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药涕灭威在土壤中的不可逆吸附行为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广良 戴树桂 钱芸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7-602,共6页
应用多循环吸附 /脱附实验法 ,分 4个浓度范围对 0— 1 80 0mg/L浓度范围内的氨基甲酸酯农药涕灭威在土壤中的吸附 /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 .发现涕灭威在土壤中会发生不可逆吸附现象 ,其在土壤中的总吸附量可由两部分组成 :可逆吸附量 ( q... 应用多循环吸附 /脱附实验法 ,分 4个浓度范围对 0— 1 80 0mg/L浓度范围内的氨基甲酸酯农药涕灭威在土壤中的吸附 /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 .发现涕灭威在土壤中会发生不可逆吸附现象 ,其在土壤中的总吸附量可由两部分组成 :可逆吸附量 ( qrev)和不可逆吸附量 ( qirr) ,其在土壤中的最大不可逆吸附量 ( qirrmax)为 1 52 35mg/kg .在较低浓度下 ,每次吸附约有超过70 %的农药进入不可逆吸附室 ,但在较大浓度下 ,不可逆吸附室可在一步吸附过程中达饱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涕灭威 可逆吸附 农药 吸附 土壤污染
下载PDF
芘在土壤中的长期吸附和解吸行为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俊国 孙红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5-170,共6页
研究了芘在6种不同性质土壤中长期吸附解吸及不可逆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实验中芘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都存在快过程和慢过程2个阶段.不同吸附平衡时间下,有机质含量高于1%时,不同土壤的吸附平衡常数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 研究了芘在6种不同性质土壤中长期吸附解吸及不可逆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实验中芘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都存在快过程和慢过程2个阶段.不同吸附平衡时间下,有机质含量高于1%时,不同土壤的吸附平衡常数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质含量低于1%时,黏粒含量对土壤的吸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平衡时问由2d增加到180d后,6种土壤的Kd值增加了35.1%~557.9%,其中土壤有机质对Kd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黏粒对Kd值影响最大,平衡时间对部分土壤Kd值影响不容忽视.长期解吸过程中,6种土壤慢解吸部分占总解吸量的12.05%~41.00%,有机质含量越高,慢解吸对解吸过程的贡献越大.不考虑老化的影响,有机质含量对不可逆吸附容量的贡献明显高于黏粒的贡献,与有机质对慢解吸过程的影响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跃期吸附/解吸 吸附常数 可逆吸附 土壤
下载PDF
五氯酚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解吸迟滞行为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华林 张建英 +2 位作者 陈英旭 许云台 沈梦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2,共6页
采用循环吸附 解吸实验法 ,研究了西湖、滇池、太湖、甬江和钱塘江表层沉积物对五氯酚的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五氯酚在 5种沉积物上均表现出解吸比吸附滞后的现象 .解吸迟滞系数表明 ,甬江沉积物的迟滞现象最明显 ,各沉积物的迟滞系数大... 采用循环吸附 解吸实验法 ,研究了西湖、滇池、太湖、甬江和钱塘江表层沉积物对五氯酚的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五氯酚在 5种沉积物上均表现出解吸比吸附滞后的现象 .解吸迟滞系数表明 ,甬江沉积物的迟滞现象最明显 ,各沉积物的迟滞系数大小与沉积物中脂蜡占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比成正相关 .研究认为 ,解吸迟滞行为主要是由沉积物中脂蜡组分对五氯酚的不可逆吸附造成的 .解吸迟滞现象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 沉积物 吸附 解吸 迟滞系数 可逆吸附 湖泊
下载PDF
基于相平衡分配法的水体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质量基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祝凌燕 刘楠楠 邓保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74-2580,共7页
