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关岭黄牛不同部位肌肉中营养成分含量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雷露 许浩翔 +5 位作者 周景瑞 姜玲玲 罗文菊 艾蓉 冉江 余波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2-56,共5页
为了探究贵州关岭黄牛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差异,试验选取20头24~28月龄贵州关岭黄牛为试验对象,屠宰后采集眼肌肉、上脑、牛腩、脊肋排、里脊、臀肉测定pH值、滴水损失率、剪切力、肉色[亮度(L^(*))值、红色(a^(*))值、... 为了探究贵州关岭黄牛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差异,试验选取20头24~28月龄贵州关岭黄牛为试验对象,屠宰后采集眼肌肉、上脑、牛腩、脊肋排、里脊、臀肉测定pH值、滴水损失率、剪切力、肉色[亮度(L^(*))值、红色(a^(*))值、黄色(b^(*))值]及水分、脂肪、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关岭黄牛肉样pH值均小于7,呈酸性;滴水损失率大小表现为臀肉>上脑>眼肌肉>牛腩>里脊>脊肋排;臀肉剪切力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上脑剪切力最低;牛腩的L^(*)值、a^(*)值和b^(*)值最优;眼肌肉、上脑、臀肉中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牛腩、脊肋排和里脊(P<0.05);臀肉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脊肋排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各部位共检出16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谷氨酸含量最高,赖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含量较高;眼肌肉、上脑、牛腩、里脊和臀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在26.59~28.92 g/100g之间,占氨基酸总量的38.29%~40.74%;除脊肋排外,其余各部位功能性氨基酸(包括鲜味氨基酸、甜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鲜味氨基酸和甜鲜味氨基酸之和占氨基酸总量的50.74%~54.54%,其中脊肋排部位最高,上脑部位最低;各部位苦味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较高,在45.45%~49.26%之间,其中里脊部位最高,脊肋排部位最低。说明贵州关岭黄牛肉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岭黄牛 不同部位 眼肌肉 牛腩 营养成分 滴水损失 剪切力 氨基酸
原文传递
滩羊胴体分割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青 刘彩凤 +1 位作者 陈海 侯鹏霞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1-52,56,共3页
为了选择最佳的胴体分割方法,实现羊肉的优质优价,笔者在原有分割方法的基础上对羊肉胴体进行了进一步的分割,分别记为A、B、C 3种方法,测定各部位的分割比例及羊肉出成率,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A、B、C 3种分割方法中以C分割方法羊... 为了选择最佳的胴体分割方法,实现羊肉的优质优价,笔者在原有分割方法的基础上对羊肉胴体进行了进一步的分割,分别记为A、B、C 3种方法,测定各部位的分割比例及羊肉出成率,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A、B、C 3种分割方法中以C分割方法羊肉出成率和经济效益最高,且该方法是根据羊只胴体结构特点将胴体进行精细分割,包括用做臊子肉丁的后腿肉包产品,排骨产品以及里脊、羊霖等高档部位的肉品,充分体现了羊肉的价值,为实现优质优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胴体分割 里脊 肉卷 羊排 出成率
原文传递
不同月龄阉割对延边黄牛高档部位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田 高青山 +1 位作者 李香子 严昌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460-4467,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月龄阉割对延边黄牛眼肌、西冷和上脑3个高档部位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50头健康且体重相近(150 kg±7.5 kg)的6月龄延边黄牛,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头,试验组分别在6、8、10和12月龄阉割(记为YG6、YG8、Y...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月龄阉割对延边黄牛眼肌、西冷和上脑3个高档部位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50头健康且体重相近(150 kg±7.5 kg)的6月龄延边黄牛,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头,试验组分别在6、8、10和12月龄阉割(记为YG6、YG8、YG10和YG12组),对照组不阉割(记为WYG),试验期为24个月,统一饲养,自由采食。30月龄屠宰,取眼肌、西冷、上脑3个部位肌肉样,测定其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①与WYG组相比,眼肌脂肪酸中YG8和YG12组豆蔻油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YG6和YG10组均显著增加(P<0.05);YG6组油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YG6和YG10组棕榈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下降(P>0.05),YG6、YG10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YG10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YG6、YG8和YG12组均显著增加(P<0.05)。②与WYG组相比,西冷脂肪酸中试验组豆蔻油酸、棕榈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棕榈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YG6组油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YG6和YG10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③与WYG组相比,上脑脂肪酸中YG8组豆蔻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YG6和YG10组棕榈酸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YG6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阉割可增加延边黄牛高档部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中6月龄阉割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黄牛 阉割 脂肪酸 眼肌 西冷
