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intact-bridge tympanomastoidectomy,IBM)并用自体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IBM术式,清除病变后自体外耳道后壁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目的探讨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intact-bridge tympanomastoidectomy,IBM)并用自体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IBM术式,清除病变后自体外耳道后壁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及听力重建,观察鼓膜愈合情况及听力提高水平,总结手术技术要点和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21个月,干耳时间3-14周,平均6.7周;鼓膜穿孔愈合率92%(46/50耳),3耳因术后感染及1耳胆脂瘤上皮残留导致鼓膜穿孔不愈,经再次手术愈合。患耳的气导平均纯音听力(pure tone average,PTA)由术前53.7±6.9 d BHL提高到术后36.3±9.1d BHL,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由术前26.4±7.3 d BHL缩小到术后15.0±4.2d BHL,手术听力提高成功率(术后PTA-ABG≤20d BHL)为72%(36/50耳)。结论 IBM术式保留的"骨桥"对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骨片和鼓膜移植物起到支撑作用,结合上鼓室外侧壁重建保持了中上鼓室含气腔和正常外耳道后壁形态结构,减少术后鼓膜内陷袋形成,是中耳乳突手术的理想选择。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在开放式乳突根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开放式乳突根治的病人,同时应用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或自体乳突皮质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完成上鼓室成形术20例。结果20例手术均获得干耳,术后3~6个月平均气导听力提高20 d...目的探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在开放式乳突根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开放式乳突根治的病人,同时应用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或自体乳突皮质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完成上鼓室成形术20例。结果20例手术均获得干耳,术后3~6个月平均气导听力提高20 dB以上4耳,10~20 dB 13耳。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或自体乳突皮质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能改善行开放式乳突根治病人的听力。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在保持外耳道后壁完整的情况下,上鼓室切开软骨重建技术在中耳炎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45例(耳)中耳胆脂瘤和13例(耳)活动期中耳炎患者,在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上鼓室外侧壁切除或及经砧骨窝向下开放面隐窝,清除听骨链...目的观察在保持外耳道后壁完整的情况下,上鼓室切开软骨重建技术在中耳炎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45例(耳)中耳胆脂瘤和13例(耳)活动期中耳炎患者,在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上鼓室外侧壁切除或及经砧骨窝向下开放面隐窝,清除听骨链区(包括上鼓室、中后鼓室)及鼓窦乳突区病变后,行上鼓室软骨封闭重建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术后中耳炎胆脂瘤复发、鼓膜形态及听力提高等情况。结果 58例(耳)术后重建的上鼓室外侧壁与保留的外耳道后壁相连接。本组病例中6例术后外耳道后壁肿胀或皮肤缺损,继续换药4~5次后愈合良好; 3例患者出院后仍有少量流脓,鼓膜边缘穿孔,门诊局部给药后延迟愈合; 3例听骨脱出、2例鼓膜再穿孔、2例24个月后原胆脂瘤复发,行开放式手术后治愈。术后6个月复查纯音听力测试,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0. 5、1、2 kHz气骨导差平均减10 d B,气导听阈平均提高15 d B左右。结论在保持外耳道后壁完整的情况下,上鼓室切开软骨重建技术在中耳炎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既能够充分暴露病变,病灶清除彻底,同时又保留了外耳道的形态,可有效防止鼓膜回缩袋的形成,降低了胆脂瘤的复发,又避免了开放式手术所残留的宽大术腔。术后鼓膜形态恢复良好,从而保持或提高了患者的听力。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胆脂瘤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本文介绍了2009年11月-2010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突鼓室成形伴上鼓室切开重建(Mastoidotympanoplasty with epitympanoplasty,EMT)手术的56例(耳),即在保留外耳道后壁切开乳突的前提下,同...目的探讨胆脂瘤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本文介绍了2009年11月-2010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突鼓室成形伴上鼓室切开重建(Mastoidotympanoplasty with epitympanoplasty,EMT)手术的56例(耳),即在保留外耳道后壁切开乳突的前提下,同时进行上鼓室外侧壁的切除以彻底清除病灶,最后进行上鼓室乳突填塞并重建听力。