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旋髂深动脉为蒂的髂骨肌皮瓣修复合并空腔的下肢复合缺损创面
1
作者 唐林 周鑫 +2 位作者 黄宇 刘安铭 陈孝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5-1110,共6页
目的探讨以旋髂深动脉(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DCIA)为蒂的髂骨肌皮瓣修复合并空腔的下肢复合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20年9月收治的7例下肢复合缺损创面患者临床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24~58岁,中位年龄3... 目的探讨以旋髂深动脉(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DCIA)为蒂的髂骨肌皮瓣修复合并空腔的下肢复合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20年9月收治的7例下肢复合缺损创面患者临床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24~58岁,中位年龄37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2例,高处坠落伤2例,交通事故伤3例。创面污染严重,根据Gustilo-Anderson分型:Ⅲa型1例,Ⅲb型4例,Ⅲc型2例(合并胫前动脉断裂);骨折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42-C3型2例,43-A2型2例,43-B1型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10 h,平均6 h。一期急诊清创后均遗留胫骨骨缺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空腔形成;二期根据创面特征设计DCIA嵌合髂骨肌皮瓣三维立体修复复合缺损,髂骨瓣切取范围为2.0 cm×2.0 cm×2.0 cm~7.0 cm×3.0 cm×2.5 cm,皮瓣切取范围为12.0 cm×8.0 cm~21.0 cm×13.0 cm,腹内斜肌肌瓣切取范围为3.0 cm×2.0 cm×2.0 cm~5.5 cm×4.0 cm×4.0 cm。供区直接一期闭合。结果术后除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二期植皮后愈合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缺损断端愈合良好,愈合时间8~10个月,平均7.3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未出现异常毛发生长、色素沉着等。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未出现腹壁疝等并发症。根据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评价骨愈合情况,优5例、良2例。肢体功能重建满意,术后12~16个月实现完全负重,根据下肢功能评定标准(LEFS)评价,优6例、良1例。结论以DCIA为蒂的髂骨肌皮瓣设计灵活,组织成分高度自由,能立体修复合并深部空腔的下肢复合缺损创面,最大程度修复肢体外形及重建负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动脉 髂骨肌皮瓣 下肢重建 复合缺损
原文传递
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宇 黄波 +4 位作者 刘安铭 唐林 周鑫 王韶亮 邹永根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0-545,共6页
目的探讨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2月—2020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收治因外伤所致或肿瘤/瘢痕切除后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 目的探讨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2月—2020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收治因外伤所致或肿瘤/瘢痕切除后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5~58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4.0 cm×8.0 cm~32.0 cm×18.0 cm。以腹部为供区,设计并切取腹壁联体皮瓣——携带两侧腹壁下动脉主干的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面积为15.0 cm×9.0 cm~32.0 cm×20.0 cm)修复创面。将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评估疗效,末次随访时分别根据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与下肢功能量表评估膝关节和小腿功能。结果15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1例患者术后皮瓣边缘部分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16例患者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随访16~28个月显示,受区外形较好,质地柔软,未出现明显外观臃肿、色素明显沉着或异常毛发生长等;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未出现腹壁疝或瘢痕增生等并发症;膝关节及小腿功能重建较好,未见肿瘤复发。末次随访时,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评估中,优者3例、良者1例;12例小腿损伤患者小腿功能评估中,优者9例、良者3例。结论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供区隐蔽、组织量丰富、切取面积大,用其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佳的近期外观与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联体皮瓣 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下肢重建
原文传递
沙疗下人体下肢温度场对应力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章立红 富荣昌 乔钰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7-123,共7页
