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覆盖作物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明亮 刘惠芬 +6 位作者 王丽丽 杨殿林 林艳艳 修伟明 王慧 黄进 张小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2-339,共8页
为探讨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选择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圩坪寺村茶园为研究对象,以自然留养杂草为对照(CK),设置黑麦草+白三叶2种作物混播(EZ)、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4种作物混播(SZ)、黑麦草+白三叶... 为探讨覆盖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选择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圩坪寺村茶园为研究对象,以自然留养杂草为对照(CK),设置黑麦草+白三叶2种作物混播(EZ)、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4种作物混播(SZ)、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紫羊茅+毛苕子+波斯菊+百日草8种作物混播(BZ)三种覆盖作物模式,研究了不同覆盖作物模式对茶园0~15、15~30 cm两个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Z处理0~15 cm土层的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15~30 cm土层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而蔗糖酶活性低于其他覆盖作物处理。与CK处理相比,覆盖作物增加了0~1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且覆盖作物可改善0~1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而对15~30 cm土层影响较小。研究表明,覆盖作物可提升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且4种作物混播处理0~15 cm土层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覆盖模式 不同土层 群落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荒漠草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6
2
作者 罗叙 李建平 +3 位作者 张翼 井乐 王誉陶 张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150,158,共10页
为了探讨荒漠草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对降水变化的响应,以毛乌素沙地南缘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遮雨棚和人工补水的方式模拟了5个不同的降水梯度处理(正常降水的33%,66%,100%,133%和166%),采用TDR技术监测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 为了探讨荒漠草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对降水变化的响应,以毛乌素沙地南缘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遮雨棚和人工补水的方式模拟了5个不同的降水梯度处理(正常降水的33%,66%,100%,133%和166%),采用TDR技术监测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系统研究了降雨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水分滞留规律。结果表明:(1)各降水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均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且正常降水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降水处理。(2)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对降雨变化的响应不同,0—40cm土层含水量对降雨量最为敏感,40—80cm土层水分比较稳定,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水量增加,在120—200cm土层水分值最大。(3)不同降水处理之间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波动范围较小,深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值相对较小。(4)降水增加提高了植被密度和生物量。(5)降雨量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关系;控雨处理下,大气温度与浅层土壤水分呈正相关。因此,全面探讨降水量对荒漠草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的影响,需要考虑降雨季节与土层深度的交互作用,以及区域植被类型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降水变化 不同土层 土壤含水量 变异系数 植被特征
下载PDF
干湿交替下干热河谷冲沟不同土层的抗侵蚀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素 熊东红 +3 位作者 张宝军 杨丹 校亮 方海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2-159,212,共9页