下载PDF
幕上脑内单发环形病变CT诊断 被引量:9
4
作者 葛建立 王培军 +1 位作者 储可仁 邵成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幕上脑内单发环形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复习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内单发环形病变 5 8例的CT扫描资料 ,包括星形细胞来源肿瘤 19例 ,室管膜瘤 4例 ,脑转移瘤 18例 ,海绵状血管瘤 1例 ,脑脓肿 16例。结果...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幕上脑内单发环形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复习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内单发环形病变 5 8例的CT扫描资料 ,包括星形细胞来源肿瘤 19例 ,室管膜瘤 4例 ,脑转移瘤 18例 ,海绵状血管瘤 1例 ,脑脓肿 16例。结果 幕上单发环形病变因病理基础不同 ,出现相似和不同的CT征象 ;病变部位、形态、强化程度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脑内环形病变可出现壁结节 ,它对脑肿瘤诊断有较特征性意义 ,多发壁结节对环形星形细胞来源肿瘤的诊断有特殊价值 ;环壁脐样凹陷在星形细胞来源肿瘤、脑转移瘤、脑脓肿三者中出现率相近 ,无明显定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病变 CT 诊断 内单发环形病变
下载PDF
幕上高血压脑内血肿锁孔微创手术治疗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深 杨佳勇 +2 位作者 宋伟健 颜杰浩 刘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内血肿显微外科微创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对57例中量和大量幕上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患者,采用经颅锁孔、经脑池(或皮层)小切口显微微创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死亡5例,植物生存7例,严重失能11例,中度失能20例,良好14例;其中...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内血肿显微外科微创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对57例中量和大量幕上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患者,采用经颅锁孔、经脑池(或皮层)小切口显微微创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死亡5例,植物生存7例,严重失能11例,中度失能20例,良好14例;其中死亡5例的直接致死性原因均为合并有多脏器功能严重衰竭。结论采用经颅锁孔、经脑池(或皮层)小切口显微微创血肿清除术可以做到有效的血肿清除、良好的腔内止血、满意的颅内减压、微小的手术创伤,从而达到疗效/损伤比的最大化。同时该术式的直接效果还取决于术者的技术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高血压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及CT诊断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曾向廷 林时勖 +2 位作者 林黛英 吴先衡 杨江爽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5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MR及CT对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及CT表现。结果10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表现为大囊为主型2例,肿瘤由位于深部白质区的大囊与位于皮层区的小部分实质构成。实... 目的探讨MR及CT对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及CT表现。结果10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表现为大囊为主型2例,肿瘤由位于深部白质区的大囊与位于皮层区的小部分实质构成。实质为主型8例,其中肿瘤实质内出现单发偏心性液化囊变区5例,出现多发小液化区3例。肿瘤实质与脑灰质比较于T1加权像呈等或略低信号,于T2加权像呈略高信号;在CT平扫时与脑灰质密度相似或略高于脑灰质密度;液化囊变区于T1加权像呈略高或等于脑脊液的低信号,于T2加权像呈等于脑脊液高信号,CT平扫呈略高于脑脊液的低密度。合并出血5例,钙化2例。结论幕上脑实质大囊为主型室管膜瘤,或实质为主型室管膜瘤肿瘤内出现单发偏心性液化囊变区,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CT扫描肿瘤实质与脑灰质比较呈等或略高密度,部分伴小斑点状钙化,MR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当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实质性肿块伴多发小液化囊变区,周围水肿明显时,与恶性星型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极难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实质 磁共振成像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实质 CT诊断 实质内 MR 胶质母细胞瘤
下载PDF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发病机制及临床常见相关疾病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静怡 曹杰 +3 位作者 张吴琼 孔博玉 马涤辉 张海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2-573,共2页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亦作交叉性小脑性失联络,是指幕上脑组织损害的对侧小脑可出现代谢及血流量减低的现象[1],多由影像学早期发现。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临床医生忽略。早在1870年,... 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亦作交叉性小脑性失联络,是指幕上脑组织损害的对侧小脑可出现代谢及血流量减低的现象[1],多由影像学早期发现。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临床医生忽略。早在1870年,Brown-sequard就发现了脑局灶损伤后远隔区域呈现脑功能过度兴奋或抑制的紊乱现象。1914年瑞士神经病学家Volt Monakow等提出"神经机能联系不能"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家 CEREBELLAR 功能 血流量 组织损害 癫痫持续状态 CROSSED 皮质切除 影像学
