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溶酶体膜蛋白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罗助荣 郑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CD6 3)、溶酶体膜蛋白 (CD6 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及C 反应蛋白 (C RP)在不稳定心绞痛 (U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 3、CD6 2P、PAI 1及C...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CD6 3)、溶酶体膜蛋白 (CD6 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及C 反应蛋白 (C RP)在不稳定心绞痛 (U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 3、CD6 2P、PAI 1及C RP的影响。方法 :5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组 (32例 )及抵克力得组 (2 7例 ) ,并对照观察治疗 4周前后血小板CD6 3、CD6 2P及血浆PAI 1、C RP水平的变化。结果 :(1)与健康人及稳定性心绞痛 (SAP)对照组比较 ,UAP患者血小板CD6 3、CD6 2P及血浆PAI 1、C RP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P <0 0 1) ;随着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分级的加重 ,血小板CD6 3、CD6 2P及血浆PAI 1、C RP水平亦增加 ;(2 )治疗 4周后 ,葛根素组及抵克力得组CD6 3、CD6 2P、PAI 1及C 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 (P <0 0 5,P <0 0 1) ;而治疗后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小板活化、纤溶机制异常及炎症反应物这三者在UA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葛根素抗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的突出作用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心绞痛 葛根素 血小板活化 纤溶酶原激活物 C-反应蛋白 治疗 CD63 CD62P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44
2
作者 洪敬党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9期1736-1737,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方法 110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单纯西医组各55例,单纯西医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单纯西医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加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两组连续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方法 110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单纯西医组各55例,单纯西医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单纯西医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加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两组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低于单纯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96.36%高于单纯西医组的83.64%(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能够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提高治疗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认识与诊治 被引量:42
3
作者 项美香 马宏 王建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7-679,共3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冠心病的危重状态,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冠心病的危重状态,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和心脏性猝死,其中AMI又分为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od—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和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按照心电图表现ST段是否抬高,将ACS分为非ST抬高型ACS(non—STelevationACS,NSTE—ACS)和ST抬高型ACS(STelevationACS,STE-ACS),其中NSTE—ACS包括UA和NSTE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急性肌梗死 NSTEMI 非ST抬高 诊治 稳定心绞痛 临床综合征
原文传递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王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给予降压、调脂、扩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给予降压、调脂、扩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4 w后,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心功能、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χ~2=4.800,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8.929,5.049,4.330;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明显低于对照组(t=3.133,4.099,6.048,9.240,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7,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心绞痛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炎性因子 功能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治云 凌沛学 +1 位作者 王凤山 张天民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3-255,共3页
低分子肝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静脉血栓,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抗磷脂综合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可作为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内科辅助治疗药物。低分子肝素不能通过胎盘,可以在妊娠妇女中长期使用。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低分子肝... 低分子肝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静脉血栓,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抗磷脂综合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可作为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内科辅助治疗药物。低分子肝素不能通过胎盘,可以在妊娠妇女中长期使用。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可以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临床应用 静脉血栓 稳定心绞痛 抗磷脂综合征
下载PDF
复方丹皮酚滴丸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王显 胡大一 +3 位作者 沙鸥 王承龙 赵怀兵 杨巨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皮酚滴丸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0例,按信封抽取法随机分为常规治... 目的观察复方丹皮酚滴丸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0例,按信封抽取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复方丹皮酚滴丸组(丹皮酚组)和通心络组,每组各30例。3组均给予相应药物治疗2周。观察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改善率,同时测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RP、IL-6、TNF-α及MCP-1水平。结果丹皮酚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通心络组(76.7%)和常规组(73.3%)(P<0.05,P<0.01),3组间心电图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皮酚组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及炎症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低于常规组和通心络组(均P<0.05)。常规组和通心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皮酚滴丸在缓解不稳定心绞痛症状、降低炎症介质水平等方面疗效优于通心络胶囊及西医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心绞痛 炎症介质 复方丹皮酚滴丸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杨俊娟 祖凌云 +1 位作者 孟磊 高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乳胶比浊法测定50例拟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行冠脉造影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并与其年龄、性别、血脂水平、有无高血压、...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乳胶比浊法测定50例拟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行冠脉造影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并与其年龄、性别、血脂水平、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既往心梗史、冠心病家族史及冠脉病变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有高血压患者其CRP水平较非高血压患者高3mg/ml(4.87±3.82)mg/ml vs.(1.81±2.17)mg/ml,P=0.003 8<0.2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高血压影响CRP水平P=0.0049(<0.15)。CRP水平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2622,P=0.0658(<0.2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仍有意义P=0.0819(<0.15)。冠心病者 CRP水平高于冠脉正常者(4.84±4.03)mg/ml vs.1.63±1.23)mg/ml,P=0.027(<0.05)。三支病变者CR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7.56±4.23)mg/ml vs.(3.16±3.17)mg/ml,P=0.024(<0.05)。结论CRP水平与高血压、年龄及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密切相关,且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疾病 稳定心绞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对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4
