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治疗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疗效比较;缝匠肌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有移位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关键词 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骨折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 青壮年股骨骨折 缝匠肌蒂髂骨瓣 下肢 植骨治疗 臀肌挛缩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