下载PDF
脑实质室管膜瘤核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孙雁 钱丽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脑实质室管膜瘤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旨在提高幕上及幕下脑实质室管膜瘤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MRI表现;重点分析肿瘤好发部位、形态特征、与脑室的关系、增强扫描特征等... 目的分析颅内脑实质室管膜瘤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旨在提高幕上及幕下脑实质室管膜瘤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MRI表现;重点分析肿瘤好发部位、形态特征、与脑室的关系、增强扫描特征等。结果位于幕上脑实质者10例,其中7例表现为囊实性,且实性成分信号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表现为囊性,囊壁较薄,增强扫描囊壁明显环形或不规则形强化。幕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2例,均位于小脑半球,表现为实性肿块。结论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幕上大脑半球,且与脑室关系密切,多表现为囊实性,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仍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部分脑外肿瘤鉴别困难,仅依靠影像表现无法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实质 半球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幕上脑内肿瘤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钱银锋 郑斐群 +1 位作者 余永强 张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在幕上脑内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56例幕上脑内肿瘤,行双倍剂量PWI后,计算病灶的相对局部脑血流容积(rrCBV)。 结果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和Ⅱ级少突胶质瘤为高灌注,而Ⅱ级星形细胞瘤和淋巴瘤为...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在幕上脑内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56例幕上脑内肿瘤,行双倍剂量PWI后,计算病灶的相对局部脑血流容积(rrCBV)。 结果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和Ⅱ级少突胶质瘤为高灌注,而Ⅱ级星形细胞瘤和淋巴瘤为低灌注,低、高灌注肿瘤的rrCBV间差异显著,而高灌注肿瘤之间和低灌注肿瘤之间无差异。肺癌和乳腺癌脑转移瘤的rrCBV高于消化道癌肿脑转移瘤。 结论 PWI在幕上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和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肿瘤 磁共振灌注成像 星形细胞瘤 肿瘤血管 少突胶质瘤
下载PDF
内蒙古脑木根地区渐新世啮齿类及相关地层问题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伴月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1-219,共9页
描述了脑木根敖包顶部岩层中所产的啮齿类化石 :阿尔泰查干鼠 (Tsaganomysaltaicus)和中间圆柱鼠 (Cyclomylusintermedius)。脑木根敖包顶部地层最初被归入巴润索组。研究表明该层共含 5种哺乳动物化石 (Tsaganomysaltaicus、Cyclomylus... 描述了脑木根敖包顶部岩层中所产的啮齿类化石 :阿尔泰查干鼠 (Tsaganomysaltaicus)和中间圆柱鼠 (Cyclomylusintermedius)。脑木根敖包顶部地层最初被归入巴润索组。研究表明该层共含 5种哺乳动物化石 (Tsaganomysaltaicus、Cyclomylusintermedius、Paraceratheriumtransouralicum、Ardyniakazachstanensis和Entelodongobiensis) ,其时代为早渐新世晚期。巴润索组的层型是巴润索平台顶部的砂砾岩 ,其时代为晚始新世。脑木根敖包顶部岩层不应归入巴润索组 ,而与额尔登敖包顶部的上脑岗代组在岩性上接近 ,时代相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木根地区 渐新世 啮齿类 地层 始新世 巴润索组 岗代组
下载PDF
基于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及应用
11
作者 李宸 刘斌 +5 位作者 杨瀚涛 高洋 刘腾飞 周浩 江瀛川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 探讨适合指导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拟接受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的186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弓上造影、术前CTA影像,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的关系,将经... 目的 探讨适合指导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拟接受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的186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弓上造影、术前CTA影像,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的关系,将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手术中进行弓上脑供血动脉超选患者的弓上脑供血动脉分为1型(普通型)、2型(中等难度型)及3型(困难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超选成功率及透视时间。结果 186例患者共394根目标血管,1型、2型、3型分别为164、151、79根。1型血管超选成功率100%(164/164),透视时间平均(6.98±2.19)s;2型血管超选成功率100%(151/151),透视时间平均(7.16±2.40)s;3型血管超选成功率81.0%(64/79),透视时间平均(14.32±5.10)s。