通过室内沙疗实验结合有限元法,分析沙疗过程人体下肢温度场对应力场的影响规律,为沙疗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提供理论支持。根据埋沙厚度(压力)、沙疗时人体下肢表面温度的不同,将受试者分为10cm45℃、10cm50℃、20cm45℃、20cm50... 通过室内沙疗实验结合有限元法,分析沙疗过程人体下肢温度场对应力场的影响规律,为沙疗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提供理论支持。根据埋沙厚度(压力)、沙疗时人体下肢表面温度的不同,将受试者分为10cm45℃、10cm50℃、20cm45℃、20cm50℃四组,分别采集人体下肢埋沙300s、600s、900s、1200s时所受压力和沙体表面温度。应用Mimics、Geomagic、UG、ANSYS Workbench等软件分别模拟人体下肢在四种工况下总变形和等效应力,并比较埋沙厚度相同条件下,温度增大5℃时,其总变形和等效应力的相对改变量。结果显示,在沙疗300s、600s、900s、1200s时,10cm50℃组与10cm45℃组比较,人体下肢总变形和等效应力分别增大8.36%、5.43%、4.85%、3.27%和34.84%、33.78%、29.93%、24.25%;20cm50℃组与20cm45℃组比较,人体下肢总变形和等效应力分别增大6.97%、3.40%、2.22%、1.37%和21.28%、20.65%、17.27%、14.10%。结果表明,沙疗下人体下肢温度场对应力场有影响。埋沙厚度相同条件下,温度增大时,人体下肢的总变形和等效应力均增大,导致人体下肢应力状态不断发生改变,起到天然按摩作用,进而加快了血液的循环及缓解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疗 下肢重建 热力耦合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8
4
作者 赵晓明 刘亮 +3 位作者 贾中伟 袁启令 时亚明 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治疗与球囊介入治疗及常规治疗对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2018年10月研究中心收住的45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球囊介入治疗组、胫骨横向搬移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5例,常规... 目的对比分析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治疗与球囊介入治疗及常规治疗对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2018年10月研究中心收住的45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球囊介入治疗组、胫骨横向搬移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患者临床基本治疗,其余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球囊介入治疗或胫骨横向骨搬移术。采用血管彩超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流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肢体的踝肱指数(ABI)及治疗前后患者患肢足部皮温、VAS疼痛评分,观察患者足部溃疡面愈合情况,对比各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45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6.7月(4~10月)。胫骨横向搬移技术及球囊介入疗法的术后患足ABI、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足部皮温改变及疼痛评分也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胫骨横向搬移术术后皮温及术后ABI略优于球囊介入治疗(P<0.05),在术后疼痛VAS评分及术后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方面,两者疗效相近(P>0.05)。结论胫骨横向搬移术及球囊介入治疗相比于常规基础治疗,均能重建糖尿病足的下肢血供,缓解疼痛的同时促进溃疡面愈合。胫骨横向搬移术的术后皮温及术后ABI优于球囊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下肢血管重建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功能重建--矫形器、功能性电刺激和外科手术 被引量:7
5
作者 高峰 杜良杰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8期724-726,共3页
脊髓损伤患者下肢的移动功能障碍是制约其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因素。常规康复训练、矫形器、功能性电刺激,以及几种方法的结合,仍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康复手段。此外,自体神经、肌腱移位手术也成为研究探讨的领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根据... 脊髓损伤患者下肢的移动功能障碍是制约其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因素。常规康复训练、矫形器、功能性电刺激,以及几种方法的结合,仍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康复手段。此外,自体神经、肌腱移位手术也成为研究探讨的领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手段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下肢功能重建 步行 下肢矫形器 功能性电刺激 下肢功能重建手术 综述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石芝喜 刘四文 杨振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1,共5页
脊髓损伤后对患者日常生活最大的影响是运动和排尿功能。下肢的运动功能直接影响患者的站立、步行、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广度与深度,同时,还对生活的信心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造成一定的影响[1]。因此,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重... 脊髓损伤后对患者日常生活最大的影响是运动和排尿功能。下肢的运动功能直接影响患者的站立、步行、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广度与深度,同时,还对生活的信心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造成一定的影响[1]。因此,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重建对患者日后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蓬勃发展,智能化康复手段逐渐成为康复设备发展的主流,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为脊髓损伤后的下肢功能重建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功能重建 康复机器人 脊髓损伤 临床应用 运动功能 排尿功能 回归家庭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电针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
7