为研究"旱季高温干燥、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干湿交替作用对冲沟形成过程的影响,选择干热河谷区典型发育的土层剖面(由上至下依次为Ⅰ、Ⅱ、Ⅲ、Ⅳ、Ⅴ、Ⅵ层),采用干湿交替原位试验,选取土体抗剪强度、抗冲系数以及崩解... 为研究"旱季高温干燥、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干湿交替作用对冲沟形成过程的影响,选择干热河谷区典型发育的土层剖面(由上至下依次为Ⅰ、Ⅱ、Ⅲ、Ⅳ、Ⅴ、Ⅵ层),采用干湿交替原位试验,选取土体抗剪强度、抗冲系数以及崩解性指标,分析不同土层抗侵蚀的特性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层抗剪强度差异明显,其中Ⅳ层和Ⅴ层抗剪强度较大;内摩擦角随干湿交替次数增多呈波动不定趋势而粘聚力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土层抗冲性差异明显,其中Ⅲ层和Ⅵ层抗冲性较小;抗冲性随干湿交替次数增多而增大、剥蚀率则随干湿交替次数增多呈波动减小趋势;各土层平均崩解速度与干湿交替次数呈显著线性相关,Ⅲ层和Ⅵ层较大、Ⅳ层和Ⅴ层较小、Ⅰ层和Ⅱ层介于二者之间。各土层具有"软硬岩层相间"的发育特征,其抗蚀性在垂直方向大致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该研究从土壤侵蚀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冲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不同土层 土体抗蚀性 干热河谷 冲沟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潮土不同层次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玉军 黄绍敏 +4 位作者 李斌 龙潜 姜桂英 申凤敏 刘世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0-165,共6页
为探索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不同土层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特征,选取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磷钾肥(NPK)、NPK配施有机肥(NPKM)和NPK配施秸秆还田(NPKS)4个典型施肥处理,测定并分析土壤高、中、低活性有机质含量以及碳库管理指数(... 为探索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不同土层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特征,选取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磷钾肥(NPK)、NPK配施有机肥(NPKM)和NPK配施秸秆还田(NPKS)4个典型施肥处理,测定并分析土壤高、中、低活性有机质含量以及碳库管理指数(CMI)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处理间差异随土层深度缩小。施肥处理相对不施肥对照(CK)均明显提升了不同土层的有机质含量,以NPKM处理最高,达到13.91~33.55 g/kg。各处理以非活性和低活性有机质为主,且其比例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加,其中CK处理比例最高,分别为35.6%~56.6%和17.7%~50.7%。施肥处理对土壤CMI均有提高,在0-40 cm土层,NPKS的高活性CMI最高,分别为149.54,147.01,237.65;而在40-60 cm土层,以NPKM处理的高、中活性CMI最高,达到237.65,537.67。综上所述,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处理间差异随土层深度缩小;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提升总有机质及活性有机质处理效果最佳。在上层土层(0-40 cm)氮磷钾配施秸秆有助于提升高、中活性有机质的碳库管理指数;而在下层土层(40-60 cm)则以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最优。整体来看,NPK配施有机肥(NPKM)对土壤的肥力提升效果最好,NPK配施秸秆还田(NPKS)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不同土层 活性有机质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稻田不同土层反硝化细菌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娜 刘毅 +5 位作者 黎娟 袁婧 葛体达 吴金水 孙志龙 徐华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54-2160,共7页
为了探讨长期施肥对稻田不同土层关键反硝化功能种群丰度的影响及核心驱动因子,以湖南宁乡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田为平台,选取不施肥(CK)、全量化肥(NPK)和秸秆还田(ST)3个处理,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系统分析了稻田不同土层(0~1... 为了探讨长期施肥对稻田不同土层关键反硝化功能种群丰度的影响及核心驱动因子,以湖南宁乡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田为平台,选取不施肥(CK)、全量化肥(NPK)和秸秆还田(ST)3个处理,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系统分析了稻田不同土层(0~10,10~20,20~30,30~40cm)关键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irK和nirS)的丰度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相比于不施肥处理(CK),施肥处理(NPK和ST)在0~40cm土层土壤SOC、TN、NO_3^--N、NH_4^+-N和Olsen-P分别显著增加了2.2%~83.6%,3.5%~58.3%,70.8%~222.1%,0.9%~83.7%和16.5%~94.5%,pH值下降了0.31~0.67个单位;长期施用化肥和秸秆使narG、nirK和nirS基因丰度分别增加0.75~7.18倍,1.57~3.02倍和0.53~3.81倍,其中秸秆还田对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比单施化肥更显著;稻田narG、nirK和nirS反硝化型细菌的丰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RD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养分如SOC和TN是影响水稻土narG、nirK和nirS反硝化型细菌垂直分布的关键因子,而pH值是调控反硝化细菌在稻田底土分布的核心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提升稻田土壤肥力和减少稻田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长期施肥 不同土层 反硝化细菌 种群丰度
下载PDF