不同分型患者间超选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型透视时间与1型、2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关系进行的桡动脉入路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策略,其中3型目标血管超选成功率相对较低,材料及技术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神经介入 供血动脉 分型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超高龄患者后颅窝血肿清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阚敏慧 冯帅 +9 位作者 王宁 李桂林 严敏 蒋峻 王晓斌 韩如泉 薛张纲 肖玮 王天龙 宋水江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91岁,身高156 cm,体重50 kg。于1 d前早饭后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呼之不应,20 min恢复意识,头晕、间断呕吐,头颅CT提示右侧小脑出血;入院当天上午再次呼之不应,浅昏迷状态。复查头颅CT...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91岁,身高156 cm,体重50 kg。于1 d前早饭后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呼之不应,20 min恢复意识,头晕、间断呕吐,头颅CT提示右侧小脑出血;入院当天上午再次呼之不应,浅昏迷状态。复查头颅CT提示小脑血肿较前增大,幕上脑室明显扩张,急诊以"小脑出血"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过性意识丧失 出血 浅昏迷状态 病史摘要 超高龄患者 围术期管理 血肿
原文传递
幕上脑内血肿简易定位穿刺引流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冀保卫 陈丽华 +3 位作者 张文斐 陈治标 徐海涛 蔡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743-744,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易行可靠的幕上脑内血肿定位穿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幕上大脑半球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颅CT平扫轴位相,首先确定穿刺平面,然后测量拟穿刺点到中线的皮肤表面距离和穿刺深度,换算为...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易行可靠的幕上脑内血肿定位穿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幕上大脑半球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颅CT平扫轴位相,首先确定穿刺平面,然后测量拟穿刺点到中线的皮肤表面距离和穿刺深度,换算为实际距离和深度,确定头部血肿穿刺点行钻孔引流术。结果 58例经此法行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CT证实,穿刺位置准确,穿刺成功率100%。结论此种幕上脑内血肿定位穿刺法,简单易行,经济,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血肿 穿刺引流术 定位 疗效
下载PDF
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及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杨 左玉江 +2 位作者 郝天鹏 曲亚罡 陶德仁 《中国数字医学》 2017年第2期34-35,55,共3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与MRI影像表现,并探讨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7例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4例行MRI检查,3例行CT检查,并将影像表现和病理对照。结果:本组7例的病灶都发生于幕上... 目的:研究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CT与MRI影像表现,并探讨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7例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4例行MRI检查,3例行CT检查,并将影像表现和病理对照。结果:本组7例的病灶都发生于幕上脑实质内,属于单发病例,肿瘤平均直径大于5cm;肿瘤形态大部分呈不规则环形、边界较清晰。3例行CT检查,发现1例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1例为略低密度,1例为低密度。4例行MRI检查,发现2例肿瘤实质部分呈现稍长T1稍长T2信号,2例呈等T1等T2信号。6例肿瘤实质部分见条状血管影,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呈高信号。水肿程度和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和病灶伴钙化多少及病灶大小相关。术前影像学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对照,有3例误诊为神经节胶质瘤。结论: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此疾病病理分级与水肿程度没有相关性,与病灶伴钙化程度及病灶部位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实质室管膜瘤 CT MRI 病理类型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实质内血肿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二朋 任增玺 +2 位作者 王万卿 李万军 王中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3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清除幕上脑实质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2-2017-01收治的高血压幕上脑实质内出血且手术清除血肿的6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4例在常规直切口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治疗组30例在内镜下完成。结果对比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清除幕上脑实质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2-2017-01收治的高血压幕上脑实质内出血且手术清除血肿的6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4例在常规直切口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治疗组30例在内镜下完成。结果对比2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可见治疗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所用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手术血肿清除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1个月后随访患者ADL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幕上血肿的治疗效果,不低于显微镜下微创清除血肿,治疗效果同样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实质内血肿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二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永倩 赵新湘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193,共2页
