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肱指数联合震动感觉阈值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罗灵光 龙新平 韩志蓉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824-1829,共6页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联合震动感觉阈值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1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BI≥0.9且VPT≤10 V) 56例以及观察组63例(ABI <0.9且VPT> 10V),测...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联合震动感觉阈值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1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BI≥0.9且VPT≤10 V) 56例以及观察组63例(ABI <0.9且VPT> 10V),测定ABI、VPT、TC、TG、HDL-C、LDL-C、FBG、HbA1c、尿酸、ALB水平。结果:观察组ABI水平低于对照组,VPT水平高于对照组(t=13.45、14.67,P <0.05);观察组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15.32,P <0.05);观察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5.67,P <0.05); ABI与年龄、病程、LDL-C、尿酸负相关关系明显,VPT与年龄、病程、LDL-C、尿酸正相关关系明显(P<0.05);年龄、病程、LDL-C、尿酸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回归系数=1.43、1.61、1.71、1.45,P<0.05);以ABI≤0.9为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金标准,以VPT>10V为诊断标准,灵敏度为75.9%、特异度为84.8%、假阴性率为24.0%、假阳性率为15.2%、正确指数为0.61、阳性似然比为4.99、阴性似然比为0.28,行Kappa一致性分析,其值为0.60。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踝肱指数降低、震动感觉阈值升高,其与危险因素年龄、病程、LDL-C、尿酸密切相关;震动感觉阈值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踝肱指数诊断具有中、高一致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踝肱指数 震动感觉阈值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周仑 王昭昭 +2 位作者 黄葵 凃玲 张存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745-1748,共4页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引起的间歇性跛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贝前列素钠组,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2组踝臂指数(ABI)、6min步行试验(6-MWT),无痛行走距离...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引起的间歇性跛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贝前列素钠组,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2组踝臂指数(ABI)、6min步行试验(6-MWT),无痛行走距离、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能改善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6-MWT和无痛行走距离,降低HsCRP的表达(P<0.05),但对ABI影响不大(P>0.05)。而贝前列素钠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无痛行走距离,降低HsCRP的表达(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可以进一步改善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并降低HsCR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间歇性跛行 贝前列素钠
原文传递
培补舒脉方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30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谢吟灵 沈融 陈咸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207-2209,共3页
目的:观察培补舒脉方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内中膜厚度(IMT)、最大斑块面积(Smax)、血脂的干预情况,分析本方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培补舒脉方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内中膜厚度(IMT)、最大斑块面积(Smax)、血脂的干预情况,分析本方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每例予西洛他唑5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培补舒脉方,疗程12周。结果:(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优于对照组66.7%(P<0.05)。(2)治疗组检验指标:①治疗后IMT、斑块面积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5)。②肝肾功能: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结论:培补舒脉方治疗老年LEAD有明确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补舒脉方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踝臂指数 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培补疏脉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研究
4
作者 谢吟灵 沈融 +4 位作者 沈玲 吴晨 李欣 李恺 陈咸川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培补疏脉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予中药培补疏脉方合辛伐他汀。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 目的观察培补疏脉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予中药培补疏脉方合辛伐他汀。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血脂及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最大斑块面积(Smax)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3.3%、66.7%;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IL-4、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IL-4、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股动脉内-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补疏脉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疗效良好,并能促进斑块缩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4、INF-γ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培补疏脉方 Γ-干扰素 白介素-4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超声成像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及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预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林 熊全庚 +5 位作者 张春莉 郝美佳 黄慧 张煜 刘盼 王双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年第3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Critical Stroke,CS)的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预测。方法在2010至2011年之间,选择356例患有不同程度高血压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下肢动脉疾病(Lowe...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Critical Stroke,CS)的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预测。方法在2010至2011年之间,选择356例患有不同程度高血压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下肢动脉疾病(Lower Limb Artery Diease,LLAD)、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其中除外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以及已行颈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组患者除外合并冠心病及下肢血管病变。在省级三甲医院,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有经验的医生进行颈动脉双功超声成像操作(Carotid Duplex Ultrasonography,CDUS)。颈动脉狭窄的标准采用目前比较公认的美国放射学年会超声会议公布的诊断标准。对危险因子的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狭窄率≥70%的发病率是9.3%。狭窄率≥50%的发病率是28.9%。多元分析显示:年龄>61岁(优势比为2.281,95%可信区间:1.1971~5.673);冠状动脉疾病(CAD,优势比:2.312,95%可信区间:1.162~4.598),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LLAD,优势比:2.135,95%可信区间:1.093~4.985)是颈动脉重度狭窄的预测因素。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缺血的人群是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主要危险人群,也是颈动脉血管超声筛查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 脑卒中 冠心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 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红柳 张钟爱 骆天炯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10期1006-1008,共3页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肾功能下降可均增加患病的危险性。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延...