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董仲舒的“三统”说 被引量:9
1
作者 余治平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2期67-72,共6页
新王必建正朔。正月开始于寅月、丑月、子月,其阴阳之气的位次不同,日月行迹也不同,君王之法统当然也要有所区分。夏、商、周三代遵循天命而根据黑、白、赤三统分别以寅、丑、子为正。董仲舒把三统直接与夏、商、周三代历史与礼制相比... 新王必建正朔。正月开始于寅月、丑月、子月,其阴阳之气的位次不同,日月行迹也不同,君王之法统当然也要有所区分。夏、商、周三代遵循天命而根据黑、白、赤三统分别以寅、丑、子为正。董仲舒把三统直接与夏、商、周三代历史与礼制相比配的最初目的只是为汉德从夏、取法《春秋》而重建新王道统奠定理论基础,尽管最终并没有对武帝太初改制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但通过一种循环论历史观、以经学权威的形式规劝乃至制约了那些为所欲为的集权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 三统 三正 三代
下载PDF
《春秋繁露》的文本与话语--“三统”“文质”诸说新论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兴无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0,共17页
《春秋繁露》是经过不同时代编辑的文本,只有考察其文本的历史语境,才能确定它的话语特征。通过与董仲舒《天人三策》的比较,可以发现,《春秋繁露》用六经和数术的两套话语体系进一步建构了"《春秋》之道",其中的"三统&q... 《春秋繁露》是经过不同时代编辑的文本,只有考察其文本的历史语境,才能确定它的话语特征。通过与董仲舒《天人三策》的比较,可以发现,《春秋繁露》用六经和数术的两套话语体系进一步建构了"《春秋》之道",其中的"三统""文质"等历史周期说主张变革与损益,以《春秋》当新王之法,即以汉代周。西汉中后期兴起了新"三统"说,其以《春秋左传》为根据,主张天、地、人三统递相继承,即以汉继周,标志着汉代政治思想的重大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统 文质 损益
原文传递
“周室烕”与《公羊学》问题:南昌海昏侯墓“孔子衣镜”文发微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刚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103,281,共20页
在海昏侯墓"孔子衣镜"文中,"周室烕"作为"孔子作《春秋》"的基本动因被加以提出。作为《公羊》家遗说,它存于何休之前的《公羊传》官学文本之中,为"获麟绝笔"故事的一部分。它自战国以来进入... 在海昏侯墓"孔子衣镜"文中,"周室烕"作为"孔子作《春秋》"的基本动因被加以提出。作为《公羊》家遗说,它存于何休之前的《公羊传》官学文本之中,为"获麟绝笔"故事的一部分。它自战国以来进入《公羊传》文本,依托于后续的解释,既为《公羊》学拓展了理论空间,也使得解经之中出现了历史性的错位。由此,"周室烕"及与之相关的"上无天子,下无方伯"等,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它们的出现,溢出了春秋时代的历史边界,却反映着战国至汉初的思想动态及时代精神,并在文本上直接溯源于《诗经》,在《春秋》作"新王"及"受命"等问题上,发展出"三统"等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衣镜 周室烕 《公羊》学 官学文本 海昏侯 三统
原文传递
“周人尚赤”说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6
4
作者 胡新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7,共7页
战国时代儒家提出的“周人尚赤”说,是通过夸大周人习用红色牺牲等个别事实的意义构拟的一种假说,它与西周春秋时代战旗尚白、礼服尚黑的历史实际相抵牾,故难以成立。儒家对“周人尚赤”的论证一开始就相当牵强,秦汉学者特别是董仲舒的... 战国时代儒家提出的“周人尚赤”说,是通过夸大周人习用红色牺牲等个别事实的意义构拟的一种假说,它与西周春秋时代战旗尚白、礼服尚黑的历史实际相抵牾,故难以成立。儒家对“周人尚赤”的论证一开始就相当牵强,秦汉学者特别是董仲舒的一些补充,说明其已完全陷入不顾史实随意演绎的误区。将崇尚某种颜色列为一朝典制是从秦朝开始的,在此之前并不存在与“秦尚黑”类同的制度。“周人崇尚什么颜色”和“周朝属于五德中的哪一德”一样,都基于错误的理论预设,因而带有伪问题的性质。总体来看,“周人尚赤”说对于今人研究周代礼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轻信此说并据之推论周代的相关文化现象,极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礼制 尚赤 三统
下载PDF
