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良村巧用沙参麦冬汤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诸症经验介绍 被引量:2
1
作者 谢璐帆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2期164-166,共3页
介绍吴良村教授巧用沙参麦冬汤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诸症的经验。吴良村教授认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临床表现以阴虚为主证;其形成之因多与内分泌药物对肾-天癸-冲任-胞宫的损伤,肾虚则天癸早竭,冲任失调而胞宫失司,亦出现与肝、肾... 介绍吴良村教授巧用沙参麦冬汤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诸症的经验。吴良村教授认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临床表现以阴虚为主证;其形成之因多与内分泌药物对肾-天癸-冲任-胞宫的损伤,肾虚则天癸早竭,冲任失调而胞宫失司,亦出现与肝、肾、脾、肺脏相关的类更年期综合征证候。故治疗上当以滋阴为主。提出该病多辨证为阴虚肺热、气阴两虚、肝肾阴亏等证型,当巧用沙参麦冬汤来解其上热、中困、下虚之证,并随证加减。附医案1则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沙参麦冬汤 中困 下虚 吴良村
原文传递
兼夹体质与上热下寒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厚磊 李洪娟 +4 位作者 许俊琴 李郧 王翠薇 马众 尤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396-1397,共2页
目的探讨体质兼夹程度与上热下寒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77例18~34岁的青年男女健康人群填写中医体质调查表,根据结果将人群分为平和质组(111例)、单一偏颇体质组(72例)、兼夹体质组(94例,同时具有2~3种偏颇体质),通过红外热像检测系统... 目的探讨体质兼夹程度与上热下寒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77例18~34岁的青年男女健康人群填写中医体质调查表,根据结果将人群分为平和质组(111例)、单一偏颇体质组(72例)、兼夹体质组(94例,同时具有2~3种偏颇体质),通过红外热像检测系统测量上焦及其脏腑(肺、心)、下焦及其脏腑(肾、命门、膀胱、右大肠、左大肠)等体表投影区的相对温差。结果单一偏颇体质组肾的相对温差明显低于平和质组(P<0.05);兼夹体质组上焦、肺、心相对温差高于平和质组(P<0.05),而下焦、膀胱、左大肠、右大肠相对温差明显低于平和质组(P<0.05)。结论兼夹体质上焦及上焦所属脏腑热像趋热,下焦及下焦所属脏腑热像趋凉,兼夹体质与"上热下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夹体质 体表温度 下寒 红外
原文传递
论厥阴病 被引量:22
3
作者 肖相如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0期1683-1691,共9页
厥阴为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可以将其概括为:两阴交尽,谓之厥阴;阴极阳生,极而复返,这是厥阴的生理。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外感病的发生是从太阳开始的,因为太阳主表,外邪不经太阳则无由进入人体;外感病的死亡则在厥阴,... 厥阴为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可以将其概括为:两阴交尽,谓之厥阴;阴极阳生,极而复返,这是厥阴的生理。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外感病的发生是从太阳开始的,因为太阳主表,外邪不经太阳则无由进入人体;外感病的死亡则在厥阴,因为厥阴是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厥阴病乃人体阴阳之气不能正常交替,即所谓"阴阳气不相顺接",阴阳气不相顺接的临床特征就是"厥","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再发展就是"阴阳离决",即死亡。厥阴病篇讨论了很多种厥,但厥阴病主要是热厥和寒厥,厥阴病是从热厥开始的,其他的厥是为了和厥阴病鉴别。另外,要强调一点的是,如果厥阴病讨论的是厥,则326条不能作为厥阴病的提纲,因为这条原文并没有揭示厥阴病的本质特征,与之相关联的是,乌梅丸不是厥阴病的主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厥证 寒厥 脏厥 蛔厥 冷结膀胱关元 血虚寒凝 痰厥 错杂、下寒 肝寒犯胃、浊阴 气郁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针灸调理阳虚体质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新普 薛丹 +2 位作者 童亚男 李敏 傅杰英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7期648-651,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调理阳虚体质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诊断为上热下寒型痤疮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局部痤疮处理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痤疮皮损、阳虚体质积分和病情分级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治愈24... 目的观察针灸调理阳虚体质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诊断为上热下寒型痤疮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局部痤疮处理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痤疮皮损、阳虚体质积分和病情分级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治愈24例,显效42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6%。患者治疗后皮损积分、体质积分及病情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调理阳虚体质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疗效客观,能改善阳虚体质状态并干预疾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痤疮 下寒 阳虚体质 隔姜灸 温针疗法
下载PDF
傅杰英针灸调理上热下寒体质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新普 薛丹 +2 位作者 李敏 郝燕 傅杰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8-849,共2页
