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 3D-SPACE序列对膝关节交叉韧带及内侧半月板后根梳状结构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汪伟 马玉佩 李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4期40-4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MR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imensional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angle evolution,3D-SPACE)序列及常规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2D... 目的:对比分析MR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imensional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angle evolution,3D-SPACE)序列及常规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2D-FSE)序列对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后根梳状结构的显示价值。方法:对我院2019年7月—2020年5月纳入的40名健康志愿者的左膝关节行常规3正交平面2D-FSE和各向同性3D-SPACE矢状面扫描。由2名资深骨关节MRI诊断医师依据对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后根梳状结构的显示率和清晰程度对其进行评分,并对2D和3D序列的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D-SPACE序列对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近端、内侧半月板后根的多纤维梳状结构显示效果评分均极显著高于2D序列(P<0.01)。3D序列上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近端、内侧半月板后根梳状结构明确显示率分别为97.5%、80.0%、80.0%,2D序列上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近端、内侧半月板后根梳状结构明确显示率分别为62.5%、30.0%、45.0%。结论:3D-SPACE对比2D常规序列,因其层厚薄且可进行多平面重建特点,可显著提高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后根多纤维梳状结构的显示率和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三维磁共振成像 多纤维梳状结构
下载PDF
压缩感知技术三维MRI矢状位T2加权频率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显示距腓前韧带的价值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小艳 马培旗 +3 位作者 袁玉山 王仲秋 彭彬 张宗夕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4,81,共5页
目的 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技术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MRI矢状位T2加权频率衰减反转恢复(T2 weighted imaging-spectral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T2WI-SPAIR)序列显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 目的 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技术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MRI矢状位T2加权频率衰减反转恢复(T2 weighted imaging-spectral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T2WI-SPAIR)序列显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的可行性,并比较不同加速因子对成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对40名志愿者行3.0 T MRI踝关节扫描,包括常规踝关节横、冠、矢三方位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图像(fat saturation proton density-weighted imaging, fsPDWI)扫描和CS-3D踝关节矢状位T2WI-SPAIR序列扫描,根据CS技术采用的不同加速因子(压缩倍数分别为4倍、6倍、8倍)分别设CS-4、CS-6和CS-8,每位志愿者获得常规、CS-4、CS-6和CS-8这4组图像,通过主、客观分析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评估ATFL的显示效果。结果 两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生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得出较高的一致性(k=0.913,P<0.001),取2名诊断医生对CS组和常规组图像主观评分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显示:CS-4、CS-6组与常规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417、1.414,P=0.155、0.157),CS-8组与常规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1,P<0.001)。客观评价中,CS-4组在四组图像中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最高(P<0.05),CS-8组在四组图像中SNR最低(P<0.05),CS-6组与常规组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0)。CS-4组、CS-6组、CS-8组扫描时间较常规组横、冠、矢三方位总时间缩短分别约16%、43%、58%。结论 CS技术联合3D MRI可用于3.0 T MRI行踝关节检查,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减少扫描时间,多方位展现解剖结构,改善患者检查体验,进一步优化踝关节MRI扫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距腓前韧带 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三维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在ACL损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顾东明 王志华 +2 位作者 王树云 唐锋华 黄志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0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因膝关节损伤行MRI检查患者(损伤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检查及常规、三维MRI检查。另选取50例健...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因膝关节损伤行MRI检查患者(损伤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检查及常规、三维MRI检查。另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常规、三维MRI检查。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I及三维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阴)性预测值,对比分析损伤组与对照组的ACL显示结果及诊断结果。结果 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关节镜检查ACL损伤51例,常规MRI检查ACL损伤49例,诊断的灵敏度为0.824,特异度为0.759,三维MRI检查ACL损伤52例,诊断的灵敏度为0.941,特异度为0.862。损伤组80例患者中,常规MRI扫描I级25例,II级18例,III级7例,三维MRI扫描I级75例,II级4例,III级1例,常规MRI扫描ACL完整31例,部分撕裂25例,完全撕裂24例,三维MRI扫描ACL完整28例,部分撕裂28例;健康对照组50例受检者中,常规MRI扫描I级29例,II级21例,三维MRI扫描50例均为I级,两种方法检查均为ACL完整。结论三维磁共振成像可完整显示ACL结构,提高ACL诊断灵敏度及分级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磁共振成像 前交叉韧带 分级