从“三统”、“三世”到“三世三重”——论康有为的思想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永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5,共8页
"三世"说在康有为的思想中有一个发展过程:其确立大致经历了戊戌前的侧重"三统"再到"三统"、"三世"并重,戊戌后再进一步强化对"三世"的强调;内容亦从戊戌前简单机械的"三世&qu... "三世"说在康有为的思想中有一个发展过程:其确立大致经历了戊戌前的侧重"三统"再到"三统"、"三世"并重,戊戌后再进一步强化对"三世"的强调;内容亦从戊戌前简单机械的"三世"说发展为戊戌后的吸纳了"三统"在内的"三世三重"。强调重心从"三统"向"三世"的转移,是因为戊戌前要打破"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要变;而从简单的"三世"发展到"三世三重",不仅与增强"三世"说理论的解释力相关,而且还与其反对革命派的政治主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统 “三世” “三世三重” 康有为
下载PDF
“同均三宫”的历史渊薮与乐学遗存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克秀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31,37,共20页
黄翔鹏先生"同均三宫"乐学理论的提出,其历史渊薮最早可见《汉书·律历志》的"三统""三正""三始",以及"清商三调"、荀勖"笛上三调"。现今晋北笙管乐之应律乐器笙,为八... 黄翔鹏先生"同均三宫"乐学理论的提出,其历史渊薮最早可见《汉书·律历志》的"三统""三正""三始",以及"清商三调"、荀勖"笛上三调"。现今晋北笙管乐之应律乐器笙,为八律,"本调""尺字调""四字调"三调,即为"同均三宫"。隋代"唯奏黄钟一宫",实际上是可以奏出"正声""下徵""清商"三宫,《隋书·音乐志》所谓"蕤宾之宫",亦即同于晋北笙管乐之"勾凡调"。清商音阶的实际谱例,则可见宋人赵彦肃《风雅十二诗谱》、姜夔《越九歌》,以及元代熊朋来《瑟谱》中的律吕字谱,而蔡元定《燕乐书》"俗乐以闰为正声",《续通典》"以商名宫,即清商调也",则都可谓"同均三宫"之乐学遗存。"同均三宫"雅、俗同用,是一个客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均三宫 三统 三正 三始 清商音阶 以闰为正声 以商名宫
原文传递
孔子“三统”:中华民族信仰略论 被引量:5
7
作者 舒大刚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61-70,共10页
《礼记·表记》载孔子说:"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价值取向是"尚忠",重视天道、自然;"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是"尚质",重视祖先、孝悌;"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q... 《礼记·表记》载孔子说:"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价值取向是"尚忠",重视天道、自然;"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是"尚质",重视祖先、孝悌;"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则是"尚文",注重仁义、礼乐。"天命"和"天道","鬼神"和"孝悌","礼乐"和"仁义",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从而形成中国"天人相与""鬼神无欺""敬天法祖"的信仰系统,"仁民爱物""诗书礼乐""文明秩序"的人文精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博施济众""民本""德治"的政治诉求。加以提炼即"道、仁、孝",分别代表尊重自然、尊重祖宗、尊重民意,很好地解决了终极关怀、现实关怀和临终关怀问题。后来荀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地君亲师",谓之"三本",成为后世中国人的全民信仰,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信仰 三统 天命 鬼神 礼乐
下载PDF
从董仲舒“三统说”到刘歆“三统术”——论西汉“三统”理论的转折 被引量:1
8
作者 郜喆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0,共8页
两汉时期,《春秋》被视为孔子所作的“一王之法”,是学术与政治的核心。“三统”是《春秋》学中的重要理论。它滥觞于西汉初期董仲舒的“三统说”,影响到西汉中期以眭弘为代表的革命思潮。西汉末年,刘歆将“三统说”改易为“三统术”的... 两汉时期,《春秋》被视为孔子所作的“一王之法”,是学术与政治的核心。“三统”是《春秋》学中的重要理论。它滥觞于西汉初期董仲舒的“三统说”,影响到西汉中期以眭弘为代表的革命思潮。西汉末年,刘歆将“三统说”改易为“三统术”的历法技术,并引入五行相生说,论证了新莽及东汉王朝的历史正当性。从“三统说”到“三统术”的变化,昭示了西汉“三统”理论的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统 董仲舒 刘歆 《春秋繁露》 三统历》
