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贫困群体利益表达渠道调查 被引量:127
1
作者 陈映芳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3年第6期87-92,共6页
关键词 贫困群体 利益诉求渠道 社会秩序 管理机制 上访
下载PDF
乡村治权与分类治理:农民上访研究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155
2
作者 申端锋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6期5-23,共19页
学界对农民上访的研究大多基于农民权利意识不断增长这一判断而展开,形成了农民上访研究的维权范式。税费改革后,基层政权弱化而农民上访增多这一现象对维权范式构成了直接挑战,农民上访研究呼唤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本文试图从乡村治权... 学界对农民上访的研究大多基于农民权利意识不断增长这一判断而展开,形成了农民上访研究的维权范式。税费改革后,基层政权弱化而农民上访增多这一现象对维权范式构成了直接挑战,农民上访研究呼唤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本文试图从乡村治权而非农民维权的角度对农民上访进行研究。作者在和平乡的田野调查表明,和平乡30年来农民上访的变迁正是乡村治权逐步弱化的结果,乡村治权的具体体现就是分类治理。当前信访治理的困境是无法对上访者进行定性,信访治理没有原则。政权性质的模糊致使分类治理丧失了原则,而蜕化为纯粹的治理技术,从而出现了"有分类无治理"的治理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基层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应该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访 维权 治权 分类治理
原文传递
协商民主和协商治理:建构一个理性且成熟的公民社会 被引量:125
3
作者 何包钢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36,共14页
目前中国民主发展的战略选择应注重发展和完善协商民主,注重协商治理机制、过程、形式和程序。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来讨论协商民主能否有利于解决"出嫁女"上访问题,是否有助于建设一种协商治理制度。实验表明,一年前,大多数村民... 目前中国民主发展的战略选择应注重发展和完善协商民主,注重协商治理机制、过程、形式和程序。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来讨论协商民主能否有利于解决"出嫁女"上访问题,是否有助于建设一种协商治理制度。实验表明,一年前,大多数村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否定"出嫁女"的任何分配权利,现在大多数人已认可一次性补偿方案。协商民主确实有助于减少或解决上访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协商治理制度。公民通过社会协商和审议来对公共事务作出决策,使社会管理向民主化方向发展,这是中国民主发展的战略基础。一旦公民具备了政治妥协、理性对话、自我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能力,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大规模的直选就会减少社会振荡和成本,就会发展出一种良性的政治竞争。通过协商民主来发展协商治理,来建构一个理性、成熟的公民社会是中国民主发展的基础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协商治理 公民社会 “出嫁女” 上访
原文传递
重塑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责任——理解税费改革后乡村治理困境的一个框架 被引量:108
4
作者 杨华 王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41-49,共9页
从农村调研的情况来看,近年乡村出现新一轮的治理困境,主要根源于国家通过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脱卸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责任。治理责任是指农村基层组织凝聚、配置资源进行乡村治理的动力、意愿和职责。在国家集中了绝大部分政治、经济... 从农村调研的情况来看,近年乡村出现新一轮的治理困境,主要根源于国家通过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脱卸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责任。治理责任是指农村基层组织凝聚、配置资源进行乡村治理的动力、意愿和职责。在国家集中了绝大部分政治、经济与合法性资源,以及乡村治权具有配置性特点的条件下,国家下达至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任务就十分关键,有上级的治理压力就有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责任,它就能配置资源形成乡村治权,进行乡村治理。而没有国家的治理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就不会主动进行乡村治理。因此,为了扭转乡村治理困局,国家应该重塑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权 治理责任 税费改革 乡村治理困境 上访
下载PDF
乡村的去政治化及其后果——关于取消农业税后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一个初步讨论 被引量:105
5
作者 贺雪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0-41,共12页
在传统时期,乡村具有相对自主的政治空间,从而可以阻止乡村内部边缘人群搭便车行为。随着国家权力向基层的全面渗入,乡村自主政治空间逐步消失,乡村社会由分配责任与义务的政治向分配权利的政治转变,之前被乡村主导力量所压制的边缘力... 在传统时期,乡村具有相对自主的政治空间,从而可以阻止乡村内部边缘人群搭便车行为。随着国家权力向基层的全面渗入,乡村自主政治空间逐步消失,乡村社会由分配责任与义务的政治向分配权利的政治转变,之前被乡村主导力量所压制的边缘力量崛起。在乡村去政治背景下,不受约束边缘力量的崛起,对当前乡村治理构成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政治 钉子户 上访 国家与社会
下载PDF
农民上访的分类治理研究 被引量:95
6
作者 陈柏峰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42,共15页