下载PDF
压缩感知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亚魁 金笑 袁慧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技术加速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调制反转角成像技术(MATRIX)对显示正常前交叉韧带(ACL)结构及诊断ACL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2例膝关节创伤病例,术前行常规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D FSE)及MATRIX序列成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技术加速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调制反转角成像技术(MATRIX)对显示正常前交叉韧带(ACL)结构及诊断ACL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2例膝关节创伤病例,术前行常规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D FSE)及MATRIX序列成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诊断ACL损伤,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序列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采用2D FSE与MATRIX斜位重组图像对关节镜证实正常的ACL全长及双束结构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者诊断ACL损伤的差异,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序列对ACL结构显示评分的差异。结果MATRIX序列与常规2D FSE序列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100%、93.9%/89.0%及96.0%/92.7%,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正常ACL全长及双束结构的显示,MATRIX斜位重组图像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2D FSE序列(P<0.05)。结论MATRIX与常规2D FSE序列诊断ACL损伤没有显著差异。MATRIX序列斜冠状位及斜矢状位重组更加符合ACL的解剖走向,对ACL解剖结构的显示优于常规2D FSE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磁共振成像 三维快速自旋回波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原文传递
应用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病理性近视眼眼底病变与眼球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向红 张月玲 +2 位作者 杨娜 王莉菲 张建军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探究病理性近视眼眼球形态在三维磁共振成像中的分型,不同类型的病理性近视眼眼底病变中各眼球形态分布,以及眼球形态与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及眼底病变类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将病理性近视患者58例(104只眼)按年龄... 目的探究病理性近视眼眼球形态在三维磁共振成像中的分型,不同类型的病理性近视眼眼底病变中各眼球形态分布,以及眼球形态与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及眼底病变类型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将病理性近视患者58例(104只眼)按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按眼轴长度分为<29 mm组和≥29 mm组;按屈光度分为-6. 00~-12. 00 D组、-12. 25~-18. 00 D组及≥-18. 25 D组;按眼底病变分为脉络膜新生血管组、黄斑劈裂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组及单纯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屈光度、散瞳检查眼底、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及磁共振眼眶扫描检查。观察各组别中不同眼球形态的发生率及差异。结果根据临床经验和三维磁共振成像结果,将病理性近视眼球形态分为椭圆形10例(14只眼)、锥形22例(26只眼)、扭曲形24例(36只眼)、桶形20例(28只眼)。在病理性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0例(10只眼)中,锥形和扭曲形各4例(4只眼),占40. 0%(4/10);椭圆形2例(2只眼),占20. 0%(2/10)。黄斑劈裂患者8例(8只眼)中,扭曲形4例(4只眼),占50. 0%(4/8);桶形4例(4只眼),占50. 0%(4/8)。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例(6只眼)中,桶形4例(4只眼),占66. 7%(4/6);扭曲形2例(2只眼),占33. 3%(2/6)。单纯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患者54例(80只眼)中,扭曲形18例(26只眼),占32. 5%(26/80);锥形18例(22只眼),占27. 5%(22/80);桶形10例(20只眼),占25. 0%(20/80);椭圆形8例(12只眼),占15. 0%(12/80)。4种眼球类型的分布差异在不同年龄组、不同眼轴组及不同屈光度组中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 43,44. 13,48. 93; P <0. 05),在不同病理性近视眼眼底病变组中无统计学意义(χ~2=15. 59,P> 0. 05)。结论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全面直观地反映眼球的具体形态,病理性近视眼眼球形态与年龄、眼轴长度及屈光度相关,病理性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眼 眼球形态 眼底病变 三维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CS-3D MERGE技术评估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国飚 郑颖 +1 位作者 范先毅 陈春兵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0-544,共5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应用快速血管壁三维MRI(CS-3D MERGE)技术评估的价值。