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犹太难民视角下的上海记忆与中犹文化交融——以自传《上海船票·流亡隔都》为例
1
作者 唐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8-92,共5页
奥地利犹太难民弗兰西斯卡·陶西格的自传《上海船票·流亡隔都》从个人记忆视角出发,对上海城市空间、人物、气候以及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文学书写,解构和重构了上海的历史形象,重新塑造了自我与他者的想象,承载着上海犹太难民的... 奥地利犹太难民弗兰西斯卡·陶西格的自传《上海船票·流亡隔都》从个人记忆视角出发,对上海城市空间、人物、气候以及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文学书写,解构和重构了上海的历史形象,重新塑造了自我与他者的想象,承载着上海犹太难民的集体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难民 自传 上海记忆 文化交融
下载PDF
朱利安《万重浪》的跨地实践与跨媒体美学
2
作者 张英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5,共10页
本文分析电影与视觉研究中新发展的跨地性与跨媒体性。朱利安的九屏幕投视电影《万重浪》(2010年)代表一种基于跨地比兴、跨媒体互动和移动观影的动态美学。通过启用不同的模式(如田园式对比幻想式、怀旧式对比后怀旧式)重塑妈祖传说和... 本文分析电影与视觉研究中新发展的跨地性与跨媒体性。朱利安的九屏幕投视电影《万重浪》(2010年)代表一种基于跨地比兴、跨媒体互动和移动观影的动态美学。通过启用不同的模式(如田园式对比幻想式、怀旧式对比后怀旧式)重塑妈祖传说和上海记忆,多种影像与声音不停流动,产生跨越不同媒体和类型(电影、摄影、影像装置、救援录像、书法、诗歌、绘画、明星表演等)的多层次、多时空的意义断想/联想。跨界视觉艺术无疑增强了作者的魅力,但遗留的关键问题是西方观众对东方意象的接受能否超越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地实践 跨媒体美学 艾萨克·朱利安 《万重浪》(2010年) 上海记忆 移动观影 动态美学
下载PDF
渐渐消失的上海记忆
3
作者 凌明柔 《知心姐姐(奇妙语文故事)》 2011年第11期54-55,共2页
我的家乡紧邻上海,有不少亲人也住在上海,从小我就去过上海很多次了。
关键词 《渐渐消失的上海记忆 散文 文学 凌明柔
原文传递
场景理论下上海文化记忆机构“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 被引量:36
4
作者 刘中华 焦基鹏 《文化遗产》 CSSCI 2021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场景理论认为城市休闲娱乐设施与市民活动会形成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都市场景,能够吸引不同的创意阶层群体进行文化消费实践,从而重塑后工业城市经济新增长。场景理论从消费者视角,把后工业城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归结为不同文化艺术活动... 场景理论认为城市休闲娱乐设施与市民活动会形成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都市场景,能够吸引不同的创意阶层群体进行文化消费实践,从而重塑后工业城市经济新增长。场景理论从消费者视角,把后工业城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归结为不同文化艺术活动和消费实践场景所蕴含的特定文化价值取向,可为上海文化记忆机构“非遗+旅游”在不同场景间的融合提供新的理论研究范式。将场景理论文化价值取向的3个主维度和15个次维度重新进行分类组合,探索各文化记忆机构的协同发展创新路径,可实现上海城市文化记忆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对申城正在探索的城乡空间再造、公共政策制定与解析海派非遗DNA密码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非遗+旅游” 上海文化记忆机构 文旅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