作者 张译尹 王东岩 +1 位作者 李慎微 张健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6-41,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tata/SE 16.0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中风病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电针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tata/SE 16.0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中风病常规治疗。此外,对照组给予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里及太冲电针治疗,试验组给予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腓肠内侧肌及比目鱼肌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电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评定(MMT)测量下肢肌力、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功能、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评定肌肉实时收缩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MMT评分、FAC评分、MBI评分及RMS值治疗后分值均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MMT评分、FAC评分、MBI评分及RMS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优于对照组的70%(21/30)。结论:电针步行核心肌肉运动点能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期脑卒中 电针 核心肌肉运动点 下肢运动功能重建
下载PDF
术侧肌力训练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姚伟丽 孙倩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术侧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练习和负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术侧下肢髋膝踝关... 目的:观察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术侧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练习和负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术侧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训练。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训练前后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价],步态效能[包括患足支撑时间百分比、标准化步幅、步频、坐站转换时间(STS)和改良步态效能评分(mGES)],下肢运动功能重建指标[包括移动能力(TUGT)、最大步行速度(MWS)和跌倒指数(FI)]。结果:训练后,2组患者平衡功能、步态效能、下肢运动功能重建各项指标明显优于训练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训练能通过对下肢肌肉的肌力训练,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的平衡功能,改善其步态效能,提高下肢运动功能重建指标,值得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老年 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训练 步态效能 下肢运动功能重建
下载PDF
基于电生理技术探讨毫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甘文俊 袁小敏 +2 位作者 何其达 林爽 文舒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213-216,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电生理技术以毫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重建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纳入本次研究,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脱落2例,剩余53例,观察组脱落1... 目的观察基于电生理技术以毫火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重建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纳入本次研究,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脱落2例,剩余53例,观察组脱落1例,剩余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治疗+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基础治疗+毫火针针刺治疗,数据观察:两组患者足下垂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胫前肌、腓肠肌表面肌电值(iMEG)和两肌肉在踝背屈状态下协同收缩率(CR)、小腿三头肌改良Ashworth(MAS)量表评分变化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变化、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变化、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胫前肌iMEG、腓肠肌iMEG、CR、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FMA评分、FAC评分、MBI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胫前肌iMEG、腓肠肌iMEG、CR、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FMA评分、FAC评分、MBI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胫前肌iMEG、腓肠肌iMEG、CR、踝背伸时CR、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FMA评分、FAC评分、MBI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时出现1例轻度皮肤红肿,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P>0.05。结论基于电生理技术可较好探究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肢体肌肉功能恢复情况,毫火针有助于患者下肢功能重建,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足下垂 电生理技术 毫火针 下肢功能重建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圆周运动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欣 王宁华 +1 位作者 谢斌 王荣丽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6,共3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因肌肉的失神经支配可致肢体活动能力受到影响并导致一些合并症的产生,常见的有心血管功能降低、肥胖、压疮、肌肉废用性萎缩和骨质疏松等,这些合并症将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功能障碍,加重其残损程度...