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寸关尺脉象与取脉压力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宇平 刘聪颖 +1 位作者 王晶晶 汤伟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寸口部寸脉、尺脉最佳取脉压力的浮沉判别方法和阈值,解决三部脉象检测仪器研制过程中三部脉象如何定量加压的问题。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55例,分别采集同一受试者同手寸口部寸、关、尺三部脉象的最佳取脉压力,并对数... 目的探讨寸口部寸脉、尺脉最佳取脉压力的浮沉判别方法和阈值,解决三部脉象检测仪器研制过程中三部脉象如何定量加压的问题。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55例,分别采集同一受试者同手寸口部寸、关、尺三部脉象的最佳取脉压力,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人体关脉最佳取脉压力比寸脉最佳取脉压力衰减程度为0.189±0.053,正常人体关脉最佳取脉压力比尺脉最佳取脉压力衰减程度为0.226±0.044。结论通过计算最佳取脉压力的衰减程度,由关脉的浮中沉判定阈值推断出寸部和尺部脉的浮、中、沉判定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浮脉 沉脉 脉诊客观化 三部
原文传递
谈中医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8
2
作者 翟双庆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33-1037,共5页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切实的临床疗效以及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然而,时至今日,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如何促进中医学的健康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谈发展,就离不开"传承"与"创新"....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切实的临床疗效以及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然而,时至今日,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如何促进中医学的健康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谈发展,就离不开"传承"与"创新".中医需要"传承"与"创新",这已众所周知.但在庞杂的中医学体系中,需要"传承"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学发展 黄帝内经 五行学说 临床实践 临床疗效 寸口脉 西方医学 三部 阴阳学说
原文传递
古时间针法的不足分析及其科学机制探骊 被引量:6
3
作者 郑君 张昆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探讨古时间针法理论科学性时发现,古时间针法之间存在矛盾,其理论中时间、经脉、腧穴、气血等要素之间的关联缺乏严谨性和必然性,无法实现"知气之可取之时"而"与之期"的目的,实负古时间针法按时取穴的初衷,而真实... 探讨古时间针法理论科学性时发现,古时间针法之间存在矛盾,其理论中时间、经脉、腧穴、气血等要素之间的关联缺乏严谨性和必然性,无法实现"知气之可取之时"而"与之期"的目的,实负古时间针法按时取穴的初衷,而真实的时间针法可以不守"穴",不守"经",不守"时",但不能不守"气"。"守机"即是"守气",通过合理处理各部分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形成系统的过程中来实现"守气",如此才能保证经脉、腧穴、时间的内涵不失真,实现"天人合一"。具体的临床操作是在"审扪循三部九候"的"循上及下"的过程中,体察经络、腧穴气血运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方能掌控"天人合一"的机制,并达到按时取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针法 时间医学 子午流注 援物比类 三部 揆度奇恒
下载PDF
针刺心经合穴对左手寸部脉图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宓云峰 蔡飞 +3 位作者 王伟红 傅可可 劳维斯 夏卫东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观测针刺心经合穴对左手寸部脉图参数的影响,根据三部九候脉诊法探讨左手寸部脉图与其所候脏腑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选择身体健康的在校大学生52例,随机配对分为两组,一组为心经合穴组,另一组为阑尾穴对照组。采用脉图仪对两组大学生... 目的观测针刺心经合穴对左手寸部脉图参数的影响,根据三部九候脉诊法探讨左手寸部脉图与其所候脏腑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选择身体健康的在校大学生52例,随机配对分为两组,一组为心经合穴组,另一组为阑尾穴对照组。采用脉图仪对两组大学生的左手寸脉进行检测,分析针刺心经合穴前后左手寸脉脉图参数的变化。结果针刺少海穴后左手寸脉脉图主波波幅明显增高(P<0.01);降中峡波幅明显增高(P<0.05);降中波波幅明显增高(P<0.05);脉搏波周期明显延长(P<0.05),以左心室舒张期延长明显(P<0.05);而针刺阑尾穴后左手寸脉脉图波幅参数无显著变化(P>0.05);但脉搏周期延长(P<0.05),且以左心室舒张期延长明显(P<0.05)。结论针刺少海穴对左手寸脉有明显影响,即支持三部九候脉诊法中左手寸候心的理论。因此左手寸部脉象能反映心脏的生理及病理信息,在以后的中医临床诊断当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海 阑尾 寸脉 脉图 三部
下载PDF
