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没骨画之我见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光明 《美术向导》 1997年第5期23-24,共2页
没骨画之我见张光明对没骨画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感到陌生。我也是在对中国画作了全面系统的学习研究之后,由知之甚少,到有所了解的。随着认识的加深,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近几年来,对没骨画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反复进行尝试,... 没骨画之我见张光明对没骨画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感到陌生。我也是在对中国画作了全面系统的学习研究之后,由知之甚少,到有所了解的。随着认识的加深,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近几年来,对没骨画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反复进行尝试,力求在借鉴古人的基础上,融进西方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骨画 中国画 徐崇嗣 恽南田 骨法用笔 审美情趣 绘画手法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没骨花 师古而泥古
原文传递
醇雅隽永的生命乐章——徐无闻先生书法篆刻艺术的审美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傅舟 《职大学报》 1997年第1期47-50,73,共5页
徐无闻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运刀行笔瘦硬爽利,结体布局奇逸恣韧,均统一于典雅醇厚的韵味,形成独特的风格;构思可谓着意经营,体现了先生辩证创新的审美观和不泥古不鹜今的审美态度。
关键词 瘦硬奇韧 典雅醇厚 自然和谐 辩证创新 泥古鹜今
下载PDF
张大千笔戏众权威
3
作者 玉丰 《文史天地》 2000年第2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张大千 黄宾虹 罗振玉 八大山人 中国画 鉴赏家 师古而泥古 画册 表现手法 中国北方
原文传递
漆永成先生画作印象
4
作者 赵英 《今日四川》 1997年第1期38-39,共2页
The paintings of Qi Yongcheng give the viewer a sense of grace and peace, as if walking through flowers──the gentle fragrance,the tranguillity of bird’s song. One slips beneath a tree to view the world in a caught ... The paintings of Qi Yongcheng give the viewer a sense of grace and peace, as if walking through flowers──the gentle fragrance,the tranguillity of bird’s song. One slips beneath a tree to view the world in a caught moment of beauty. The spirit is refreshed,life can be once more approached with certainty. Qi Yongcheng has practised his skill of easing our daily burdens for thirty years. In the busy, frantic world of our time, he has by his pursuit of truth, shown us that the small things of life hold the key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 源于生活 师古而泥古 博物馆 宋徽宗 艺术的情感 传统和现实 继承和创新 艺术的真谛
下载PDF
经方临床运用的体会
5
作者 熊才良 鲁昌辉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S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运用 酸枣仁汤 经方 病因病机 胆道蛔虫症 小柴胡汤 更年期综合征 马梅丸 《伤寒论》 师古而泥古
下载PDF
写意田玉
6
作者 徐进 《上海艺术家》 1996年第2期62-63,共2页
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吴田玉爱上了这白色的宣纸,爱上了这墨汁、画笔和颜色。从用树枝在地上潦乱涂画,到踏进海门师范美术班的课堂,到坐在县文化馆明亮的办公室,田玉一直在用色彩和线条表现他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深山古寺,报琴童子,砍... 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吴田玉爱上了这白色的宣纸,爱上了这墨汁、画笔和颜色。从用树枝在地上潦乱涂画,到踏进海门师范美术班的课堂,到坐在县文化馆明亮的办公室,田玉一直在用色彩和线条表现他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深山古寺,报琴童子,砍柴樵夫,垂钓渔翁,这些看起来似乎远离现代生活的人和物,都在深情地诉说他的思索、感叹、痛苦和欢乐,都在细细地描述生活对他的馈赠和他对生活的回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活 师范美术 独特感受 师古而泥古 意境 似与似之间 文化馆 文化传统 办公室 蒲葵扇