本文初步报告了这一技术并对与此相关的外科处理策略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9个月,1例术后疼痛再次手术,2例术后感染鼓膜穿孔未愈合,2例术后鼓膜紧张部后上微小穿孔,其余病例术后愈合良好,术后换药2~3次即完全愈合,术后随访56例中26例听力资料完整,0.5、1、2kHz气骨导间距由术前平均31.9dB HL缩短到19.6dB HL。结论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同时切除术上鼓室外侧壁并进行重建,简化了经典完壁式手术的复杂操作,易于掌握;同时,手术保留的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了术后换药次数;上鼓室软骨填塞可有效的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了胆脂瘤的复发。该术式为治疗中耳炎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intact-bridge tympanomastoidectomy,IBM)并用自体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IBM术式,清除病变后自体外耳道后壁骨片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及听力重建,观察鼓膜愈合情况及听力提高水平,总结手术技术要点和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21个月,干耳时间3-14周,平均6.7周;鼓膜穿孔愈合率92%(46/50耳),3耳因术后感染及1耳胆脂瘤上皮残留导致鼓膜穿孔不愈,经再次手术愈合。患耳的气导平均纯音听力(pure tone average,PTA)由术前53.7±6.9 d BHL提高到术后36.3±9.1d BHL,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由术前26.4±7.3 d BHL缩小到术后15.0±4.2d BHL,手术听力提高成功率(术后PTA-ABG≤20d BHL)为72%(36/50耳)。结论 IBM术式保留的"骨桥"对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骨片和鼓膜移植物起到支撑作用,结合上鼓室外侧壁重建保持了中上鼓室含气腔和正常外耳道后壁形态结构,减少术后鼓膜内陷袋形成,是中耳乳突手术的理想选择。
文摘目的探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在开放式乳突根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开放式乳突根治的病人,同时应用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或自体乳突皮质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完成上鼓室成形术20例。结果20例手术均获得干耳,术后3~6个月平均气导听力提高20 dB以上4耳,10~20 dB 13耳。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或自体乳突皮质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能改善行开放式乳突根治病人的听力。
文摘目的观察在保持外耳道后壁完整的情况下,上鼓室切开软骨重建技术在中耳炎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45例(耳)中耳胆脂瘤和13例(耳)活动期中耳炎患者,在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上鼓室外侧壁切除或及经砧骨窝向下开放面隐窝,清除听骨链区(包括上鼓室、中后鼓室)及鼓窦乳突区病变后,行上鼓室软骨封闭重建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术后中耳炎胆脂瘤复发、鼓膜形态及听力提高等情况。结果 58例(耳)术后重建的上鼓室外侧壁与保留的外耳道后壁相连接。本组病例中6例术后外耳道后壁肿胀或皮肤缺损,继续换药4~5次后愈合良好; 3例患者出院后仍有少量流脓,鼓膜边缘穿孔,门诊局部给药后延迟愈合; 3例听骨脱出、2例鼓膜再穿孔、2例24个月后原胆脂瘤复发,行开放式手术后治愈。术后6个月复查纯音听力测试,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0. 5、1、2 kHz气骨导差平均减10 d B,气导听阈平均提高15 d B左右。结论在保持外耳道后壁完整的情况下,上鼓室切开软骨重建技术在中耳炎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既能够充分暴露病变,病灶清除彻底,同时又保留了外耳道的形态,可有效防止鼓膜回缩袋的形成,降低了胆脂瘤的复发,又避免了开放式手术所残留的宽大术腔。术后鼓膜形态恢复良好,从而保持或提高了患者的听力。
文摘目的探讨胆脂瘤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本文介绍了2009年11月-2010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突鼓室成形伴上鼓室切开重建(Mastoidotympanoplasty with epitympanoplasty,EMT)手术的56例(耳),即在保留外耳道后壁切开乳突的前提下,同时进行上鼓室外侧壁的切除以彻底清除病灶,最后进行上鼓室乳突填塞并重建听力。本文初步报告了这一技术并对与此相关的外科处理策略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9个月,1例术后疼痛再次手术,2例术后感染鼓膜穿孔未愈合,2例术后鼓膜紧张部后上微小穿孔,其余病例术后愈合良好,术后换药2~3次即完全愈合,术后随访56例中26例听力资料完整,0.5、1、2kHz气骨导间距由术前平均31.9dB HL缩短到19.6dB HL。结论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同时切除术上鼓室外侧壁并进行重建,简化了经典完壁式手术的复杂操作,易于掌握;同时,手术保留的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了术后换药次数;上鼓室软骨填塞可有效的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了胆脂瘤的复发。该术式为治疗中耳炎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