秸秆连续还田配施化肥对稻-油轮作土壤碳库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蔡影 付思伟 +5 位作者 张博睿 胡宏祥 刘文雯 俞金涛 贾临东 刘运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716-4724,共9页
依据田间连续7 a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讨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巢湖地区农田土壤剖面(0~20、 20~50和50~80 cm)的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PMI)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 依据田间连续7 a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讨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巢湖地区农田土壤剖面(0~20、 20~50和50~80 cm)的土壤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PMI)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无秸秆还田+无施肥(CK)、常规施肥(F)、秸秆还田+常规施肥(SF1)和秸秆还田+80%常规施肥(SF2)这4个处理,分析不同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和组分含量、 CPMI和油菜-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CK为参考,常规施肥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均提高了垂直剖面土壤总有机碳和组分的含量,且不同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和组分的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在0~20 cm土层,与F处理相比,SF1和SF2处理显著提高TOC、 DOC、 POC和LOC的含量,增幅分别为:14.23%~28.97%、 7.86%~27.01%、 16.46%~24.24%和5.89%~6.64%(P<0.05);在20~50 cm土层,SF1较F处理的TOC和LOC的含量显著增加9.43%和8.34%(P<0.05),SF2较F处理的DOC和POC的含量显著增加17.51%和65.83%(P<0.05);在50~80 cm土层,各处理间土壤总有机碳和组分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影响显著,SF1较F处理显著提高0~50 cm土层的CPMI,而F处理的CPMI在50~80 cm土层最大,但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作物产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SF1处理的产量最高,SF1较F处理的水稻、油菜和周年产量分别显著增加6.19%、 7.67%和6.54%(P<0.05).总的来说,稻-油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提高巢湖地区土壤碳库、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不同土层 土壤总有机碳和组分 碳库管理指数 作物产量
原文传递
新疆温性草原土壤pH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7
作者 左李娜 陈静 +4 位作者 张慧 刘耘华 盛建东 张凯 程军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41-1353,共13页
土壤pH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发现其受到海拔、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之前研究多集中在这些因子对表层土壤pH变化的影响,而不同土层pH对这些因子的响应是否一致仍缺乏探讨。基于此,... 土壤pH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发现其受到海拔、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之前研究多集中在这些因子对表层土壤pH变化的影响,而不同土层pH对这些因子的响应是否一致仍缺乏探讨。基于此,本研究以新疆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3年对86个样地的不同土层(0-5、5-10、10-20、20-30、30-50、50-70和70-100 cm)土壤pH和相关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容重和土石比)进行测定,并重点分析了地表微环境(凋落物、立枯、覆沙、砾石、风蚀和水蚀程度)对不同土层pH的影响,以及海拔、气候(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和相关理化性质与土壤pH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随土层增加,土壤pH呈逐渐增大的变化特征,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2)凋落物、砾石和风蚀对各土层pH均无显著影响(P>0.05),立枯显著降低了0-50 cm各土层中pH(P<0.05),水蚀仅增加了0-20 cm各土层pH,覆沙则降低了70-100 cm土层中pH。3)各土层pH与海拔以及0-10 cm土层pH与年平均温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年平均降水量与0-30 cm土层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各土层pH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多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容重和土石比仅在个别土层有内在联系。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土石比和年平均温度对pH的影响强度高于其他因素。结果表明,新疆温性草原土壤pH的变化均受到地表微环境、海拔、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但影响强度在不同因子和不同土层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 海拔 地表微环境 年平均温度 年平均降水量 不同土层 新疆温性草原
下载PDF