8
作者 桑文凤 桑桂梅 赵习德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6-358,共3页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治疗前及治疗后测量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外周血清炎性因子,并且在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00%和80.00% (P <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MT和斑块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IL-6、IL-10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疗效,并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稳定心绞痛 动脉粥样硬化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联合早期应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被引量:31
9
作者 胡其源 岳静雯 王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9-31,45,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联合早期应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肝素组、血栓通组以及对照组。4组均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治疗。320例患者在治...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联合早期应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肝素组、血栓通组以及对照组。4组均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治疗。32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检测每分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血小板计数;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4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CO、LVEF、SV较其余3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LVDD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血小板计数4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4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但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1)。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联合早期应用血栓通、低分子肝素能提高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心绞痛 双抗治疗 功能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周波 付菱 李钰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的影响、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20 mg组40例: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的影响、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20 mg组40例: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 mg;40 mg组38例: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 mg。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13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以及对照组血脂、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记录病变支数。结果治疗前不稳定心绞痛患者TC、LDL-C、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患者冠脉病变以双支病变为多见,不同病变支数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有下降。40mg组治疗后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含量分别为(1 752±262)ng/ml、(3.87±0.33)mg/ml,明显低于20 mg组的(2 598±286)ng/ml、(4.95±0.48)mg/ml(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上升,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而与TC、LDL-C的降低无相关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降低程度可能与辛伐他汀剂量有关,40 mg降脂治疗可能具有更大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稳定心绞痛 血脂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差异蛋白及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夏鹄 张军 +6 位作者 刘利峰 宋海晶 冯凯 樊晓东 乔莉 金珊 路浩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 应用蛋白质谱技术对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从中筛选出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的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特别是不稳定心绞痛的差异蛋白,为早期诊断不稳定心绞痛提供特异性诊断方法。方法选择发病4h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目的 应用蛋白质谱技术对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从中筛选出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的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特别是不稳定心绞痛的差异蛋白,为早期诊断不稳定心绞痛提供特异性诊断方法。方法选择发病4h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标本3l份,其中不稳定心绞痛12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5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14例;对照组30例来自体检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与实验组相匹配。磁珠分离血清蛋白,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仪收集蛋白质荷比为0—50000的数据进行分析;将筛选出的差异显著的蛋白与目前常用的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和炎症反应标志物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对比。结果(1)发现3个差异极为显著的蛋白,质荷比分别为3167、4183、4292,ACS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表达量分别为(8.2612±2.94)VS.(2.1430±1.45),P=2×10-10;(19.6203±16.14)VS.(2.8844±2.26),P=4×10-10;(13.5229±10.36)VS.(1.8642±1.07),P=0。(2)3个差异蛋白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髓过氧化物酶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对比研究,无论是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还是分别诊断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3个差异蛋白ROC曲线下面积均为最大,分别为0.976—0.989、0.967~0.988、0.992~1.0,而高敏C反应蛋白及缺血修饰白蛋白经t检验在ACS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个差异蛋白有可能是新的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特别是不稳定心绞痛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稳定心绞痛 早期诊断 蛋白组学 小分子生物标记物 辅助 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原文传递
25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急诊行PCI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26
12
作者 于乐 王建辉 常文红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1年第11期2984-2986,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循环系统常见的急危重症,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循环系统常见的急危重症,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期病死率高,一旦确诊,应紧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术后并发症 非ST段抬高性肌梗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PCI 护理 急诊 稳定心绞痛
下载PDF
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VEGF、TIMP-1及炎症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瑜硕 白洁 +1 位作者 毛文娟 李宝芸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4期3169-3172,共4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不稳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在宝鸡市金台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0例,采用...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不稳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在宝鸡市金台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替格瑞洛治疗,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亲环素A(Cyp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LVEDD)、TIMP-1、VEGF变化,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TNF-α、IL-6、Cyp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10.12±2.18)mg/mL、(3.78±0.45)ng/mL、(12.12±2.74)ng/mL、(7.02±1.0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3.45±2.58)mg/mL、(4.65±0.53)ng/mL、(15.45±3.02)ng/mL、(9.03±1.2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升高,观察组为(58.12±5.