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因肌肉的失神经支配可致肢体活动能力受到影响并导致一些合并症的产生,常见的有心血管功能降低、肥胖、压疮、肌肉废用性萎缩和骨质疏松等,这些合并症将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功能障碍,加重其残损程度,严重时常会危及其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下肢功能重建 功能性电刺激 圆周运动 肌肉废用性萎缩 失神经支配 心血管功能 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胫神经近端肌支移位修复高位腓深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汇浩 宗海洋 +3 位作者 蒙德鹏 蔡雨卫 侯春林 林浩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胫神经近端不同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的疗效。筛选出最优的供体神经支。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6年8月,6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外侧头肌支组:腓肠肌外侧头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内侧头肌支...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胫神经近端不同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的疗效。筛选出最优的供体神经支。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6年8月,6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外侧头肌支组:腓肠肌外侧头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内侧头肌支组:腓肠肌内侧头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比目鱼肌支组:比目鱼肌支移位修复腓深神经;空白组。术后4周和8周进行行为学、电生理、肌张力、肌肉湿重、组织学检测,评价各组腓深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胫神经不同肌支修复腓深神经的效果。结果术后8周:外侧头肌支组、内侧头肌支组、比目鱼肌支组大鼠右足能背伸,足趾能完全张开:空白组跛行步态,右足不能背伸,右足趾不能张开,肌肉萎缩明显。术后4周:刺激坐骨神经,外侧头肌支组、内侧头肌支组、比目鱼肌支组胫骨前肌可引出CMAP,其波幅恢复率分别为(33.60±2.22)%、(33.07±2.38)%、(35.91±2.02)%,术后8周分别为(67.16±5.74)%、(66.56±3.18)%、(73.17±5.33)%,优于空白组[分别为(7.71±1.05)%、(7.84±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时外侧头肌支组、内侧头肌支组、比目鱼肌支组胫骨前肌强直收缩力恢复率、胫骨前肌肌细胞截面积恢复率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目鱼肌支组各项指标优于外侧头肌支组及内侧头肌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神经近端不同肌支均可用于修复腓深神经.其中比目鱼肌支可能为首选供体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转位 腓总神经损伤 胫神经 下肢功能重建 大鼠
原文传递
轿车-行人交通事故中下肢损伤重建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箫翔 李奎 +1 位作者 刘盛雄 尹志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24-29,共6页
行人下肢的损伤重建分析在交通事故成因鉴定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轿车-行人交通事故中下肢损伤的成因机制及动力学响应,利用THUMS4.0人体有限元模型对轿车-行人碰撞中的下肢损伤进行重建。首先选取一例行人损伤的轿车-行人碰撞真... 行人下肢的损伤重建分析在交通事故成因鉴定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轿车-行人交通事故中下肢损伤的成因机制及动力学响应,利用THUMS4.0人体有限元模型对轿车-行人碰撞中的下肢损伤进行重建。首先选取一例行人损伤的轿车-行人碰撞真实案例,并通过EDR技术得到轿车事发时的碰撞速度为40 km/h。再将该碰撞速度作为轿车-行人碰撞仿真的输入参数,采用THUMS4.0人体有限元模型对行人下肢损伤进行重建。仿真结果显示:行人右下肢的胫骨及腓骨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分别为198、243 MPa。尸检报告及CT影像片提示:行人与轿车发生碰撞后右下肢胫、腓骨骨折。有限元模拟仿真中行人下肢的动力学响应与行人下肢的实际损伤较为吻合。该方法有利于研究分析行人下肢损伤的成因机制,同时对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鉴定 交通事故 有限元仿真 下肢损伤重建
下载PDF
下肢血管重建联合皮瓣移植修复糖尿病足的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俊玲 霍华春 +3 位作者 黄春燕 刘芳芳 汪连清 周娜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第5期455-456,共2页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以糖尿病并发的血管、神经病变为基础,而引起足部麻木、疼痛,皮肤溃疡致肢端坏疽等。最终结局是截肢和病死121。糖尿病足的治疗至关重要,正确的治疗不仅可以重建功能.避免截...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以糖尿病并发的血管、神经病变为基础,而引起足部麻木、疼痛,皮肤溃疡致肢端坏疽等。最终结局是截肢和病死121。糖尿病足的治疗至关重要,正确的治疗不仅可以重建功能.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更重要的是可以挽救生命。2008-07—2011—06笔者所在科应用血管搭桥复合皮瓣修复糖尿病足14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管重建 皮瓣 糖尿病足 护理
下载PDF
