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云鄂博群中两个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及区域对比 被引量:11
1
作者 贾和义 许立权 张玉清 《内蒙古地质》 2002年第2期5-10,共6页
白云鄂博群尖山组顶部的钙质风化壳和比鲁特组顶部的铁质风化壳分别代表长城系与蓟县系及蓟县系与青白口系的分界,并具较大区域上的一致性和可对比性。不整合界面的重新厘定,必然导致白云鄂博群的解体或改为白云鄂博超群。
关键词 白云鄂博群 尖山组 比鲁特组 整合界线
下载PDF
相山北部源头地区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2
作者 聂涛 严永杰 +2 位作者 罗建群 何世伟 许谱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6期103-106,共4页
源头矿床位于相山火山盆地北部,铀矿化主要产于呈“岩舌”状产出的花岗斑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受横涧—善堂庵、横涧—源头逆掩断层及花岗斑岩体联合控制。通过对前人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在源头地区南部横涧—源头逆掩断层下盘存在隐伏花... 源头矿床位于相山火山盆地北部,铀矿化主要产于呈“岩舌”状产出的花岗斑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受横涧—善堂庵、横涧—源头逆掩断层及花岗斑岩体联合控制。通过对前人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在源头地区南部横涧—源头逆掩断层下盘存在隐伏花岗斑岩体,砂岩与片岩不整合界面往深部延伸较为稳定,对比近年来源头地区西部善堂庵地段成矿地质特征,其复合部位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铀矿地质特征 整合界线 成矿潜力
下载PDF
河南熊耳山矿集区及其邻区分形特征与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崔中良 孔德坤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1年第11期1-7,共7页
熊耳山矿集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南缘,是小秦岭-崤山-熊耳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对熊耳山矿集区及其邻区构造控矿体系和矿床(点)开展了分形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控矿构造体系整体分维值为1.6984,表明研究区... 熊耳山矿集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南缘,是小秦岭-崤山-熊耳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对熊耳山矿集区及其邻区构造控矿体系和矿床(点)开展了分形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控矿构造体系整体分维值为1.6984,表明研究区地质体具有很好的连通性,有利于成矿流体的运移、聚集以及热液矿床的形成;研究区矿床(点)的丛集性较高,其中矿床(点)空间分布分维值为0.6471,数量及密度分形分布分维值分别为1.4043、1.4040;基于分维值有利成矿区分析,结合控矿构造体系及有利岩浆岩等方面综合划分了最有利成矿区,即Ⅰ-1和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熊耳山矿集区 成矿区 断裂构造 整合界线 成矿流体 控矿构造
下载PDF
藏北若拉岗日结合带上、下二叠统之间不整合界线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子江 李学智 +1 位作者 王海涛 李咸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8-403,共6页
若拉岗日结合带是金沙江结合带的西延部分,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和地质调查,在该地区和邻区原命名的中、上三叠统若拉岗日群(T2-3rl)中有了较多的新发现。这些新发现表明这套地层是多时代地层的组合体,不限于中、上三叠统,并发现上二叠统地... 若拉岗日结合带是金沙江结合带的西延部分,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和地质调查,在该地区和邻区原命名的中、上三叠统若拉岗日群(T2-3rl)中有了较多的新发现。这些新发现表明这套地层是多时代地层的组合体,不限于中、上三叠统,并发现上二叠统地层与下伏石炭系—下二叠统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与上覆下三叠统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这些发现都为重新认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 若拉岗日结合带 上二叠统 下二叠统 整合界线
下载PDF
地质图图面设计─—以1:5万周口店幅为例
5
作者 郑贵洲 王琪 《地矿测绘》 1997年第3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地质图 周口店 图面设计 地质要素 地质界线 地理要素 视觉层次 整合界线 第二层面 剖面图
下载PDF
隆林德峨地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平行不整合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树青 张喜 +2 位作者 陆干强 周辉 李兴鹏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右江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存在着“F-F”事件以及“柳江运动”形成的石炭系与泥盆系的平行不整合界线。通过对隆林县德峨地区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平行不整合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区域宏观特征、地层(生物带)的缺失,结合地层层序、沉积环... 右江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存在着“F-F”事件以及“柳江运动”形成的石炭系与泥盆系的平行不整合界线。通过对隆林县德峨地区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平行不整合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区域宏观特征、地层(生物带)的缺失,结合地层层序、沉积环境(相)的变化等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区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台地相存在短暂的暴露剥蚀,并缺失了5个牙形刺化石带;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由于强烈拉张所形成的一条北西向拉张并伴随强烈左行走滑断裂,将北东盆抬升形成台地相以白云质灰岩、砂屑灰岩为主的局限半局限台地沉积,并形成沉积间断不整合面;南西盆则为深水盆地沉积的硅质岩、扁豆状灰岩,形成“北台南盆”的古地理局面;其与古特提斯海演化、右江盆地的伸展作用为主的构造格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 平行整合界线 伸展作用 右江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