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肾功能下降可均增加患病的危险性。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延缓病情进展,预防甚至逆转心脑血管事件、降低死亡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胱抑素C、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花 李光来 罗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脂联素(APN)、血清胱抑素C(CysC)、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ApoA1/ApoB)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内分泌科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脂联素(APN)、血清胱抑素C(CysC)、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ApoA1/ApoB)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T2DM发生LEAD的患者为病例组(LEAD组),同期选取未发生LEAD的T2DM患者60例为对照组(NLEAD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PN、CysC、ApoA1、ApoB水平,计算ApoA1/ApoB;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EAD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LEA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LEAD组患者外周血APN、ApoA1/ApoB水平低于NLEAD组,CysC水平高于NLEAD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N、ApoA1/ApoB水平降低为LEA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外周血APN、ApoA1/ApoB预测LEA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0.740,灵敏度为86.67%和85.00%;两项指标并联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5,灵敏度为98.00%,漏诊率明显低于各指标单独使用,但误诊率相对较高,接近65%。结论 LEAD合并T2DM患者外周血APN、ApoA1/ApoB水平降低,为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APN和ApoA1/ApoB并联试验对T2DM患者发生LEAD具有一定预测效能,但临床误诊率较高,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危险因素 血清脂联素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胱抑素C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通脉益气中药合针灸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疗效及对ABI、baPWV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叶玮豪 徐晓峰 +2 位作者 沈林亚 汪春 李霄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25期2754-2756,2760,共4页
目的观察通脉益气中药合针灸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疗效及对ABI、baPWV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通脉益气中药合... 目的观察通脉益气中药合针灸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疗效及对ABI、baPWV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通脉益气中药合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指标水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股动脉内-中膜厚度、ABI及baPWV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TG、TC、LDLC、CRP、D-二聚体、baPWV水平及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显著降低(P均<0.05),HDL-C和ABI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益气中药合针灸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显著缓解下肢及全身症状,改善血脂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股动脉管腔厚度,且有助于调节ABI和baPWV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ABI BAPWV
下载PDF
血管腔内超声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9
作者 陆紫琳 刘贤飞 周建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7期157-163,共7页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周围动脉疾病。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动脉造影术等,但这些手段仅能观察到下肢动脉形态学改变,对于动脉腔内病变的评估(如粥样斑块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局...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周围动脉疾病。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动脉造影术等,但这些手段仅能观察到下肢动脉形态学改变,对于动脉腔内病变的评估(如粥样斑块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IVUS为临床诊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更好的帮助。本文对IVUS在辅助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IVUS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超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术后不良事件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其危险因素分析及超声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戴文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超声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超声科接受检查的35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判断有无LEAD...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超声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超声科接受检查的35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判断有无LEAD,分为LEAD组218例和非LEAD组140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结果 358例T2DM患者发生LEAD 218例,发生率为60.89%;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高血压、糖尿病病程(>15年)、ABI及高LDL-C是T2DM发生LE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规律使用胰岛素治疗是T2DM患者LEAD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T2DM患者发生LEAD危险因素较多,主要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病程、ABI及LDL-C,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对预防措施,以降低T2DM患者发生LEAD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子津 刘芳 +3 位作者 李勇 吴雨晨 张诗音 陈德清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4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20年9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20年9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61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使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溃疡面积、红肿范围、溃疡深度、伤口疼痛评分、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满意度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溃疡面积、红肿范围、溃疡深度小于对照组,实验组局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上皮出现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有利于疼痛的减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 糖尿病足溃疡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杰 吴东峰 +2 位作者 吴坚 廖钦晨 吴玉娟 《内科》 201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96例(LEAD组)以及下肢动脉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96例(LEAD组)以及下肢动脉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LEA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 LEAD组患者的Hcy、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4+/CD3+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D3+CD8+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LEA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血CD3+、CD3+CD4+以及CD3+CD4+/CD3+CD8+呈正相关(r=0.356,0.568,P均<0.01),与血CD3+CD4+/CD3+CD8+呈正相关(r=0.526,P<0.01)。结论 LEAD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其CD4+T细胞异常与LEAD的发病有关,Hcy可通过影响CD4+细胞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消渴方加减治疗热盛伤津证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8期164-167,共4页