面对日渐高涨的上访潮,信访工作制度不断强化上访人的权利和接访人的职责。从调研来看,相关制度建设并没有给基层政府提供有效的治理措施,基层政府也未能摸索出合法的治理措施,而是陷入非法运作的边缘。当前的信访困局在于信访渠道依然... 面对日渐高涨的上访潮,信访工作制度不断强化上访人的权利和接访人的职责。从调研来看,相关制度建设并没有给基层政府提供有效的治理措施,基层政府也未能摸索出合法的治理措施,而是陷入非法运作的边缘。当前的信访困局在于信访渠道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淤塞,面对成千上万的上访者,政府未能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对上访者的问题进行性质区分。分类治理可能是疏通信访渠道的有效途径。根据这一思路,目前的上访可以分为有理上访、无理上访、商谈型上访三大类及若干具体小类。若能建立正确的分类原则,找到合理的治理方法,并建立必要的配套措施,信访渠道完全可以疏通,成为社会利益重要的表达渠道和商谈空间,发挥出应有的功效。信访制度因此可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访 分类治理 无理上访 商谈型上访
原文传递
政权“悬浮”与市场“困局”:一种农民上访行为的解释框架——基于鄂中G镇农民农田水利上访行为的分析 被引量:59
7
作者 焦长权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6期39-51,共13页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考察和归纳了农民农田水利上访的两种类型:以个体为主的"纠纷延伸型"上访和以群体为主的"干旱求援型"上访。接着,作者对农民农田水利上访行为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农民的国家观念是农民针对...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考察和归纳了农民农田水利上访的两种类型:以个体为主的"纠纷延伸型"上访和以群体为主的"干旱求援型"上访。接着,作者对农民农田水利上访行为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农民的国家观念是农民针对农田水利问题上访的心理文化机制,而由政权"悬浮"和市场"困局"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农田水利恶化是上访发生的结构性因素。最后,作者针对目前学界的农民上访研究进行了扩展性讨论,认为农民上访研究应该适时地从"抽象"的上访研究向"具体"的、类型化的上访研究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访 农民 国家观念 政权“悬浮” 市场“困局”
原文传递
“政府兜底”:当前农村社会冲突管理中的现象与逻辑 被引量:40
8
作者 杨华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28,144,共14页
主要探讨了农村社会冲突管理中"政府兜底"现象的内涵、路径与逻辑。通过案例分析,指出政府作为第三方对社会冲突各方进行调解时,为尽快化解冲突而对冲突方作出补偿,是农村社会冲突管理中的常见现象。研究发现,冲突各方为了达... 主要探讨了农村社会冲突管理中"政府兜底"现象的内涵、路径与逻辑。通过案例分析,指出政府作为第三方对社会冲突各方进行调解时,为尽快化解冲突而对冲突方作出补偿,是农村社会冲突管理中的常见现象。研究发现,冲突各方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通过不断"闹大"将社会冲突转变为政府要立马解决的政治事件是政府兜底的前提,而"兜底"则是在现有制度和社会环境的总体约束下,作为理性人的政府及其主要官员作出的理性选择。尽管"政府兜底"在短时期内使社会冲突得以化解、社会秩序重新恢复,保障了农民的某些权益,但也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后果。政府应在社会冲突管理中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社会冲突,提高社会冲突管理的制度化水平,避免丧失原则和底线的随意兜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闹大 政府兜底 社会冲突管理 上访 群体性事件
原文传递
宪政视野中的信访治理 被引量:19
9
作者 许志永 姚遥 李英强 《甘肃理论学刊》 2005年第3期15-20,共6页
2003年,随着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中国迎来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拨乱反正”之后的第二次信访高潮,[2]与信访洪流同时出现的,是聚集在北京的信访群体的组织化和更为激烈的抗争,自焚、冲击政府机关以及集体游行使得上访群体成为威胁社会稳... 2003年,随着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中国迎来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拨乱反正”之后的第二次信访高潮,[2]与信访洪流同时出现的,是聚集在北京的信访群体的组织化和更为激烈的抗争,自焚、冲击政府机关以及集体游行使得上访群体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2004年8月,中央以及各地陆续建立了“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3]。联席会议制度运行半年以来,解决了相当一部分过去积累的问题,但从某些地区的调查来看,上访量并没有明显下降,联席会议制度也不能遏制新的上访出现。[4]一些专家学者针对信访问题提出了各种建议,[5]一些地方政府做了制度创新的探索,[6]中央政府也做过很多制度性改革,[7]但所有这些改革思路几乎都集中在如何对付已经出现的信访问题上,即问题集中在“这么多人上访该怎么办”。本文在分析已有制度探索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试图把问题集中在“为什么这么多人上访”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上,提出的解决思路重点不在于如何处理已经出现的大量上访,而在于如何从根源上减少上访,即在宪政视野中看待上访现象,在宪政框架内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 上访 信访问题 信访治理
下载PDF
上访与对地方官员问责: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杨瑞龙 尹振东 桂林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0-69,共10页