患者1 男,26岁。因右耳听力下降三年余,加重伴头痛2月余就诊。头颅CT及MRI:右侧桥小脑角区见一团块状肿块,CT平扫呈高密度,CT血管造影(CTA)(图1A)及容积再现(VR)示右侧小脑上动脉参与肿块供血,MRI平扫呈等T1、稍长T2信号(图1B),边界清楚... 患者1 男,26岁。因右耳听力下降三年余,加重伴头痛2月余就诊。头颅CT及MRI:右侧桥小脑角区见一团块状肿块,CT平扫呈高密度,CT血管造影(CTA)(图1A)及容积再现(VR)示右侧小脑上动脉参与肿块供血,MRI平扫呈等T1、稍长T2信号(图1B),边界清楚,大小约3.6 cm×4.7 cm×4.0 cm, 周围可见脑脊液环绕,其内可见流空血管,增强后明显强化(图1C),邻近脑组织受压推移,第四脑室受压,幕上脑室稍扩大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受压 动脉 桥小角区 CT平扫 团块状 MRI平扫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原文传递
脊索样胶质瘤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珊 肖新兰 +2 位作者 曾梦华 高歌 张奎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93-1394,共2页
患者 男,18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耳鸣伴枕部痛,疼痛总是于耳鸣后出现,呈阵发性钝痛。1天前耳鸣、头痛加重,伴有恶心呕吐。
关键词 室肿瘤 第三 等信号 胶质瘤 FLAIR 白质纤维束 不均匀强化 脉络丛乳头状瘤 部分强化
原文传递
幕上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脑疝12例急诊手术救治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行友 黄航 徐子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总结幕上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并脑疝的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均行血肿清除,同时行AVM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结果死亡1例,植物生成放弃治疗2例,6例恢复工作学习,生活自... 目的总结幕上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并脑疝的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均行血肿清除,同时行AVM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结果死亡1例,植物生成放弃治疗2例,6例恢复工作学习,生活自理,3例遗留不同程度脑功能障碍。结论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正确有效的手术方法是救治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脑疝的关键,需慎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血管畸形 颅内出血
下载PDF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1例报告——影像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俊彤 王效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3期138-139,共2页
目的:分析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影像表现与病理,提高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我科1例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经文献学习及病例分析,对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临床... 目的:分析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影像表现与病理,提高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我科1例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经文献学习及病例分析,对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有了全新的认识。结论: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属少见病例,CT及MRI能较清楚的显示室管膜瘤病灶,对室管膜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 室管膜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2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红霞 陈昊 +1 位作者 杨聪颖 闫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0-812,共3页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例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以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头颅MRI示幕上脑实质囊实性肿物。光镜下...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例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以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头颅MRI示幕上脑实质囊实性肿物。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散在分布于脂肪组织内,可见假菊形团样结构、胞质空泡样肿瘤细胞和瘤巨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GFAP、EMA、S-100和vimentin均阳性,Syn、CgA、NF、Neu N、Olig-2、SMA、desmin、Myo D1和Myogenin均阴性。2例均行开颅病损切除术,分别随访17、26个月,无复发。结论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需与其他脑肿瘤鉴别,诊断依赖典型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实质 脂肪瘤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