下载PDF
字里春秋
7
作者 胡玥 《人民公安》 2003年第16期56-57,共2页
从阳台望出去,阳光洒在葱茂的树叶间,那些光点,在孙崇大的眼里,就像是金墨挥洒在天空的纸页上。他会把树想成某个字的样子,树干是一个字的骨架,枝叶便是他笔到之处撇、捺、弯、勾的起止转承。一个字就像一棵树一样,枝叶相连,根脉相贯。... 从阳台望出去,阳光洒在葱茂的树叶间,那些光点,在孙崇大的眼里,就像是金墨挥洒在天空的纸页上。他会把树想成某个字的样子,树干是一个字的骨架,枝叶便是他笔到之处撇、捺、弯、勾的起止转承。一个字就像一棵树一样,枝叶相连,根脉相贯。仔细阅览每一棵树,就会发现,每一棵树和每一棵树的气韵都是不同的。那树的气韵里,便贮存了他发现的快乐。 博尔赫斯在《南方》那首诗里说:“曾经觉察到秘密水池里/流水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 音乐 博尔赫斯 基本笔画 水的循环 师古而泥古 军乐团 楷书 形神相依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笔墨造玄妙 丹青含意韵——简析徐累绘画艺术
8
作者 段奕辰 《美术大观》 2015年第6期44-45,共2页
徐累的绘画古今契合,中西交融,妙心、巧手共造玄妙。本文结合其具体作品,从古今契合、中西交融、东方审美文化意蕴三个方面作出分析。
关键词 溯古泥古 诗画互文 故事性图式 尚意追求 哲思
下载PDF
刘知几史学更革论
9
作者 杨钰侠 《宿州师专学报》 1999年第4期43-47,共5页
刘知几的《史通》一书中,蕴含着中国史学更革变化的思想。《史通》研究者多注意刘知几讲史法义例一面,很少有人说到他对于史学更革的研究,偶有言及也都语焉不详。吴怀祺先生在近著《中国史学思想史》一书中,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文... 刘知几的《史通》一书中,蕴含着中国史学更革变化的思想。《史通》研究者多注意刘知几讲史法义例一面,很少有人说到他对于史学更革的研究,偶有言及也都语焉不详。吴怀祺先生在近著《中国史学思想史》一书中,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文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几 中国史学 史通 师古而泥古 史书 三史 世家 史家 司马迁 义例
下载PDF
自然着墨吐天机
10
作者 徐星平 《中华儿女》 1995年第4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与日俱进 陆俨少 教学质量 中国当代艺术 师古而泥古 美术学院 梅桩 意象的审美 展览会 智力开发
原文传递
梅花香自苦寒来──李才旺同志在本院书法美术专业的讲话
11
作者 李才旺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美术专业 书法艺术 新文人画 国画创作 梅花 师古而泥古 创作心态 中国美术 人生经历 郑板桥
下载PDF
山水画家吴祯岚
12
作者 钟灵 《美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6-71,共2页
祯岚先生在美术园地耕耘,已度过了30多个春秋。近年来,他笔下的风物,大都是他所熟悉的家乡山水。含蓄、空灵、广阔的境界,是他追求的目标;纯朴、忠厚、坦诚、爽快是他的性情所在。祯岚先生功底深厚,笔墨远追宋元明清,可以看出四王、四... 祯岚先生在美术园地耕耘,已度过了30多个春秋。近年来,他笔下的风物,大都是他所熟悉的家乡山水。含蓄、空灵、广阔的境界,是他追求的目标;纯朴、忠厚、坦诚、爽快是他的性情所在。祯岚先生功底深厚,笔墨远追宋元明清,可以看出四王、四僧和二袁对他的影响。70年代,在黑伯龙、张彦青二位名师的指导下,十几年艰苦钻研,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不论炎夏或寒冬,总是伏案作画,人们被他这种三日一石、五日一水的韧性所感动,称他是一位勤奋多产的画家。 他的山水作品继承传统。却师古而不泥古,具有清越、华滋、温馨、磅簿的时代气息,可以看出他从传统技法和当代风情之间,追求相互沟通的境界,从传统绘画观念中,葫发和升华出当代审美意识,来确立自己的艺术风格。 深入生活、师法造化,是祯岚先生走向成功之路的门径,青城之雾、峨嵋之云、漂海普陀、步幅雁荡、随航三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家 师古而泥古 艺术风格 绘画观念 师法造化 当代审美 传统绘画 传统技法 宋元明清 深入生活
原文传递
从打工女到书画师
13
作者 杨陶如 《人事与人才》 1998年第1期36-37,共2页
原本是打算采写湖南书画研究院的省书画教育家阳盛全教授的,他却指着身边的一位修长苗条,朴实而又略带羞涩的女子说:“你还是先写她吧,她的故事很有些时代性。”说着,他随手递过一本厚厚的装订得整整齐齐的集子。 翻开第一页,只见著名... 原本是打算采写湖南书画研究院的省书画教育家阳盛全教授的,他却指着身边的一位修长苗条,朴实而又略带羞涩的女子说:“你还是先写她吧,她的故事很有些时代性。”说着,他随手递过一本厚厚的装订得整整齐齐的集子。 翻开第一页,只见著名工笔画家陈白一的一段话:张春霖同志出身贫寒,少年辍学,刻苦勤奋,坚持自学,技艺大进。其书法金石作品,继承优秀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工女 书法教学 教育家 工笔画 师古而泥古 研究院 篆刻艺术 国际博览会 作品 基本功
全文增补中
黄叶村的画品与人品
14
作者 吴志男 《江淮文史》 1996年第5期53-57,共5页
关键词 画品 国民党 山水画 抗日战争时期 驳得体无完肤 南陵 芜湖市 师古而泥古 一届三中全会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不泥古而拘今,唯变法以图强——法家思想的“求变”
15
作者 左再兴 《神州》 2013年第10期15-18,共4页
