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伦理时代”的来临 |
樊浩
|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4
|
|
2
|
论毛姆的精神探索及创作观 |
陈春生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9
|
|
3
|
上帝之死和虚无主义——尼采价值重估的语境和工具 |
何仁富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
|
|
4
|
“上帝死了”—— 一个信徒的宣言 |
杜丽燕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5
|
尼采的虚无主义与上帝之死 |
普慧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1996 |
4
|
|
6
|
现代诗人:主体性“失落”与破坏性“负面” 诗人人格新议 |
陈仲义
|
《上海文化》
|
2023 |
0 |
|
7
|
一代人的心灵雕塑──论顾城的诗《一代人》 |
黄健
|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3
|
|
8
|
教育是精神的成长——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探析 |
邝红军
|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
2009 |
3
|
|
9
|
唐君毅的新理想主义哲学(上)——论《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
周辅成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
1
|
|
10
|
历史运动中的价值翻转——论尼采哲学中的上帝与超人的关系 |
梦海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1
|
从“上帝死了”到“上帝复活”——尼采“超人”思想探析 |
陈玉斌
刘友田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12
|
上帝死了之后──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与宗教精神的整体契合 |
陈湘生
|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3
|
从“上帝死了”到“虚无主义”——海德格尔对尼采“虚无主义”的批判 |
闫听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4
|
勇担存在的责任——读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
陈科宇
|
《思想政治课教学》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5
|
自由、规范与儒学的发展方向 |
高予远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16
|
人文精神与社会进步——王蒙访谈录 |
王蒙
俞兆平
|
《厦门文学》
|
2005 |
1
|
|
17
|
试论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与尼采 |
张牛
|
《郭沫若学刊》
|
1993 |
2
|
|
18
|
“上帝死了”语境下人之存在的哲学追思——兼论保罗·蒂里希之“存在的勇气” |
董其号
刘素民
|
《兰州学刊》
CSSCI
|
2008 |
1
|
|
19
|
上帝万岁! 上帝死了!——尼采信仰哲学的现实性意义分析 |
王维东
李虎
|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2
|
|
20
|
呼唤和解——读《直面血海》、《叩问上苍》所想 |
张冠生
|
《绿叶》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