沉积物质量基准是对水质基准的补充,对水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沉积物质量基准研究起步较晚,且多集中于重金属质量基准,对有机物质量基准的研究较少.国际上建立沉积物质量基准的方法很多,而相平衡分配法被认为是建立水体沉积物中有... 沉积物质量基准是对水质基准的补充,对水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沉积物质量基准研究起步较晚,且多集中于重金属质量基准,对有机物质量基准的研究较少.国际上建立沉积物质量基准的方法很多,而相平衡分配法被认为是建立水体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质量基准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运用相平衡分配法建立水体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质量基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不可逆吸附的影响以及对相平衡分配法的改进,指出了相平衡分配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相平衡分配法 有机污染物 可逆吸附 生物摄食
原文传递
农药保棉磷、敌草隆、莠去津和扑草净在土壤中不可逆吸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马立新 陈吉平 +2 位作者 郭荣波 倪余文 梁鑫淼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6-460,共5页
利用土壤柱液相色谱多级吸附/脱附法研究了保棉磷、敌草隆、莠去津和扑草净在土壤中的不可逆吸附及其影响因素。莠去津、敌草隆、保棉磷和扑草净在每克德国Kaldenkirchen砂土中的不可逆吸附量分别为1 272,5 084,1 964和1 728μg。保棉磷... 利用土壤柱液相色谱多级吸附/脱附法研究了保棉磷、敌草隆、莠去津和扑草净在土壤中的不可逆吸附及其影响因素。莠去津、敌草隆、保棉磷和扑草净在每克德国Kaldenkirchen砂土中的不可逆吸附量分别为1 272,5 084,1 964和1 728μg。保棉磷在3#欧洲标准土和Kaldenkirchen砂土中的不可逆吸附量有较大差异,说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对农药在土壤中的不可逆吸附有显著影响。该文通过对农药种类、土壤性质的比较,初步探讨了农药在土壤中不可逆吸附的机理。另外,与批量平衡法多级吸附/脱附法相比,土壤柱液相色谱多级吸附/脱附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而又准确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土壤柱液相色谱 多级吸附/脱附 可逆吸附 土壤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在河流沉积物上的不可逆吸附行为 被引量:7
6
作者 夏星辉 张菊 沙玉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9-975,共7页
采用平衡吸附实验和循环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在长江和黄河沉积物样品中的吸附特性和不可逆吸附作用.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表明,DMP和DEHP在沉积物上的lgKoc均高于文献报道值,说... 采用平衡吸附实验和循环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在长江和黄河沉积物样品中的吸附特性和不可逆吸附作用.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表明,DMP和DEHP在沉积物上的lgKoc均高于文献报道值,说明沉积物对PAEs的吸附不仅包括在有机质上的分配作用,而且还存在其他吸附过程.循环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对DMP和DEHP的吸附包括可逆的线性吸附和不可逆的非线性吸附.DMP和DEHP在4种沉积物样品上的最大不可逆吸附量分别为125.19~337.37μg/g和515.89~591.41μg/g,且最大不可逆吸附量与沉积物的比表面积,阳离子交换量,黑炭含量等呈正相关.DMP可逆吸附部分的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lgkroecv)为3.69~4.98L/kg,该值仍大于文献报道的Koc值,说明除在有机碳上的分配作用外,DMP还存在其他的可逆吸附机制.DEHP的lgkorecv为4.12~5.31L/kg,与文献报道值接近,说明DEHP的主要可逆吸附机制为在有机碳上的分配作用.尽管DMP和DEHP的性质差异较大,但二者在4种沉积物上不可逆吸附部分的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lgkiorcr)接近常数(6.46±0.38)L/kg.由于PAEs在沉积物上存在不可逆吸附,在建立沉积物质量基准时需要考虑其最大不可逆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吸附 可逆吸附 沉积物 沉积物质量基准
原文传递
90Sr和241Am在非饱和粉质黏土中迁移规律的比对
7
作者 陈超 杨松 +5 位作者 朱君 石云峰 李婷 谢添 张艾明 骆志平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70,I0004,共8页