选取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CS-3D MERGE技术检查,分析两组大脑中动脉狭窄... 本研究探讨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应用快速血管壁三维MRI(CS-3D MERGE)技术评估的价值。选取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CS-3D MERGE技术检查,分析两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斑块重构指数、强化程度及偏心指数差异,同时分析CS-3D MERGE判断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观察组大脑中动脉斑块重构指数和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构指数、强化程度诊断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和0.671(P<0.05);CS-3D MERGE诊断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的Kappa值为0.825(P<0.05),一致性好;CS-3D MERGE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术后病理结果Kappa值为0.789(P<0.05),一致性好。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应用CS-3D MERGE技术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血管壁三维磁共振成像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永磁微型磁共振成像仪的梯度线圈与图像质量 被引量:4
7
作者 侯淑莲 谢寰彤 +2 位作者 侯晓吻 李石玉 陈伟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8-520,共13页
通过理论分析结合计算机仿真试验剖析了磁共振成像(MRI)中梯度场线性对图像质量影响的原理,在梯度场线性有缺陷的情况下,用实例和计算机模拟直观的展示了重建图像和模拟结果.结合研发实践发现,在永磁微小口径、低场强用于鼠类等小动物... 通过理论分析结合计算机仿真试验剖析了磁共振成像(MRI)中梯度场线性对图像质量影响的原理,在梯度场线性有缺陷的情况下,用实例和计算机模拟直观的展示了重建图像和模拟结果.结合研发实践发现,在永磁微小口径、低场强用于鼠类等小动物成像情况下,对梯度场线性度的要求远高于文献中提出的指标.依靠软件改进,图像没有本质的提高,尝试补偿技术耗时费力效果也不理想.说明了对永磁微小口径成像仪研发线性度更好的梯度线圈是提高图像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揭示了在理想条件下普适的理论原理,在不同的实践条件下有不同的趋近理想条件要求.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线性梯度线圈安装在自行研制的仪器上得到了较好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微型三维磁共振成像 线性 梯度线圈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永磁微型磁共振成像仪的射频线圈及鼠成像实验 被引量:1
8
作者 侯淑莲 谢寰彤 +3 位作者 陈伟 王广新 赵强 李石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3-1030,共8页
研发高质量的射频线圈,以提高永磁微型小动物用磁共振成像仪的成像质量。在分析各类线圈的基础上,认为对于永磁系统中的螺线管型线圈有独到的优越性,但直接应用不能满足成像需要。通过理论分析螺线管射频线圈磁场的特点,确定了进一步提... 研发高质量的射频线圈,以提高永磁微型小动物用磁共振成像仪的成像质量。在分析各类线圈的基础上,认为对于永磁系统中的螺线管型线圈有独到的优越性,但直接应用不能满足成像需要。通过理论分析螺线管射频线圈磁场的特点,确定了进一步提高线圈磁场的均匀性、提高接收信号的灵敏度和信噪比为研究方向。借鉴了鸟笼型、马鞍型和相控阵线圈的优势,避开它们的不足,使用自己专利技术的合金材料设计并制作出适用于永磁微型磁共振成像仪的龙骨状、多线圈组合型、单通道整体射频接收线圈,并申请了专利。安装于25mm孔径,主磁场强度0.5T、1.5T,以及50mm孔径,主磁场强度0.48T的三种仪器上,进行小鼠、大鼠和荷瘤裸小鼠实验,结果表明该射频接收线圈完全适用于永磁型成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微型三维磁共振成像 射频接收线圈 成像实验 射频线圈的灵敏度与Q值
原文传递
永磁微型磁共振三维成像仪及小鼠成像 被引量:1
9
作者 侯淑莲 谢寰彤 +7 位作者 侯晓吻 赵强 王广新 陈伟 张连元 门秀丽 孔晓燕 宫凤玲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3,38,共7页
为了适应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和动物模型在医药研究中越来越广泛应用的新形势及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MRI人才的需要,研发制作出25mm孔径永磁微型磁共振三维成像仪。本文阐述了研发过程,着重介绍了主磁体、梯度线圈和射频线圈的设计... 为了适应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和动物模型在医药研究中越来越广泛应用的新形势及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MRI人才的需要,研发制作出25mm孔径永磁微型磁共振三维成像仪。本文阐述了研发过程,着重介绍了主磁体、梯度线圈和射频线圈的设计方法,我们的独到技术及达到的性能指标。为了适应小动物个体小,需要更薄的厚度、更高的分辨率等特点,采用了三维成像技术。用自行研制的仪器进行了成像实验,得到了小鼠头部和腹部的图像,通过分析图像对仪器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三维磁共振成像 梯度线圈 射频线圈 小鼠成像 成像参数
原文传递
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技术在显示胎儿体表正常解剖和先天畸形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可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2期65-65,68,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技术在显示胎儿体表正常解剖和先天畸形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孕妇行产前超生(US)检查和磁共振(MRI)检查,胎儿尸检及出生后随访证实体表畸形有52例,共56处。MR扫描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技术在显示胎儿体表正常解剖和先天畸形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孕妇行产前超生(US)检查和磁共振(MRI)检查,胎儿尸检及出生后随访证实体表畸形有52例,共56处。MR扫描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磁共振胎儿水成像扫描用厚层重T2加权成像,3D-MRI采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 FIESTA)序列进行,并且对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MR仿真内窥镜(MRVE)等三维后处理分析。将3D-US、2D-MRI、3D-MRI的诊断结果与尸检及随访结果相比较。结果 3D-MRI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敏感度为92.86%,2D-MRI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敏感度为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US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敏感度为94.64%,和3D-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MRI技术在显示胎儿体表正常解剖和先天畸形方面优于2D-MRI,并且图像视野比3D-US宽阔,分辨率高,是3D-US技术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 3D-US 2D-MRI 胎儿 畸形