三部九候脉诊法探析及其对临床应用的启发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靖 佟鑫 +2 位作者 贾倩男 孙远远 王洪武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8,共4页
三部九候脉诊法是《内经》中的诊脉方法之一,属最早的全身遍诊法。然而,脉法传承是去繁就简的过程,现代医家多使用寸口诊法,三部九候脉诊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为探究《内经》时期的三部九候脉诊法对现今临床的指导价值,本文通... 三部九候脉诊法是《内经》中的诊脉方法之一,属最早的全身遍诊法。然而,脉法传承是去繁就简的过程,现代医家多使用寸口诊法,三部九候脉诊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为探究《内经》时期的三部九候脉诊法对现今临床的指导价值,本文通过对古典文献的整理分析,从三部九候脉诊法的诊脉位置脉象、部位演变、指导临床诊断、指导针灸用药等方面着手,认识到三部九候脉诊法可指导经络辨证、针灸治疗,并可一定程度补充寸口诊法的局限性,在脏腑辨证、特殊临床用药时应用该脉法以辅助寸口诊法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 遍诊法 黄帝内经
下载PDF
50例正常男女青年寸口三部脉的脉图参数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杨育慈 燕海霞 +2 位作者 王忆勤 钱鹏 洪毓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9期2074-2076,共3页
目的:观察50例正常青年寸口三部脉的脉图参数变化,比较健康男、女青年左右手寸、关、尺三部脉图参数的差异。方法: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ZBOX-I型数字化脉象分析仪采集双手寸、关、尺三部脉图,分析脉图时域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1... 目的:观察50例正常青年寸口三部脉的脉图参数变化,比较健康男、女青年左右手寸、关、尺三部脉图参数的差异。方法: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ZBOX-I型数字化脉象分析仪采集双手寸、关、尺三部脉图,分析脉图时域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1)寸口六部脉图比较后部分参数有差异;(2)男女脉图参数比较后有差异;(3)青年男女六部脉图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的回代判别准确率较高。结论:脉象客观检测参数可作为正常青年人脉图参数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 客观化 脉图参数 三部
下载PDF
从三部九候论东氏针灸 被引量:5
7
作者 郑佩峰 东红升 +2 位作者 鲍春龄 姜东耀 东贵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547-5549,共3页
东贵荣教授从大针灸观出发,临床上采用《素问·三部九候论》中三部九候部位进行针刺,并结合头针透刺法、背俞穴卧针法、阴阳气血配穴法以调理人体各脏腑气机,达到全身经络相通、气血充和、阴阳调衡作用。文章具体探讨了三部九候与... 东贵荣教授从大针灸观出发,临床上采用《素问·三部九候论》中三部九候部位进行针刺,并结合头针透刺法、背俞穴卧针法、阴阳气血配穴法以调理人体各脏腑气机,达到全身经络相通、气血充和、阴阳调衡作用。文章具体探讨了三部九候与经脉、腧穴、脏腑的相应关系,以及三部九候与东氏头针、背俞穴、腹部穴的联系及相互的配穴方法,阐明了东氏针灸的取穴思路。并将三部九候中"候胸中之气"相应腧穴与中医方剂"升陷汤"相联系,丰富内关穴在东氏针灸学术思想中的应用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 阴阳调衡 大针灸观 东贵荣
原文传递
出土古脉书与三部九候说 被引量:3
8
作者 韩健平 《中华医史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36-40,共5页
依据传世文献,对中医脉诊理论中三部九候学说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考证性的研究,指出三部九候学说受古代数术影响,萌芽于先秦,定型于东汉,并沿用至今。分析了出土古脉书在脉名的选择与脉序的安排上,受到了三部九候说的影响。
关键词 考证 三部 脉名 脉序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两种脉法对针灸临床的指导 被引量:4
9
作者 许纪超 王嘉轩 +2 位作者 郭惟 李铨江 林国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黄帝内经》主要是运用遍身脉诊法来诊察疾病、指导针灸治疗。其中遍身脉诊法主要包括三部九候脉法和人迎寸口脉法,本研究通过解疑、诊察、治疗3个方面来阐述这两种脉法,详述两种脉法的临床诊疗要点,分析其在针刺补... 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黄帝内经》主要是运用遍身脉诊法来诊察疾病、指导针灸治疗。其中遍身脉诊法主要包括三部九候脉法和人迎寸口脉法,本研究通过解疑、诊察、治疗3个方面来阐述这两种脉法,详述两种脉法的临床诊疗要点,分析其在针刺补泻操作的异同点,试图还原《黄帝内经》原意,并指导针灸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三部 脉法 人迎 寸口 针灸
下载PDF
从古文《尚书》说到三阴三阳
10
作者 孙君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38-2940,共3页
