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C_f/Mg复合材料的热残余应力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谢薇 周聪 +1 位作者 马乃恒 王浩伟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77,85,共4页
采用随动硬化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三维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3D-Cf/Mg)基体热残余应力的大小、分布以及不同工艺处理对热残余应力的影响。同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高、低温处理,利用XRD定性分析了处理前后复合材料基体热残余应力的变化。... 采用随动硬化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三维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3D-Cf/Mg)基体热残余应力的大小、分布以及不同工艺处理对热残余应力的影响。同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高、低温处理,利用XRD定性分析了处理前后复合材料基体热残余应力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经过-196℃低温处理后,复合材料基体的平均Mises热残余应力由169.06 MPa减小至55.29 MPa;高温处理后,基体平均热残余应力几乎不变。该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证明了低温处理能明显降低复合材料基体的热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碳纤维 镁基复合材料 热残余应力 有限元
下载PDF
Al_2O_3-SiO_2-TiO_2表面涂层对3D-C_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善伟 林文松 +2 位作者 王静静 方宁象 傅肃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9-493,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三维碳纤维预制体(3D-Cf)表面形成Al2O3-SiO_2-TiO_2涂层,而后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PIP)制备了3D-Cf/Si C复合材料,通过SEM、XRD等分析测试手段以及三点弯曲等试验方法,研究了碳纤维的界面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三维碳纤维预制体(3D-Cf)表面形成Al2O3-SiO_2-TiO_2涂层,而后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PIP)制备了3D-Cf/Si C复合材料,通过SEM、XRD等分析测试手段以及三点弯曲等试验方法,研究了碳纤维的界面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SiO_2-TiO_2涂覆处理后的碳纤维的强度约为原始碳纤维的96.8%,涂层碳纤维在复合材料断裂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增韧作用,涂层处理后的3D-Cf/Si C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达303 MPa,断裂韧度达6.5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碳纤维 Al2O3-SiO2-TiO2涂层 CF/SI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SiO_2涂层制备工艺对三维碳纤维编织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高朋召 王红洁 金志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49-854,共6页
采用溶胶-浸渍法,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的纤维表面涂覆SiO_2涂层。实验研究了涂层制备工艺对编织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经丙酮、硝酸处理后,再采用粘度为0.01~0.012(Pa·s)、分子生长模式为线性的溶胶浸渍,当涂层厚度为... 采用溶胶-浸渍法,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的纤维表面涂覆SiO_2涂层。实验研究了涂层制备工艺对编织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经丙酮、硝酸处理后,再采用粘度为0.01~0.012(Pa·s)、分子生长模式为线性的溶胶浸渍,当涂层厚度为0.5μm左右时,浸渍试样抗氧化性能好,完全氧化失重温度为900℃,较之原始编织体提高300℃。涂层过厚或过薄,编织体抗氧化性能下降,这是由于涂层在纤维表面分布不均匀或与纤维表面结合性较差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浸渍法 三维碳纤维编织体 SiO2涂层 分子生长模式
下载PDF
SiC涂层/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的氧化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朋召 王红洁 金志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3-331,共9页
采用原位反应法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简称:RB)的纤维表面制得SiC涂层,通过 XRD、SEM、等温氧化失重和非等温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SiC涂层均匀性 的影响,并对SiC涂层/碳纤维编织体(简称:CB)材料在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氧化... 采用原位反应法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简称:RB)的纤维表面制得SiC涂层,通过 XRD、SEM、等温氧化失重和非等温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SiC涂层均匀性 的影响,并对SiC涂层/碳纤维编织体(简称:CB)材料在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氧化反应的 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涂层均匀、完整地涂覆于编织体内外各纤维表 面;材料等温氧化反应的机理为第一阶段反应控制,第二阶段扩散和反应共同控制;材料的非 等温氧化过程呈现自催化特征,氧化机理为随机成核,氧化动力学参数为:lgA=9.615min-1; Ea=201.73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法 三维碳纤维编织体 非等温热重分析 氧化动力学和机理