目的评价消渴方加减治疗热盛伤津证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热盛伤津证糖尿病LE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消渴方加... 目的评价消渴方加减治疗热盛伤津证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热盛伤津证糖尿病LE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消渴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热盛伤津证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热盛伤津证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FPG、2 h 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热盛伤津证症状评分(5.05±0.80)分低于对照组的(9.80±1.20)分,生活质量评分(93.50±3.20)分高于对照组的(86.80±2.50)分,FPG(5.78±0.80)mmol/L、2 h PG(8.78±0.9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7.10±1.02)、(10.55±1.20)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方加减治疗热盛伤津证糖尿病LEAD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控制和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方 热盛伤津证 糖尿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血糖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鹏 赵素平 +2 位作者 李晓青 种莉 李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贝前列腺素钠与西洛他唑联合治疗,39... 目的探讨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本院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贝前列腺素钠与西洛他唑联合治疗,39例)和单药治疗组(西洛他唑单药治疗,39例),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患者主观症状评分、踝肱指数(ABI)测量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定。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低于单药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ABI和6-MW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前列腺素钠 西洛他唑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疗效
下载PDF
T2DM患者LEAD与MHR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茗熙 张青青 张翠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19-1823,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与单核细胞(M)/高密度脂蛋白(HDL)比值(MH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343例,按照LEAD的临床分期分为4组。T2DM+Ⅰ组89例、T2DM+Ⅱ组84例、T2DM+Ⅲ组86例、T2DM+Ⅳ组84例。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与单核细胞(M)/高密度脂蛋白(HDL)比值(MH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343例,按照LEAD的临床分期分为4组。T2DM+Ⅰ组89例、T2DM+Ⅱ组84例、T2DM+Ⅲ组86例、T2DM+Ⅳ组84例。收集4组临床资料、检查结果,计算MHR值。结果4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病程与T2DM患者MHR无关;体重指数(BMI)和M与T2DM患者MHR呈正相关;HDL与T2DM患者MHR呈负相关;4组MHR和下肢动脉严重程度均逐渐增高,T2DM+Ⅳ组显著高于T2DM+Ⅰ组、T2DM+Ⅱ组、T2DM+Ⅲ组(P<0.05);年龄高、病程长、吸烟史、高血压史、MHR增高是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BMI增高是T2DM患者发生LEAD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T2DM患者LEAD与MHR密切相关,随着LEAD分期增高,T2DM患者MHR值显著增加,在T2DM患者LEAD分期中,MHR值在Ⅲ期和Ⅳ期患者中增加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32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倩 张钟爱 《山东中医杂志》 2011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当归四逆汤加减方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循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当... 目的:探讨当归四逆汤加减方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循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当归四逆汤加减。结果:治疗组的症状、体征和血脂、纤维蛋白原、踝臂指数(ABI)、趾臂指数(T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阳虚血瘀证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下载PDF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合并缺血性肠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麦秀 梁作勇 闫丰霞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5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合并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合并缺血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观...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合并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合并缺血性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症状评分、下肢动脉超声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较对照组73.3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各症状评分、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足背动脉血流量、足背动脉流速峰值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33%(观察组)、0.00%(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提高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合并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缺血性肠病 前列地尔注射液
原文传递
以彩超为基准观察中药外洗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刁宏 刘婕 杨会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外洗治疗痰瘀阻络型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属痰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127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观察组42例、常规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给予标准西... 目的:探讨中药外洗治疗痰瘀阻络型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属痰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127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观察组42例、常规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给予标准西药+中药外洗治疗、标准西药+温水外洗治疗和标准西药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2 d,外洗治疗6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下肢股总、股浅、腘动脉3根血管内径均明显增加,中-内膜厚度明显降低,血流速度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两两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常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没有肝肾功能异常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外洗及温水浴足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有改善作用,具有一定的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洗 痰瘀阻络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宁 彭玉莹 +3 位作者 麦映红 肖静 潘伟钰 刘静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2162-2168,共7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DLEA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DLEA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主穴为脂三针组穴(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随症配穴,温针灸治疗每周3次,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的情况。并评价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cy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Hcy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bA1c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HbA1c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31/36),对照组为58.3%(21/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有1例由于服用降糖药物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的胃肠道反应,对照组出现3例低血糖反应,2例胃肠道反应,经调整降糖药物方案、给予药物护胃等相应处理后,情况均明显好转。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有效降低早期DLEAD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血糖代谢,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脂三针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