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7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年修订稿) 被引量:325
1
作者 侯玉芬 刘政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20-520,F0003,共2页
目的:在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倡议指导下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行业标准,以规范评价治疗及研究的结果。方法: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目的:在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倡议指导下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行业标准,以规范评价治疗及研究的结果。方法: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结合临床,反复推敲,编撰制定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中,无论在医学论文、科学研究,以及学位论文撰写都有了行业标准可寻。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的制定,有着较高的临床及科研研究的使用价值,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有了统一的、规范的行业标准。在本专业中可以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形成 诊断标准 疗效标准
下载PDF
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161
2
作者 殷晓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0-332,共3页
对 11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 ,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 ,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认为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 ,观察预防治疗后的效果 。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静脉 护理 并发症 预防 下肢静脉血形成
原文传递
健康教育路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41
3
作者 叶宝霞 李亚玲 +1 位作者 时云 王桂云 《护理研究》 2004年第9期1554-1555,共2页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将 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分组 ,观察组进行健康评估 ,设计健康教育路径表 ,应用路径表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法。 [结果 ]观察组...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将 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分组 ,观察组进行健康评估 ,设计健康教育路径表 ,应用路径表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法。 [结果 ]观察组在心理焦虑率、功能锻炼正确性、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知识了解情况、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按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 ,可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 ,促进康复 ,是一种较好的健康教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下肢静脉血形成 康复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检查 被引量:133
4
作者 何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15-616,共2页
关键词 继续教育 危重病医学系列第29讲 下肢静脉血形成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和预后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15
5
作者 张柏根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limbs,DVT)的认识已近200年的历史,1810年Farriar首先报道1例,其后Davis指出股白肿由DVT引起并与分娩有关。20世纪30年代以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60...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limbs,DVT)的认识已近200年的历史,1810年Farriar首先报道1例,其后Davis指出股白肿由DVT引起并与分娩有关。20世纪30年代以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60年代,手术取栓、抗凝与溶栓治疗相继用于临床。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形成 治疗方法 预后 导管直接溶 20世纪 卧床休息 手术取 治疗 the DVT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 被引量:116
6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中国静脉介入联盟 顾建平 徐克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第1版专家共识,对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所涉及的抗凝、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 基于第1版专家共识,对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所涉及的抗凝、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防治等,进行更新、补充、修订。再次强调重视急性期和亚急性期DVT介入治疗,以降低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形成 介入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14
7
作者 顾建平 徐克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05-510,共6页
提出经导管溶栓治疗、机械性血栓消除术、球囊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防治进行归纳和说明。强调重视急性期和亚急性期DVT的介入治疗... 提出经导管溶栓治疗、机械性血栓消除术、球囊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防治进行归纳和说明。强调重视急性期和亚急性期DVT的介入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形成 治疗规范 介入技术 形成后综合征 经导管溶治疗 球囊管成形术 专家 围手术期处理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12
8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296,共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DVT和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DVT和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bromboembolism,VTE)。DVT如在急性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形成 治疗规范 静脉血塞症 专家 介入 静脉功能不全 后综合征 液回流
原文传递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91
9
作者 马玉芬 成守珍 +17 位作者 刘义兰 刘戈 刘华平 刘莹 孙红 李芳芳 李峥 李艳梅 李真 吴欣娟 宋葆云 张晓静 金静芬 赵艳伟 曹晶 焦静 温贤秀 薄海欣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0-747,共8页
采取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卧床患者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基于大样本数据分析、证据总结及专家会议,形成本共识。本共识包括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4... 采取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卧床患者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基于大样本数据分析、证据总结及专家会议,形成本共识。本共识包括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4个部分,每部分均涵盖各并发症的定义、临床表现、风险因素、预防及护理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床患者 压疮 下肢静脉血形成 肺部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护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88
10
作者 辛绍伟 齐加欣 +2 位作者 黄俊荣 孙道玉 张蕾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8-289,共2页