下载PDF
前列腺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王霄英 周良平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评价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 (three dimensionalMRspectroscopicimaging ,3DMRSI)检查前列腺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在MRI基础上联合应用 3DMRSI对鉴别前列腺癌和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2 2例疑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行... 目的评价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 (three dimensionalMRspectroscopicimaging ,3DMRSI)检查前列腺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在MRI基础上联合应用 3DMRSI对鉴别前列腺癌和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2 2例疑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行MRI和 3DMRSI检查。将 3DMRSI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 2例患者中有 2 1例完成了前列腺 3DMRSI检查。 1例患者因既往曾行直肠肛门手术而无法置入直肠内线圈致使检查不能完成。 6例患者获得41处病理结果 ,其中 2 1处为前列腺癌 ,14处为前列腺增生 ,6处为正常外周带。计算 3DMRSI中相应位置的 [胆碱(choline) +肌酸 (creatine) ] /枸椽酸盐 (citrate)的比值 ,发现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 (choline +creatine) /citrate值较小 (0 .5 1± 0 .17和 0 .60± 0 .2 1) ,而前列腺癌的 (choline +creatine) /citrate值较大 (1.98± 0 .95 )。结论 3DMRSI检查对于多数前列腺疾病患者是可行的 ,可得到有诊断意义的波谱信息。与病理对照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 3DMRSI有助于鉴别肿瘤与其他疾病 ,与MRI结合能直观地显示肿瘤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 磁共振波谱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单次屏气三维磁共振胆管成像 被引量:19
12
作者 江波 孟悛非 +4 位作者 黎东明 陈应明 余深平 陈美霞 邹文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 前瞻性评价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SE(HASTE)序列三维磁共振胆管成像 (3DMRC)在胆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0 2例胆管疾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成人行HASTE序列单次屏气 3DMRC检查 ,对照分析患者的 3DMRC表现与手术结果。结果 HAST... 目的 前瞻性评价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SE(HASTE)序列三维磁共振胆管成像 (3DMRC)在胆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0 2例胆管疾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成人行HASTE序列单次屏气 3DMRC检查 ,对照分析患者的 3DMRC表现与手术结果。结果 HASTE序列 3DMRC能清晰显示各类胆管病变的形态改变。 3DMRC诊断胆管炎的敏感性为 90 %,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为 10 0 %,阴性预测值 98%;诊断胆管结石的敏感性为 90 %,特异性 99%,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 96 %;诊断胆管恶性梗阻的敏感性为 90 %,特异性 97%,阳性预测值 95 %,阴性预测值 94%。可显示胆总管癌和肝门胆管癌癌肿的位置、大小与侵犯范围。结论 HASTE序列 3DMRC是诊断胆管病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胆道疾病 HASTE 三维磁共振胆管成像
原文传递
基于广义估计方程探讨三维MRI联合CT影像学检查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建生 崔金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检查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病变、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35例膝关节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成像方法与关节镜结果的一致... 目的探讨三维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检查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病变、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35例膝关节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成像方法与关节镜结果的一致性和诊断效能。分析不同成像方法与关节镜分期结果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关节病变的置信度。结果 三维MRI联合CT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01)大于三维MRI (Kappa=0.512)或CT (Kappa=0.373)单独检查。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5.93%)明显高于单独检查(77.04%、70.37%)。影像学分期结果与关节镜分期结果均呈正相关(r=0、801、0.766,P<0.01)。联合诊断关节病变的准确性及特异性明显高于单独诊断。结论 三维MRI联合CT影像学检查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病变、分期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病变 分期
下载PDF
6~18个月全面性发育迟缓婴幼儿的脑皮层发育状况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倩云 张泽栋 孙惠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23期4379-4383,共5页