下载PDF
PIP法制备C/SiOC复合材料的微结构演变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蕾 马青松 陈雅琦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169,共8页
碳纤维增强硅树脂衍生SiOC(C/SiOC)复合材料具有高性价比的优势,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高温结构材料。以碳纤维针刺毡作为增强体,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pyrolysis,PIP)工艺制备C/SiOC复合材料。在首周期引入热模压... 碳纤维增强硅树脂衍生SiOC(C/SiOC)复合材料具有高性价比的优势,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高温结构材料。以碳纤维针刺毡作为增强体,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pyrolysis,PIP)工艺制备C/SiOC复合材料。在首周期引入热模压交联工艺,通过优化热模压温度和压力,在不破坏针刺毡结构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纤维体积分数和复合材料致密度,使C/SiOC复合材料的室温弯曲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提升至331 MPa和16.0 MPa·m^(1/2)。对C/SiO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过程的结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体优先填充纤维束内孔隙,复合材料的孔隙大部分集中分布在Z向纤维附近。随着制备周期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逐渐降低,孔隙由连通孔转变为孤立孔。经过8周期“浸渍-交联-裂解”工艺,复合材料基本完成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OC复合材料 三维碳纤维针刺毡 热模压 力学性能 先驱体浸渍裂解
下载PDF
ZrO_2-SiO_2复合涂层/三维碳纤维编织体材料的氧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献忠 高朋召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7,132,共6页
采用溶胶-浸渍法,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简称:RB)的纤维表面涂覆ZrO2-SiO2复合涂层,通过XRD、SEM、等温氧化失重和非等温TG-DSC等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涂层完整性的影响,并对涂层/编织体材料(简称:CB)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 采用溶胶-浸渍法,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简称:RB)的纤维表面涂覆ZrO2-SiO2复合涂层,通过XRD、SEM、等温氧化失重和非等温TG-DSC等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涂层完整性的影响,并对涂层/编织体材料(简称:CB)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所得到的涂层均匀完整,与纤维表面结合良好,能显著提高编织体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等温条件下,材料失重低于70%时,其失重率与氧化时间呈线性关系,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材料失重高于70%时,其失重率与氧化时间呈抛物线关系;非等温条件下,材料的氧化过程呈现自催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三维碳纤维编织体 氧化动力学 自催化
下载PDF
三维碳纤维网格筋增强混凝土板受弯理论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钱震 方海 +1 位作者 刘伟庆 庄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5,共4页
介绍了一种可以运用到海港、无磁环境的CFRP混凝土薄板——三维碳纤维网格筋增强混凝土板,用碳纤维网格筋代替容易锈蚀的钢筋,并在上下CFRP网格筋之间用CFRP工字棒连接,既增强了构件的整体性,又提高了混凝土板的刚度。运用截面换算法推... 介绍了一种可以运用到海港、无磁环境的CFRP混凝土薄板——三维碳纤维网格筋增强混凝土板,用碳纤维网格筋代替容易锈蚀的钢筋,并在上下CFRP网格筋之间用CFRP工字棒连接,既增强了构件的整体性,又提高了混凝土板的刚度。运用截面换算法推导出了三维碳纤维网格筋增强混凝土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的截面有效抗弯刚度;在假定"超筋"破坏的前提下,用平截面假定推导出了三维碳纤维网格筋增强混凝土板的抗弯极限承载力;依据相关规范进行三维碳纤维网格筋增强混凝土板的设计并给出设计实例及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碳纤维网格筋 有效抗弯刚度 超筋 抗弯承载力
下载PDF
用于砼梁配筋的三维连续碳纤维网格
8
作者 许贤敏 《港工技术与管理》 1996年第3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混凝土梁 配筋 三维碳纤维网格
下载PDF
SiO_2涂层/三维碳纤维编织体材料的氧化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9
作者 高朋召 王献忠 +2 位作者 王红洁 金志浩 肖汉宁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4,共5页
采用溶胶-浸渍法,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的纤维表面涂覆SiO2涂层,通过XRD、SEM、等温氧化失重和非等温TG-DTG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涂层完整性的影响,并对涂层/编织体材料(CB)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 采用溶胶-浸渍法,在三维碳纤维编织体的纤维表面涂覆SiO2涂层,通过XRD、SEM、等温氧化失重和非等温TG-DTG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涂层完整性的影响,并对涂层/编织体材料(CB)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所得到的涂层均匀完整,与纤维表面结合良好;等温条件下,材料失重低于70%时,定温下,其失重率与氧化时间呈线性关系,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材料的氧化过程随温度升高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反应控制,第2阶段为扩散和反应共同控制,分界点为600℃;非等温条件下,材料的氧化过程呈现自催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浸渍法 三维碳纤维编织体 氧化动力学 反应机理
