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上海沦陷前期的“孤岛繁荣” |
姜铎
|
《上海经济研究》
|
1983 |
3
|
|
2
|
新知书店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文译本 |
唐正芒
|
《党史天地》
|
2000 |
1
|
|
3
|
郑苹如妹妹述说家史(2009) |
郑静芝
杨莹
|
《天涯》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4
|
上海沦陷与张爱玲的成功 |
王敏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5
|
电影《色·戒》背后的真实故事 |
陶蹊
|
《当代军事文摘》
|
2007 |
1
|
|
6
|
论《杂志》的文学史意义 |
李相银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7
|
中将厅长郭沫若 |
刘小清
|
《党史博览》
|
2005 |
0 |
|
8
|
与叶圣陶相处的往事 |
欧阳文彬
|
《世纪》
|
1999 |
0 |
|
9
|
辗转万里求学记 |
赵景岐
|
《纵横》
|
2007 |
0 |
|
10
|
自将热血凝春华 |
万选才
|
《解剖学通报》
|
1981 |
0 |
|
11
|
封锁之下的不同脸孔 |
杨世运
|
《粤海风》
|
2009 |
0 |
|
12
|
孩子剧团:“抗战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花” |
谢观音
曾耀荣
|
《文史天地》
|
2019 |
0 |
|
13
|
上海沦陷时期《女声》杂志的历史考察 |
涂晓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14
|
“自反”的历史--上海沦陷时期李健吾的历史剧书写 |
杜怡
|
《励耘学刊》
|
2024 |
0 |
|
15
|
严独鹤:中国近代报坛常青树 |
周利成
刘春霞
|
《名人传记》
|
2024 |
0 |
|
16
|
上海沦陷区青年民众的日常生活评析——以颜滨日记《1942—1945:我的上海沦陷生活》为中心 |
刘源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17
|
论汪伪当局对上海文艺的统制 |
李相银
|
《钦州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8
|
女性生存的另类书写——对上海沦陷期女性文学主题的再阐释 |
曹南燕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 |
0 |
|
19
|
日本在沦陷区的电影文化统制理论建构与实践*——以上海为中心的探讨 |
郑炀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20
|
上海沦陷时期中日文人交流场域与文学关系——以《上海文学》同人为中心 |
吕慧君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