设施选址阶段厂址的适宜性评估以及事故工况下放射性核素的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开展核素迁移实验研究工作。本工作采用室内静态批式法及动态原状土柱实验,开展了90Sr、241Am在非饱和多孔介质粉质黏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研究,通过实验... 设施选址阶段厂址的适宜性评估以及事故工况下放射性核素的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开展核素迁移实验研究工作。本工作采用室内静态批式法及动态原状土柱实验,开展了90Sr、241Am在非饱和多孔介质粉质黏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研究,通过实验室精细化物理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不同环境要素对核素迁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90Sr、241Am在粉质黏土介质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表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不同核素在粉质黏土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岩土介质对强吸附核素241Am的阻滞能力远大于90Sr,且体系的可逆性好于90Sr。对90Sr而言,动态柱法非平衡吸附模式考虑了溶解相与吸附相之间的一级速率反应系数β,计算的浓度分布曲线与实测浓度点吻合程度较好,通过非平衡模式拟合得到90Sr在非饱和粉质黏土中的吸附分配系数为3.6 mL/g,β为0.55/h;241Am在平衡吸附、非平衡吸附两种模式下得到的核素浓度分布曲线与实测值吻合均较好,表明核素在土壤介质中的吸附特性越强,吸附、解吸速率越快,越接近瞬时吸附时体系更容易达到平衡,两种模型均可以较好地描述核素的迁移反应过程,利用平衡模式拟合得到吸附分配系数为3×10^(3)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可逆吸附 迁移 非平衡模式
下载PDF
薯蓣皂甙元的极谱催化波及其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斌 艾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81-984,共4页
采用线性扫描极谱技术,研究了薯蓣皂甙元(C27H42O3,简称皂素)的极谱催化波及应用。结果表明,在pH=5.3±0.5的BR缓冲溶液、0.1mol/LKCl和8×10-3mol/LH2O2的底液中,皂素产生极谱催化波,其一阶导数波的峰电位在-1.05V(vs.SCE)处,... 采用线性扫描极谱技术,研究了薯蓣皂甙元(C27H42O3,简称皂素)的极谱催化波及应用。结果表明,在pH=5.3±0.5的BR缓冲溶液、0.1mol/LKCl和8×10-3mol/LH2O2的底液中,皂素产生极谱催化波,其一阶导数波的峰电位在-1.05V(vs.SCE)处,峰电流与皂素浓度在1.0×10-8~8.0×10-8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i′P=7.322×108c+3.919(μA/s),相关系数r=0.9984,检出限为1.0×10-8mol/L;该波为不可逆吸附、平行催化波。建立了测定皂素的新分析方法,并测定了黄姜中皂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谱催化波 薯蓣皂甙元 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 可逆吸附 平行催化波 线性扫描 缓冲溶液 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 皂素 谱技术 峰电位 导数波 峰电流 检出限 测定 一阶
下载PDF
轻烃组分在Al_2O_3色谱柱的不可逆吸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俊彦 李继文 +1 位作者 王川 顾松园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4-89,共6页
研究了Al2O3/KCl,Al2O3/S,Al2O3/M3种Al2O3毛细管色谱柱在轻烃组分分析中不可逆吸附行为,定量考察了柱温、载气流速、进样量等对C3~C;烃类组分在不同类型Al2O3色谱桂上不可逆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Al2O3毛细管色谱柱对轻烃组... 研究了Al2O3/KCl,Al2O3/S,Al2O3/M3种Al2O3毛细管色谱柱在轻烃组分分析中不可逆吸附行为,定量考察了柱温、载气流速、进样量等对C3~C;烃类组分在不同类型Al2O3色谱桂上不可逆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Al2O3毛细管色谱柱对轻烃组分的不可逆吸附存在明显差异,烷烃和单烯烃的不可逆吸附现象不明显,炔烃和二烯烃等极性较强的组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逆吸附,其中丙二烯、1,2-丁二烯和丙炔等组分在S型与M型Al2O3色谱柱上的不可逆吸附最为显著.温度和载气流速影响不可逆吸附的程度,进样量对不可逆吸附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可逆吸附导致部分炔烃和二烯烃组分测定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高于理论值,对这些组分的定量造成影响,采用校正面积归一法定量有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AL2O3 毛细管色谱柱 轻烃 可逆吸附 裂解碳四
下载PDF