不同土层土壤粒径及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娜 张栋良 +1 位作者 屈忠义 吕世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14,共8页
为了探讨土壤粒径和有机质空间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伴随土层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壕渠分干渠灌域为研究目标,以灌溉区域内间隔1 km等间距77个取样点共308个样本为基础进行综合探讨,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及有机质不同土层... 为了探讨土壤粒径和有机质空间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伴随土层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壕渠分干渠灌域为研究目标,以灌溉区域内间隔1 km等间距77个取样点共308个样本为基础进行综合探讨,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及有机质不同土层及其相互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且相关性随着土层间隔的增大而减小,同时有机质含量与黏粒含量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583。土壤粒径及有机质在剖面上的层次组合及分布主要是成土过程和母质沉积过程所致,不同土层的空间变异性相关程度较高。而同一土层黏粒含量与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性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粉粒及砂粒含量体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有机质 不同土层 SURFER软件 内蒙古河套灌区
下载PDF
云南主要植烟土壤不同土层氮矿化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树会 刘青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9,共6页
为了解云南不同植烟土壤类型土壤的供氮能力,在主要植烟区选择紫色土、水稻土和红壤3种土壤分层采集土样,室内20℃和30℃条件下培养,应用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测定氮矿化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的氮矿化累积量在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 为了解云南不同植烟土壤类型土壤的供氮能力,在主要植烟区选择紫色土、水稻土和红壤3种土壤分层采集土样,室内20℃和30℃条件下培养,应用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测定氮矿化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的氮矿化累积量在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表现为紫色土氮矿化强度较大,氮矿化累积量较高,红壤相对较低,而在60~80 cm和80~100 cm土层以水稻土氮矿化累积量最高,紫色土最低。不同土层土壤以0~20 cm土层氮矿化速率和矿化量最高,其次是20~40 cm土层,再次是40~60 cm土层,最低的是60~80 cm土层和80~100 cm土层。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土壤中的氮矿化量随之降低。30℃条件下的土壤氮矿化速率和矿化量高于20℃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土壤类型 不同土层 氮矿化
下载PDF
水平冻结法施工杯型冻土壁温度场影响参数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夏江涛 蔡荣 +1 位作者 杨平 沈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8-41,共4页
依托于某地铁车站盾构出洞水平冻结加固工程,利用经验证的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了盐水温度、冻结管间距、冻结管直径和不同土层4大因素对杯型冻土壁温度场的影响。得出了各因素对杯型冻土壁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冻结管间距大小对冻结的影响... 依托于某地铁车站盾构出洞水平冻结加固工程,利用经验证的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了盐水温度、冻结管间距、冻结管直径和不同土层4大因素对杯型冻土壁温度场的影响。得出了各因素对杯型冻土壁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冻结管间距大小对冻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第一阶段相邻冻结管交圈时间的快慢,进而影响整个冻土壁达到设计厚度所需的冻结时间;砂质粉土的温度下降速率比粉质黏土要快,在冻结中前期下降的速率更加明显,后期影响并不显著;单从冻结时间考虑,冻结管内盐水温度越低越好;冻结管直径的增大在冻结前期对土体温度下降速率的影响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型冻土壁 温度场 盐水温度 冻结管直径 冻结管间距 不同土层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土层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分形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娜 张红玲 +1 位作者 屈忠义 张栋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7-163,共7页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内间隔4 km等间距112个取样点共448个样本为基础,通过多重分形及联合多重分形方法,对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层(0~20 cm、20~40 cm、40~70 cm与70~100cm)的空间变异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内间隔4 km等间距112个取样点共448个样本为基础,通过多重分形及联合多重分形方法,对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层(0~20 cm、20~40 cm、40~70 cm与70~100cm)的空间变异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0~20 cm至70~100 cm土层的多重分形谱宽度依次为0.933、0.795、0.824、0.805,即在0~20 cm土层空间变异性最大,而20~40 cm土层空间变异性最小。