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晓云 张红姗 +5 位作者 李桂 戈海青 王君雅 钮含春 田恒创 王晓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评价其用药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7例RA患者,采用双盲双模拟研究方法,随机分为三藤通痹丸组(治疗组)53例和正清风痛宁组(对照组)54例。从Ritchie指数、... 目的观察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评价其用药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7例RA患者,采用双盲双模拟研究方法,随机分为三藤通痹丸组(治疗组)53例和正清风痛宁组(对照组)54例。从Ritchie指数、功能的评价(HAQ)、关节炎影响指数(AIMS)、患者对疼痛的评价(VAS表法)、急性时相反应物、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状态等方面展开前瞻性对比治疗研究。结果RA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8%、68.5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经2个疗程治疗后,2组患者在Ritchie指数、HAQ、AIMS、患者对疼痛的评价、急性时相反应物、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状态等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在上述指标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RA患者存在血液浓、粘、聚状态,三藤通痹丸能有效改善RA患者血液流变状态,缓解或改善关节疼痛及活动度,提高RA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三藤通痹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细胞亚群血液IL-6 TNF-α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晓云 王晓军 +1 位作者 李桂 张红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三藤通痹丸治疗RA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研究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7例RA患者,按就诊前后区组化原则随机分为三藤通痹丸组(治疗组)53例,正清风痛宁组(对照组)54例。运用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 目的:探讨三藤通痹丸治疗RA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研究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7例RA患者,按就诊前后区组化原则随机分为三藤通痹丸组(治疗组)53例,正清风痛宁组(对照组)54例。运用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ELASA方法检测血液IL-6、TNF-α水平。结果:RA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状态,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存在低IL-6、高TNF-α血症。经2个疗程治疗后,RA患者的免疫功能失调状态明显改善,IL-6水平提高,TNF-α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细胞亚群变化,治疗组又有优于对照组之趋势。但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意义(P>0.05)。IL-6、TNF-α水平变化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RA患者免疫功能失调,血液中抑制炎症的细胞因子IL-6水平低下,TNF-α水平升高。服用三藤通痹丸后,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IL-6水平提高,TNF-α水平下调。说明三藤通痹丸改善RA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提高RA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T细胞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再评价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桂 戈海青 +5 位作者 王晓军 韩聚方 钮含春 张红姗 田恒创 徐强 《山东中医杂志》 2010年第7期444-446,共3页
目的:利用DAS-28疗效标准对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进行再评价,并采用HAQ调查问卷评分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7例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三藤通痹丸组(治疗组)53例,正清风痛宁组(对... 目的:利用DAS-28疗效标准对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进行再评价,并采用HAQ调查问卷评分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7例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三藤通痹丸组(治疗组)53例,正清风痛宁组(对照组)54例。采用DAS-28疗效标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时进行DAS-28评分并采用HAQ健康评估问卷分别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的DAS-28评分、HAQ评分有所改善,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个月后两组患者DAS-28评分、HAQ评分均继续减少,病情初步缓解,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DAS-28评分、HAQ评分明显减少,病情完全缓解,与本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藤通痹丸可有效改善RA患者的关节疼痛和整体健康状况,降低血沉(ESR)水平,改善DAS-28评分,减轻RA的活动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DAS-28 HAQ 生活质量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血小板相关参数与急性时相反应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潘翠琦 范舜华 +1 位作者 潘碧琦 陈建新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6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血小板相关参数和急性时相反应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2组均予相关基础治疗,观察组加服三藤通痹丸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血小板相关参数和急性时相反应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2组均予相关基础治疗,观察组加服三藤通痹丸治疗;对照组加服正清风痛宁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参数和急性时相反应物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09%,对照组为70.9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小板相关参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体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血沉、C-反应蛋白均高于正常水平,治疗后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急性时相反应物释放,降低血小板相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急性时相反应物 血小板相关参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