下载PDF
从《春秋繁露》三统论到《白虎通》三皇说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禹彤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5-43,共9页
《春秋繁露》构建“三王三统”,论证以《春秋》当新王、立新统。《白虎通》是经师第一次正式承认并讨论“三皇”问题,并且以伏羲“始定人伦”为中心重述“新三皇”,提出以“人统”为首的“新三统”,构建了与董仲舒“三王三统”相对立的... 《春秋繁露》构建“三王三统”,论证以《春秋》当新王、立新统。《白虎通》是经师第一次正式承认并讨论“三皇”问题,并且以伏羲“始定人伦”为中心重述“新三皇”,提出以“人统”为首的“新三统”,构建了与董仲舒“三王三统”相对立的“三皇三统”。《春秋繁露》“三王三统”本为朝向后世的天命循环,通向素王改制;《白虎通》“三皇三统”是通往前世的历史循环,三统不再期许新王,而成为旧王更迭的文明周期。三统论是一种天命观,三纲说是一种伦理学。《白虎通》以“三皇”破除“三统”的革命性,又以“人伦”树立起了政治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繁露》 《白虎通》 三统 三皇 人伦
下载PDF
“三统”与“三道”——司马迁对董仲舒学术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凯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5-24,共10页
董仲舒思想在不断转述和重组中传承,司马迁是其中重要一环。董仲舒的思想体系非常复杂,“三道”说历史内容较多,“三统”说历史内容和政治理论杂糅,“四法”说政治理想色彩突出,三种理论分属于三个不同的系统。司马迁对“三统”“三道... 董仲舒思想在不断转述和重组中传承,司马迁是其中重要一环。董仲舒的思想体系非常复杂,“三道”说历史内容较多,“三统”说历史内容和政治理论杂糅,“四法”说政治理想色彩突出,三种理论分属于三个不同的系统。司马迁对“三统”“三道”说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阐释,将之潜移默化地贯彻在历史叙述中,对“四法”说比较淡化。他看重的不是“三统”的名物制度表象,而是“三道”的“忠”“敬”“文”的本质,并且认为“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弟子会根据各自的知识背景与需求,形成对董子学说的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司马迁 三统 “三道” 历史观
下载PDF
“艺统”及其早期迁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培 《艺术学研究》 2022年第2期43-51,共9页
“艺统”是对既有“三统”(道统、学统、政统)论的补充,合之则成“四统”之说。“艺统”着重呈现一个泛功能化的传统,能够更好地勾勒出传统文化中“技艺”知识的脉络。“技艺”可以用来描述传统知识的外在功能性,早期《诗》《书》之学... “艺统”是对既有“三统”(道统、学统、政统)论的补充,合之则成“四统”之说。“艺统”着重呈现一个泛功能化的传统,能够更好地勾勒出传统文化中“技艺”知识的脉络。“技艺”可以用来描述传统知识的外在功能性,早期《诗》《书》之学即在这一脉络中。“艺统”概念的确立可以由词源分析入手,从古文字字形及早期典籍用字来切入。“艺统”早期迁变又可以用《诗·召南·驺虞》篇的早期形态转换为例来具化讨论。传统“六艺”的生成与确立、内涵的转变,同“艺统”之潜隐正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统 艺统 六艺 功能 技艺
下载PDF
阴阳五行视野下的董仲舒历史哲学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博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110,共14页
董仲舒的历史哲学以"新王改制说"为理论基础,以包含了"三正""三色"的"三统说"为理论核心,以"文质"说为理论补充。新王改制说的核心要义是"改制不易道"。道为古今一贯之政... 董仲舒的历史哲学以"新王改制说"为理论基础,以包含了"三正""三色"的"三统说"为理论核心,以"文质"说为理论补充。新王改制说的核心要义是"改制不易道"。道为古今一贯之政道,制为正朔服色等制。三统说并非"半截子的五德终始说",它的创立乃是出于对五德终始说的反对,并以正朔服色方面的全面改构而彻底放弃了以五行学说解释历史演进的做法。"忠""敬""文"三王之教说与三统说并无关联,仅是董仲舒应策时的方便提法。系统的先王之教说为立足于阴阳学说而成的"文质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历史哲学 阴阳 五行 三统
原文传递
