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位移水平井两层不稳定岩屑传输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汪志明 张政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6-681,共6页
 本文在Martins提出的两层模型基础上,考虑了悬浮层岩屑颗粒的扩散,建立了与时间相关的两层不稳定岩屑传输数学模型。用有限容积法求解了此偏微分方程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环空岩屑传输流动达到稳定状态需要很长的时间,这表...  本文在Martins提出的两层模型基础上,考虑了悬浮层岩屑颗粒的扩散,建立了与时间相关的两层不稳定岩屑传输数学模型。用有限容积法求解了此偏微分方程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环空岩屑传输流动达到稳定状态需要很长的时间,这表明用稳定流动模型来模拟环空中岩屑传输问题有其局限性;粘度的增加、环空返速的提高和机械钻速的降低有助于水平环空中岩屑的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位移水平井 稳定模型 岩屑传输 环空流动
下载PDF
大位移井岩屑动态运移计算简便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晓乐 龙芝辉 汪志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8-111,2,共4页
对现有岩屑运移稳定和不稳定模型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基于大位移井岩屑运移机理和连续性定理提出了一种半经验半理论的岩屑动态运移计算新方法,可以将稳定模型方便地用于大位移井岩屑动态运移计算中,可以简单描述岩屑实际运移和累积过程,... 对现有岩屑运移稳定和不稳定模型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基于大位移井岩屑运移机理和连续性定理提出了一种半经验半理论的岩屑动态运移计算新方法,可以将稳定模型方便地用于大位移井岩屑动态运移计算中,可以简单描述岩屑实际运移和累积过程,同时计算简便,易于编程,适合工程应用。计算结果表明,使用稳定模型计算大位移井环空岩屑运移状态将会产生较大误差。使用该方法可以方便地分析不同间隔洗井操作所带来的效果,为工程洗井操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位移井 岩屑运移 稳定模型 简便方法
下载PDF
Experiments of Brittle-Plastic Transition and Instability Modes of Juyongguan Granit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被引量:3
3
作者 Zhou Yongsheng, Jiang Haikun and He ChangrongInstitute of Geology, Open Tectonophysics Laboratory, CSB, Beijing 100029,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3年第2期169-182,共14页
Three groups of experiments on brittle-plastic transition and instability modes of granite were performed in a triaxial vessel with solid pressure medium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 Three groups of experiments on brittle-plastic transition and instability modes of granite were performed in a triaxial vessel with solid pressure medium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how that brittle faulting is the major failure mode at temperature <300℃, but crystal-plastic deformation is dominate at temperature >800℃, and there is a transition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rom semi-brittle faulting to cataclastic flow and semi-brittle flow at temperatures of 300~800℃. So, temperature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in brittle-plastic transition of granite and confining pressure is the second factor.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progressive failure of granite occurs at lower pressure or high temperature where there is crystal plasticity, and sudden instability occur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300MPa) or high temperature and great pressure(550℃600MPa ~650℃700MPa), and a broad regime of quasi-sudden instability exists between the T-P condition of progressive failure and sudden instability. So, instability modes of granite depend simultaneously on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Instability modes Brittle-plastic transition High temperature and great pressure GRANITE
下载PDF
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余洋 蔡贤华 张美超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30-1532,共3页
目的建立高仿真度的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C_1~C_2)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名,对上颈椎进行薄层C_T检查,图片采用Dicom形式存储。将图片文件导入Mimics10.0三维重建软件,勾选出上颈椎的骨结构外形,以此重建三... 目的建立高仿真度的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C_1~C_2)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名,对上颈椎进行薄层C_T检查,图片采用Dicom形式存储。将图片文件导入Mimics10.0三维重建软件,勾选出上颈椎的骨结构外形,以此重建三维几何。使用Freefrom 5.0结构优化软件对几何模型进行处理后录入Ansys10.0有限元软件,重建出上颈椎(C_1~C_2)的骨性有限元模型。根据相关数据资料构建各韧带结构。在建立完善的正常模型上通过删除寰椎横韧带的单元结构模拟相应损伤,以此建立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结果建立了具有高仿真度的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C_1~C_2)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整个模型共有58 360个节点和31 020单元。结论建立的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C_1~C_2)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以用于相关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横韧带 上颈椎 稳定模型 有限元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洋 蔡贤华 张美超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8期9-12,共4页
目的建立颅颈交界区[枕骨髁(C0)~C2]不稳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在国人解剖学数据基础上选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对C0~C2进行CT连续薄层扫描,导入相应软件进行三维几何模型重建,优化模型结构,生成骨性三维有限元... 目的建立颅颈交界区[枕骨髁(C0)~C2]不稳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在国人解剖学数据基础上选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对C0~C2进行CT连续薄层扫描,导入相应软件进行三维几何模型重建,优化模型结构,生成骨性三维有限元模型,补充建立相关韧带结构。设定载荷1.5 N.m测定各脊柱节段单位(C0~C1、C1~C2)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的三维运动范围,位于文献测试结果范围内认为模型建立成功。删减横韧带、寰枕、寰枢关节囊的单元结构,模拟相应损伤,建立颅颈交界区不稳定模型,并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再次测量各脊柱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若较正常运动范围增大,则认为模型构建成功。结果成功建立正常成人颅颈交界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整个模型共包括86 050个节点和55 371个单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通过对单元结构的删减,各脊柱节段活动范围均较正常增大,成功建立颅颈交界区不稳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包括82 650个节点和53 370个单元。结论成功建立颅颈交界区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以用于相关生物力学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稳定模型 三维有限元分析法 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 计算机模型
下载PDF
活动星系核在光学波段的光度及光谱斜率变化
6
作者 濮兴庭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50,共5页
利用盘不稳定模型和星爆模型,模拟活动星系核在光学B、V波段的光变,分析光变时光谱斜率的变化情况,并将模拟的结果和观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是定性解释活动星系核光学波段光度、光谱变化的合理模型.
