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相立 白敬如 常玉辉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4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方式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心肺复苏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1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治疗,对照2组采用喉罩联合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采用面罩气囊口咽通...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方式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心肺复苏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1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治疗,对照2组采用喉罩联合气管插管治疗,观察组采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跳恢复及意识改善时间,短于对照1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H及PCO_2水平,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O_2水平,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对照2组治疗后pH及PCO_2水平,低于对照1组(P<0.05);对照2组治疗后PO_2水平,高于对照1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67%,高于对照1组86.67%和对照2组70.00%(P<0.05);观察组植物生存率位3.33%及死亡率0.00%,低于对照1组(10.00%和3.33%)和对照2组(13.33%和16.67%)(P<0.05)。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治疗效果理想,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通气方式 急诊心肺复苏 面罩气囊 口咽通气 气管插管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不同通气方式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肺氧合功能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亚林 徐鹏 郭东旭 《哈尔滨医药》 2021年第5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肺氧合功能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60例老年患者分为VCV、PCV、VP、PP四组,每组15人。VCV组容量控制通气、PCV组压力控制通气、VP组容量控制...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肺氧合功能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60例老年患者分为VCV、PCV、VP、PP四组,每组15人。VCV组容量控制通气、PCV组压力控制通气、VP组容量控制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P组压力控制通气联合呼气末正压,比较4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呼吸力学指标Ppeak、Cdyn和肺功能指标OI、A-aDO2以及术后3天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2-3时4组患者Ppeak较T1时增高,Cdyn较T1时降低,T3-4时PP组Cdyn水平与VP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T2-3时与VCV组相比PCV组、VP组、PP组OI增高、A-aDO2降低,T3-4时PP组、VP组与VCV组、PCV组相比A-aDO2降低(P<0.05),VCV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0.00%)高于PCV组(26.67%)及VP组(26.67%),同时三组均高于PP组(6.67%)(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压力控制通气联合PEEP与容量控制通气联合PEEP比较,气道压力更低、肺顺应性更高、肺氧合功能改善更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通气方式 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肺氧合功能 肺部并发症
下载PDF
腹部超声在全身麻醉诱导期不同通气方式前后胃体积测定的研究
3
作者 付晖 张艳静 +2 位作者 张奕文 李集源 邢祖民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6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全身麻醉诱导期不同通气方式前后胃体积测定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我院择期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75例,根据不同的麻醉诱导方式分为A、B、C三组各25例,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胃体积、术后恶心呕吐...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全身麻醉诱导期不同通气方式前后胃体积测定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我院择期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75例,根据不同的麻醉诱导方式分为A、B、C三组各25例,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胃体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患者麻醉后的胃体积均大于麻醉前(P<0.05),C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胃体积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6h、12h和24h的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患者(P<0.05),三组患者术后48h的呕吐发生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期采用15厘米水柱通气值能够有效减少全身麻醉患者的胃体积变化,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超声 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 不同通气方式 胃体积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结果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苗苗 孙凤皇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6期852-853,共2页
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有创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48h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气分析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 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有创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48h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气分析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法治疗COPD呼吸衰竭,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 COPD 呼吸衰竭
下载PDF
不同正压通气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呼吸支持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谈笑 王陆军 赵芳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8-0042,共5页
研究不同正压通气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呼吸支持的应用。方法 将2021年06月至2022年06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A组67例患者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B组67例患者进行经鼻间... 研究不同正压通气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呼吸支持的应用。方法 将2021年06月至2022年06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A组67例患者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B组67例患者进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模式,C组66例患者进行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对三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C组患者无创通气后12h和24h的PaCO2、FiO2指标均低于B组和A组,PaO2高于B组和A组(P<0.05)。治疗后,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患者的7天内撤机成功率更高(P<0.05)。治疗后,C组患者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B组和A组(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模式与其他两种通气方式相比,治疗效果更优,能够对患者血气指标进行改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从而可以提高患者的撤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正压通气方式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支持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效果分析
6
作者 刘宇 杨堉锟 张慧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5-0128,共4页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效果分析。方法 对收入的重症新生儿窘迫症患儿予以通气治疗研究,对照组接受间歇指令通气法治疗,观察组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法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综合治疗...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效果分析。方法 对收入的重症新生儿窘迫症患儿予以通气治疗研究,对照组接受间歇指令通气法治疗,观察组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法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综合治疗有效率、临床综合治疗满意率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住院时间更短,血气指标改善结果更好。结论 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效果较好,患者的综合疗效较为理想,住院时间也较短,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 治疗 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症 综合疗效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8-9,1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西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实... 目的研究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西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实施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照组实施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并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氧暴露时间、通气时间、呼吸机持续时间,以及撤机后用氧时间、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24.0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氧暴露时间(122.23±2.34)h、通气时间(89.55±1.12)h、呼吸机持续时间(73.22±1.98)h、撤机后用氧时间(52.33±1.09)h,均短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后12h、24h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61.23±2.03mmHg、70.34±1.24mmHg;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54.32±1.92mmHg、47.22±1.03mmHg,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明显改善效果,能够降低并发症风险,保障新生儿健康,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效果
下载PDF
分析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远期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冯俊芳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1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为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实施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的近远期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该院接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70例患儿,按照抽签法均分样本为高频振荡组和间歇指令组,间歇指令组选择间歇... 目的观察为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实施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的近远期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该院接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70例患儿,按照抽签法均分样本为高频振荡组和间歇指令组,间歇指令组选择间歇指令通气法,高频振荡组选择高频振荡通气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1年复发率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以及临床指标情况。结果高频振荡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间歇指令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6,P=0.003);高频振荡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71%)明显低于间歇指令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6,P=0.011);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数据指标十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频振荡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数据指标均优于间歇指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振荡组氧疗时间、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间歇指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振荡组出院后1年的复发率(22.85%)低于间歇指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应用于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临床治疗中,高频振荡通气法的治疗效果更佳,产生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复发率更低可以明显改善血气指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 近远期疗效 血气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