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脑卒中偏瘫早期的下肢支具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怀民 瓮长水 于增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21-222,共2页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下肢障碍 支具疗法
下载PDF
改善重度下肢障碍人群居家沐浴需求的国际经验借鉴
2
作者 金安园 邵磊 《建设科技》 2023年第18期39-43,共5页
沐浴障碍是重度肢体障碍人群普遍面临的生活问题,与个体的行为能力损失和居家沐浴环境息息相关。本研究聚焦下肢障碍人群居家沐浴现状与障碍情况,分析不同残疾程度人群的表现差异,并基于下肢障碍人群沐浴与助浴的需求,进一步讨论居家沐... 沐浴障碍是重度肢体障碍人群普遍面临的生活问题,与个体的行为能力损失和居家沐浴环境息息相关。本研究聚焦下肢障碍人群居家沐浴现状与障碍情况,分析不同残疾程度人群的表现差异,并基于下肢障碍人群沐浴与助浴的需求,进一步讨论居家沐浴环境普遍存在的无障碍问题和助浴服务开展的困境。借鉴美国和日本在住房无障碍标准建设和助浴服务开展等方面的经验,从居住环境改善和生活支持服务两个层面,对完善残障群体生活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沐浴障碍 下肢障碍 卫浴环境 助浴服务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下肢康复设备结构设计
3
作者 孙雅 李龙 +2 位作者 张军 许靖宜 梁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1-46,共6页
利用SolidWorks设计一款下肢康复设备,协助下肢障碍患者进行步态康复训练,帮助下肢障碍患者恢复正常行走能力。利用ANSYS仿真软件对下肢康复设备进行结构分析,分析下肢康复设备在不同工况下产生的应力应变,验证下肢康复设备结构稳定性... 利用SolidWorks设计一款下肢康复设备,协助下肢障碍患者进行步态康复训练,帮助下肢障碍患者恢复正常行走能力。利用ANSYS仿真软件对下肢康复设备进行结构分析,分析下肢康复设备在不同工况下产生的应力应变,验证下肢康复设备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下肢康复设备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稳定性符合要求,满足下肢障碍患者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障碍 减重助行 医疗设备 结构分析
下载PDF
高龄下肢障碍者上下楼梯辅具的设计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樊金园 许雁翎 《科技资讯》 2017年第1期233-234,共2页
常言道:"人老腿先老"。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60岁的大部分老年人,由于疾病、体能等原因的影响,在运动机能上,下肢体运动能力最容易发生障碍。这一运动能力障碍会阻碍他们参与社会活动、限制他们的自由外出。对于大多数的高龄... 常言道:"人老腿先老"。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60岁的大部分老年人,由于疾病、体能等原因的影响,在运动机能上,下肢体运动能力最容易发生障碍。这一运动能力障碍会阻碍他们参与社会活动、限制他们的自由外出。对于大多数的高龄下肢障碍老年人,在出行时,轮椅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代步工具,但大多数的普通轮椅只能在较为平坦的路面状况上使用,对于一些楼梯、坡道及崎岖不平的路况就变的无能为力。对上下楼梯辅具进行探索以期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我国社会下肢障碍者的弱势群体,并给予他们人文的关怀和相应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下肢障碍 上下楼梯辅具
下载PDF
肢体障碍人士的居室设计与研究——以下肢障碍者为对象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松华 《科技风》 2014年第17期160-161,共2页
中国是居当今世界人口首位的国家,肢体障碍人士所占的比例也相对多于别国。而该类人群的生理、心理、行为特殊性使得他们对于工作生活等方面需求存在着特定要求,尤其对于室内居住环境的特殊需求。然而在大力提倡无障碍设计的前提下,室... 中国是居当今世界人口首位的国家,肢体障碍人士所占的比例也相对多于别国。而该类人群的生理、心理、行为特殊性使得他们对于工作生活等方面需求存在着特定要求,尤其对于室内居住环境的特殊需求。然而在大力提倡无障碍设计的前提下,室内环境却很少体现无障碍设计的精神。因此要想实现尊重人的城市建设,无障碍建筑室内设计尤其显得重要。本文针对这种社会需求及人群现状分析,进行了有关该人群的室内家居环境设计的探析,希望能为实现肢体残疾者的无障碍生活付诸一定的设计实践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障碍人士 下肢障碍 室内设计 障碍设计
下载PDF
关爱下肢障碍者的窗户把手的设计
6
作者 周云龙 公冶令超 +2 位作者 刘鹏宇 张馨元 李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第15期39-41,共3页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残障人士数量同样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残障人口的数量不可忽视。残障人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异让他们与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所以残疾人辅具设计成为了残疾人士心...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残障人士数量同样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残障人口的数量不可忽视。残障人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异让他们与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所以残疾人辅具设计成为了残疾人士心理和生活方式更加贴近正常人的桥梁。文章针对下肢障碍人士在生活当中的开窗困难问题进行了人机工程学分析并且设计一款开窗把手让其在使用轮椅时可以正常的开关窗户,希望能为残障人士真正实现无障碍生活做出一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设计 下肢障碍 辅具设计 残疾人辅具 开窗器
下载PDF
妇产科术后合并左下肢深部静脉血栓6例分析
7
作者 王俊玲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5期2940-2940,共1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妇产科手术及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或造成下肢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故对本症应提高认识,加以重视,做好予防和积极治疗。
关键词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 妇产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常见并发症 妇产科手术 下肢障碍 生活质量 积极治疗
下载PDF
针灸联合正骨推拿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及对疼痛和下肢感觉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0
8