目的应用结构磁共振成像研究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婴幼儿脑皮层结构发育的异常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3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接受磁共振三维T1加权(3D-T1WI)MRI检查的婴幼儿27例作为患儿组;选取本院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 目的应用结构磁共振成像研究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婴幼儿脑皮层结构发育的异常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3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接受磁共振三维T1加权(3D-T1WI)MRI检查的婴幼儿27例作为患儿组;选取本院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3D-T1WI MRI检查的正常发育婴幼儿66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全脑3D-T1WI MRI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研究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组与对照组的全脑各脑区皮层厚度存在的差异,再进一步将差异脑区皮层厚度与相对应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儿组左侧大脑半球25个脑区皮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组右侧大脑半球有24个脑区皮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双侧岛叶、双侧内侧眶额及双侧前扣带回皮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额下回眶部皮层厚度与语言能区评分呈负相关(P<0.05),左侧舌状回皮层厚度与大运动能区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与正常发育婴幼儿相比,全面性发育迟缓婴幼儿在双侧大脑的多个脑区表现出皮层厚度偏高。其中,左侧额下回眶部皮层厚度与语言能区评分呈负相关,左侧舌状回皮层厚度与大运动能区评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性发育迟缓 三维结构磁共振成像 婴幼儿 大脑皮层发育
下载PDF
基于同伦l_(0)范数最小化重建的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嫣嫣 李律 +1 位作者 李雪松 郭华 《波谱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2,共13页
高欠采倍数的动态磁共振图像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是同时实现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动态对比度增强成像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提出一种结合黄金角变密度螺旋采样、并行成像和基于同伦l_(0)范数最小化的压缩感知的图像重建的三维动态磁共... 高欠采倍数的动态磁共振图像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是同时实现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动态对比度增强成像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提出一种结合黄金角变密度螺旋采样、并行成像和基于同伦l_(0)范数最小化的压缩感知的图像重建的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方法.黄金角变密度螺旋采样轨迹被用来连续获取k空间数据,具有数据采集效率高、对运动不敏感等优点.在重建算法中,将多线圈稀疏约束应用于时间总变分域,使用基于l_(0)范数最小化的非线性重建算法代替传统的l_(0)范数最小化算法,进一步提高了欠采样率.仿真实验和在体实验表明本文所提的方法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也可以实现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初步验证了基于同伦l_(0)范数最小化重建在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上的优势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 黄金角螺旋 l_(0)范数最小化 高时空分辨率 运动不敏感
下载PDF
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颈动脉闭塞的诊断效果
16
作者 时小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6期4948-4951,共4页
目的研究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闭塞(CAO)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邓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疑似CAO患者,接受3D-MR-VWI、DSA检查。比较3D-MR-VWI、DSA检查CAO的结果、颈... 目的研究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闭塞(CAO)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邓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疑似CAO患者,接受3D-MR-VWI、DSA检查。比较3D-MR-VWI、DSA检查CAO的结果、颈动脉完全闭塞头端部位[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段(C 1段)、岩段(C 2段)、破裂孔段(C 3段)]及典型病例分析。结果经DSA检查,颈动脉闭塞中34例完全闭塞,28例次全闭塞,46例颈动脉狭窄;经3D-MR-VWI检查,颈动脉闭塞中37例完全闭塞,29例次全闭塞,42例颈动脉狭窄。3D-MR-VWI检查与DSA检查颈动脉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为90.74%(98/108)。经DSA检查,颈动脉完全闭塞头端部位颈总动脉3例,C 1段24例,C 2段3例,C 3段4例;3D-MR-VWI检查颈总动脉2例,C 1段27例,C 2段3例,C 3段2例;3D-MR-VWI检查与DSA检查颈动脉完全闭塞头端部位的诊断符合率为88.24%。结论将3D-MR-VWI与DSA应用于诊断CAO均能准确判断其闭塞特征,且二者诊断符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颈动脉闭塞 诊断效果
下载PDF
CTA、CE-MRA、DUS三种影像学方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佳 王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3期513-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CT血管造影(CTA)三种影像学方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115例诊断为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病变(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CT血管造影(CTA)三种影像学方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115例诊断为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病变(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单侧或双侧的CTA、CE-MRA、DUS影像学检查。结果 115例患者149条下肢动脉中,按照血管分支分级,其中1级:轻度狭窄79条,中度狭窄41例,重度狭窄或闭塞29条;2级:轻度狭窄51条,中度狭窄48例,重度狭窄或闭塞50条;3级:轻度狭窄98条,中度狭窄37例,重度狭窄或闭塞14条。