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45±5.28)%,LVEDD均降低,观察组为(40.12±3.78)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29±4.0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IMP-1、VEGF均升高,且观察组分别为(538.23±13.25)ng/mL、(142.23±10.41)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8.12±14.02)ng/mL、(112.02±13.0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表达,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VEGF、TIMP-1水平表达,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心绞痛 替格瑞洛 阿托伐他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邱忠霞 马贺军 王涤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TMZ)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老年不稳定心绞痛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及对照组(60例,常规抗心绞痛西药治疗)。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TMZ)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老年不稳定心绞痛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及对照组(60例,常规抗心绞痛西药治疗)。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部分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78.3%,对照组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治疗组18.2%,对照组30.0%;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治疗组无,对照组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电图心肌缺血及部分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稳定心绞痛 曲美他嗪 复方丹参滴丸 曲美他嗪(TMZ) 老年稳定心绞痛 疗效观察 治疗组 联合 急性肌梗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2
15
作者 申浩 胡晶 +2 位作者 谢雁鸣 廖星 聂晓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5-288,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 目的: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纳入有关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手册"对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的评估工具(Version5.1.0)"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85名受试者。仅1个研究提及失访,但未做意向性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效率(OR=4.04,95%CI[2.67,6.11])和心电图有效率(OR=2.89,95%CI[1.82,4.59]),优于单用西医常规用药。本研究纳入的9篇文章,均未报道的与参麦注射液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医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可以提高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增加了本次系统评价结论产生偏倚的风险,因此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稳定心绞痛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MMP-9、ET-1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靖 何照国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445,448,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斑块稳定性和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6例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d)34例。治疗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各组血...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斑块稳定性和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6例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d)34例。治疗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清hs-CRP、MMP-9、ET-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轻UA患者全身炎性反应,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稳定心绞痛 内皮功能 炎症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替格瑞洛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 被引量:22
17
作者 谢冰清 吴红葵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替格瑞洛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3月选择在宝鸡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3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口...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替格瑞洛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3月选择在宝鸡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3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大剂量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小剂量替格瑞洛治疗,两组都用药观察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和96.4%,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LVEDD)值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都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也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再狭窄、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3.8%)显著低于对照组(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替格瑞洛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也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能更加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替格瑞洛 美托洛尔 稳定心绞痛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建勇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0期3439-3441,共3页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痉挛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主要表现为全身冷汗、呼吸困难、胸口疼痛等症状,严重可致休克;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加剧导致该病发生率升高[1]。症状较轻者使用药物治疗能缓解病情;急重症患者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经...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痉挛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主要表现为全身冷汗、呼吸困难、胸口疼痛等症状,严重可致休克;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加剧导致该病发生率升高[1]。症状较轻者使用药物治疗能缓解病情;急重症患者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能疏通血管,成为常用治疗手段[2]。替罗非班是静脉注射血小板抑制剂,能缓解血管痉挛,具有不良反应少、半衰期短、高选择性等优势,适用于不稳定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以及PCI术中术后,适合老年患者;但关于其与阿托伐他汀在PCI后的应用效果研究甚少[3]。本研究以单用阿托伐他汀为对照,分析其余阿托伐他汀联用于冠心病PCI后对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痉挛 替罗非班 血小板抑制剂 急重症患者 稳定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惠霞 靳朴 +6 位作者 叶安娜 余丹青 叶瑞繁 许少素 林坚 钟志安 耿庆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991-299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作用。方法入选110例冠脉造影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55)和联合中医血府逐瘀汤治疗的血府逐瘀汤组(n=...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作用。方法入选110例冠脉造影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55)和联合中医血府逐瘀汤治疗的血府逐瘀汤组(n=55),治疗8周,测定两组的hs-CRP值等指标,并使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变。结果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血府逐瘀汤组hs-CRP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血府逐瘀汤组在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方面及总分优于常规治疗组;在SAQ评分中,在"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及总分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加用血府逐瘀汤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降低炎性因子hs-CRP的作用,并通过SF-36和SAQ量表评定,发现其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急性冠脉综合征 稳定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SAQ评分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喻南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年第5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患者出院当天向其发放...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患者出院当天向其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实现医院与患者的双赢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临床疗效 护理满意度 稳定心绞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