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V40诱导髁突软骨细胞永生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段小红 吴军正 +2 位作者 毛勇 李峰 杨彤元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6,T001,共4页
目的 建立髁突软骨细胞的永生化细胞系。方法 构建含有SV40大T抗原基因和neo抗性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SV40 ,用常规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后 ,收集其病毒上清感染原代培养的新西兰白兔... 目的 建立髁突软骨细胞的永生化细胞系。方法 构建含有SV40大T抗原基因和neo抗性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SV40 ,用常规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后 ,收集其病毒上清感染原代培养的新西兰白兔髁突软骨细胞 (mandibularcondylarchondrocyte ,MCC) ,G418筛选阳性克隆并挑选单克隆。设计大T抗原基因的特异性引物 ,用PCR检测不同克隆株对目的基因的整合。对所挑选的阳性克隆株进行扩增培养及常规的冻存复苏 ,比较其与MCC在形态增殖等方面特征。结果  10个阳性克隆株成功扩增出了 1196bp的基因片断 ,有 5株细胞传代超过 30次 ,其中克隆株A2 1已在体外 1.5年稳定传代 10 0次以上 ,命名为永生化髁突软骨细胞 (immortalizedmandibularcondylarchondrocyte,IMCC)。IMCC和MCC的倍增时间分别是 30 86h和 78 95h。IMCC的形态以多角形为主 ,传代、冻存和复苏对细胞形态及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 已建立了 1株永生化的髁突软骨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软骨细胞 永生化 SV40 诱导
原文传递
髁突骨折的开放手术治疗 被引量:15
2
作者 沈宁 杨驰 +3 位作者 王旭东 汪涌 俞创奇 蔡协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7-599,共3页
目的 :研究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及开放性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40例 (共 5 6侧 )髁突骨折患者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行开放性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 ,随访期 4~ 45月 (平均 17月 )。... 目的 :研究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及开放性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40例 (共 5 6侧 )髁突骨折患者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行开放性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 ,随访期 4~ 45月 (平均 17月 )。结果 :根据术后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评价 ,优 3 4例 ( 85 % ) ,良 6例 ( 15 % ) ,差 0例。结论 :对伴有移位或错位的髁突骨折 ,应尽可能给予开放性手术治疗 ,临床上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骨折 下骨切开术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么学东 范松青 +1 位作者 安高 王泽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匹配关系。方法:下颌骨髁突和颞骨关节窝完整的颅骨标本30副,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结果:髁突横径(19.73±1.78)mm,髁突前后径(9.59±1.23)mm;关节窝内外径(22.06±1.70...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匹配关系。方法:下颌骨髁突和颞骨关节窝完整的颅骨标本30副,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结果:髁突横径(19.73±1.78)mm,髁突前后径(9.59±1.23)mm;关节窝内外径(22.06±1.70)mm,关节窝前后径(14.63±0.98)mm。髁突形态差异明显,有的呈扁长形,有的则呈卵圆形,髁突前后径、内外径均表现出较大变异。对髁突、关节窝进行分型,髁突中等型为57%,薄宽型和厚窄型分别为25%、18%;关节窝深度中等型为63%、浅型为30%、深型为7%。结论:颞下颌关节各个骨性结构的匹配性资料可供研究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 关节窝 下颌骨 测量 下颌关节紊乱病
下载PDF
下颌髁突骨折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军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170-173,共4页
髁突是全身唯一的联动关节—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咀嚼、言语、表情等重要生理功能;它是下颌骨骨折中常见解剖部位之一,内、外部因素均可造成其骨折。由于受力的大小、方向和部位的不同、受伤年龄的差异以及自身解剖特点的影响... 髁突是全身唯一的联动关节—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咀嚼、言语、表情等重要生理功能;它是下颌骨骨折中常见解剖部位之一,内、外部因素均可造成其骨折。由于受力的大小、方向和部位的不同、受伤年龄的差异以及自身解剖特点的影响,致使髁突骨折类型不尽相同,相应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此,学者对髁突骨折的处理仍存在一定争议,临床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而且治疗后临床转归、表现方式具有差异性。本文从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流行病学、临床分类、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下颌骨 下颌关节 颈部骨折 关节窝 手术入路 颌间固定 咀嚼肌 重要生理功能 面部骨折
下载PDF
髁突应力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胡敏 周继林 +2 位作者 洪民 马和中 田晓玲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4-216,共3页