董仲舒依“三统、三道”不断更化的辩证进步历史观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永祥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8-13,127,共7页
以"三统、三正"的循环论,论定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之形而上学的天道观与历史观,是错误的。董子的社会历史哲学是"继乱世者其道变"的不断更化的历史观;一切论定董仲舒的历史观为循环论者,实际上都有... 以"三统、三正"的循环论,论定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之形而上学的天道观与历史观,是错误的。董子的社会历史哲学是"继乱世者其道变"的不断更化的历史观;一切论定董仲舒的历史观为循环论者,实际上都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他对"汤武革命"的肯定;其历史哲学方法论是"举往以明来";是"治国者以积贤为道"的政治论。概括起来即是:依照"三统、三道"不断更化的辩证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三统 三道 历史观 天道观 循环论 形而上学
下载PDF
董仲舒的历史观与政治哲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福滨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9-34,共6页
董仲舒对历史的看法,认为“四法如四时,然终而复始,穷则返本”“有三而复者,有四而复者,有五而复者,有九而复者”,于是提出了“三统”“三正”“四法”“质文”的历史观。至于论及政治,汉代政治始终兼用儒、法;董仲舒以经义断狱,作“春... 董仲舒对历史的看法,认为“四法如四时,然终而复始,穷则返本”“有三而复者,有四而复者,有五而复者,有九而复者”,于是提出了“三统”“三正”“四法”“质文”的历史观。至于论及政治,汉代政治始终兼用儒、法;董仲舒以经义断狱,作“春秋决事比”,以为儒术应用于刑法之例;董仲舒主张,以仁德为政,阳德阴刑的政治思想,接受儒家之传统观念,以政治生活为道德生活的延长,以理想人格作为理想政治的条件,以仁政爱民遵行礼乐教化为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繁露》 三统 四法 阳德阴刑
下载PDF
魏源“别开阃域”的公羊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任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1,共7页
魏源以"为《公羊春秋》别开阃域"为职志,以推动社会变革为目标,对公羊学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他的"三世"说虽有背于公羊"三世"的传统说法,但其中"拨乱反治"的追求与历史进化的观念却与公羊&qu... 魏源以"为《公羊春秋》别开阃域"为职志,以推动社会变革为目标,对公羊学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他的"三世"说虽有背于公羊"三世"的传统说法,但其中"拨乱反治"的追求与历史进化的观念却与公羊"三世"说是一致的。他的"三统"说注重制度的"因革损益",注重对不同制度与文化的吸收,主张学习西方制度。他在夷夏观上提出夷狄不仅可以进于诸夏而且可超越诸夏,更主张不以夷狄视西方。他的"大一统"说没有了"尊王"之义,而是把视野放到了全世界,向往环球一家、万国同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世 三统 夷夏观 大一统 西学
下载PDF
“总体性”中的李洱及其小说史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保欣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72,共7页
当代中国文学处在西方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现代传统"三统"会通的历史总体性中,李洱的创作,即是"三统"交汇的典型个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价值。李洱小说的会通,首要的体现,即在小说文体的杂糅与综合... 当代中国文学处在西方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现代传统"三统"会通的历史总体性中,李洱的创作,即是"三统"交汇的典型个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价值。李洱小说的会通,首要的体现,即在小说文体的杂糅与综合,此外,即是古今中外思想与美学经验的融通。"三统"交汇,使得李洱的小说颇有"问辨"和"博涉"之风,特别是因为对中国古典哲学、文学的化用,李洱的小说显现出它的开阔和"浩瀚"气象,且多有触及事物本源之追问,形成李洱式的深刻思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洱 “总体性” 三统 小说史
下载PDF