Sb在Pt(100),Pt(110),Pt(111)及Pt(320)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毅芸 周志有 +1 位作者 吴启辉 孙世刚 《电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研究了Sb在Pt(1 0 0 ) ,Pt(1 1 0 ) ,Pt(1 1 1 )和Pt(32 0 )单晶面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特性 .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 0 .45V时 ,Sb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1 0 0 ) ,Pt(1 1 0 )和Pt(1 1 1 )表面 ,而Sbad在Pt(32 0 )表面稳定的电位较... 研究了Sb在Pt(1 0 0 ) ,Pt(1 1 0 ) ,Pt(1 1 1 )和Pt(32 0 )单晶面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特性 .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 0 .45V时 ,Sb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1 0 0 ) ,Pt(1 1 0 )和Pt(1 1 1 )表面 ,而Sbad在Pt(32 0 )表面稳定的电位较低 ,为Eu≤ 0 .40V .从饱和吸附Sb的铂单晶电极出发 ,通过改变电位扫描上限Eu 和电位扫描圈数可以获得不同Sb覆盖度 (θSb)的电极 .根据Sb和H在铂单晶电极表面共吸附的定量数据 ,对Sb在不同铂单晶面上饱和吸附的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单晶电极 可逆吸附 吸附 电化学特性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在饱和多孔介质原状土中运移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超 谢添 +5 位作者 朱君 石云峰 李婷 杨松 张艾明 骆志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25-2635,共11页
为科学评估处置场及核设施退役治理过程中的长期风险,需了解放射性核素在含水层复杂地质环境中的反应机制和迁移行为。本文通过室内静态批式法及动态原状土柱实验,开展了^(90)Sr、^(137)Cs、^(238)Pu、^(241)Am在饱和多孔介质细砂中的... 为科学评估处置场及核设施退役治理过程中的长期风险,需了解放射性核素在含水层复杂地质环境中的反应机制和迁移行为。本文通过室内静态批式法及动态原状土柱实验,开展了^(90)Sr、^(137)Cs、^(238)Pu、^(241)Am在饱和多孔介质细砂中的动态迁移转化过程研究,构建了核素在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中迁移的理论模型,利用实验手段解析了核素微界面不可逆吸附反应过程,计算了核素迁移浓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静态实验^(90)Sr吸附-解吸等温线并不完全重合,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夹角φ(φ=32.38°),由亚平衡吸附理论可知,^(90)Sr的吸附-解吸过程具有明显的不可逆性,其吸附作用以离子交换反应为主;^(137)Cs、^(238)Pu、^(241)Am的吸附-解吸等温线近乎平行,表现出良好的吸附可逆性,3种核素以表面配合反应为主。对于^(90)Sr,动态柱法非平衡吸附模式考虑了溶解相与吸附相之间的一级速率系数β,计算所得浓度分布曲线与实测浓度分布曲线吻合较好,通过拟合得到^(90)Sr在含水层细砂介质中的分配系数为0.85 mL/g,β为0.16 h^(-1);^(137)Cs、^(238)Pu、^(241)Am在平衡吸附、非平衡吸附两种模式下所得核素浓度分布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均较好,拟合分配系数K_(d)依次为4.9×10^(2)、2.1×10^(4)、6.0×10^(3) mL/g,表明核素在土壤介质中的吸附能力越强,其吸附-解吸速率越快,体系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平衡吸附模式与非平衡吸附模式拟合结果越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可逆吸附 运移 非平衡模式
下载PDF
碲在金衬底上的不可逆吸附行为及其欠电位沉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文 杨君友 +2 位作者 周东祥 樊希安 段兴凯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273-2278,共6页
研究了碲在金衬底上的不可逆吸附行为特征及其对碲原子欠电位沉积行为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碲原子于金衬底上的欠电位沉积机制.结果显示在开路条件下碲原子在金衬底表面具有不可逆的吸附行为,证实了在金的双电层范围内很难将这种碲的吸... 研究了碲在金衬底上的不可逆吸附行为特征及其对碲原子欠电位沉积行为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碲原子于金衬底上的欠电位沉积机制.结果显示在开路条件下碲原子在金衬底表面具有不可逆的吸附行为,证实了在金的双电层范围内很难将这种碲的吸附物移走.为了完全移走碲的吸附物,需要采用特定的电化学清洗程序.发现碲的吸附物移走发生在电位循环至金的氧化区域,且在该区域这种碲的吸附物移走与金的表面氧化同时发生.扫描速率分析结果证实碲欠电位沉积在金表面符合Sanchez-Maestre模型的三个标准,说明碲原子于金衬底上欠电位沉积符合二维形核和生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原子层外延 欠电位沉积 可逆吸附 循环伏安 热电材料
下载PDF
亚稳平衡吸附态与亚稳平衡系数关系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子川 潘纲 +1 位作者 魏雨 陈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6-479,共4页
