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康熙初政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森坡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6-41,共6页
康熙六年(1677年)七月,玄烨隆重地举行了亲政大典,开始直接处理朝廷政务。在他初政期间,即康熙六年七月至康熙十二年岁末三藩叛乱以前,玄烨在政治、军事、民族政策方面作了哪些改革或调整?影响怎样?本文试作述评,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关键词 玄烨 康熙 大学士 叛乱 起居注 政治 总督 军事 蒙古
下载PDF
重评清初“驱棚”--兼论运用地方性史料对清史研究的检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洪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5-163,共9页
康、雍时期,江西土著居民屡将"棚民"整体"盗贼化",多引证康熙平定"三藩"期间在袁州府成功"驱棚"之故事。袁州府成功"驱棚",可能是康熙年间大规模驱赶移民的唯一事例,有其独特的时代... 康、雍时期,江西土著居民屡将"棚民"整体"盗贼化",多引证康熙平定"三藩"期间在袁州府成功"驱棚"之故事。袁州府成功"驱棚",可能是康熙年间大规模驱赶移民的唯一事例,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操作条件。从康熙十三年开始,吴三桂叛军与清军在江西拉锯争战多年,袁州地方社会的族群矛盾被大规模激化,以闽籍移民为主体的"棚民"参加了叛军,此地再次沦为战乱重灾区。到康熙十七年初,控扼要道的袁州府之安危,决定着清军入湘平叛的成败。此时动用军队驱逐"附逆"的"棚民"势在必行,体现了一种军事打击而不是民事行为。因此以往史论中既全面肯定康熙平定"三藩",却又对清军"驱棚"加以非议,显然自相矛盾,应予深入讨论和重新评价。相关著述引用清中后期修成的方志论述清初移民和"驱棚"事件,留下不少以讹传讹的问题,值得深思和警觉。学者应跳出传统"农民战争"研究的视角,对土著民众的苦难遭遇及利益诉求予以理解和重视,进而将不同地区的"三藩"战事考察,从单纯的政治史、军事史,深化为一部有血有肉的明末清初区域社会生活变迁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叛乱 袁州府 驱赶 棚民 土著
下载PDF
论《尼布楚条约》的条件和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焦新顺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5-37,共3页
《尼布楚条约》是我国清政府同沙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本文详细论述了该条约签订的历史条件及影响,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正确处理国际关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尼布楚条约 叛乱 雅克萨之战 条件 影响
下载PDF
论王士祯的“神韵说”
4
作者 陆草 《中州学刊》 1983年第4期71-75,共5页
在中国艺术史上,“神”、“气韵”、“神韵”好象是一串略带神秘色彩的术语,不易捉摸。荀子在《天问》中最早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观点。他在解释天地自然万物变化时,慨叹“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就把这种天生万物而无形迹可言... 在中国艺术史上,“神”、“气韵”、“神韵”好象是一串略带神秘色彩的术语,不易捉摸。荀子在《天问》中最早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观点。他在解释天地自然万物变化时,慨叹“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就把这种天生万物而无形迹可言、其间消息似不可捉摸的自然作用,称之为“神”。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一文中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著名论点,揭开了中国绘画史上新的一页。“气韵”一词首见于南齐谢赫所撰《古画品录》。他提出了论画的六个准则,将“气韵生动”列于首位,其余五项是“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韵说” 王士祯 “气韵” 豪健 “神” 翁方纲 唐音 六个准则 叛乱 闲适情调
下载PDF
裕民通宝面星纹钱
5
作者 叶伟奇 《安徽钱币》 2004年第3期53-53,共1页
最近,笔者从外地泉友处购得一枚“裕民通宝”背“一分”铜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面文“裕民通宝”四字对读,钱文仿宋体,“通”为三角头双点通。背面穿右为“一分”二字,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 最近,笔者从外地泉友处购得一枚“裕民通宝”背“一分”铜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面文“裕民通宝”四字对读,钱文仿宋体,“通”为三角头双点通。背面穿右为“一分”二字,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通“裕民通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民通宝” 面星纹钱 耿精忠 古钱币 叛乱
原文传递
台湾郑氏集团与清王朝关系的评析
6
作者 裴理 《大观周刊》 2012年第31期26-26,共1页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元、明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并驻兵设防。明朝天启元年(1621),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后被郑成功收回。1683年,清王朝统一了台湾。郑氏集团对台湾经营了二十余年,先后经历了抗清复明、收...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元、明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并驻兵设防。明朝天启元年(1621),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后被郑成功收回。1683年,清王朝统一了台湾。郑氏集团对台湾经营了二十余年,先后经历了抗清复明、收复台湾、三藩助叛、偏安顽抗等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台湾郑氏集团与清王朝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性质也由反抗外族侵略的正义性逐渐转到了成为地方割据、阻碍国家统一的性质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清复明 郑成功 叛乱 康熙帝 统一台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