下载PDF
三维编织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吸湿特性及外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玉林 万怡灶 +2 位作者 陈桂才 周福刚 成国祥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1-105,共5页
 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了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3D/ER)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吸湿特性及外应力的影响。讨论了应力对C3D/ER复合材料吸湿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环氧树脂不同,C3D/ER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不能用Fick第二...  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了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3D/ER)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吸湿特性及外应力的影响。讨论了应力对C3D/ER复合材料吸湿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环氧树脂不同,C3D/ER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不能用Fick第二定律描述。外应力可加速吸湿初期复合材料的吸水和力学性能的下降,但可降低复合材料平衡吸湿量和最终力学性能的下降幅度。分析表明,吸湿过程中C3D/ER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高低取决于其吸湿量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碳纤维 复合材料 吸湿特性 外应力 环氧树脂 真空浸渍法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萍 张永忠 +1 位作者 尹法章 张习敏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经过水解、浸渍及干燥烧结,在纤维表面涂覆上一层均匀光亮、无裂纹且厚度适中的二氧化硅涂层。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实现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压力浸渗制备。通过SEM和XRD等分析碳纤维表面二氧化硅涂层的形...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经过水解、浸渍及干燥烧结,在纤维表面涂覆上一层均匀光亮、无裂纹且厚度适中的二氧化硅涂层。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实现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压力浸渗制备。通过SEM和XRD等分析碳纤维表面二氧化硅涂层的形貌、成分及其结构以及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与镁基体界面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涂层厚度适当的碳纤维与镁合金基体之间通过轻微的界面反应,改善了二者间的润湿性,有效促进了镁合金熔液在三维编织碳纤维中的浸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镁合金 三维编织碳纤维 溶胶-凝胶 二氧化硅涂层 润湿
下载PDF
原位反应法制备的碳化硅涂层/三维编织碳纤维的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朋召 王红洁 金志浩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3-537,共5页
采用原位反应法在三维编织碳纤维(原纤维)表面制得β-SiC涂层,通过XRD,SEM,等温氧化失重和非等温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此法可得到均匀、完整,界面结合良好的涂层,涂层厚度增加,涂层/三维编... 采用原位反应法在三维编织碳纤维(原纤维)表面制得β-SiC涂层,通过XRD,SEM,等温氧化失重和非等温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此法可得到均匀、完整,界面结合良好的涂层,涂层厚度增加,涂层/三维编织碳纤维(复合纤维)抗氧化性能增强。并对复合纤维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碳纤维 原位反应法 SIC涂层 氧化机理 自催化反应
下载PDF
热模压辅助先驱体浸渍裂解制备C_f/SiC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文伟 陈朝辉 +1 位作者 方晖 马青松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48,共5页
 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采用热模压辅助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3D-B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热模压辅助对3D-BCf/SiC复合材料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先驱体浸渍裂解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第一次浸渍后引入高温热模压工艺可以改善...  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采用热模压辅助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3D-B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热模压辅助对3D-BCf/SiC复合材料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先驱体浸渍裂解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第一次浸渍后引入高温热模压工艺可以改善材料微观结构,显著提高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其中1600℃,10MPa,1h下热模压辅助先驱体浸渍裂解6次制备的3D-BCf/SiC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79g/cm3,弯曲强度高达672MPa,断裂韧性达18.9MPa·m1/2,剪切强度接近50MPa,且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和高温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硅烷 热模压 先驱体浸渍裂解 三维编织碳纤维 CF/SIC