作者 汤杰杰 陈乃宗 +5 位作者 黄斌 陈孝奎 宋明明 陈荣 孙菲 李冬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正骨推拿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LDH)的疗效及对疼痛和下肢感觉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5月来医院就诊的127例单纯性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两...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正骨推拿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LDH)的疗效及对疼痛和下肢感觉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5月来医院就诊的127例单纯性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JOA及NRS评分变化情况。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功能障碍评分、腰椎活动度及腰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18%(5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7%(50/6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IL-6、P物质及MMP-3水平均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感觉障碍评分、腰椎活动度及腰椎曲度均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正骨推拿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下肢感觉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正骨推拿 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 疗效 下肢感觉障碍
下载PDF
不同等速肌力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学慧 毕霞 +3 位作者 孙丹 邵静雯 汪敏 张礼礼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3-585,共3页
肌肉无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等速技术是目前安全、有效的肌力训练方法,研究证实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运动及平衡功能脚。但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下肢单一关节开链模式训练,对于多个... 肌肉无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等速技术是目前安全、有效的肌力训练方法,研究证实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运动及平衡功能脚。但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下肢单一关节开链模式训练,对于多个关节共同参与的下肢等速闭链模式训练鲜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下肢功能恢复 等速肌力训练 训练模式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肌肉无力 等速技术 训练方法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障碍恢复的比较 被引量:36
10
作者 高霞 黄松波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从残损水平观察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对58 例急性完全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FuglMeyer 评测法(FMA) 评测上下肢的运动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前后(4 周)的运动功能,并按运动障... 目的:从残损水平观察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对58 例急性完全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FuglMeyer 评测法(FMA) 评测上下肢的运动功能,比较康复治疗前后(4 周)的运动功能,并按运动障碍严重程度分层,比较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结果:康复治疗前58 例患者FMA平均值上肢为最大程度的10-42% ,下肢为23-28% ,P< 0-05 ;治疗后上下肢功能提高程度分别为30-0% 和31-0 % ,P=0-20 。分别对上、下肢首末次FMA结果进行t 检验,P值均< 0-001 。按运动障碍程度分层分析,末次FMA 上下肢比较,严重障碍组P= 0-049 处于临界水平,轻中度障碍组P值分别为0-21 和0-68 。3 组上下肢FMA提高程度经t 检验,P值均> 0-05。结论: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病损引起的偏瘫,其上下肢运动障碍第1 个月恢复程度是相同的;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下肢功能障碍 康复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朱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44-1146,共3页
脑卒中患者通常存在多种功能障碍[1],其中下肢功能障碍是造成其跌倒及步行稳定性差的重要危险因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作为一种下肢功能训练新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康复临床治疗,国内有研究报道其对脑瘫、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有促... 脑卒中患者通常存在多种功能障碍[1],其中下肢功能障碍是造成其跌倒及步行稳定性差的重要危险因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作为一种下肢功能训练新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康复临床治疗,国内有研究报道其对脑瘫、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2—3]。然而MOTOmed作为一种下肢训练设备无法兼顾训练躯干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功能障碍 躯干控制能力 脑卒中患者 训练系统 运动 下肢功能恢复 危险因素 临床治疗
下载PDF
益气通络法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帅 张晋 沈俊晔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8-472,共5页
目的:考察益气通络法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3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 目的:考察益气通络法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3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益气通络法结合PNF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FMA-L、STREAM-L、NIHSS-L评分)、平衡能力(ABC、FTSST、BBS、mini-BES test)、步行能力(TUG、FAC评分、WA评分及10MWT)、肌活动能力(肌电位、下肢肌力、MMT)及血清生物标志物(Hcy、NSE、Lp-PLA2、s CD14及PAF)水平差异,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MA-L、STREAM-L、NIHSS-L评分)、平衡能力(ABC、FTSST、BBS、mini-BES test)、步行能力(TUG、FAC评分、WA评分及10MWT)及肌活动能力(肌电位、下肢肌力、MMT)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生物标志物Hcy、NSE、Lp-PLA2、s CD14、PA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47%vs 71.43%,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评分与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益气通络法结合PNF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升中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肌活动能力,改善有关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上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通络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中风偏瘫 下肢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Lokohelp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3