以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家为“变革旧法度”的承续主张为钥,作一阐发,借以说明国家要持续繁荣就必须“变法”,常导致的两种政治选择:一是在旧体制未充分阻碍社会发展脚步时,不改变原有社会架构的“变革”,意谓“改革”;二是在旧... 以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家为“变革旧法度”的承续主张为钥,作一阐发,借以说明国家要持续繁荣就必须“变法”,常导致的两种政治选择:一是在旧体制未充分阻碍社会发展脚步时,不改变原有社会架构的“变革”,意谓“改革”;二是在旧体制已经阻碍并是社会发展出现明显停滞甚至饲退的情况时,必须采取的打破思想上,社会架构上的变革,今谓“革命”。先以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法治思想作一概述,再以论述各法家思想家的“变法”的法治主张,后以阐明“变法”是国家继续强盛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子产 李悝 慎子 管子 商鞅 韩非子 李斯等变革旧制思想 泥古拘今 与时迁移 应物变化 法家思想的利弊
下载PDF
受到两位共和国总理关怀的国画大师
16
作者 姚存山 《江淮文史》 1996年第2期85-89,共5页
关键词 共和国 国画 文化艺术交流 新安画派 工会宣传工作 海峡两岸 新闻电影制片厂 自学成才 师古而泥古 明清时期
下载PDF
忙中善抽暇 局长兼书家
17
作者 苏菁 《人事与人才》 1996年第1期30-30,共2页
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居官七载。他为人笑傲尘俗,清正廉明;为诗为文,直摅血性,格高思远。挥毫为书,熔铸古今;丹青巧绘,潇洒自如。其诗、文、书画、印艺术达到造谐精湛、炉火纯青的地步。300多年后的今天,在郑板桥... 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居官七载。他为人笑傲尘俗,清正廉明;为诗为文,直摅血性,格高思远。挥毫为书,熔铸古今;丹青巧绘,潇洒自如。其诗、文、书画、印艺术达到造谐精湛、炉火纯青的地步。300多年后的今天,在郑板桥曾经留下闪光足迹和廉惠政风的潍坊,出现了一位政界官员兼书法家的“两栖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成才之路 郑板桥 清正廉明 书法家 文化素养 《前赤壁赋》 师古而泥古 《醉翁亭记》 国家公务员
全文增补中
尊儒而不泥古——浅谈中唐爱情传奇的创作实践
18
作者 贺青 《魅力中国》 2010年第24期91-91,93,共2页
本文以《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三篇唐代爱情传奇为例,分析了秉持着史传传统利用传奇小说这种文体着力描绘展现世俗生活的唐代作家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尊儒而不泥古”特点。力求通过对特定时期特有的文学样式的研究展... 本文以《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三篇唐代爱情传奇为例,分析了秉持着史传传统利用传奇小说这种文体着力描绘展现世俗生活的唐代作家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尊儒而不泥古”特点。力求通过对特定时期特有的文学样式的研究展现中唐作家的思想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传传统 尊儒而泥古 深情冷眼
下载PDF
师古不泥——读陆俨少《山水画刍议》所思所感
19
作者 纪默 《艺术大观》 2019年第35期0099-0099,共1页
一个面目开得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在于能否给观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新鲜感则来源于艺术创新。创新是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是需要画家具有相当全面的知识储备,如重“笔墨”、重“画外功”、重“文心... 一个面目开得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在于能否给观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新鲜感则来源于艺术创新。创新是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是需要画家具有相当全面的知识储备,如重“笔墨”、重“画外功”、重“文心”、重“哲思”,画家要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做到“师古而不泥古”,才能在历史的大浪中,劈波斩浪,努力找回自我,推陈出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俨少 师古 泥古
下载PDF
我的歌词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淑子 《南方文坛》 1998年第5期51-51,共1页
当代中国词坛的词风,跟中国当代文坛和其它姊妹艺术一样,也呈现出千姿百态、各领风骚的多元化格局。我认为不管是什么风格、什么题材的作品,只要是写到极致,都可以成为精品。我是个“婉约派”,善写杏花、春雨、江南和少数民族题材,幸获... 当代中国词坛的词风,跟中国当代文坛和其它姊妹艺术一样,也呈现出千姿百态、各领风骚的多元化格局。我认为不管是什么风格、什么题材的作品,只要是写到极致,都可以成为精品。我是个“婉约派”,善写杏花、春雨、江南和少数民族题材,幸获“南黄”之美誉。中国音协《词刊》发表过我的自白:“步入词坛三十载,南归十年方识词。词不似人。人风风火火,大棱大角;词蘸漓水蕉风,淡淡浓浓。故词坛巨子乔羽识我曰:‘淑子人豪放,词却婉约’”。 平生酷爱老祖宗的诗、词、歌、赋和民俗俚谣,也瞪大眼睛注视着中、西方的“弄潮儿”。对于当代歌词,笃信以兼收百家之长的“混血儿”为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词 少数民族题材 多元化格局 当代文坛 姊妹艺术 词坛 听觉艺术 婉约派 师古而泥古 曲式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