下载PDF
SiO_2,SiC涂层/三维编织碳纤维的制备及其氧化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朋召 王红洁 金志浩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96-1099,共4页
采用溶胶-浸渍法,成功地在三维编织碳纤维的纤维表面涂覆SiO2,并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制得厚度约为0.55μm的SiC涂层。研究了涂层/编织碳纤维(复合纤维)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涂层能明显提高编织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复合纤... 采用溶胶-浸渍法,成功地在三维编织碳纤维的纤维表面涂覆SiO2,并通过碳热还原反应制得厚度约为0.55μm的SiC涂层。研究了涂层/编织碳纤维(复合纤维)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涂层能明显提高编织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复合纤维的氧化反应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反应控制;第2阶段为扩散和反应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浸渍法 三维编织碳纤维 涂层 氧化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下载PDF
三维编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横向压缩性质的温度效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海楼 曹淼 +1 位作者 孙宝忠 顾伯洪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7-615,共9页
采用实验和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三维编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低温场(20、0、-50、-100℃)中横向压缩性质温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碳纤维/环氧树脂横向压缩模量、屈服应力及切向模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三维编织碳纤维/环氧树... 采用实验和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三维编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低温场(20、0、-50、-100℃)中横向压缩性质温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碳纤维/环氧树脂横向压缩模量、屈服应力及切向模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三维编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横向压缩后,试样表面形貌受温度影响显著。低温场中,表面鳞纹现象减弱,且纱线-树脂间界面出现开裂。温度降低导致碳纤维/环氧树脂内部产生热应力。热应力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力学性能影响有限,不是温度效应的主导因素。基体性质随温度变化是三维编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横向压缩性质温度效应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碳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低温 横向压缩 温度效应 热应力
原文传递
热压辅助先驱体裂解制备C_f/SiC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晖 郑文伟 陈朝辉 《陶瓷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74-177,共4页
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 ,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三维编织Cf SiC复合材料。研究发现 ,第一次裂解时采用热压辅助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第一次在 160 0℃、10MP的条件下热压裂解 60min ,后续真空浸渍—常压裂解处理五个周期所... 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 ,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三维编织Cf SiC复合材料。研究发现 ,第一次裂解时采用热压辅助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第一次在 160 0℃、10MP的条件下热压裂解 60min ,后续真空浸渍—常压裂解处理五个周期所制得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其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 5 64MPa、16MPa·m1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硅烷 化硅 先驱体裂解 热压 三维编织碳纤维 陶瓷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Sol-Gel工艺制备三维碳纤维增强Al_2O_3-SiO_2基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松林 马青松 +1 位作者 刘海韬 戴科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585-589,共5页
