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焦调气针法对心脾两虚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彭艳霞 卢霞 +1 位作者 唐明 黄凡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2132-2138,共7页
【目的】观察三焦调气针法治疗心脾两虚型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心脾两虚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脑卒中二级预防、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以及配合肢体功能... 【目的】观察三焦调气针法治疗心脾两虚型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心脾两虚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脑卒中二级预防、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以及配合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和基础疾病的治疗等),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三焦调气针法治疗(取穴:肺俞、心俞、脾俞、肾俞、膻中、中脘、天枢、阴交、气海等),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取穴:百会、上星、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内关、公孙等),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和基于PSQI评分的睡眠改善疗效。【结果】(1)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和睡眠改善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34/34)和88.2%(30/34),对照组分别为88.2%(30/34)和64.7%(22/34),组间比较(秩和检验),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和睡眠改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对中医证候积分和PSQI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BI评分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焦调气针法治疗心脾两虚型脑卒中后失眠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针法 脑卒中后失眠 心脾两虚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肺俞 心俞
原文传递
三焦调气针法治疗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张叶涵 唐明 +4 位作者 黄凡 蔡科达 黄晓珊 陆彦青 陈天龙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517-1521,共5页
【目的】观察三焦调气针法治疗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焦调气针法治疗。连续治疗14 d。治疗2... 【目的】观察三焦调气针法治疗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焦调气针法治疗。连续治疗14 d。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膈肌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WBC、CR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WBC、CR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CPI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CPI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膈肌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膈肌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33/36),对照组为75.00%(27/3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焦调气针法治疗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能明显促进患者炎症因子的吸收,改善膈肌活动度,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针法 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 炎症因子 膈肌活动度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三焦调气针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谢紫仪 黄凡 +3 位作者 陈天龙 张叶涵 谢尹阳 林倩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79-384,共6页
【目的】观察三焦调气针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三焦调气针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焦调气针法针刺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2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的变化情况,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FEV1、FEV1/FVC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EV1、FEV1/FVC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IL-10、CR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IL-10、CR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1%(31/36),对照组为72.22%(26/3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焦调气针法治疗稳定期慢阻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患者CRP水平,提高患者血清IL-10水平,改善FEV1、FEV1/FVC水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针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功能 炎症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