在98条行DUS检查的下肢动脉病变中,1、2、3级动脉中度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91.18%、87.23%、78.57%,特异度分别为93.75%、96.08%、98.57%;1、2、3级动脉重度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75.00%、81.82%、55.56%,特异度分别为93.02%、90.91%、97.75%。结论三种不同影像学方法(DUS、CE-MRA、CT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中CTA对评估患者下肢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效能高于其它两种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CT血管造影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三维血管壁MRI与DSA评价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斌 孙祎 +1 位作者 曹烨 刘晓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以DSA为金标准,探讨三维血管壁磁共振成像(3D-VW-MRI)诊断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仁济医院收治的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在入院1周内完成颈动脉3.0T 3D-VW-MRI和DSA检查,分别评价MCA狭窄程... 目的以DSA为金标准,探讨三维血管壁磁共振成像(3D-VW-MRI)诊断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仁济医院收治的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在入院1周内完成颈动脉3.0T 3D-VW-MRI和DSA检查,分别评价MCA狭窄程度和病变累及范围。将狭窄程度分为轻度(<49.9%)、中度(50%~69.9%)、重度(70%~99.9%)和闭塞,并以DSA作金标准,分别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earson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3DVW-MRI和DSA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46例共有92段MCA完成3D-VW-MRI和DSA检查。3D-VW-MRI诊断MCA狭窄/闭塞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示,轻度狭窄分别为88.2%、92%、71.4%、97.2%,中度狭窄分别为60%、97.4%、81.8%、92.6%,重度狭窄分别为78.6%、94.9%、73.3%、96.1%,闭塞分别为100%、97.6%、83.3%、100%。两种检查手段测量管腔狭窄和病变长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0、0.977,P值均<0.001),Bland-Altman分析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3D-VW-MRI评价MCA狭窄程度与DSA有高度一致性。凭借其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大、无创性特点,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作为MCA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常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MR血管成像及CT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叶明 王凯 黄雪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6期1873-1875,共3页
目的:探讨MR血管成像及CT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以及下肢动脉CT... 目的:探讨MR血管成像及CT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7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以及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同时44例患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各类检查方法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的价值进行比较。结果:参照DSA检查结果为金指标,在对动脉完全闭塞进行检查时,MRA的敏感度为100. 0%,特异性为100. 0%,CTA的敏感度为97. 3%,特异性为99. 1%;当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达到中度以上时,MRA的敏感度为97. 9%,特异性为96. 4%,CTA的敏感度为99. 3%,特异性为97. 6%;当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达到中度以上时,MRA显示狭窄程度比CTA更为严重。结论:在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时,MR血管成像及CTA均为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动脉狭窄 CT血管成像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个性化方案的确定:iPass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照喜 陈宪 +3 位作者 徐宁 刘玉林 郑之青 蒋春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83-986,共4页
目的探讨iPass技术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MR angiography,3D-CE-M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行3D-CE-MRA患者,男19例,女13例,其中颈部血管成像4例,肺血管成像7例,腹部血管成像18例,下肢血管成像... 目的探讨iPass技术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MR angiography,3D-CE-M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行3D-CE-MRA患者,男19例,女13例,其中颈部血管成像4例,肺血管成像7例,腹部血管成像18例,下肢血管成像3例。3D-CE-MRA前,注射2ml钆喷替酸葡甲胺行iPass团注测试,实时显示感兴趣区(ROI)内血流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系统将曲线上升段超出基线30%的时间确定为对比剂峰值到达时间(Tp),同时自动将Tp导入相关联的3D-CE-MRA序列计算扫描延迟时间(Td),并启动扫描。分离各组图像并减影,然后行最大信号强度(MIP)投影。评价MIP后血管图像质量。结果29例1次顺利完成iPass团注测试和3D-CE-MRA,3例未能测出峰值曲线,经调整ROI面积后,成功完成。32例MIP血管图像质量平均得(3.81±0.59)分。结论iPass技术可准确测试Tp,并能自动控制相关联的3D-CE-MRA序列Td,有利于提高3D-CE-MRA成像质量,为3D-CE-MRA个性化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注射 动脉内 研究技术 方案评价 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 个性化方案 临床应用 强度-时间曲线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扫描延迟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