为了探讨颞下颌关节内各部分的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本研究应用CT检查与图像处理和三维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对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髁突应力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髁突皮质骨的应力水平高于松质骨者,皮质骨的应力集中区域位于髁突... 为了探讨颞下颌关节内各部分的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本研究应用CT检查与图像处理和三维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对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髁突应力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髁突皮质骨的应力水平高于松质骨者,皮质骨的应力集中区域位于髁突关节前斜面的中、外1/3部分,两侧髁突的应力分布状况对称。作者将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引入颞下颌关节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有限元 应力分析
原文传递
大鼠下颌功能前伸后激活髁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征 罗颂椒 刘聪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69-371,共3页
目的研究用功能矫治器前伸生长期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功能矫形治疗的分子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5周龄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按1天、3天、1周、2周、3周和4周... 目的研究用功能矫治器前伸生长期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功能矫形治疗的分子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5周龄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按1天、3天、1周、2周、3周和4周6个阶段,应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髁突软骨中IGF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生长期大鼠下颌髁突软骨有IGF1mRNA表达;前伸大鼠下颌使髁突软骨细胞中IGF1mRNA阳性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加。这一变化具有时间性,即实验3天后开始升高,实验后1周~2周达最高值,3周~4周时逐渐降低。结论功能前伸下颌后IGF1mRNA转录升高,表明功能矫形后髁突软骨的生长改建可能是由于咀嚼肌牵张激活了IGF1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IGF-1 基因表达 口腔正畸学
原文传递
脱位性髁突矢状骨折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景捷 赵洪伟 +2 位作者 孙钢 夏辉 李龙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总结脱位性髁突矢状骨折(DSFMC)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将22例28侧DSFMC分型,总结各类型DSFMC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咬合关系、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髁突术后形态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DSFMC以Ⅱ型骨折最多,占5... 目的总结脱位性髁突矢状骨折(DSFMC)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将22例28侧DSFMC分型,总结各类型DSFMC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咬合关系、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髁突术后形态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DSFMC以Ⅱ型骨折最多,占57%;其次为Ⅲ型骨折和Ⅰ型骨折,分别占25%和18%。②5侧Ⅰ型骨折均行骨折片摘除术;16侧Ⅱ型骨折中,9侧行骨折片游离再植加微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5侧行骨折片摘除,2侧切除髁突;Ⅲ型骨折中有5侧行骨折片游离再植加微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2侧行摘除骨碎片,修整髁突残端。③22例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张口度为33.9 mm,平均张口偏斜1.5 mm,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咬合关系完全恢复正常17例,5例术后仍有1 ̄2 mm的前牙开!,经调!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④术后再植髁突未见明显吸收,微型接骨板无明显变形。结论DSFMC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张口度、张口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再植髁突无明显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矢状骨折 游离再植 坚固内固定
下载PDF
纯钛作为医学材料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董弘毅 《山西科技》 2005年第1期130-131,共2页
文章通过对生物医学材料纯钛的综述 ,着重分析了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新应用———TSO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和临床资料、经验的积累 。
关键词 口腔医学 纯钛 治疗 医学材料 下颌骨 固定术 研究结果 积累 应用 经验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手术治疗 被引量:7
9