傅杰英教授认为上热下寒体质是阳虚体质的一个亚临床分型,岭南气候和地理环境是此类体质形成的制约因素,阳气升发太过是其形成基础,其易感疾病呈现出上焦火热上炎和中、下焦虚寒内盛的临床特征;调体兼治病、治未病是总的思路和方向,其... 傅杰英教授认为上热下寒体质是阳虚体质的一个亚临床分型,岭南气候和地理环境是此类体质形成的制约因素,阳气升发太过是其形成基础,其易感疾病呈现出上焦火热上炎和中、下焦虚寒内盛的临床特征;调体兼治病、治未病是总的思路和方向,其调治应从阳虚体质状态切入,注重调理脾胃,稳固中下二焦的阳气;针灸应对实践策略为温补中焦下元、引火归元,选穴配穴多采用神阙、气海、关元、脾俞、肾俞、命门、足三里、太白、隐白、涌泉等基础腧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 体质 针灸 傅杰英
下载PDF
《伤寒论》上热下寒证辨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敏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25-326,共2页
列举《伤寒论》上热下寒证 5个代表方剂 ,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麻黄升麻汤 ,阐述其病机异同点。
关键词 《伤寒论》 下寒证 中医 榄子干姜汤 黄连汤 乌梅丸
下载PDF
乌梅丸加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海亮 刘庆楠 +1 位作者 唐鹏 景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97-2799,共3页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和对照研究方法。入选病例118例,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病例110例。对照组采用米诺环素胶囊和乌梅丸模拟颗粒口服;治疗组采用乌梅丸加...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和对照研究方法。入选病例118例,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病例110例。对照组采用米诺环素胶囊和乌梅丸模拟颗粒口服;治疗组采用乌梅丸加减颗粒和米诺环素模拟胶囊口服;两组均外涂阿达帕林凝胶,疗程6周。于用药3个月后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8.7%,两组比较疗效相当;兼症变化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乌梅丸加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临床疗效高,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阿达帕林凝胶 下寒证 痤疮 疗效
原文传递
经方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谢更钟 何艳惠 +2 位作者 张志玲 彭旋铃 刘德亮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8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观察加减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深圳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采用加减乌梅丸方联合二甲双胍... 目的:观察加减乌梅丸治疗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深圳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采用加减乌梅丸方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3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以及血浆胰岛素(FINS、2h 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TC、TG、LDC-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FBG,2h FBG,Hb Alc%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另外研究发现,治疗后,2组FINS、2h INS、HOMA-IR、TC、TG、LDC-C较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减乌梅丸方能显著改善上热下寒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糖等指标,另外还能够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代谢,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乌梅丸 下寒
下载PDF
姜良铎教授辨证论治上热下寒、内热外凉证 被引量:14
9
作者 康雷 王兰 +2 位作者 李韦韦 戎文译 赵晓东 《现代中医临床》 2017年第4期21-23,共3页
姜良铎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医50余年,善治各种疑难病症,特别是他治疗“上热下寒、内热外凉证”的临床思路,给予我们在处理临床复杂问题时以清晰的路径和有益的启发。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 姜良铎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医50余年,善治各种疑难病症,特别是他治疗“上热下寒、内热外凉证”的临床思路,给予我们在处理临床复杂问题时以清晰的路径和有益的启发。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受益良多,取得了一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 外凉 三焦郁滞 姜良铎
原文传递
“上热下寒”证的中医辨证及其新发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春林 杨慧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11期1107-1108,共2页
1概念 "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上热下寒"首... 1概念 "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上热下寒"首出自《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 心肝阴虚兼脾阳虚 错杂
下载PDF
浅议引火归元法及临证应用体会 被引量:12
11
作者 褚斐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4期125-127,共3页