总结了23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提出采取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静脉内膜损伤和防止血液高凝状态的有效措施是防止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对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抗凝、溶栓期间,密切监测凝血... 总结了23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提出采取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静脉内膜损伤和防止血液高凝状态的有效措施是防止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对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抗凝、溶栓期间,密切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倾向;对肿胀的肢体行肿消散外敷;在置管溶栓期间做好溶栓导管的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本组经治疗护理,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深静脉管腔完全再通或部分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下肢静脉血形成 临床分析 护理
原文传递
住院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80
11
作者 孙葵葵 王辰 +1 位作者 庞宝森 杨媛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37-641,共5页
目的 了解住院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发生情况 ;分析卒中患者并发DVT的临床特点 ;初步观察抗凝治疗对卒中后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连续调查了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收住入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的卒中... 目的 了解住院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发生情况 ;分析卒中患者并发DVT的临床特点 ;初步观察抗凝治疗对卒中后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连续调查了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收住入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的卒中患者 ,经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证实符合卒中诊断 ,共计 4 88例 ,男 32 8例 ,女 16 0例 ;年龄 :2 2~ 93岁 ,平均 6 5岁± 11岁 ;95 5 %为汉族。调查步骤 :(1)对每位入院的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2 )于发病 7~ 10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3)高度可疑DVT的患者 ,1周后重复超声检查。结果  (1)DVT的总体检出率为 2 1 7% ;(2 )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为 70~ 79岁组 (2 8 0 % )。 (3)女性DVT的发生率 (2 9 4 % )高于男性 (18 0 % ) ,P =0 0 0 4。 (4)卒中合并严重瘫痪者DVT发生率为 2 5 9%。 (5 )DVT最常见的局部症状为肿胀 (13 3% ) ,但下肢增粗与DVT定位无相关性 ;74 5 %的DVT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6 )DVT主要累及下肢远端静脉 ,近端DVT :远端DVT =1 0 :2 3,以腓静脉最常见 (30 4 % ) ,77 3%的DVT超声表现为充盈缺损。 (7)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使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VT发生率减低4 0 0 %。结论  (1)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DVT高发人群。 (2 )大多数DVT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脑卒中 下肢静脉血形成 发病特点 影像学检查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 被引量:79
1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静脉介入联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813-1821,共9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引起的疾病。因血液回流受阻,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肺动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引起的疾病。因血液回流受阻,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形成 治疗规范 专家 介入 气体交换障碍 右心功能不全 液回流 肺动脉
原文传递
髋及股部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75
13
作者 杨熙创 柏龙文 +5 位作者 王晓玲 郭春阳 严少荣 王涛 付战利 伍超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髋及股部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thrombosis,DVT)形成的机理和防治对策。方法 对 64例下肢DVT患者行超声多普勒检查、记录 ,并分析受伤肢体的左右侧别、库血的输入、高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因素与下肢... 目的 探讨髋及股部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thrombosis,DVT)形成的机理和防治对策。方法 对 64例下肢DVT患者行超声多普勒检查、记录 ,并分析受伤肢体的左右侧别、库血的输入、高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因素与下肢DVT形成的关系。结果 在同期髋及股部损伤患者 32 5例中下肢DVT 64例 (1 8 2 % ) ;近端DVT 1 3例 (2 0 3 % ) ,远端DVT 36例 (56 3 % ) ,全静脉DVT 1 5例 (2 3 4% ) ;左下肢DVT 43例 (66 7% ) ,右下肢DVT 2 1例 (33 3 % ) ;库血的输入 59例 (92 2 % ) ;使用止血带患者 1 6例 (2 5 0 % ) ;患者平均年龄 62岁。结论 髋及股部损伤患者中 ,存在高危因素患者DVT发生率较高 ,建议对围手术期存在高危因素患者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因素 治疗 髋损伤 腹部损伤 下肢静脉血形成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 被引量:75
14
作者 吕厚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1-204,共4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replacement,TJR)是治疗各种晚期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可以去除疼痛,矫正关节畸形,重建无痛、稳定、有功能的关节,使关节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各种人工关节假体和配套器械的不断完善以及TJR技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replacement,TJR)是治疗各种晚期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可以去除疼痛,矫正关节畸形,重建无痛、稳定、有功能的关节,使关节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各种人工关节假体和配套器械的不断完善以及TJR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我国TJR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数量呈直线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 下肢静脉血形成 关节炎患者 人工关节假体 关节畸形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连续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2
15
