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爱与境遇──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 |
马云驰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5
|
|
2
|
弗莱彻的“爱即公正”论述评 |
程立显
|
《党政干部学刊》
|
2020 |
4
|
|
3
|
反抗溃败的世界——冰心《关于女人》的另一种可能 |
郑斯扬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4
|
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爱的观念 |
汪民安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0 |
|
5
|
洛斯基和他的《价值与存在》 |
张雅平
|
《世界宗教文化》
|
1999 |
1
|
|
6
|
普遍主义仍然是激进思想吗?——阿兰·巴迪乌的真理政治 |
汤红娟
|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7
|
西方古典人文精神的两个基本问题 |
杜丽燕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8
|
“社会恶”的社会学 |
刘拥华
|
《社会科学文摘》
|
2022 |
0 |
|
9
|
从宗教哲学视角解读亲子之爱——以不完整家庭子女的情感教育为例 |
严彦
|
《金陵神学志》
|
2014 |
0 |
|
10
|
何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试论赵紫宸先生中国化的婚姻伦理观 |
文革
|
《天风》
|
2019 |
0 |
|
11
|
丁光训谈“上帝之爱”与“爱国主义” |
弋杨
|
《中华儿女》
|
2003 |
0 |
|
12
|
浅谈法国民间语言中的宗教色彩 |
裘荣庆
|
《法语学习》
|
1997 |
0 |
|
13
|
十七世纪爱的形而上学概念 |
吴树博(译)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4
|
要象谁一样爱人?——我读《圣经》 |
祈光
|
《世界宗教文化》
|
1996 |
0 |
|
15
|
大喜的信息 |
伏丽莎
|
《天风》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6
|
教皇哀叹:圣诞染铜臭 |
|
《英语自学》
|
2006 |
0 |
|
17
|
宗教视野下的罪与赎——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作品探析 |
刘娟
孙周年
|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8
|
恶灵之爱与弥赛亚的背叛——对S.昂斯基戏剧《恶灵,或介于两个世界之间》一种托寓式解读 |
包安若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9
|
荣福直观中的友爱与出离——阿奎那幸福论中的神秘主义维度 |
归伶昌
|
《基督教文化学刊》
|
2021 |
0 |
|
20
|
最高的法律是人的良知 |
钱跃军
|
《法制资讯》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