"引火归元"法为中医学治病法则之一。它是治疗元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属于"热因热用"的反治法。临床凡辨证属肾阴不足,虚火上泛;肾阳虚,上热下寒证;真寒假热证者皆可巧妙运用,每每取得满意疗效。文中选取三个案... "引火归元"法为中医学治病法则之一。它是治疗元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属于"热因热用"的反治法。临床凡辨证属肾阴不足,虚火上泛;肾阳虚,上热下寒证;真寒假热证者皆可巧妙运用,每每取得满意疗效。文中选取三个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引火归元方法的具体运用,显示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火归元 肾阴不足 虚火 下寒 真寒假
下载PDF
温针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华 傅杰英 《上海针灸杂志》 2008年第1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囊肿结节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针刺得气后,于主穴处温针灸;对照组针刺同样穴位,并施以补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各种面部皮损的变化、炎...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囊肿结节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针刺得气后,于主穴处温针灸;对照组针刺同样穴位,并施以补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各种面部皮损的变化、炎症和患者体质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痤疮皮损的压痛、潮红、囊肿、结节的作用及炎症、患者体质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复发的皮损也较对照组少,形态破坏小。结论温针疗法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具有改善体质、整体效果较好、见效快、复发率低、无毒副反应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针刺 痤疮 下寒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从肾论治 被引量:10
13
作者 叶文彬 何红霞 +2 位作者 陈荣武 王雪萍 万文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2-825,共4页
肾主气化、司开阖,是调节人体水液平衡的中心环节。立足于肾藏真阴、真阳的生理功能及其与肝、脾胃的关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机为水寒木郁、上焦结热,命门火衰、虚火上灼,肾精亏虚、湿热内蕴,分别以乌梅汤清上温下、顺接阴阳,金... 肾主气化、司开阖,是调节人体水液平衡的中心环节。立足于肾藏真阴、真阳的生理功能及其与肝、脾胃的关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机为水寒木郁、上焦结热,命门火衰、虚火上灼,肾精亏虚、湿热内蕴,分别以乌梅汤清上温下、顺接阴阳,金匮肾气丸合交泰丸阴中求阳、引火归元,加味三才封髓丹健脾坚肾、益气养阴、芳化湿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肾为胃之关 下寒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汤“寒热错杂”误解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广坤 佟琳 +1 位作者 陈雪梅 李鸿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08-2709,共2页
半夏泻心汤中的"寒热错杂",实属误解。在理论方面不存在寒热柔和,而是寒热同存不同位置。在临床中表现为上热下寒,且上热下寒以脾胃为中心,胃以上表现为热证,脾以下为寒证。胃痞其实本质是虚寒,逆热为标。上热下寒的表现,上... 半夏泻心汤中的"寒热错杂",实属误解。在理论方面不存在寒热柔和,而是寒热同存不同位置。在临床中表现为上热下寒,且上热下寒以脾胃为中心,胃以上表现为热证,脾以下为寒证。胃痞其实本质是虚寒,逆热为标。上热下寒的表现,上热多表现为口腔溃疡、反酸、烧心感、食管烧灼感(胸中热)、背热、心烦、呕吐、嗳气;下寒多表现为小腹寒、腹泻、下肢关节冷;中间以胃部有堵塞感(痞证)。半夏泻心汤主治在现代医学上多与胃食管反流、胃溃疡、慢性胃炎、口腔溃疡等消化道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错杂 痞证 下寒
原文传递
《伤寒论》上热下寒证探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道新 臧云彩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2530-2533,共4页
上热下寒证以上焦现热证、下焦现寒证为特点,属寒热错杂证之一。《伤寒论》中涉及上热下寒证的证候及治则有:热扰胸膈、中焦脾寒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栀子干姜汤;胸热腹寒、胃失和降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黄连汤;少阳不和、胆热脾寒证,... 上热下寒证以上焦现热证、下焦现寒证为特点,属寒热错杂证之一。《伤寒论》中涉及上热下寒证的证候及治则有:热扰胸膈、中焦脾寒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栀子干姜汤;胸热腹寒、胃失和降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黄连汤;少阳不和、胆热脾寒证,治宜清泻少阳、温补脾胃,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火热上炎、肾阳不足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附子泻心汤;寒热格拒、阴阳不交证,治宜苦寒泻降、辛温通阳,方选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肺热脾寒、外寒郁闭证,治宜清上温下、发越郁阳,方选麻黄升麻汤;脾肾阳虚、肝胃郁热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乌梅丸;阳热内郁、外寒束表证,治宜清里热、散外寒,方选白虎加桂枝汤;阴虚火旺、阳不下达证,治宜滋阴降火,方选黄连阿胶汤;少阳郁滞、气机不畅证,治宜疏通三焦、调和营卫,方选柴胡桂枝汤;脾胃失和、升降不利证,治宜温补脾胃、升清降浊,方可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下焦虚寒、格阳于上证,治宜破阴回阳、交通阴阳,方选白通汤。由于上热下寒证病机复杂多样,治疗时当详辨细审,针对不同病机选方用药,则上热下寒证自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下寒证 温下 寒温同施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谢萍教授运用上下相资汤加减治疗上热下寒证经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利茶 赵美珠 +1 位作者 陈姚宇 郑静 《中医研究》 2013年第1期39-40,共2页