作者 田强元 齐鹏 +2 位作者 刘洪恩 赵全成 巩本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Lokohelp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师辅助步行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Lokohelp康复机器人行功能训练... 目的观察Lokohelp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师辅助步行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Lokohelp康复机器人行功能训练,疗程6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及运动质量,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行走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下肢平衡能力,应用美国步态分析系统测定步长、步频、步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MA、BBS评分及步长、步频、步速增加,FAC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增加或增高,P均<0.05。结论 Lokohelp康复机器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能够改善其平衡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利于下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机器人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头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绍华 王玉龙 +4 位作者 章春霞 李浅峰 梁伟容 潘小华 周明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1-477,共7页
目的:比较头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与单纯下肢智能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54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脱落6例)和对照组(78例,脱落8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 目的:比较头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与单纯下肢智能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54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脱落6例)和对照组(78例,脱落8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采用头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穴取顶颞前斜线上1/5、顶颞后斜线上1/5,对照组仅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均每天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侧下肢Brunnstrom分期、患侧下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6MWT)、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采用步态功能评价系统进行足底压力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Brunnstrom分期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MAS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Brunnstrom分期、MAS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两组6MWT、BBS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健侧后足、患侧前后足、双侧全足触地面积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患侧前后足、全足触地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侧前足、全足负重比较治疗前降低(P<0.05),患侧前足、后足、全足负重比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健侧前足、全足负重比低于对照组(P<0.05),健侧后足、患侧前足、患侧全足负重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下肢智能反馈训练能够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促进下肢分离运动模式出现,改善足底压力分布,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疗效优于单纯下肢智能反馈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头针 下肢智能反馈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15
作者 韩稷钰 王衍鸿 万大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1-246,共6页
各种原因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可穿戴仿生装置,主要应用于实现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站立和行走,是目前康复医学的研究热点。回顾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历... 各种原因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可穿戴仿生装置,主要应用于实现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站立和行走,是目前康复医学的研究热点。回顾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历史,该研究领域近些年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和发展。未来如果能攻克其便携性、智能化和模块化等技术问题,将使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得到最大化康复成为可能。该文对可穿戴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进行全面综述,进一步对该领域的研发提出新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机器人 下肢功能障碍 脑卒中 脊髓损伤 康复训练 人机交互 智能化 模块化
下载PDF
足下垂刺激仪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智岚 贾杰 +8 位作者 谢臻 田婧 何志杰 路微波 荣积峰 崔晓 唐朝正 张晓莉 吉艳云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6-420,共5页
目的 观察足下垂刺激仪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30例脑卒中后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基础上,于患者步行过程中使用足下垂刺激仪对患侧下肢腓总神经、胫前肌进行电刺激.本研究采用自身对... 目的 观察足下垂刺激仪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30例脑卒中后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基础上,于患者步行过程中使用足下垂刺激仪对患侧下肢腓总神经、胫前肌进行电刺激.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方式,分别检测给予电刺激及不给予电刺激时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变化情况,具体检测指标包括平地10 m步行速度、爬10阶楼梯速度、步态不对称指数(GAI)、非偏瘫侧摆动时间变异性(STV)、生理消耗指数(PCI)及踝关节活动度(ROM)等.结果 入选患者步行过程中给予电刺激时,发现其10m步行速度[(17.15±3.03)m/s]、爬10阶楼梯速度[(5.90 ±0.55) m/s]、GAI(32.70 ±6.75)、STV(60.50±16.09)、PCI[(0.34 ±2.32)t/m]及踝关节ROM[背伸(15.00±13.03)°,屈曲(35.67±9.04)°,内翻(41.10±11.11)°]均较不给予电刺激时检查结果显著改善(P<0.05);而踝关节外翻角度在给予电刺激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足下垂刺激仪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增加行走时踝关节背伸角度,减小内翻角度,对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下垂刺激仪 足下垂 功能性电刺激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同步针刺运动疗法干预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7