作者 何善志 王科 +1 位作者 杨磊 彭国光 《广东牙病防治》 2015年第11期613-616,共4页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是髁突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骨折线从髁突关节面斜向髁突颈内侧,呈矢状走行,髁突游离端被翼外肌牵拉向前、下、内侧移位,或伴有下颌支高度降低。髁突骨折的主要症... 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SFMC)是髁突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骨折线从髁突关节面斜向髁突颈内侧,呈矢状走行,髁突游离端被翼外肌牵拉向前、下、内侧移位,或伴有下颌支高度降低。髁突骨折的主要症状为张口受限和咬合紊乱。随着技术的进步,髁突矢状骨折的手术治疗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但由于颞下颌关节局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视野狭窄,使髁突矢状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仍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复习近年来关于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手术治疗的文献,从手术入路、增大手术视野到髁突游离端复位及内固定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矢状骨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诊治方案: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颞下颌关节中心的经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冬梅 杨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5-701,共7页
下颌骨髁突骨折在临床上常见,治疗不当会引起咬合紊乱、关节强直、生长发育受限等后遗症。该文结合文献回顾,总结了团队的诊治经验,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髁突骨折的影像学诊断特别是CT的冠状位图像重建是骨折分类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下颌骨髁突骨折在临床上常见,治疗不当会引起咬合紊乱、关节强直、生长发育受限等后遗症。该文结合文献回顾,总结了团队的诊治经验,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髁突骨折的影像学诊断特别是CT的冠状位图像重建是骨折分类和治疗的重要依据。按照骨折线的部位分为髁突(囊内)骨折、髁突颈部骨折和髁突下(基底部)骨折3类。其中囊内骨折又分为A、B、C、M 4种类型。髁突骨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对咬合紊乱的患者可采用颌间弹性牵引的方式;手术治疗的绝对适应证是下颌支残端外脱位出关节窝的骨折,相对适应证是下颌支残端与关节窝接触的骨折、髁突颈部严重移位或脱位和基底部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点为:正确的手术入路,骨折的解剖复位和稳定的固定,术中对翼外肌附着和髁突表面软骨的保护,关节盘的复位。对于合并髁突骨折的下颌骨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要注意舌侧裂隙的关闭(以确保下颌骨宽度的恢复)和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当髁突骨折合并面中部骨折时应先复位固定髁突骨折和咬合关系,然后通过咬合复位固定上颌骨骨折。6岁以下的儿童髁突的自我改建能力较强,多用非手术治疗;随着年龄增长髁突的愈合改建能力逐渐减弱,12岁以上青少年的髁突接近成人,手术治疗适应证参考成人髁突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下颌骨骨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口腔入路髁突颈及下颌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海钟 柳春明 +2 位作者 步荣发 金骥 归来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41-645,共5页
目的为避免面颈部留下手术瘢痕,探讨从口腔入路复位固定髁突颈及下颌骨支骨折的方法。方法采用口腔内下颌骨矢状截骨手术切口入路,用摆动锯将下颌支后缘垂直截骨,取出升支后缘骨块,髁突游离取出,体外直视下与升支后缘骨块固定后再从口... 目的为避免面颈部留下手术瘢痕,探讨从口腔入路复位固定髁突颈及下颌骨支骨折的方法。方法采用口腔内下颌骨矢状截骨手术切口入路,用摆动锯将下颌支后缘垂直截骨,取出升支后缘骨块,髁突游离取出,体外直视下与升支后缘骨块固定后再从口腔原切口回植入,钛板固定。15例17侧采用本方法治疗,其中2例为外地医院行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意外将下颌骨髁突颈部劈裂骨折,其余13例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术后1年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范围25~40mm,平均为35.8mm,1例有患侧后牙早接触,下切牙中线偏斜1mm。另1例张口约25mm,轻度受限,其余患者咬合关系良好,无主诉关节疼痛与弹响症状。全部患者无面神经、耳大神经损伤,无涎瘘,面颈皮肤无手术瘢痕。结论在目前美容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下,口腔入路具有无外部瘢痕优势,且不会损伤面神经。缺点是操作范围较小,增加了下颌支后缘垂直截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下颌骨 骨折固定术 口腔入路 下颌骨 劈裂骨折 复位内固定术 下颌 手术瘢痕 垂直截骨
原文传递
髁突软骨急性损伤自然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向前 马绪臣 +2 位作者 张震康 傅开元 武登诚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观察兔髁突软骨不同程度急性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修复组织的性质及其细胞来源。方法选用成年雄性大白兔44只,随机分成4组。第一组:单纯髁突软骨全层损伤组,将实验动物的髁突前斜面去除直径2mm的全层关节软骨;第二组:伴有... 目的观察兔髁突软骨不同程度急性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修复组织的性质及其细胞来源。方法选用成年雄性大白兔44只,随机分成4组。第一组:单纯髁突软骨全层损伤组,将实验动物的髁突前斜面去除直径2mm的全层关节软骨;第二组:伴有软骨下骨皮质穿通的髁突软骨全层损伤组,在实验动物的髁突前斜面形成一直径2mm同时穿透关节软骨全层和软骨下骨皮质的缺损;第三组:空白手术对照组;第四组:正常对照组。结果单纯髁突软骨损伤组损伤区形成纤维组织性部分修复;伴有软骨下骨皮质穿透的髁突软骨全层损伤后,4~8周时损伤区有软骨组织形成,此后,逐渐变成致密骨组织。结论髁突软骨急性损伤后最终不能形成软骨组织修复。修复细胞来源于骨髓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动物实验 修复 软骨损伤
原文传递
基于下颌运动轨迹的正颌外科术中下颌骨髁突定位方法及初步精度验证