谢萍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十批四川省政府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老中医药专家杨家林学术经验继承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谢萍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十批四川省政府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老中医药专家杨家林学术经验继承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肿瘤方向学术带头人。谢老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20 a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下相资汤源于清代名医傅山遗著,后由清代陈士铎补充整理而流传于世,由人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熟地黄、当归、山茱萸、车前子、牛膝组成。原方用于治疗血崩后口舌燥裂、不能饮食。谢萍教授运用此方辨证加减,治疗上热下寒证,效果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 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师 下相资汤 验案 谢萍
下载PDF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新解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永 孟慧 +2 位作者 马云飞 于明薇 王笑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7-699,共3页
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为治疗癌症上热下寒证的指导准则。癌症患者多有上热下寒表现,其病机关键为"水火未济",兼有气滞、邪阻、阴虚、阳虚,临床使用清热或滋阴治法效果不显。提出"壮水之主"实为促进坎水... 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为治疗癌症上热下寒证的指导准则。癌症患者多有上热下寒表现,其病机关键为"水火未济",兼有气滞、邪阻、阴虚、阳虚,临床使用清热或滋阴治法效果不显。提出"壮水之主"实为促进坎水循环之法,结合病机并应用于临床,温阳补气蒸腾肾水上行,理气、化痰、活血、祛瘀通畅升降之路,使水火既济,寒热复归平衡,临床可取得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火未济 下寒 癌症 壮水之主
原文传递
针灸调体治疗上热下寒型疾病探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新普 薛丹 +2 位作者 李敏 郝燕 傅杰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521-523,共3页
上热下寒体质是阳虚体质的亚临床类型,是上热下寒型疾病发生的体质土壤。临床表现上热则心胸头面常见火热上炎之证,下寒则并见中焦、下焦阳虚寒盛之象。既有阳虚体质兼夹气虚、阴虚、痰湿、湿热、气郁、瘀血等复杂的体质因素,又有与阳... 上热下寒体质是阳虚体质的亚临床类型,是上热下寒型疾病发生的体质土壤。临床表现上热则心胸头面常见火热上炎之证,下寒则并见中焦、下焦阳虚寒盛之象。既有阳虚体质兼夹气虚、阴虚、痰湿、湿热、气郁、瘀血等复杂的体质因素,又有与阳虚体质不完全相同或一致的生理、病理、心理、情绪、性格等形神构成的特殊性。针灸应对策略应清上热、温下寒、调中焦脾胃,以温下寒和调中焦为主,兼以引火归元,使阳气归于本位。首选督脉、任脉等调阴补阳的经脉,配神阙、气海、关元、大椎、中枢、肾俞、命门等常用调理阳虚体质的基础穴位,以隔物灸、温针灸或麦粒灸等温灸为主行综合调治;上热下寒型疾病临床针灸干预需兼顾胆肺不降、脾胃不和、心肝火旺、气血虚弱等证型,同时,在上点刺放舌下络脉金津、玉液之郁热瘀血,在下灸涌泉引火归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调体 下寒 阳虚体质 思维和方法
下载PDF
黄连汤方证探微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学 孔祥亮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解析黄连汤主症与证候。[方法]针对黄连汤条文中"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与"腹中痛",对"上热下寒"病性进行比较,从条文、方药、煎服法以及现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解析黄... [目的]解析黄连汤主症与证候。[方法]针对黄连汤条文中"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与"腹中痛",对"上热下寒"病性进行比较,从条文、方药、煎服法以及现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解析黄连汤症状、方药与证候。[结果]黄连汤证上热既是病性也是症状之一,条文句首之伤寒为疾病诱因,以"胸中有热、腹中痛、欲呕吐"为审证要点,黄连重用3两,为清上热之要药,与桂枝、干姜配伍,寒热相杂,药后昼三夜二服正是频频饮用止其呕吐及"胸中热"。[结论]结合方证分析与应用研究,认为黄连汤证与医学中现代消化性溃疡、胃食管返流病症相似,可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汤 下寒 胸中 病因病机 临床运用 伤寒论 消化性溃疡 胃食管返流病
下载PDF
赵志付辨疗情志致病上热下寒证经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怡 赵志付 《北京中医药》 2009年第9期681-681,745,共2页
情志致病中的上热下寒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较为复杂的阶段,也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阶段。其症状较多,而且治疗容易出现偏颇,临床疗效不佳。赵志付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认为素体阳刚急躁之人在情志致病的病程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上热下寒... 情志致病中的上热下寒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较为复杂的阶段,也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阶段。其症状较多,而且治疗容易出现偏颇,临床疗效不佳。赵志付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认为素体阳刚急躁之人在情志致病的病程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上热下寒证。其病机要点为心肝阴虚兼脾阳虚,治疗重在柔肝滋阴,助阳补脾,白芍为柔肝之首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致病 下寒证 柔肝滋阴 老中医经验 赵志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