不同土层多重分形谱曲线均表现为左钩状(Δf>0),表明在灌域内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中,数值较大的数据占主导地位。同时从土壤表层到埋深1 m处D(1)/D(0)依次为0.983、0.980、0.973、0.965,其值逐渐减小,即空间分布逐渐由密集区域向稀疏区域转化。联合多重分形分析表明0~20 cm土层与20~40 cm、40~70 cm土层空间变异相关程度较高,而与70~100 cm土层空间变异相关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不同土层 空间异质性 多重分形 联合多重分形 内蒙古河套灌区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无机复合度及结合态腐殖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迟凤琴 蔡姗姗 +2 位作者 匡恩俊 张久明 周宝库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26,共7页
以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及有机无机复合度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原土复合量,降低原土复合度。三种施肥处理的土壤结合态腐殖质以松结态为... 以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及有机无机复合度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原土复合量,降低原土复合度。三种施肥处理的土壤结合态腐殖质以松结态为主,紧结态其次,稳结态最少。施肥提升土壤的松结态及稳结态腐殖质含量、土壤松/紧比值;降低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及土壤松/稳比值。单施化肥只能改善0-20 cm土层土壤肥力,在20-40 cm土层肥力降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最大程度改善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状况,活化土壤腐殖质,在两个土层中影响保持稳定。施肥对0-20 cm土层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影响大于20-40 cm土层,而对0-20 cm土层结合态腐殖质影响则小于20-40 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黑土 腐殖质结合形态 有机无机复合度 不同土层
下载PDF
土质对人工冻土冻结温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司轩昂 杨平 刘健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6-1172,共7页
不同土质的冻结温度是人工冻结法冻结壁设计的重要依据。为研究土质对人工冻土冻结温度的影响,选取不同地区人工冻结法施工典型土层开展冻结温度试验,提供了不同地区典型土层的冻结温度范围,并结合水泥土、含盐土冻结温度试验进行对比... 不同土质的冻结温度是人工冻结法冻结壁设计的重要依据。为研究土质对人工冻土冻结温度的影响,选取不同地区人工冻结法施工典型土层开展冻结温度试验,提供了不同地区典型土层的冻结温度范围,并结合水泥土、含盐土冻结温度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土层的冻结温度随其土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水泥掺入比及龄期的增加,水泥土的冻结温度降低;随含盐量的增加,NaCl含盐土冻结温度线性降低,含盐量对氯盐土比对硫酸盐土的冻结温度影响更显著。研究成果对不同土性的冻结壁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冻土 冻结温度 不同土层 水泥土 含盐土
下载PDF
高寒沙地不同植被修复措施下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机制
14
作者 张政 向前胜 +2 位作者 张登山 王丽 史文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3,共9页
为探究高寒沙地不同植被修复措施下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机制,更好地发挥其水土保持作用,以青海共和盆地设置3 a的高立式网笼沙障、麦草方格沙障+花棒、麦草方格沙障+柠条、麦草方格沙障+沙蒿和麦草方格沙障+菊芋种植为研究对象。利用290... 为探究高寒沙地不同植被修复措施下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机制,更好地发挥其水土保持作用,以青海共和盆地设置3 a的高立式网笼沙障、麦草方格沙障+花棒、麦草方格沙障+柠条、麦草方格沙障+沙蒿和麦草方格沙障+菊芋种植为研究对象。利用2900ET气象站和ECH 2 O,分别对研究区降雨量和各沙障类型下0~140 cm(10、20、40、60、80、100、120和140 cm)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选取3种不同等级降雨事件进行研究,分析其土壤水分响应情况和0~60 cm土壤水分补给特征。结果表明:1)2020年8月—2021年8月,研究区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以低频率小雨为主,<2 mm降雨事件占总降雨事件最高(38.98%),贡献率最小(6.12%),各沙障类型按月土壤总蓄水量变化划为缓慢积累期(1—4月)、消耗期(5—6月)、积累期(7—9月)和稳定期(10—12月)且均在8月达到峰值,其中高立式沙障土壤蓄水量最高(4万7563.54 mm),菊芋沙障最低(2万5564.09 mm),其各土层土壤蓄水量的增加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呈现出“减小—增大—减小—增大”变化。2)降雨量<5 mm时,菊芋沙障0~10 cm、花棒沙障及沙蒿沙障0~20 cm土层水分产生波动;降雨量在5~18 mm时,高立式沙障0~10 cm,柠条沙障、沙蒿沙障及菊芋沙障0~20 cm,花棒沙障0~100 cm土层水分产生波动;降雨量>18 mm时,高立式沙障0~10 cm,柠条沙障、沙蒿沙障及菊芋沙障0~60 cm,花棒沙障0~140 cm土层土壤水分产生波动。综合该地区不同植被修图措施下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情况,建议在5—6月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降雨事件 沙障类型 植物 高寒沙区 不同土层
