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幽门管轴位像X线表现
1
作者 辛全运 姜华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1年第10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胃幽门管轴位像 上消化道双重造影 X线表现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与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胃底贲门癌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卢志鹏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0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与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疑似胃底贲门癌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首先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然后再用上消化道气钡...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与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疑似胃底贲门癌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首先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然后再用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45例疑似胃底贲门癌患者中40例患者确诊为胃底贲门癌,检出率为88.89%;经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确诊为胃底贲门癌者29例(其中假阳性3例),准确率65.0%(26/40);经64排螺旋CT确诊为胃底贲门癌者33例(其中假阳性1例),准确率80.0%(32/40);通过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出黏膜病变率和恶性龛影率分别为84.44%和66.67%,明显优于采用螺旋CT诊断出的55.56%和44.4%(P<0.05);通过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出胃壁增厚率为40.00%,明显低于螺旋CT诊断出的77.78%(P<0.05);通过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出软组织肿块率为77.78%,略高于采用螺旋CT诊断出的68.89%(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胃底贲门癌患者进行诊断时,综合运用螺旋CT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才能更好的判断和了解患者病情,从而有助于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以此增强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胃底贲门癌
下载PDF
胃淋巴瘤的临床影像特点分析和不同检查对确诊的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渊 周丽雅 +5 位作者 王爱英 叶珍珍 申夏惠 杨婷 金珠 崔荣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总结胃淋巴瘤的胃镜、钡餐造影等临床影像特点,以提高胃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1996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4例胃淋巴瘤患者的胃镜及X线表现,对照病理结果。结果胃淋巴瘤最常累及部位是胃体(75%,18例)及胃窦(67%,16例),... 目的总结胃淋巴瘤的胃镜、钡餐造影等临床影像特点,以提高胃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1996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4例胃淋巴瘤患者的胃镜及X线表现,对照病理结果。结果胃淋巴瘤最常累及部位是胃体(75%,18例)及胃窦(67%,16例),表现为:①溃疡(71%,17例),尤其是多发的形态各异的浅溃疡;②结节隆起(67%,16例),有些表现为黏膜下巨大隆起;③黏膜皱襞粗大(54%,13例);④可沿消化道纵轴蔓延(21%,5例)。结论胃淋巴瘤的表现有溃疡、扁平隆起及粗大黏膜皱襞等。胃镜检查、钡餐造影、内镜下黏膜切除、超声内镜及腹腔镜相结合对确诊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 活检
下载PDF
53例胃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总结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隋海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531-1532,共2页
目的:通过对53例胃癌的总结分析,对胃癌的各种病理类型发生率明确认识。方法:采用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进行检查并检查病理明确诊断。结果:53例胃癌中蕈伞型13例,溃疡型25例,浸润型6例,混合型9例。结论:53例胃癌中以溃疡型和蕈伞型... 目的:通过对53例胃癌的总结分析,对胃癌的各种病理类型发生率明确认识。方法:采用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进行检查并检查病理明确诊断。结果:53例胃癌中蕈伞型13例,溃疡型25例,浸润型6例,混合型9例。结论:53例胃癌中以溃疡型和蕈伞型最多,其次为混合型,最后为浸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下载PDF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限度与难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鲁键 何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限度和难度,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材料与方法:对10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球溃疡97例,球后溃疡9例,发现龛影51例...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限度和难度,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材料与方法:对10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球溃疡97例,球后溃疡9例,发现龛影51例,其中俯卧右前斜位发现龛影35例,仰卧左后斜位发现14例,仰卧右后斜发现2例。球部变形82例,激惹征象66例,幽门痉挛8例。结论:掌握十二指肠解剖特点,采取适当体位及加压,可提高十二指肠溃疡的检出率,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十二指肠溃疡确立诊断、随访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X线诊断
下载PDF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杜喜贵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1期23-24,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以达到食管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预期目的提高5年生存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51例早期食管癌的病例,回顾分析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CT扫描、胃镜... 目的:分析研究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以达到食管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预期目的提高5年生存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51例早期食管癌的病例,回顾分析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CT扫描、胃镜检查的各种检查手段的优势所在,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各型早期食管癌通过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时,能多体位动态观察到食管黏膜中断、扩张度欠佳、钡剂流动缓慢等,并且能准确对病变进行定位。CT扫描意义局限。胃镜检查虽然能直观观察病变,钳取组织进行活检,但对病变的定位以及病变长度较难以准确判断,不易对后续治疗做出指导。结论: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简便易行、无创伤,对早期食管癌有明显诊断价值,比较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对早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早期食管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50例小儿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方法的新探讨
7
作者 王浩 王官清 +1 位作者 李玲 黄兰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对小儿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方法的改进,探讨其实用价值。方法从钡剂的调制到检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钡剂调制成200%(W/V)浓度混悬液,用开水配制,连续搅拌5min以上。检查前口服产气粉一袋,用5ml温开水服送,以后前式站立位... 目的对小儿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方法的改进,探讨其实用价值。方法从钡剂的调制到检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钡剂调制成200%(W/V)浓度混悬液,用开水配制,连续搅拌5min以上。检查前口服产气粉一袋,用5ml温开水服送,以后前式站立位服下量好的30ml钡剂,立即将床放平后迅速左转成仰卧位点片,再向左转成后斜位点片,向右转成右斜位点片,爆光时嘱咐患儿深吸气后呼尽气闭住气。然后服完全部钡剂透视观察胃,十二指肠的充盈相。结果50例胃内产气充分,胃黏膜皱襞表层上钡剂涂布均匀,附着好;胃壁线、十二指肠球壁线,胃小区、胃小沟及病灶的对比相显示效果良好。仰卧位,左后斜位为避免十二指肠充盈的最佳体位;30ml钡剂是第一口服下的最适容量,即使钡剂在胃黏膜皱襞表层上涂布均匀,以能防止钡剂在胃窦部积滞。结论本方法对小儿上消化道钡双重造影检查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双对比相显示效果良好及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左后斜位 仰卧位 双对比相
下载PDF
十二指肠多发憩室并钡剂逆入胆道1例报告
8
作者 张富军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4年第9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十二指肠多发憩室 并发症 钡剂逆入胆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