在相同温度、压力、p H值和离子强度等条件下 ,同一种金属离子在无机矿物表面上发生的吸附反应可以形成能量不同的吸附状态 (如 Zn可以边 -边和角 -角两种方式吸附在水锰矿表面上 ) ,因而反应终了时吸附质可处于不同的亚稳平衡吸附态 (M... 在相同温度、压力、p H值和离子强度等条件下 ,同一种金属离子在无机矿物表面上发生的吸附反应可以形成能量不同的吸附状态 (如 Zn可以边 -边和角 -角两种方式吸附在水锰矿表面上 ) ,因而反应终了时吸附质可处于不同的亚稳平衡吸附态 (MEA) .应用 MEA理论 ,针对吸附反应 A+H2 O =x A1 +y A2 +H2 O,推导出实际吸附反应“平衡常数”(Kreal)与亚稳平衡系数 (Km e)的热力学关系式 ,从理论上分析了吸附反应 MEA状态的变化对实际吸附反应平衡性质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 ,Kme值与两种 MEA状态之间的能量差呈指数关系 ,通过影响吸附反应的 MEA状态 (包括能量和组成 )的反应动力学因素可影响吸附平衡常数和吸附等温式 (线 )等吸附热力学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吸附 MEA理论 热力学 吸附平衡性质 亚稳平衡态吸附
下载PDF
Pt(110)/Sb电极上甲酸的电催化氧化特征和动力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毅芸 周志有 +4 位作者 吴启辉 郑明森 谷艳娟 陈声培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01-1204,共4页
研究了 Sb在 Pt( 1 1 0 )晶面上不可逆吸附电化学特性及甲酸在 Sbad修饰 Pt( 1 1 0 )电极 [Pt( 1 1 0 ) /Sb]上的电催化氧化特征及其反应动力学 .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 Eu≤ 0 .4 5 V时 ,Sbad可稳定地吸附在 Pt( 1 1 0 )表面上 ,从而有... 研究了 Sb在 Pt( 1 1 0 )晶面上不可逆吸附电化学特性及甲酸在 Sbad修饰 Pt( 1 1 0 )电极 [Pt( 1 1 0 ) /Sb]上的电催化氧化特征及其反应动力学 .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 Eu≤ 0 .4 5 V时 ,Sbad可稳定地吸附在 Pt( 1 1 0 )表面上 ,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甲酸的解离吸附 .与未修饰的 Pt( 1 1 0 )上的结果相比 ,在 Pt( 1 1 0 ) /Sb上甲酸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 0 .35 V.当θSb=0 .1 2 6时 ,Pt( 1 1 0 ) /Sb电极对甲酸的电催化活性最高 .还研究了 Pt( 1 1 0 ) /Sb上甲酸氧化反应的动力学 ,定量解析了不同θSb下甲酸氧化的速度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吸附 吸附原子 甲酸 氧化反应动力学 电催化氧化 锑修饰 铂(110)单晶电极
下载PDF
Sb在Au单晶电极上结构敏感吸附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佳伟 商旺火 +1 位作者 吴琼 毛秉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0-145,共6页
本文研究比较Sb(III)在Au(111)和Au(100)电极上的不可逆吸附与还原和Sb的欠电位沉积行为及其相互影响.现场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基底表面结构不仅影响阴离子的吸附行为和Sb的吸附结构,而且还影响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 本文研究比较Sb(III)在Au(111)和Au(100)电极上的不可逆吸附与还原和Sb的欠电位沉积行为及其相互影响.现场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基底表面结构不仅影响阴离子的吸附行为和Sb的吸附结构,而且还影响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在Au(111)表面,致密无序膜的SbO+不可逆吸附层还原后基本保持原有的无序结构;而在Au(100)表面,由于SO42-的共吸附,不可逆吸附物种还原后形成(2×2)有序结构.在Au(111)表面上,Sb的欠电位沉积伴随显著的合金化,且因表面有序结构的破坏而形成沟道状二维结构;但对Au(100)表面,由于其晶格和尺寸与稳定的AuSb2合金之(100)面有较好的匹配性,使Au与Sb得以形成有序的表面化合物,从而避免了欠电位沉积过程中的表面合金化问题,进一步体现基底结构的敏感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行为 电极 AU 扫描隧道显微镜 单晶 SO4^2- 有序结构 循环伏安法 可逆吸附 Sb(Ⅲ) 欠电位沉积 表面合金化 相互影响 沉积行为 吸附结构 表面结构 无序结构 吸附物种 二维结构 沉积过程 基底结构 还原 阴离子 稳定性
下载PDF
表阿霉素在硅胶柱上不可逆吸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瑞萍 Li Ruiping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76-79,共4页
亲水作用色谱分离表阿霉素时,在中性及弱酸性条件下,样品在硅胶柱上呈现不可逆吸附平 衡过程.对影响不可逆吸附的因素如缓冲液的pH值、离子强度、有机溶剂的类型及流动相中水的 含量进行了探讨,推断这种现象是由于溶质离子与固定... 亲水作用色谱分离表阿霉素时,在中性及弱酸性条件下,样品在硅胶柱上呈现不可逆吸附平 衡过程.对影响不可逆吸附的因素如缓冲液的pH值、离子强度、有机溶剂的类型及流动相中水的 含量进行了探讨,推断这种现象是由于溶质离子与固定相表面极少数的强活性硅羟基作用所致. 不可逆吸附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可通过改变洗脱条件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作用色谱 硅胶色谱柱 表阿霉素 可逆吸附