下载PDF
黄三角濒海区不同土层土壤盐分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铭 常春艳 +1 位作者 王卓然 赵庚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23-34,共12页
摸清土壤盐分的影响因素是盐渍化土壤改良利用的重要基础。以黄河三角洲濒海垦利区为研究区,选取地下水、植被、地貌、离海距离4个方面的影响因子,确定了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地貌类型、相对高程、离海距离... 摸清土壤盐分的影响因素是盐渍化土壤改良利用的重要基础。以黄河三角洲濒海垦利区为研究区,选取地下水、植被、地貌、离海距离4个方面的影响因子,确定了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地貌类型、相对高程、离海距离7个指标,分析了各指标与土壤含盐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出土壤盐分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而构建了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盐量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与各土层含盐量为指数函数负相关,植被覆盖度、相对高程和离海距离与各土层含盐量均为幂函数负相关,地下水矿化度与各土层含盐量呈指数函数正相关,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指标与含盐量的相关性逐渐减弱;各土层土壤盐分与各影响因子关联度的排序均为地下水矿化度>植被覆盖度>地下水埋深>相对高程>离海距离,土壤盐分的主要驱动因子一是地下水矿化度和埋深,二是地表植被覆盖度;基于地下水矿化度、植被覆盖度、地下水埋深三因子构建的0~15 cm、15~30 cm、30~45 cm、45~60 cm土层土壤盐分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均为最佳盐分预测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42,0.777,0.794和0.828,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079 5,2.081 9,1.868 3和1.623 6,验证集的R2分别为0.712,0.756,0.813和0.883,RMSE分别为1.952 0,1.879 7,1.728 9和1.227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不同土层 土壤盐分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太岳山油松天然林不同土层的碳氮转化速率 被引量:5
16
作者 苗方琴 汪金松 +3 位作者 孙继超 康峰峰 赵秀海 贺自书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9-522,共4页
采用气压过程分离(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BaPS)技术,研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天然林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细根生物量对土壤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及其在0~52cm土层的变化.结果表明:油松天然... 采用气压过程分离(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BaPS)技术,研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天然林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细根生物量对土壤总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及其在0~52cm土层的变化.结果表明:油松天然林内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反硝化速率在各层间的波动较大;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及细根生物量均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反硝化速率和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以及细根生物量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硝化速率 反硝化速率 呼吸速率 气压过程分离(BaPS) 不同土层 油松天然林
原文传递
定额喷灌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文杰 程知言 +9 位作者 胡建 杨晋炜 姜夏烨 葛云 陈澎军 张刚 解君艳 吴琦 程艳丽 薛皓清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7期137-141,共5页
为明确喷灌洗盐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的淋洗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喷灌洗盐对滨海盐碱地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盐度的淋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洗盐水量与脱盐效果成正比,即用水量越多洗盐效果越明显。经... 为明确喷灌洗盐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的淋洗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喷灌洗盐对滨海盐碱地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盐度的淋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洗盐水量与脱盐效果成正比,即用水量越多洗盐效果越明显。经过喷灌洗盐后,不同土层盐分含量均有所降低,且脱盐效果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试验地1(SY1)在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脱盐率分别为55.34%、53.80%、20.89%、2.04%、3.59%、6.59%;试验地2(SY2)分别为56.72%、48.53%、25.05%、5.24%、5.63%、6.10%。结合数据分析,喷灌洗盐对SY1和SY2在0~10、10~20 cm土层盐分淋洗效果最佳,其脱盐率在48.53%~56.72%之间。该研究可为喷灌技术合理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喷灌洗盐 不同土层 土壤脱盐率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泽彦 魏红义 +3 位作者 马建文 商华业 闫扬帆 李凯 《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28-30,共3页