作者 严文 崔淑仪 +2 位作者 慕容嘉颖 何婉雯 庄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7-390,399,共5页
目的:比较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同步针刺运动疗法与单纯针刺运动疗法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选取患侧髋三针,健侧顶旁1线及顶颞前... 目的:比较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同步针刺运动疗法与单纯针刺运动疗法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选取患侧髋三针,健侧顶旁1线及顶颞前斜线给予常规针刺30 min后,保留头针,观察组予针刺运动疗法同步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对照组予针刺运动疗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股四头肌等速肌力指标[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F/E)]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PT、AP较治疗前升高(P<0.05),F/E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PT、AP高于对照组(P<0.05),F/E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同步针刺运动疗法能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活动、股四头肌肌群功能,有效改善下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康复机器人 针刺运动疗法 老年人 下肢功能障碍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脑卒中患者下肢量化运动控制训练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8
作者 吕尤焱 王永春 张黎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3-605,共3页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有1/2的生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1],尤其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站立能力及正常步行功能,其中平衡及步行...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但有1/2的生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1],尤其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站立能力及正常步行功能,其中平衡及步行能力障碍是最常见的症状。减重训练虽然效果确切[2],但费时、费力且因治疗师的能力而有所不同,无法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运动控制 下肢功能障碍 步行能力 躯体功能障碍 治疗师 现代医疗技术 康复训练方法 临床观察 患侧下肢
下载PDF
梅花针循经叩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感觉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冯骅 张亚峰 丁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比较梅花针循经叩刺与口服甲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感觉障碍的疗效差异,同时探讨梅花针干预的最佳时机。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遗留下肢感觉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梅花针组... 目的:比较梅花针循经叩刺与口服甲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感觉障碍的疗效差异,同时探讨梅花针干预的最佳时机。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遗留下肢感觉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梅花针组接受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取相应手术节段神经根支配感觉区域的经络:L3/L4取足太阴脾经下肢段,L4/L5取足少阳胆经下肢段,L5/S1取足太阳膀胱经下肢段,每3天治疗1次,共治疗20次;西药组接受口服甲钴胺片500μg,每日3次。2个月后采用肢体神经感觉功能综合评价方法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后下肢感觉障碍恢复情况。结果:梅花针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优于西药组60.0%(24/40)(P<0.05)。梅花针组中,术后1个月内采用梅花针治疗优于术后1~3个月开始治疗者(P<0.05),而术后1~3个月与术后3个月以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感觉障碍效果优于口服甲钴胺,术后1个月内梅花针干预治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感觉障碍 术后 梅花针疗法 甲钴胺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陆佳敏 高天昊 +4 位作者 贾杰 吴澄 陆蓉蓉 赵娟 薛赟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65-1167,共3页
由于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的增高和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了脑血管意外的致残率逐日上升.由运动障碍所导致的功能缺陷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大,其中,以下肢运动障碍最为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梗死后期伸肌优势导致下肢呈固定伸展位,同... 由于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的增高和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了脑血管意外的致残率逐日上升.由运动障碍所导致的功能缺陷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大,其中,以下肢运动障碍最为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梗死后期伸肌优势导致下肢呈固定伸展位,同时伴有下肢外旋足内翻下垂的异常肢位,严重影响患者步行、体位转移等ADL能力.造成足内翻和足下垂的主要原因是腓肠肌张力增高,以及胫前肌等踝背屈肌力相对减弱.上述异常肢位的持续存在会导致跟腱挛缩,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所以,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需要同时包括背屈外翻肌力训练及踝关节牵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功能 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 脑卒中患者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肢运动障碍 脑血管意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