下载PDF
用脉冲色谱法研究Pd-V_(2)O_(5)体系催化剂的吸附作用
17
作者 吴志芸 郭海忱 +1 位作者 李敏学 赵仲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1年第2期225-232,共8页
本文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Pd-V氧化物体系催化剂对乙烯、氧和二氧化碳的吸附作用。指出在接近反应温度下(80—100℃),Pd-V氧化物体系的催化剂对乙烯有可逆与不可逆两种吸附作用,而单独的PdO和V_(2)O_(5)以及载体SiO2则只有可逆吸附作用。... 本文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Pd-V氧化物体系催化剂对乙烯、氧和二氧化碳的吸附作用。指出在接近反应温度下(80—100℃),Pd-V氧化物体系的催化剂对乙烯有可逆与不可逆两种吸附作用,而单独的PdO和V_(2)O_(5)以及载体SiO2则只有可逆吸附作用。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可逆吸附等温线,计算了吸附热,考查了不可逆吸附与催化剂中Pd含量之间的关系,指出在Pd-V氧化物催化剂上,乙烯的不可逆吸附量与催化氧化活性一样,是与Pd含量有关的。测定了预吸附氧有利于乙烯的不可逆吸附,而CO_(2)则不能牢固的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催化剂 吸附等温线 吸附 吸附作用 可逆吸附 催化剂表面 二氧化碳 吸附
下载PDF
沉积物对137Cs的不可逆吸附行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云峰 谢添 +5 位作者 朱君 陈超 李婷 邓安嫦 刘团团 张艾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2,共6页
通过一系列吸附、解吸实验,从沉积物组成成分、吸附时间和解吸时间以及粒径组成等方面,研究了137Cs在沉积物中的不可逆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吸附时间增加,不可逆吸附量增加;解吸时间增加,不可逆吸附量减少;且吸附、解吸过程符合准二阶动... 通过一系列吸附、解吸实验,从沉积物组成成分、吸附时间和解吸时间以及粒径组成等方面,研究了137Cs在沉积物中的不可逆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吸附时间增加,不可逆吸附量增加;解吸时间增加,不可逆吸附量减少;且吸附、解吸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沉积物粒径组成对137Cs的不可逆吸附行为有影响,沉积物组成粒径越小,137Cs的不可逆吸附行为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137Cs 可逆吸附 黏土矿物 粒径
下载PDF
镍铝催化剂吸附动力学参数的非线性动态分析
19
作者 周革 陈诵英 +1 位作者 林炳昌 彭少逸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在推导出适应于甲烷化反应体系非线性动态分析不同吸附物种动力学参数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优化出工业镍铝甲烷比催化剂上可逆吸附氢和可逆吸附一氧比碳的吸附速率常数和吸附平衡常数。结果表明,镍铝催化剂上吸附可逆氢要比吸附一... 在推导出适应于甲烷化反应体系非线性动态分析不同吸附物种动力学参数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优化出工业镍铝甲烷比催化剂上可逆吸附氢和可逆吸附一氧比碳的吸附速率常数和吸附平衡常数。结果表明,镍铝催化剂上吸附可逆氢要比吸附一氧化碳快2.2倍左右。该结果为镍铝催化剂上甲烷化产物的生成主要依赖于一氧化碳的吸附这一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镍铝催化剂上甲烷化是可逆吸附氢与不可逆吸附一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不可逆吸附一氧化碳不随压力而变化,因而镍铝催化剂上的甲烷化反应可在常压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动态分析 可逆吸附 可逆吸附
下载PDF
可逆与不可逆吸附氢在合成甲醇反应中的作用
20
作者 周革 陈诵英 彭少逸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在自行设计和建立的加压动态分析装置上研究了合成甲醇催化剂上氢的吸附和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下催化剂上吸附的氢可分为可逆吸附氢和不可逆吸附氢;不可逆吸附氢又可分为能被CO顶替出来的和不能被CO顶替出来的两部分;能被CO... 在自行设计和建立的加压动态分析装置上研究了合成甲醇催化剂上氢的吸附和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下催化剂上吸附的氢可分为可逆吸附氢和不可逆吸附氢;不可逆吸附氢又可分为能被CO顶替出来的和不能被CO顶替出来的两部分;能被CO顶替出来的不可逆吸附氢对CO的吸附起促进作用,不能被CO顶替出来的不可逆吸附氢是合成甲醇催化剂必不可少的“组分”或称“促进剂”;同时甲醇的生成是可逆吸附氢与一氧化碳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吸附 可逆吸附 合成 甲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