选取林地、园地和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禹州市褐土土壤中氮素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0~15 cm土层中,矿化氮含量为:林地>园地>耕地;土壤表层(0~5 cm)硝态氮含量林地最高,显著高于园地和耕地,而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园地和林地显... 选取林地、园地和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禹州市褐土土壤中氮素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0~15 cm土层中,矿化氮含量为:林地>园地>耕地;土壤表层(0~5 cm)硝态氮含量林地最高,显著高于园地和耕地,而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园地和林地显著高于耕地;不同土层中的,林地、园地和耕地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林地和园地0~5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10~15 cm土层,而耕地中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中林地的硝态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种土地利用类型铵态氮含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0~10 cm土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硝态氮 铵态氮 不同土层
下载PDF
野生马鞍菌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分析
19
作者 李云霞 柴美清 +4 位作者 李青 孙瑶 韩鹏远 张锁峰 陈金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64-67,74,共5页
为了明确野生马鞍菌的发生与生态环境、土壤环境的关系,便于驯化栽培,对山西岢岚地区野生马鞍菌发生处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环境进行了调查,测定并分析了该地野生马鞍菌发生处不同土层(0,5和10 cm)不同距离(0,50和100 cm)的土壤pH和土壤养... 为了明确野生马鞍菌的发生与生态环境、土壤环境的关系,便于驯化栽培,对山西岢岚地区野生马鞍菌发生处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环境进行了调查,测定并分析了该地野生马鞍菌发生处不同土层(0,5和10 cm)不同距离(0,50和100 cm)的土壤pH和土壤养分含量(包括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猛)。结果表明,野生马鞍菌发生地土壤pH在7.89~8.23之间,呈碱性,土壤中有机质26.37 g·kg^(-1),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猛含量分别为129.61,9.16,157.8,0.82,6.12,4.86和15.25 mg·kg^(-1)。马鞍菌发生处表层土壤中养分含量高于深层土壤,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锰含量在逐渐降低;同时,马鞍菌发生处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含量高于未发生处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锰含量低于未发生处土壤。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可知,在有机质含量中等、缺磷、富钾的碱性土壤中更容易发生野生马鞍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菌 土壤PH 土壤养分 不同土层
下载PDF
鹤山3种人工林土壤N_2O浓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异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俊岸 周丽霞 +3 位作者 林永标 丁明懋 傅声雷 蚁伟民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用特制的不锈钢采气管及气相色谱仪对鹤山3种人工林土壤不同深度N2O浓度进行了原位采样及分析.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土壤剖面N2O浓度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异.马占相思林土层N2O浓度的顺序为15cm<30cm<45cm<60cm土层;荷木林和松林各... 用特制的不锈钢采气管及气相色谱仪对鹤山3种人工林土壤不同深度N2O浓度进行了原位采样及分析.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土壤剖面N2O浓度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异.马占相思林土层N2O浓度的顺序为15cm<30cm<45cm<60cm土层;荷木林和松林各土层的浓度顺序为30cm<15cm<45cm<60cm土层.对3种人工林整个观测期间相同深度N2O浓度的月平均值进行比较,15、30、45cm3个土层的高低顺序均为荷木林<马占相思林<松林,60cm土层则是马占相思林<荷木林<松林.在季节变化方面,马占相思林和荷木林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以雨热充足的8月份较高,到11月份又有上升的趋势.松林N2O的季节变化趋势则是5、6月份以及8、9月份浓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山地区 人工林 不同土层 N2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