胫神经近端肌支转位修复腓深神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雨卫 侯春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胫神经近端肌支转位修复腓深神经的可行性,为手术治疗高位腓总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8具新鲜冷冻尸体双下肢标本以及由3例高位截肢术患者自愿捐赠的新鲜下肢标本(左侧2具、右侧1具),解剖腘窝部各神经,测量胫神经3条运... 目的探讨胫神经近端肌支转位修复腓深神经的可行性,为手术治疗高位腓总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8具新鲜冷冻尸体双下肢标本以及由3例高位截肢术患者自愿捐赠的新鲜下肢标本(左侧2具、右侧1具),解剖腘窝部各神经,测量胫神经3条运动分支(比目鱼肌支和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长度、直径及其发出点至腓总神经分支点的距离,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长度及直径,评价各条运动支与腓深神经束行无张力吻合的可行性。切取以上神经分支行HE及乙酰胆碱酯酶染色观察,计数神经纤维。结果大体解剖观察示,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及比目鱼肌支发出点至腓总神经分支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71.44±2.76)、(75.66±3.20)、(67.50±3.22)mm;以上各分支以及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长度分别为(31.09±2.01)、(38.44±2.38)、(59.18±2.72)、(66.44±2.85)mm,直径分别为(1.72±0.08)、(1.88±0.08)、(2.10±0.10)、(2.14±0.12)mm。组织学观察示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比目鱼肌支、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运动神经纤维数分别为(2 032±58)、(2 186±24)、(3 102±85)、(3 512±112)根。比目鱼肌支直径以及运动神经纤维数与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相似(P>0.05),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P<0.05)。结论胫神经腘窝部3条运动神经分支均可直接转位吻合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修复高位腓总神经束损伤,其中比目鱼肌支为首选供体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转位 腓总神经损伤 胫神经分支 下肢神经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股总及股深动脉内膜剥脱和以股深动脉为流入道重建下肢血液循环
15
作者 何延政 曾宏 +2 位作者 杨辉 钟武 张万才 《四川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疗 下肢血液循环重建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四肢瘫/截瘫的下肢功能重建研究进展
16
作者 梁国恩 罗少军 彭智 《中医正骨》 2006年第8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下肢功能重建 截瘫患者 四肢瘫 中枢神经元轴突 感觉运动功能 周围神经 神经转位 临床治疗 脊髓损伤 再生能力
下载PDF
复合移植物在下肢血管重建中的应用
17
作者 钱成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下肢血管重建 复合移植物 疗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重型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功能重建31例报告
18
作者 宁志杰 庄会翔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3年第5期255-256,共2页
自1979-1990年治疗31例小儿麻痹后遗症双下肢重度瘫痪,获得较满意效果。对该病的临床分类,手术适应证,手术设计及应掌握的原则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后遗症 下肢功能重建
全文增补中
股深动脉重建下肢组织血供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黄英 蒋米尔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 :利用股深动脉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硬化闭塞症。方法 :以股深动脉作为流入道和流出道施行旁路转流术 ,共 4种手术方式 :(1 )腹主 -股深动脉旁路转流术 ;(2 )股 -股深动脉旁路转流术 ;(3)股深动脉成形术 ;(4)股深动脉 -月国动脉旁路... 目的 :利用股深动脉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硬化闭塞症。方法 :以股深动脉作为流入道和流出道施行旁路转流术 ,共 4种手术方式 :(1 )腹主 -股深动脉旁路转流术 ;(2 )股 -股深动脉旁路转流术 ;(3)股深动脉成形术 ;(4)股深动脉 -月国动脉旁路转流术。结果 :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 9例 ,共 36条患肢。本组 2 5例已随访 6~ 84个月 ,平均 2 6 2个月。疗效良好者 2 2例 ;1例症状好转 ;1例保留足跟的截足者 ,仅保持户内活动 ,但生活可自理 ;1例术后 6个月因严重感染行膝下截肢术。结论 :当髂股或股浅动脉广泛性闭塞时 ,股深动脉作为流入道和流出道 ,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重要作用。术前控制糖尿病 ,并通过动脉造影了解股深动脉通畅情况 ,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深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血液循环重建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40例术后处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义波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第3期119-119,共1页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的术后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均对其进行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修复手术;术后给予患者相应手术护理,探讨分析护理结果。结果术后,40例患者相关症状均...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的术后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均对其进行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修复手术;术后给予患者相应手术护理,探讨分析护理结果。结果术后,40例患者相关症状均明显改善,重建血管畅通良好;且皮瓣修复后,37例皮瓣成活,3例皮瓣边缘坏死,经过对症治疗恢复正常。结论良好的术后护理联合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修复手术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足,明显降低该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管重建 皮瓣修复 糖尿病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