13
作者 徐心雨 吴灵 +3 位作者 宋凤岐 李自力 张益 刘筱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基于下颌运动轨迹建立正颌手术下颌骨髁突位置的术前规划和术中定位技术流程,并对其定位准确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大视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口内扫描分别获得面部骨组织和牙齿的三维数... 目的:基于下颌运动轨迹建立正颌手术下颌骨髁突位置的术前规划和术中定位技术流程,并对其定位准确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大视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口内扫描分别获得面部骨组织和牙齿的三维数据,采用下颌运动记录仪记录患者下颌生理状态下各方向运动时的下颌运动轨迹。使用IVSPlan l.0.25软件,通过数据分割、三维重建得到上、下颌骨的三维模型,通过标志点配准将牙列数据与颌骨数据融合,将下颌运动记录仪得到的数据转化为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的矩阵变换方程组,通过下颌骨三维数据的矩阵变换得到不同时刻下颌骨髁突的坐标位置,并通过软件可视化呈现其三维运动轨迹。由一名具有颞下颌关节病诊治和正颌外科手术双专业背景的高年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在可视化界面上筛选合适的下颌骨髁突位置作为近心骨段的术后位置,常规进行正颌外科设计,基于咬合关系和面型设计远心骨段位置,将近、远心骨段数据融合得到术后下颌骨形态,通过3D打印得到实体模型。在实体模型上预成型钛板、打孔,设计下颌骨髁突定位导板。手术中,通过下颌骨髁突定位导板和预成型钛板引导包含下颌骨髁突的近心骨段就位于术前设计位置。通过10例骨性Ⅱ类牙颌面畸形患者验证该流程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中定位下颌骨髁突的准确性。误差的计算方法为术前设计与术后2周CBCT实际下颌骨髁突表面距离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结果:术前设计下颌骨髁突位置与术后2周的实际位置相比,下颌骨髁突表面平均距离的RMS为(1.59±0.36)mm,95%CI:1.35~1.70 mm,小于2 mm的专家共识建议值(P<0.05)。结论:下颌运动轨迹对正颌外科手术设计中确定包含下颌骨髁突的近心骨段位置可能具有指导作用,使用下颌骨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手术 下颌骨 下颌运动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内镜下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庆豪 《微创医学》 2009年第2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骨折 下颌骨 内镜下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诊疗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泽亮 王旭东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3期58-61,共4页
骨软骨瘤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发生于颌面部者极少,文献中报道的病例主要见于下颌区尤其是下颌骨髁突。发生于下颌骨髁突的骨软骨瘤诊断比较困难,髁突骨软骨瘤属于良性肿瘤,可造成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等症状。本文对新近报道下颌骨髁突骨... 骨软骨瘤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发生于颌面部者极少,文献中报道的病例主要见于下颌区尤其是下颌骨髁突。发生于下颌骨髁突的骨软骨瘤诊断比较困难,髁突骨软骨瘤属于良性肿瘤,可造成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等症状。本文对新近报道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复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骨软骨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过量氟对兔髁状软骨细胞外基质胶原和蛋白多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倪雪岩 蔡家骏 +2 位作者 侯立中 常淑芳 张连春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2-54,共3页
为了探讨过量氟对髁状软骨和下颌骨发育的影响,通过生物化学检测、光镜观察和X线摄影测量,从细胞外基质代谢的角度观察了有关的指标。结果显示氟中毒家兔髁状软骨胶原含量明显降低(P<0.01),蛋白多糖含量明显升高(P<0.... 为了探讨过量氟对髁状软骨和下颌骨发育的影响,通过生物化学检测、光镜观察和X线摄影测量,从细胞外基质代谢的角度观察了有关的指标。结果显示氟中毒家兔髁状软骨胶原含量明显降低(P<0.01),蛋白多糖含量明显升高(P<0.01);髁状软骨生发层变薄,成熟层细胞大量增生,下颌支长度明显变短(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过量氟可使髁突和下颌支生长发育受到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下颌骨 蛋白多糖 下颌骨
原文传递
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晓峰 王美青 +1 位作者 储岚岚 于世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内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方法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各9只,等分为咬合紊乱组、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8周后处死,去除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6周时拔除造成... 目的探讨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内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方法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各9只,等分为咬合紊乱组、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8周后处死,去除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6周时拔除造成紊乱的双侧第一磨牙,2周后处死。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同环境饲养、同期处死。测量各组髁突组织切片上软骨前、中、后部的厚度,SABC法检测软骨前、中、后部BMP-2的表达。结果成年咬合紊乱组髁突软骨中部变薄,后部增厚;去除咬合紊乱后后部恢复正常,中部仍薄于对照组(P<0.05)。幼年髁突软骨的前、中、后部厚度三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幼年髁突软骨前、中、后部咬合紊乱组BMP-2表达高于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P<0.05),成年髁突软骨中部咬合紊乱组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后部咬合紊乱组高于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后者高于对照组(P<0.05),前部无差异。结论咬合紊乱可导致幼年和成年大鼠髁突软骨BMP-2高表达,成年大鼠髁突软骨对咬合紊乱的适应能力较幼年大鼠差,中部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关节软骨 骨形成蛋白-2 咬合