通过对古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了古文《尚书》说在医籍中存在的直接证据。古文《尚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文《尚书》说中五脏、五行、五体之间的配伍关系为:肾为水主血,肺为火主气,脾为木主骨,肝为金主筋,心为土主肉。文... 通过对古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了古文《尚书》说在医籍中存在的直接证据。古文《尚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文《尚书》说中五脏、五行、五体之间的配伍关系为:肾为水主血,肺为火主气,脾为木主骨,肝为金主筋,心为土主肉。文章从《素问·热论》发现,古文《尚书》说与三阴三阳学说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该发现可用于研究三部九候遍诊法和《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古文说 五行 六府 三部 三阴三阳
原文传递
经脉的科学依据及三部九候新释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永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68-1173,共6页
作为经脉(经络)学说的一部分,脉诊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是医者通过"切脉"诊断疾病的方法,也是最初发现经络的方法之一。笔者试图纠正后世对《内经》三部九候全身遍诊法的一处误解,以现代解剖学对上臂变异正中动脉的研究结果... 作为经脉(经络)学说的一部分,脉诊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是医者通过"切脉"诊断疾病的方法,也是最初发现经络的方法之一。笔者试图纠正后世对《内经》三部九候全身遍诊法的一处误解,以现代解剖学对上臂变异正中动脉的研究结果为依据,还原《内经》中用手厥阴脉诊断"胸中之气"的原意。新释后可见,秦汉时期描述的六条阴脉的原始解剖依据应该是解剖学四肢的大动脉,这也是中医学经络脉诊的结构基础。比较古代中医学全身诊脉穴位与现代医学常用的体表脉搏检测点可见,两组体表位置几乎完全重叠。说明中医学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发现了体表所有重要的动脉搏动点,并按穴位归属于经络系统,通过脉诊司外揣内,以候藏象。这些证据表明,中医学经络理论中脉诊的部位和分布是以解剖科学为依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三部 经络依据 手厥阴 正中动脉
原文传递
多点式脉象传感器研究新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亮亮 王蕾 +4 位作者 李媛媛 郭睿 钱鹏 王忆勤 燕海霞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2期46-48,共3页
就近10年三部脉象传感器、阵列式脉象传感器等多点式脉象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推动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脉诊 客观化 三部 脉象传感器
下载PDF
脉学天人同构的空间意蕴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亚飞 张其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158-5161,共4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论题。脉学天人同构的空间观念是该论题的具体化。中国古典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皆由气所构成,气在升降出入上的一致性使双方具有可类比的空间结构。脉象既是人身脉气之象,为浓缩的脉人,又是自然之气升降的缩影...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论题。脉学天人同构的空间观念是该论题的具体化。中国古典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皆由气所构成,气在升降出入上的一致性使双方具有可类比的空间结构。脉象既是人身脉气之象,为浓缩的脉人,又是自然之气升降的缩影,通过三部九候法、寸口脉法的会意直观,能够展现上中下的天地人纵向结构与四面八方的横向结构。脉学的天人同构,不仅为医疗树立方法论指引,还为具体诠释中国古典空间结构提供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象思维 空间 三部 天人同构
原文传递
中医望诊须凝神,三部九候示内涵——王永炎教授大查房实录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颖桢 周莉 +2 位作者 徐栋 高兴慧 邹忆怀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1年第5期9-12,共4页
1病历摘要王某,女,78岁。主因视物晃动半个月,视物成双10d,由门诊以"颅内占位病变性质待查"于2011年2月25日收治入院。患者2011年春节过后出现纳食减少、右口角轻微麻木、大便数日一行、口干。半个月前赶庙会后出现视物晃动,继而视物... 1病历摘要王某,女,78岁。主因视物晃动半个月,视物成双10d,由门诊以"颅内占位病变性质待查"于2011年2月25日收治入院。患者2011年春节过后出现纳食减少、右口角轻微麻木、大便数日一行、口干。半个月前赶庙会后出现视物晃动,继而视物成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诊 三部 症状学 转换医学
原文传递
基于脉象四要素和基础脉象探讨寸口三部九候脉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15
作者 全贞雪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5期76-79,共4页
基于脉象四要素和基础脉象的寸口三部九候脉法是在寸口三部九候中,运用周学海的“位、数、形、势”四要素中迟数、长短、宽窄、边缘敛散等要素,和滑涩、虚实、微弱、细弦紧等基础脉象,描述脉象形态的诊脉方法。利用该方法探讨《伤寒论》... 基于脉象四要素和基础脉象的寸口三部九候脉法是在寸口三部九候中,运用周学海的“位、数、形、势”四要素中迟数、长短、宽窄、边缘敛散等要素,和滑涩、虚实、微弱、细弦紧等基础脉象,描述脉象形态的诊脉方法。利用该方法探讨《伤寒论》6个方证的脉象,通过脉证分析阐释该方法在辨证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寸口脉 三部 脉证 《伤寒论》