关键词 光变 AGN 稳定模型 星爆模型 B、V波段
下载PDF
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合理试采方式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尹洪军 赵二猛 +2 位作者 李兴科 孙超 陈叙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2,154,共4页
建立了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模型,利用Galerkin有限元方法求得模型的数值解。针对H162井的实际情况,利用建立的模型模拟计算了定压、定产、间歇定压试采方式下的日产量、累计产量、井底流压以及平均地层压力,并对3种试采方... 建立了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模型,利用Galerkin有限元方法求得模型的数值解。针对H162井的实际情况,利用建立的模型模拟计算了定压、定产、间歇定压试采方式下的日产量、累计产量、井底流压以及平均地层压力,并对3种试采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歇定压试采不仅可以获得较大的产能,而且能够很好地保持地层压力,H162井采用间歇定压试采方式较为合理。对H162井取得的试采数据进行历史拟合,拟合精度较高,说明了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正确性。所获得的结果可为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的试采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分段压裂水平井 稳定渗流模型 GALERKIN有限元法 试采方式
下载PDF
基于不稳定渗流模型的页岩气多级压裂产量递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国强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47-50,I0003-I0004,共6页
在页岩气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页岩气的吸附-解吸-扩散特征以及页岩气在基质与裂缝中的线性流动对页岩气产量递减规律的影响。基于页岩气多级压裂三线性渗流模型,考虑页岩气吸附-解吸-扩散过程,建立了页岩气多级压裂不稳定渗流模型,计... 在页岩气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页岩气的吸附-解吸-扩散特征以及页岩气在基质与裂缝中的线性流动对页岩气产量递减规律的影响。基于页岩气多级压裂三线性渗流模型,考虑页岩气吸附-解吸-扩散过程,建立了页岩气多级压裂不稳定渗流模型,计算了页岩气的产量递减规律,并讨论了吸附-解吸系数、窜流系数、裂缝导流能力及裂缝间距等因素对页岩气产能递减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解吸系数对稳产期的产量及时间影响较大;裂缝导流能力对页岩气前中期产量的影响都非常明显,且随着导流能力的增加产能增加,表明页岩气水平井压裂需要较高的导流能力才能带来较好的产量;各压裂段之间的缝间干扰主要影响稳产期后期的产量变化。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对页岩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产量递减规律的认识,为页岩气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页岩气开发 稳定渗流模型 多级压裂 水力压裂 产量递减规律
下载PDF
一类变形双重介质渗流模型解的存在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锦良 张烈辉 +1 位作者 何国良 张俊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3-125,共3页
以Warren-Root模型为基础,引入分形参数和压缩系数,考虑了压力对具有分形特征的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影响,验证了变形双重介质分形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利用离散泛函分析方法,引入不动点原理,就该模型一般形式的差分方程探讨了其解的存... 以Warren-Root模型为基础,引入分形参数和压缩系数,考虑了压力对具有分形特征的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影响,验证了变形双重介质分形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利用离散泛函分析方法,引入不动点原理,就该模型一般形式的差分方程探讨了其解的存在性。研究认为:分形几何理论及方法在正确认识复杂非均质油藏及应力敏感地层油气藏方面具有独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油藏 稳定渗流模型 有限差分 存在性分析 离散泛函分析法
下载PDF
凝析油-气两相流偏微分方程组问题的求解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笑萍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8-142,共5页
根据凝析气藏开发的实际需要 ,引入凝析油 气两相拟压力、拟时间函数 ,建立了凝析气在双重渗透率介质中的不稳定渗流新模型 ,该模型为一类偏微分方程组的混合问题 ,本文研究了这类偏微分方程组问题的求解方法 .
关键词 凝析气 渗流模型 偏微分方程组 凝析气藏开发 油-气两相流 稳定渗流模型
下载PDF
Unsteady lubrication modeling of inlet zone in metal rolling processes
11
作者 毛明智 谭建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2年第1期57-61,共5页
An unsteady lubrication model of inlet zone in metal rolling was established. The simulation computations show that for the variation amplitude of the inlet film thickness, the variation of the inlet angle contributes... An unsteady lubrication model of inlet zone in metal rolling was established. The simulation computations show that for the variation amplitude of the inlet film thickness, the variation of the inlet angle contributes the largest, the surface mean speed contributes the second and the back tension stress the least. The higher the input frequency is, the smaller the amplitude output of the inlet film thickness will be. For a sinusoidal input, the inlet film thickness varies periodically but is not a sine wave because the system is not lin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 稳定润滑模型 入口区域 薄板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