下载PDF
下颌髁突软骨与股骨头软骨体外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蔺栋鹏 田海锁 +2 位作者 赵天一 吕瑾茹 马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目的:比较在体外培养下下颌骨髁突软骨与股骨头软骨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取新生小鼠的髁突软骨和股骨头软骨进行组织培养,在培养前和培养6周后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茜素红染色以及PCN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大体观察可以看到髁突软骨... 目的:比较在体外培养下下颌骨髁突软骨与股骨头软骨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取新生小鼠的髁突软骨和股骨头软骨进行组织培养,在培养前和培养6周后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茜素红染色以及PCN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大体观察可以看到髁突软骨培养后,软骨内发生了异常改变,而软骨面积几乎没有变化(P>0.05);HE染色显示部分软骨层结构消失,茜素红染色证实了软骨基质发生了钙化。股骨头软骨培养后,软骨内尚未观察到异常,而软骨面积增大明显(P<0.05);HE染色显示肥大细胞层增厚,茜素红染色显示股骨头软骨基质尚未出现钙化。PCNA免疫组化研究均提示两类软骨在培养后依然具有增殖能力。结论:在体外培养下,髁突软骨基质可以自发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下颌骨 股骨头 组织培养 体外 钙化
下载PDF
微型接骨板治疗髁突矢状骨折2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凯 郝艳梅 +2 位作者 马佳 司晨晨 景捷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37-341,共5页
目的总结微型接骨板应用于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 and ibu larcondyle,SFMC)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的咬合关系、最大开口度、张口偏斜、髁突术后形态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术后3... 目的总结微型接骨板应用于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 and ibu larcondyle,SFMC)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的咬合关系、最大开口度、张口偏斜、髁突术后形态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术后3个月平均开口度(33.40mm)及单侧病例平均张口偏斜(1.43m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39.16mm,1.24mm)与术后3个月相比较仍有改善(P<0.05)。②术后3个月(平均17.21mm)与术前(平均12.41mm)比较髁突高度有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平均17.15mm)与术后3个月无显著差异。③单侧髁突骨折12例,与对侧比较,术前髁突高度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P=0.776)与术后6个月(P=0.238)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髁突未见明显吸收,微型钛板无明显变形。结论微型接骨板治疗SFMC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开口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髁突无明显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矢状骨折 坚固内固定
原文传递
功能矫治前伸下颌后大鼠髁突软骨雌激素受体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白玉兴 罗颂椒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了解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与髁突软骨增生、分化及适应性生长改建的关系,探讨功能矫形治疗的机理。方法选用50只4周龄的雌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配戴自制功能性矫治器引... 目的了解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与髁突软骨增生、分化及适应性生长改建的关系,探讨功能矫形治疗的机理。方法选用50只4周龄的雌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配戴自制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应用葡聚糖活性炭吸附法(DCC法)对髁突软骨中ER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大鼠髁突软骨中存在雌激素受体,且髁突软骨增生旺盛期时受体含量较高,而分化期时含量较低;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后,髁突软骨中ER含量明显增加。结论雌激素受体与髁突软骨的增生、分化及功能矫形后的适应性生长改建关系密切。本项研究证实了髁突软骨中存在雌激素受体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阐明了功能矫形治疗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雌激素 功能矫治 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