浅谈董仲舒“大一统”、“三统”理论与汉代史学观念的更新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心希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本文与以往对汉儒董仲舒所持批判态度不同,着重分析了董仲舒进步的史学观点。为了追求国家安定、社会发展,董仲舒从促使政治进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大一统理论与"三统"学说。这些学说在汉代史学... 本文与以往对汉儒董仲舒所持批判态度不同,着重分析了董仲舒进步的史学观点。为了追求国家安定、社会发展,董仲舒从促使政治进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大一统理论与"三统"学说。这些学说在汉代史学观念更新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董仲舒 大一统 三统 汉代 影响
下载PDF
董仲舒的三统五德说与帝德谱重建
18
作者 刘斌 《原道》 2023年第1期171-186,共16页
以三统五德为主要内容的帝德谱问题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议题,涉及历史的构建、政权合法性论证等重要内容。汉代是帝德谱成熟的关键时期,董仲舒的学术在其中有重要地位。董仲舒的帝王谱和朝代更替的学说以孔子素王改制说为出发点,... 以三统五德为主要内容的帝德谱问题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议题,涉及历史的构建、政权合法性论证等重要内容。汉代是帝德谱成熟的关键时期,董仲舒的学术在其中有重要地位。董仲舒的帝王谱和朝代更替的学说以孔子素王改制说为出发点,以三统说为基本形式,以五德相生说为辅助,王、帝、皇、民依次推迁。董仲舒在三统说中摒弃秦的地位,指向《春秋》为汉制法,三统说尤其是《春秋》当黑统、汉当黑统之说是董仲舒所发,而非来自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董仲舒的帝德谱采用五德相生说而非五德相胜说,在五德说中保留秦的地位,且应该已推定汉为火德。《春秋》在三统中是黑统,在五德中无地位;秦在三统中无地位,在五德中是木德。在三统上,《春秋》继周,汉法《春秋》;在五德上,秦继周,汉继秦。在此三统五德相结合的帝德谱中,周、《春秋》、秦、汉四者之间的关系首次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汉朝的合法性得到论证,《春秋》作为经世大典得以与现实政治结合,当时学术亦为之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三统 五德 帝德谱
原文传递
从汉学“三统”看道教传承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新建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7,共6页
本文从与"希(西)学"相对的"汉学"着眼,通过儒释道的不同传承及其各自的"三统"取向,论述道家道学的古今派变和应对价值。
关键词 道教 汉学 三统
原文传递
论刘歆的宇宙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全兰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刘歆的宇宙观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探讨了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太极元气”、“一”作为生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建构了以五行为框架的宇宙图式,把万事万物都套进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框架中;并论述了天、地、人之间... 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刘歆的宇宙观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探讨了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太极元气”、“一”作为生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建构了以五行为框架的宇宙图式,把万事万物都套进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框架中;并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整体关系,强调人事必须顺应天地的变化规律。这些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歆 宇宙观 太极元气 阴阳 五行 三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