2003年以来中国出现信访高峰,研究信访问题对建立和谐社会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契约理论的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把信访中的上访看作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一种问责机制,上访后中央通过追究地方官员的责任,可以约... 2003年以来中国出现信访高峰,研究信访问题对建立和谐社会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契约理论的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把信访中的上访看作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一种问责机制,上访后中央通过追究地方官员的责任,可以约束地方官员行为,激励地方官员更努力地为当地居民服务。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应当适度,太严厉的问责反而可能强化地方截访,结果会降低地方官员的努力水平。上访给中央带来的成本越大,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越严厉。根据模型推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网络社会的崛起,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将逐渐加强。最后本文还探讨了中央打击地方截访等方面的含义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 上访 截访 地方官员 问责
原文传递
上访体制的根源与出路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千帆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上访体制及其衍生的"截访"现象是自上而下集权体制的产物。在不改变集权模式的前提下,单靠修补《信访条例》无法解决上访问题。事实上,诸如撤销驻京办等用意良好的中央措施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截访外包"... 上访体制及其衍生的"截访"现象是自上而下集权体制的产物。在不改变集权模式的前提下,单靠修补《信访条例》无法解决上访问题。事实上,诸如撤销驻京办等用意良好的中央措施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截访外包"等恶性现象。要根治上访现象,必须将社会治理模式从自上而下变成自下而上。最根本的是,人民必须维护宪法,保障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宪法第34条规定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访 截访 集权体制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原文传递
民主如何进入乡村社会 被引量:8
12
作者 贺雪峰 仝志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24,共6页
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 ,非组织活动是不可避免的 ,其对选举不乏有着正面的影响 ;戏剧化选举因其高度动员的特征 ,可以训练农民的民主能力 ,有助于民主与法律制度深入乡村。村民上访及其仲裁 ,其结果将是形成遇事找裁判和尊重法律与惯例的... 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 ,非组织活动是不可避免的 ,其对选举不乏有着正面的影响 ;戏剧化选举因其高度动员的特征 ,可以训练农民的民主能力 ,有助于民主与法律制度深入乡村。村民上访及其仲裁 ,其结果将是形成遇事找裁判和尊重法律与惯例的习惯。可以认为 ,推行乡村选举产生的一些混乱场景不仅不能作为其“无民主成就”的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委会选举 民主 非组织活动 戏剧性选举 上访
全文增补中
“案结事了”的司法观与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训虎 《证据科学》 2009年第6期668-676,共9页
为了应对数量庞大的涉法涉诉上访问题,人民法院一直采取诸多措施予以遏制。然而,最令司法实务部门主政者关注的"千方百计上京城"形势依然严峻。"案结事不了"成为摆在司法实务部门主政者面前的难题。在治理上访问题... 为了应对数量庞大的涉法涉诉上访问题,人民法院一直采取诸多措施予以遏制。然而,最令司法实务部门主政者关注的"千方百计上京城"形势依然严峻。"案结事不了"成为摆在司法实务部门主政者面前的难题。在治理上访问题上,最高司法实务部门漂移在两种理念之间,提出"案结事了"的新型司法观。"案结事了"的司法观作为价值目标与行动指南的统一体将调解作为首要的结案方式,改变了调解在当下法院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定位,成为主导全国法院的不同于既往司法观的主流司法意识形态。这样一种司法观却使得裁判事实可接受性的来源建立在当事人对于自身权利的放弃以及模糊的事实认定的基础之上,改变了当下裁判事实可接受性的来源,危及了将来可能的裁判事实可接受性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访 案结事了 裁判事实 可接受性
原文传递
让农民组织起来——兼论转型期社会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建立 被引量:13
14
作者 蒲文忠 《经济管理文摘》 2004年第4期24-27,共4页
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农民作为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保障机制是否建立健全,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变革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农民权益的保障机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民组织化。
关键词 农民 权益保障机制 组织化 制度交易 利益 上访 农民组织
下载PDF
利益表达、社会稳定与公共治理 被引量:13
15
作者 桂林 尹振东 聂辉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3-165,共13页
维稳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当民众因认为自身利益受损而采取利益申诉行为时,维稳补偿政策可以化解民众的申诉行为,且补偿中的"溶解效应"可以节省维稳成本,但这种维稳均衡并不稳定... 维稳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当民众因认为自身利益受损而采取利益申诉行为时,维稳补偿政策可以化解民众的申诉行为,且补偿中的"溶解效应"可以节省维稳成本,但这种维稳均衡并不稳定。虽然设置严厉的维稳考核制度可以激励维稳部门尽可能地消除"引信效应",从而保证维稳制度能有效实施,然而严厉的维稳考核又可能为谋利型上访的出现提供了空间。补偿式维稳政策在实施中可能由于不满情绪的持续积累与维稳均衡的不稳定性,使公共治理陷入维稳悖论。通过加强法治建设等措施为民众提供合法且充分的利益表达渠道,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治本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稳 上访 法治
原文传递