作者 谈晶 陈媛 +1 位作者 刘洪娟 吴明珑 《骨科》 CAS 2019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在我科行THA的19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3...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在我科行THA的19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3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采用融入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 FTS)理念的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下肢DVT发生率和病人护理服务满意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的HAMA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两组间HAM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72,P<0.001;t=10.110,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疼痛、活动度和畸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P=0.047)。观察组的病人护理服务满意率(95.15%)显著优于对照组(8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0,P=0.002);下肢DVT发生率(1.94%)显著低于对照组(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3,P=0.021)。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模式,更能缓解病人焦虑、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显著减少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护理服务满意率,可作为行THA病人的护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护理干预 快速康复外科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静脉血形成
下载PDF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的近况 被引量:63
16
作者 蒋米尔 陆民 +1 位作者 黄新天 张培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9-180,共2页
关键词 预防 下肢静脉血形成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8
17
作者 赵春起 王维亮 +1 位作者 黄德祥 黄莚庭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32-533,共2页
目的评估测定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含量在诊断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 (GIA)检测 12 1例经连续多普勒超声和B 型超声证实为下肢DVT患者血浆D 二聚体的含量 (正常值≤ 0 5mg L)。 结果... 目的评估测定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含量在诊断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 (GIA)检测 12 1例经连续多普勒超声和B 型超声证实为下肢DVT患者血浆D 二聚体的含量 (正常值≤ 0 5mg L)。 结果急性和慢性DVT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8 0 % (6 6 75 )和 34 8% (16 4 6 )。急性DVT组和慢性DVT组血浆D 二聚体含量分别为 (2 4± 2 2 )mg L和 (0 8± 1 3)mg L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GIA方法准确、简单、快速、无损伤 ,可用于DVT急性期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形成 D-二聚体 含量测定 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 诊断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脑卒中、肿瘤及骨伤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2
18
作者 张啸飞 程显声 +12 位作者 何建国 马欣 王拥军 周乙雄 张春雨 邸立军 刘淑俊 葛笃 陈淑长 冯双英 王立波 熊长明 李智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1年第5期206-20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四种病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初步了解该病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及肺栓塞(PE)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查体及多普勒超声技术 ,对骨伤病 (10 4例 )、肿瘤 (10 6例 )、心力衰竭 (10 0例 )及脑卒中 (12 0例 )四种病症共... 目的通过对四种病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初步了解该病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及肺栓塞(PE)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查体及多普勒超声技术 ,对骨伤病 (10 4例 )、肿瘤 (10 6例 )、心力衰竭 (10 0例 )及脑卒中 (12 0例 )四种病症共 430例 ,未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剂的患者进行了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检查。同时 ,对在DVT专业门诊就医并被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36例患者 ,做了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检查 ,以发现肺栓塞。结果在 430例患者中 ,共发现 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生率为 4.2 %。其中心力衰竭 5例 (5 % ) ;肿瘤 3例(2 .83% ) ;骨伤病 2例 (1.92 % ) ;脑卒中 8例 (6 .6 7% )。 36例 DVT患者中 ,共查出 4例肺栓塞 ,检出率为 11.11%。结论国人上述四种病症 DVT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人群。 DVT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形成 发生率 流行病学 肿瘤 心力衰竭 脑卒中 骨伤病
下载PDF
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63
19
作者 岳睿 李晓玉 +3 位作者 杨明辉 刘晓艳 范斌 张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8-463,共6页
目的研究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687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 目的研究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687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进行初筛,可疑或阳性的患者行静脉造影确诊DVT。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前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发生率为12.4%(85/687)。经过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受伤至入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高,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后延迟入院以及APTT缩短的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增加,对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前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形成 髋部骨折 高龄老年
下载PDF
物理性预防结合特殊护理对血栓前状态孕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分析 被引量:60
20
作者 张喜维 耿丽艳 +5 位作者 高洁 肖欢 马唯 田丹 李蕊 金艳荣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6年第11期868-871,共4页
将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术前有血栓前状态、择期行剖宫产术后的103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及观察组60例.孕36周始与术后对照组佩戴抗血栓压力带,观察组采用抗血栓压力带及间歇充气压力泵、宣教、特殊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 将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术前有血栓前状态、择期行剖宫产术后的103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及观察组60例.孕36周始与术后对照组佩戴抗血栓压力带,观察组采用抗血栓压力带及间歇充气压力泵、宣教、特殊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分别为为(28.8±4.0)与(29.4±4.6)岁,孕周为37-41周,胎膜早破分别为15与12例,中、重度血栓前状态为15、45和15、28例.剖宫产术后观察组产妇DVT形成患肢发生率0.8% (1/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 (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及皮肤色泽异常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抗血栓压力带及间歇充气压力泵、宣教、特殊护理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血栓前状态孕妇剖宫产术后DVT形成的发生;间歇充气压力泵操作简单、方便易行,适合临床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倾向 下肢静脉血形成 剖宫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