以三维五向碳纤维编织件为增强体,以铝硅比为1:2的高固含量的Al2O3-SiO2溶胶为先驱体,制备出3D-Cf/(Al2O3-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溶胶的莫来石化行为,探讨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 以三维五向碳纤维编织件为增强体,以铝硅比为1:2的高固含量的Al2O3-SiO2溶胶为先驱体,制备出3D-Cf/(Al2O3-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溶胶的莫来石化行为,探讨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相溶胶在1200℃时发生明显的莫来石化反应,1300℃时莫来石化反应基本完成。经18个周期的浸渍-干燥-热处理制备出抗弯曲强度可达220240MPa,并具有良好韧性的3D-Cf/(Al2O3-SiO2)复合材料。经10001600℃空气中氧化30min后,除了1000℃热处理制备的复合材料,1200和1400℃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均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效果。热处理温度通过影响基体的致密化状态而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来石 三维编织碳纤维 溶胶-凝胶 力学性能 高温抗氧化
原文传递
氧化处理对MC尼龙/C_(3D)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兰芹 吴弘 +2 位作者 郑立允 吴海淼 刘照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24,共4页
以己内酰胺单体和经氧化处理的碳纤维三维编织物(C3D)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C3D增强浇铸尼龙(MC尼龙/C3D)复合材料。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滑动摩擦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痕和磨屑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了氧化处理对MC尼... 以己内酰胺单体和经氧化处理的碳纤维三维编织物(C3D)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C3D增强浇铸尼龙(MC尼龙/C3D)复合材料。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滑动摩擦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痕和磨屑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了氧化处理对MC尼龙/C3D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3D经过氧化处理后所制MC尼龙/C3D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明显小于C3D未经氧化处理的MC尼龙/C3D复合材料。随着载荷的增加,材料的摩擦系数增大,而磨损率减小;在较高滑动速度下,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较小;从磨痕和磨屑形貌观察到,C3D经氧化处理后与基体结合好,而未经氧化处理的C3D与基体剥离,但是C3D经氧化处理的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在较高载荷下略有增大。表明,C3D的氧化处理提高了碳纤维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碳纤维 单体浇注尼龙 复合材料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三维网状碳纤维/H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李强 张峰峰 +3 位作者 孟秀娟 于景媛 孙文 曹健铭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5-49,共5页
以三维网状碳纤维为增强体采用离心成型技术制备新型HA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三维网状碳纤维的改性工艺,观察改性前后碳纤维表面的微观形貌,分析离心加速度和HA浆料固相含量对离心过程中物质分离现象的影响,测量新型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和断... 以三维网状碳纤维为增强体采用离心成型技术制备新型HA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三维网状碳纤维的改性工艺,观察改性前后碳纤维表面的微观形貌,分析离心加速度和HA浆料固相含量对离心过程中物质分离现象的影响,测量新型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对氨基苯甲酸和提拉HA溶胶复合处理的碳纤维表面具有一层致密的、与基体结合性能较好的膜层。在p H=9,分散剂含量为5 wt%时,固相含量为55 wt%的HA浆料在2 860 g加速度下离心后所得生坯密度均匀,1 100℃真空烧结后三维网状碳纤维/HA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为109.4 MPa;断裂韧度为1.98 MPa·m1/2,分别比纯HA材料提高2.2和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成型 HA复合材料 三维网状碳纤维 表面改性
下载PDF
三维网状C_f/NiTi/H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陈炳旭 于景媛 裴立红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50-254,共5页
采用离心注浆成型工艺制备了三维网状碳纤维/NiTi/HA复合材料。研究了NiTi/HA浆料的分散性以及离心后复合材料生坯密度均匀性,测试了H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观察了碳纤维表面以及复合材料断口的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当固相含量为55 wt... 采用离心注浆成型工艺制备了三维网状碳纤维/NiTi/HA复合材料。研究了NiTi/HA浆料的分散性以及离心后复合材料生坯密度均匀性,测试了H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观察了碳纤维表面以及复合材料断口的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当固相含量为55 wt%,NiTi含量为5 wt%时,NiTi/HA浆料的粘度为235 mp·s,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该浆料在3 500 r/min的速度下离心所得的生坯密度梯度较小,没有明显的物质分离现象。经1 100℃烧结2 h后,三维网状碳纤维/NiTi/HA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108.4 MPa和1.96 MPa.m^(1/2),比基体提高234.5%和157.8%。这表明新型HA复合材料具有更佳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注浆成型 三维网状碳纤维 纳米NiTi颗粒 HA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