征地拆迁上访的类型与机理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柏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33,共9页
征地拆迁的上访有相当的复杂性,其机理需要结合上访人的不同情况和动机加以分析。受情感、生活习惯、家计模式或土地、房屋的特殊用途等多因素的影响,有人因反对征地拆迁而上访或成为钉子户,这以坚持农业生产的老年人和适度规模经营的&q... 征地拆迁的上访有相当的复杂性,其机理需要结合上访人的不同情况和动机加以分析。受情感、生活习惯、家计模式或土地、房屋的特殊用途等多因素的影响,有人因反对征地拆迁而上访或成为钉子户,这以坚持农业生产的老年人和适度规模经营的"中农"群体最为典型。征地拆迁过程中,征收面积、附着物和房屋的估价、补偿标准和配套措施、村组集体的分配方案、特殊群体权益都很容易成为上访焦点。征地拆迁之后,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不法行为、后期履责不到位、补偿信息传播后导致的攀比、补偿标准不同导致的心理不平衡、当事人生活不适应等,又可能成为新的上访焦点。征地拆迁上访的应对,需要从依法行政、村级民主、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着手,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拆迁 上访 钉子户 综合治理
下载PDF
上访救济的功能转化及其命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贺海仁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6,共5页
一、哭诉的权利 上访的话语和语境。无论在传统社会。抑或当代中国,都包涵着特定关于救济的内涵和信息。几千年来.上访承载着普通民众对国家权力的企盼.是中国人传统的权利救济方式.也是中国人实现正义的原始路径。如果说中国人有... 一、哭诉的权利 上访的话语和语境。无论在传统社会。抑或当代中国,都包涵着特定关于救济的内涵和信息。几千年来.上访承载着普通民众对国家权力的企盼.是中国人传统的权利救济方式.也是中国人实现正义的原始路径。如果说中国人有什么天赋权利的话,那么上访则是那种至少在程序意义上不可也不能剥夺的权利.从传统社会的“京控”到当代社会的“信访”.无不贯彻了这一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救济方式 上访 功能转化 当代中国 中国人 实现正义 国家权力 普通民众 天赋权利 程序意义
原文传递
特定职业群体上访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柏峰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68,共10页
特定职业群体的上访,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其诉求的合法性比较模糊。在历次改革或政策变动中受到冲击的特定职业群体,在国家向民生政策转型的大背景中,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曾为国家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因此应当得到照顾和补偿。在媒体... 特定职业群体的上访,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其诉求的合法性比较模糊。在历次改革或政策变动中受到冲击的特定职业群体,在国家向民生政策转型的大背景中,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曾为国家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因此应当得到照顾和补偿。在媒体上权利话语的支持和激励下,他们走上了上访之路。特定职业群体过去处在社区或组织网络之中,有一定的组织性基础,因此容易发动群体性上访。这类上访处理难度大、牵涉关系多、历史包袱重,治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层政府只能对上访人进行监控,并对其中的积极分子采取"收买"策略。这导致了一些不良效应,形成了一些不良惯例,诱发上访人提出无理诉求,导致更多人去上访。限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以及特定职业群体及其问题的模糊边界,相关问题的制度化解决非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职业群体 上访 治理 发生机制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管理 被引量:12
19
作者 程同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9,283,共14页
本文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多样化和农村社会管理复杂性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原则,并提出了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战略选择:依靠发展解决最普遍的社会管理问题,通过完善机制解决最突出的社会管理问题,借助法律援... 本文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多样化和农村社会管理复杂性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原则,并提出了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战略选择:依靠发展解决最普遍的社会管理问题,通过完善机制解决最突出的社会管理问题,借助法律援助解决最棘手的社会管理问题,建立应急反应机制解决突发性社会管理问题,通过周密部署解决周期性的社会管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社会管理 上访 突发事件
下载PDF
农民上访、法律援助与司法公平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红勃 《政法论丛》 2007年第1期25-29,共5页
信访是一种低效率的和具有人治性质的救济方式,但农民却对此乐此不疲,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司法是一种昂贵和复杂的救济机制,由于我国法律援助的供给严重不足和分配不平衡,这使很多贫困农民无法获得公平的司法救济,从而踏上上访之路。... 信访是一种低效率的和具有人治性质的救济方式,但农民却对此乐此不疲,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司法是一种昂贵和复杂的救济机制,由于我国法律援助的供给严重不足和分配不平衡,这使很多贫困农民无法获得公平的司法救济,从而踏上上访之路。在建设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国家一定要重视法律援助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 上访 法律援助 司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