下载PDF
寸口三部九候脉诊客观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绍良 张志枫 许家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929-931,935,共4页
寸口三部脉诊是中医传统的脉诊方法。医者通过手指的施压,在寸关尺三部进行"举按寻"的脉诊过程,从而获取需要的脉象信息。以往的脉诊客观化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的关部脉象,而三部脉诊客观化研究尚处在起始阶段,还没有成熟统一... 寸口三部脉诊是中医传统的脉诊方法。医者通过手指的施压,在寸关尺三部进行"举按寻"的脉诊过程,从而获取需要的脉象信息。以往的脉诊客观化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的关部脉象,而三部脉诊客观化研究尚处在起始阶段,还没有成熟统一的硬件及软件解决方案。寸关尺三部与脏腑有对应关系,获取三部脉象信息是脉诊客观化重要环节。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研究者们已研发出几种三部脉象获取装置,取得了一些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 脉诊客观化 综述
下载PDF
廖季平先生医学行状述评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果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22-26,共5页
廖平(1852~1932),初名登廷,后改名平,字季平,初号四益,继改四译、五译,更号六译,四川井研人,我国近代著名的经学家、哲学家。作为一代经学大师,廖平在治经之余,又兼及医学、数术,研治医经颇有创获,并移医以说经,为其经学思想服务。现... 廖平(1852~1932),初名登廷,后改名平,字季平,初号四益,继改四译、五译,更号六译,四川井研人,我国近代著名的经学家、哲学家。作为一代经学大师,廖平在治经之余,又兼及医学、数术,研治医经颇有创获,并移医以说经,为其经学思想服务。现对其医学事迹与医学思想等略加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廖季平 行状 经学思想 诊法 《内经》 医学思想 述评 三部 尊孔宗经
下载PDF
寸关尺三部脉为什么波形各异——浅谈中医脉诊仪的设计机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静溪 孙海波 刘明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69-1671,共3页
同是一个心脏跳动为什么寸关尺三部脉的波形会各异?脉搏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都是中医学中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西医与中医的差别之一就是前者以解剖实践为依据,而后者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由于两种理论对人体循环系统的理解差异,笔... 同是一个心脏跳动为什么寸关尺三部脉的波形会各异?脉搏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都是中医学中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西医与中医的差别之一就是前者以解剖实践为依据,而后者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由于两种理论对人体循环系统的理解差异,笔者用中医脉诊仪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以振动理论来解释上述问题。为中医脉诊的现代化及中医脉诊仪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崭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 振动 脉诊仪 功能态 原型论 模型论
下载PDF
三部九候脉诊法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9
作者 位磊 郑锡军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18期7-8,共2页
三部九候脉诊法属于脉诊中的一种,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然而,这一重要的诊断方法,在中医学发展的早期便已被废弃。笔者认为三部九候脉诊法主要是指诊人迎、诊寸口、诊趺阳,临床中采用三部九候脉诊法有着很大的优势,一是有利于疾... 三部九候脉诊法属于脉诊中的一种,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然而,这一重要的诊断方法,在中医学发展的早期便已被废弃。笔者认为三部九候脉诊法主要是指诊人迎、诊寸口、诊趺阳,临床中采用三部九候脉诊法有着很大的优势,一是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二是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三则克服局限,利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 寸口脉诊 人迎脉诊 趺阳脉诊
下载PDF
道家思想与中医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乃昌 《中国文化》 1992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先秦時代,最大的兩位思想家是老子和孔子,他們是同時代人。他們兩人,首倡私人講學,樹立學派之風。老子著《老子》,開創了道家;孔子言論,
关键词 儒家思想 道教史 宇宙演化 五藏 三部 道集 一生二 歧伯 施肩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